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碳纤维增强橡胶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长斌  刘广  任艳军 《腐蚀与防护》2004,25(9):373-375,378
研究了碳纤维增强的氯丁和丁腈混合橡胶在不同的介质:甲苯、汽油、机油、水中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加入碳纤维的橡胶的耐腐蚀性能优良,并且橡胶的耐腐蚀性能随着碳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室温下,碳纤维含量为20%(体积分数)Cf的橡胶耐腐蚀性能最好。在不同溶剂中,按甲苯、汽油、水、机油的顺序腐蚀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2.
碳纤维/橡胶复合材料蠕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碳纤维对橡胶蠕变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温度和恒定的压力下,碳纤维的含量越高、橡胶的硬度越大,应力松弛速率越小,橡胶的抗蠕变能力越强:碳黑能改善橡胶的蠕变性能。  相似文献   

3.
利用涡流检测技术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热损伤进行检测。分别在1.00、2.00、3.33、5.00 MHz检测频率下,对3个热损伤程度不同的损伤点进行检测,采集各频率下的检测线圈归一化阻抗曲线,并对其进行X、Y方向的分解,利用信号幅值变化识别热损伤区域,最后采用水浸超声C扫描检测方式对涡流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热损伤程度及热损伤面积大小对涡流阻抗显示有明显影响,热损伤程度越严重,曲线幅值变化越大;热损伤面积越大,曲线越宽;频率变化改变了阻抗曲线的相位,但对检测效果的影响不明显。所测出的热损伤区域虽有误差,但与水浸超声C扫描检测结果接近。该研究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热损伤评估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新型高性能材料,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具有密度小、强度大、刚度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建筑等领域。然而,由于其生产成本较高且回收利用难度较大,因此如何降低其制造成本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针对这一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将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于汽车工业中的方案。与传统钢材料相比,碳纤维复合材料重量更轻,可以有效减少车辆自重,提高燃油效率并降低排放量;同时,碳纤维复合材料还具备优异的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够满足汽车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需求。因此,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代替部分金属材料是实现汽车轻量化最具潜力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抗断裂、耐腐蚀、耐磨性好等优越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和军用制品等领域,但同时该材料的硬度高且各向异性及层间强度低,采用传统机械加工时易产生毛刺、分层等损伤,对此综述了激光切割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特点、表面质量及影响因素,总结了该技术在工艺优化、理论仿真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指出了相关研...  相似文献   

6.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比模量高、比强度高、比刚度高的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磨削由碳纤维和树脂组成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时,当磨削温度超过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就会产生树脂烧毁等缺陷。为了研究此问题,利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康铜丝半人工热电偶在线测量磨削过程中的温度,通过试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出传入工件的热分配比为2.0%~3.5%。   相似文献   

7.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笔记本电脑外壳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短碳纤维增强复合塑料、热固性连续性碳纤维复合板材、热塑性连续性碳纤维复合板材、碳纤维复合薄膜等4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笔记本电脑外壳上的应用,并作出了展望。碳纤维与工程塑料、环氧树脂、PMMA等树脂复合后制备的笔记本电脑外壳,在同等强度条件下,相比传统工程塑料制备的笔记本电脑外壳,厚度可减薄50%~60%,重量减轻40%~50%,而且拥有良好的耐候性和耐腐蚀性。指出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的快速发展将会推动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巨大变革,使笔记本电脑向着"更轻、更薄、更强"方向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低密度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轻量化、耐高温、低热导等优异特性,在航空航天热防护领域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为了提高低密度碳纤维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性能,本文设计并研制了耐高温低密度抗氧化碳纤维复合材料。首先,采用气相沉积工艺对传统低密度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了强韧化处理,沉积210h时后材料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分别提高275%和341%。其次,采用刷涂浸渍和高温原位烧结方法设计并制备了双层超高温抗氧化涂层,采用高温马弗炉对材料在空气环境、不同温度下的高温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1700~1750℃考核条件下材料表现出优异的抗氧化性能,质量增重率为1.1~1.5×10<sub>-5</sub> g/cm<sub>2</sub>?s,表面形成的致密氧化硅氧化膜和氧化铪镶嵌氧化硅氧化膜为材料提供了优异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9.
陈志 《表面技术》1998,27(5):31-33
火焰铝喷涂(热喷涂)技术在国内一般主要用于钢结构上作防腐蚀涂层,其工艺及技术都比较成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火焰铝喷涂技术的应用也就不仅仅局限于金属材料,现时它在飞机得材制件上的应用对我国来讲尚属一项新工艺。介绍了火焰铝喷涂(热喷涂)技术在飞机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件方面应用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碳纤维复合材料由碳纤维增强体和基体树脂复合而成.按照应用性质可分为功能复合材料和结构复合材料两种。其中,结构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为各种纤维或者颗粒等材料.在复合材料中起主要作用,提供刚度和强度的作用。基体可以是金属或者非金属等,在复合材料中起配合作用,支持和固定纤维材料.传递纤维问的载荷.保护纤维.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传统复合材料件成形效率低、制造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一种采用加热模具对复合材料板直接进行热冲压的复合材料成形新方法。该方法使用局部加热模具将复合材料板中需发生变形的区域进行局部加热,并借助复合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下软化的特点,使其随模具的运动逐步成形,并在模具作用下固化。对复合材料板V形件的热弯曲成形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成形温度、加载速度和开模温度对成形后工件精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碳纤维复合材料板热弯曲性能良好,成形力小;通过测量试件室温回复角度发现,复合材料的热弯曲成形回复角度随着成形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随着开模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相似文献   

