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抗震加固的目的 抗震加固是对未进行抗震设防或已进行抗震设防但达不到设防标准的建筑物,进行结构补强和提高其抗震力的措施。通过抗震鉴定、地震安全性评估后进行加固补强,使建筑物具备同设防烈度要求一致的抗震能力,当遭受相当于设防烈度震级的地震时,使建筑物不被破坏或不至于因毁坏结构而引起更大的灾害,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2.
1.抗震加固的目的 抗震加固是对未进行抗震设防或已进行抗震设防但达不到设防标准的建筑物,进行结构补强和提高其抗震力的措施.通过抗震鉴定、地震安全性评估后进行加固补强,使建筑物具备同设防烈度要求一致的抗震能力,当遭受相当于设防烈度震级的地震时,使建筑物不被破坏或不至于因毁坏结构而引起更大的灾害,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3.
加强抗震设防管理提高抗震设防质量林少玲(福州市抗震办公室)福州市1990年以前属于地震基本烈度6度区,按当时的抗震设计规范属不设防地区。1989年颁布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规定了6度开始抗震设防,与此同时,新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相似文献   

4.
地震的危害性如此之大,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抗震设计的目标是"小震不坏,大震不倒".即当地震烈度小于设防烈度时,房屋应基本完好;当地震烈度大于设防烈度时,房屋建筑即使产生较大破坏,也应保证不出现即时的垮塌,以使人员能够有逃生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张跟福 《建筑工人》2011,32(8):16-17
抗震设防,就是通过对建(构)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抗震结构(构造)措施来达到抗震效果。抗震设防目标地基建(构)筑物抗震设防的目的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规定的建(构)筑物抗震设防目标是:经抗震设防的建筑物,当遭受低于设防烈度(基本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6.
为合理确定工程抗震设计中采用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BGA)值,在对比分析马来西亚采用的MMI地震烈度表和中国地震烈度表的相关性,收集马来西亚沙巴地区有关地震的记录和研究报告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沙巴及邻区地震活动的特点;编制了沙巴地区地震烈度区划图。参照中国国家标准确定了工区地震基本烈度、工程抗震设防类别、设计使用年限和抗震设防烈度;选取了工程采用的BGA值。  相似文献   

7.
施工图中一般都会出现抗震设防烈度,作为现场施工人员尤其是现场有关技术管理人员必须充分理解“震级”与“地震烈度”这两个重要概念,以免引起技术管理上的混乱。例如某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图结构设计总说明中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有些现场施工人员误以为该拟建工程可抗6级地震。这种观点混淆了“覆级”与“地震烈度”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如果地区性的抗震设防烈度已经确定,在进行抗震设防区划时可不必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这就提出了如何根据设防烈度来进行抗震设防区划的问题。我们知道,在抗震设防区划的过程中,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通常有两个目的:一是为确定本地区的抗震设防水平而提供依  相似文献   

9.
工程抗震设防标准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工程决策分析的方法,对城市的抗震设防标准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有关直接损失、间接损失和不同地震烈度作为设防标准的工程造价等问题.根据一些城市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计算了以不同地震烈度作为设防标准的工程造价与期望损失的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的抗震设防标准可以以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作为标准.但在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为6.5°~6.8°、7.5°~7.8°、8.5°~8.8°范围内时,可根据该城市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以及城市的规模等,结合城市的抗震设防区划进行工程决策分析,确定这类城市最优的抗震设防烈度或地震动参数.  相似文献   

10.
<正>地震的危害性如此之大,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抗震设计的目标是"小震不坏,大震不倒"。即当地震烈度小于设防烈度时,房屋应基本完好;当地震烈度大  相似文献   

11.
村镇房屋抗震应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为基本依据。抗震标准,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适用于抗震烈度为6~9度。抗震烈度显10度区的建筑应按有关专门规定执行。 抗震设防烈度,应按国家规定权限审批、颁发文件(图件)确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基本烈度;对做过抗震设防规划地区的村镇,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区划(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我国抗震规范规定,建筑根据其重要性分为四类: 甲类建筑—特殊要求的建筑,如遇地震破坏会导致严重后果的建筑。须经国家规定的批准权限批准; 乙类建筑—国家重点抗震城市的生命线工程的建筑;  相似文献   

12.
我国抗震设防区各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的中心地区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时所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  相似文献   

