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分组学习协作自主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的学科教育教学理念,可以充分突出全校学生在实施计算机科学教育过程中的社会主体作用地位,促进全校学生之间的分组合作,完善学生优势,增强广大学生的分组合作发展意识,促进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的健康顺利开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识到分组协作学习的重要性,并将其与计算机教学工作相结合,促进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本文主要总结了分组合作学习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中的必要性,重点对分组合作学习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这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教育对中职计算机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行动导向法符合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利于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将行动导向法应用到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本文将如何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法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对提高中职计算机的教学质量起到-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探索基于任务驱动法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特点和设计思路,并通过课堂实践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表明,任务驱动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协作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符合中职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4.
项目教学法作为一项由师生共同配合完成的教学活动,它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项目教学法运用于计算机教学中可以将一些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以可操作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促进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中自主、创新、合作能力的形成。下面本文主要分析了传统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教育信息化为教育现代化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我们结合各个学科的教学需求积极发展教学信息化.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培养社会基础性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计算机课程是中职教育的重要课程,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中职计算机教学必须顺应信息化发展需求,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还比较单一化和简单化,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对中职学生技能训练不足.在信息化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探索全新的教学方式,最终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基于信息化环境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现阶段的中职教育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对中职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中计算机运用方面。因此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当中,要充分创新和改革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新模式就十分符合中职计算机教学的需求,不仅能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给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进而培养中职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性思维。基于此,把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化的今天,计算机越显重要,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各大院校采用了新型的教学模式,中职院校也不例外。中职院校在计算机教学上,已经慢慢采用混合学习模式。本研究对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混合学习模式的使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相似文献   

8.
中职院校的学生在计算机的学习中,由于掌握程度不同,对计算机的教学效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何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效率成了中职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现代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育中,多数教学采用了任务驱动法进行计算机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综合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需要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9.
在目前,中职教育教学工作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不仅是学生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前提,同时也是人才培养与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当下的中职教育教学工作中,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要求。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这一教学要求的落实完善对学生学习与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从而能够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优化,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计算机课程教学是中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明确当下发展背景下对信息化人才的高度需求,从而能够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不断进行优化创新,促使学生能够得到知识的充分学习掌握与能力培养提升。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最大限度提升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实效性,该文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阐述思政教育的目标,积极分析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构建思政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育体系构建途径,有效增强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1.
认知负荷理论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论,主张通过优化大脑资源,来对学生的记忆力进行充分的利用。中职计算机教学是中职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提高中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以及就业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中职计算机教学不仅要加强学生对计算机技能的掌握,更要充分应用认知负荷理论,减少学生的认知负荷,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不断的进步,逐渐的对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有所改变,并且对于中职的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中职计算机中由教学而生成的主要目的就是,将学生实践能力与计算机理论知识水平提升。可是,在中职的计算机教育过程中,会因为多种多样的原因,促使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拥有较高的效率,学生们不能够消化理论知识,在实践动手能力上也较为缺乏。所以,项目教学法作为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应用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会拥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职校计算机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学科教育。它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课堂教学模式的角度,结合具体课堂实践,谈谈如何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以及如何在职校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的中职教育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在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技能水平和企业中的职员的计算机机能水平有着很大的差距,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内容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教学的体系也不够完善等.本文就对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职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知识基础普遍较差,学习的能力更是不容乐观,为使学生适应现代计算机知识的日益更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成为中职计算机教学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主要阐述的是在计算机教学中,通过三个由浅至深的台阶式步骤来培养中职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的自学能力:(1)强化动机,激发兴趣;(2)循序渐进,养成习惯;(3)反馈总结,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根据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规律特点、学生的现实情况及笔者从事高职教育的经验,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了一些方法改革,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其综合素质,为高职类的学生就业和立足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一个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是学生能够端正学习态度、改善学习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完善、改进高职计算机教育评价体系,使之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同学、老师,通过在现实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当中,挖掘存在的问题,结合高职院校本身具有的特点,积极解决,促进学生能够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使老师能够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科技和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慕课成为时代孕育的新时期教育模式,这种课程模式为中职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间。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际操作的技能固然重要,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为此,本文就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要点,不断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对慕课时代下中职计算机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教育创新与改革可以推动职业教育迈入新的发展征程而深入研究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效能能够提升职业教育水平为计算机行业提供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从研究意义与价值入手利用多元化调研方法了解目前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基于学生发展需要推动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以此提升学生学习效能与学生学习能力有助于计算机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高职衔接是实现职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网络技术专业对18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中高职衔接学生在步入高职后导致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探究了专业教师教学、教学内容、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和心态管理等各种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关注这些因子并采取有效措施,对提高中高职衔接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价值,研究结果为我国中高职顺利衔接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