12.
GF增强橡胶复合材料耐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干法混炼工艺研究玻璃纤维增强橡胶复合材料的耐磨性。结果表明,玻璃纤维的加入可提高橡胶的耐磨性,并且橡胶的耐磨性与强度和硬度具有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叙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于管道补强的施工方法,介绍了碳纤维复合材料补强层的基本特点及电化学特性,分析了碳纤维复合材料补强层与管道的电偶腐蚀行为,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于管道补强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法对碳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并在微波固化条件下将碳纤维与环氧树脂复合成形,制得碳纤维复合贴片.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碳纤维表面的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采用扫描电镜和能量散射光谱(EDS)对碳纤维/树脂界面区的形貌和元素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碳纤维经处理后,其表面氨基官能团的含量增大,有利于纤维与树脂的化...  相似文献   

15.
碳纤维/中铜—石墨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用传统的粉末冶金法制备的碳纤维/中铜-石墨复合材料的部分性能,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它的显微组织和磨面形貌。结果表明,碳纤维/中铜-石墨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减摩、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16.
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轴的承弯特性,设计了两种不同铺层方式的承弯轴,并采用了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轴的承弯性能进行了仿真,得到设计的承弯轴能够满足扭转性能,并获得了承弯轴的弯曲强度及最大模量。根据设计的两种铺层研制了碳纤维复合材料轴,并进行了承弯性能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碳纤维复合材料轴的理论仿真与试验误差较小,±45°铺层多的轴相对于90°铺层多的轴的承弯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7.
碳纤维对镀铜石墨-铜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政  许少凡 《热加工工艺》2004,(4):41-41,43
研究了镀铜石墨-铜基复合材料中镀铜碳纤维对复合材料电阻、硬度和抗弯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镀铜石墨-铜基复合材料中加入镀铜碳纤维可以明显地提高其抗弯强度和硬度,但对材料的电阻率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碳/环氧复合材料管在弯曲疲劳试验时发生开裂,疲劳次数远低于设计要求。管子的成型工艺为碳布缠绕成型。对碳/环氧复合材料管裂纹部位进行了宏观、微观观察,对环氧树脂基体采用红外光谱分析。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碳/环氧复合材料管的失效性质为低周疲劳;复合材料管发生早期疲劳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安装孔附近存在分层缺陷,导致该区域层间结合强度及抗疲劳性能降低,分层缺陷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该区域富集较多的环氧树脂用粉末状固化剂。  相似文献   

19.
碳基钨涂层在退火过程中的组织和结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真空等离子体喷涂(VPS)技术在C/C复合材料基体上制备了厚度为0.5mm的钨(W)涂层,涂层的表面通过物理气相沉积(PVD)预沉积钨、铼(Re)多层作为碳(C)的扩散势垒。涂层经过1200℃--2000℃的电子束退火,其微观结构和化学构成发生变化。经测量涂层的再结晶温度约为1400℃,再结晶的活性能为63kJ/mol。当退火温度高于1300℃时,涂层表面的多层W、Re结构将由于W、Re和C之间的相互扩散而发生改变,并在1600℃以上退火lh后由于脆性碳化钨在界面的形成而完全失效,碳化钨层的厚度将随着退火漏度的升高和退火时间的延长而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