13.
当前,住宅、宿舍以及一些办公楼,砖混结构仍占相当大比重。这些建筑物大多是多层建筑。在地震区,这些建筑物存在着抗震设防问题。 同其它结构的建筑物一样,多层砖混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同样是要保证建筑物在遭遇到低于设防烈度的地震作用时不受损害,在遭遇到其设访烈度的地震作用时可能发生损害但经过修理能继续使用,在高于设防烈度的地震作用时不发生倒塌。因此,必须计算承重结构所承受的地震作用。地震作用求得后,即可据此复核各墙体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同时,建筑物尚要满足概念、构造设计方  相似文献   

14.
适当的抗震设防要求对工程抗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经抗震设防后,在遭遇相当于设计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的损坏不致使人民生命财产和重要生产设备遭受危害,建筑物必须修理或经一般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并规定建筑物的设计烈度,一般按基本烈度采用。这是编制设计规范的指导思想,也是当前抗震设计的设防原则。根据这个原则,建筑物遭遇一般预期的地震烈  相似文献   

15.
《重庆建筑》2009,8(12):47-49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于2001年颁布,2002年1月1日实施,其抗震设防的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建筑的抗震设计,除应符合抗震设计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建筑抗震鉴定加固的历史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震前对现有建筑物的抗震加固,是减轻地震灾害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它是提高既有建筑物抗震能力最主要的方法,是国家抗震防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土木工程领域发展较快的学科。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在我国的地震区内,存在相当一部分建筑未考虑抗震设防,特别是唐山大地震以来建筑抗震鉴定、加固的实践与震害经验表明:对现有建筑按现行设防烈度进行抗震鉴定,并对不符合鉴定要求的建筑采取对策和抗震加固,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本文就抗震鉴定加固的历史、现状与展望进行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经国家地震局测定地震震级为8.0级,震区范围内地震烈度达到8度至11度。依据地震前的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四川德阳、阿坝、绵阳等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北川、安县、绵竹、汶川、都江堰、理县、什邡、青川等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这次大地震后上述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会作不同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前言     
我国近代的历次地震,特别是1975的海城地震、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的震害表明,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主要是由于建筑物的不抗震或抗震性能不足而破坏、倒塌所致。因此,做好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是减轻地震灾害最直接的手段。我国是地震灾害量最大的国家之一,6度及6度以上的地震区约占国土面积的60%,大中城市中有70%位于7度以上地震区,23个省会城市和2/3的百万人口以上城市位于地震烈度7度以上地区,80%的国土面积需要进行抗震设防。四川省181个市、区、县中,不低于9度抗震设防的有2个,8度抗震设防的有13个,7度抗震设防的有90个,6度抗震设防的有63个,抗震设防烈度小于6度的有13个。由此表明,四川省93%的市、区、县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或抗震加固。当前,还有不少的既有建筑物存在过去没有抗震设防而需要继续使用、按旧的标准进行抗震设防而目前又要进行改造继续使用、建筑物进行使用功能改造而导致结构性的改造等以及新建建筑物抗震设防措施不当、施工质量存在安全隐患等等,对于这些既有建筑物,都需要进行抗震鉴定、分析、改造和加固。由此表明,建筑物的抗震加固改造是量大面广且复杂。近几年来,许多建筑科研、设计、加固施工、材料...  相似文献   

19.
吴初阳 《建筑》2009,(12):42-43
一、从抗震性能看房屋建筑的工程的抗震设计 地震尤其是震级和烈度高地震,危害性非常大,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抗震设计的目标是“小震不坏,大震不倒”。  相似文献   

20.
多层砖混结构住宅的抗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震 《住宅科技》1996,(9):26-28
地震是残酷无情的,我们有时庆幸它发生在大海和荒漠之中。但是,有时它却发生在人口稠密的城市里,使我们一次次地沉浸在震惊、悲痛和思索之中。 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是按地震烈度划分区域,按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进行抗震设防。而事实上,地震的预报和预测,人类目前还没有完全掌握,不能排除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例如河北邢台、辽宁海城、河北唐山原来都是6度地震区,但却发生了10度、9度、11度的大地震。一旦发生超过当地设防烈度的大地震,造成重大伤亡的话,责任是谁?是地震太大了?还是我们设计和建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