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当代城市的网络化特征日趋明显,建筑作为城市网络系统中的微观元素,对系统整体的作用不断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当代语境下建筑与城市的互动关系,指出当代建筑、传统建筑及正统现代建筑在处理与城市关系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2023年住建部全国城市体检工作将城市体检单元细化到了住房、小区(社区)、街区、城区(城市)四个尺度,其中住房、小区(社区)、街区尺度的体检工作需要通过实地调研采集来开展,且体检要求更加精细化.为了提升调研采集效率和数据质量,减低体检评估成本,笔者所在的城市象限团队提出了基于全景图像的社区评估技术方案,通过智能感知背包和电动轮椅的一体化采集装备,完成体检调研过程中全景图像的自动采集;并结合图像算法、物联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技术进行云端数据智能处理,初步实现了包括环境品质、路面平整、无障碍设施、公共空间品质等50多项建成环境指标的智能分析计算,探索了基于智能感知的全景图像进行体检指标计算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3.
沈陆澄 《规划师》2006,22(10):31-34
城市形象泛指人们对城市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所感受到的印象和做出的评价.汕头的城市形象呈现出山水园林城市、海滨港口城市、旅游商贸城、信息科技城、潮汕文化名城的多元化特征,汕头应坚持塑造鲜明的城市形象,深化城市发展的内涵,积极参与现代城市竞争.  相似文献   

4.
In the last three decades the percentage of China’s population living in cities has nearly tripled and this massive urbanization is continuing. This paper examines three aspects of recent and projected Chinese urban development: scale, tempo, and form in relation to urban visions. Issues Western urban theorists like Ebenezer Howard, Albert Soria y Mata, Frank Lloyd Wright, LeCorbusier, and Clarence Perry addressed in the lat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ies are fundamental: city size, the relationship of cities to peri-urban areas, the impact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land use, urban governance and finance, property rights, aesthetics, and community. As China struggles to plan citi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 must work at scales ranging from small towns to megacities, decide how rapidly to urbanize under enormous pressure, and determine the physical forms urbanization will take. Understanding and adapting Western visions can help.  相似文献   

5.
李大椿 《华中建筑》2008,26(7):62-66
城市中任一地块的发展必是随机且有机的,在填充建筑或空间时,除须满足其基本的目标功能外,有必要尊重其历史背景及既有的城市肌理,忠实地反应在新的开发规划上。该文借助台北市的一个方案实例操作经验,从城市填充与填充建筑、流行文化信息、城市肌理及开放空间功能等课题切入,说明文化发展因素在城市填充与填充建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李大椿 《建筑创作》2009,(9):154-158
本文借助台北市的一个方案实例操作经验,从城市填充与填充建筑、流行文化信息、城市肌理及开放空间功能等课题切入,说明文化发展因素在城市填充与填充建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袁忠  关杰灵 《华中建筑》2008,26(12):66-69
分析了山水城市理论的由来及其内涵,在研究城市色彩规划产生的国外背景与源起和城市色彩规划在中国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山水城市色彩规划的意义与价值,提出了山水城市色彩规划的四条原则,并论述了山水城市色彩规划的四种方法。最后讨论了山水城市色彩规划实施与管理问题。认为山水城市的色彩规划是21世纪中国山水城市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课题,值得认真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与分析武汉主城区内城市色彩基本现状,得出了武汉缺乏城市主色调、城市色彩未突出武汉城市个性魅力等结论,并分析出武汉三镇——汉口、武昌、汉阳三大相对独立区域的主要色彩构成状况;分析了武汉自然与人文特性及其与武汉主色调的色彩应对要求,作为武汉城市主色调的定位依据;根据武汉城市主色调定位原则,结合武汉城市色彩现状,最后提出了能适应或反映武汉自然与人文特征、符合城市分区功能定位特征的武汉城市主色调定位方案。  相似文献   

9.
杭州城市色彩规划与管理探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张楠楠 《规划师》2009,25(1):48-52
色彩景观是在长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环境影响下形成的,是城市的宝贵财富,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可发挥塑造城市特色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城市色彩规划管理仍处于尝试阶段,需改进色彩规划的理论方法并将其技术框架融入现有城市规划体系.近年来,杭州市开展了重点地段的规划试点及宏观层面的色彩规划等实践探索,形成了科学规划、制度化管理的色彩规划与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10.
2018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兰西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在我国西北地区建设区域性城市群。运用基于“流动空间”理论的城市网络方法,从客流、货流和信息流三个角度分析兰西城市群的城市网络结构特征,结合统计数据与“规划”相关要求,探讨兰西城市群的区域空间格局优化路径。三个角度的城市网络特征分析均表明,兰西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呈以兰州、西宁为主、副中心,东强西弱的格局,其城市网络还处于初期构建阶段,“规划”现阶段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兰西地区向成熟“城市群”迈进。构建兰西城市群空间格局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当地的自然条件,正确把握其战略定位,高度重视生态优先的基本原则;近期应重点发展兰州—白银都市圈和西宁—海东都市圈,注重次级节点城市的培育,逐步形成兰西城市群网络化格局,以确保其在西部大开发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浅析日本传统町屋的空间和装饰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劲韬 《华中建筑》2006,24(11):193-195
町屋是日本中世以来城市住宅的典型样式,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作为日本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气候条件的产物.它的设计清晰地反映了日本传统的自然主义建筑观。该文以“京町家”为例,从建筑用材、布局和室内装饰等多方面探讨了日本传统城市住宅特有的空间意象及其对京都等城市的景观意象的影响.平与同时期的中国江南民居建筑进行了对比,以揭示影响传统人居环境设计的一些共同因素。  相似文献   

12.
贾进  田洁 《规划师》2007,23(4):70-72
济南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泉城”,享有“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在城市形象设计中,济南应突出“山、泉、湖、河、城有机结合”的城市风貌特色,注重对传统风貌和环境特色进行保护,加强泉城广场、传统街区等城市特色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强化济南城市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3.
冯斐菲 《规划师》2003,19(6):10-14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首先要解决好城市意象、场地建设、奥运盛典3个问题。方案从城市中轴线处理的角度对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进行了探讨,同时注重设施赛后利用、体育场馆周边空间处理等问题的解决,强调基地的规划设计与城市肌理结合,与自然结合。  相似文献   

14.
人们对一个城市的认知,最直观的就是来自于城市中最外在的空间形象以及城市整体的色彩意向,简单的概括为两个方面: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城市的外在色彩。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也日新月异,但由于之前人们色彩意识过于淡薄,许多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都缺乏专业的色彩设计和规划,因此,城市越发展,城市色彩问题也日益明显,亟需科学的规划引导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文中通过当前城市的主要色彩问题分析原因以及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曹妃甸国际生态城规划中城市形态的设计原则.理念和具体方案,以及“城市意象”在规划中的应用,城市形态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为实现生态城的规划目标,SWECO团队将对城市形态的研究与项目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了规模比较适中的小网格状街坊结构,规期中还以“城市意象”为手段,探讨了城市在视觉和心理上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对\"魅力网\"进行了阐述,接着研究了\"魅力网\"的空间原型支撑体系,然后提出了一种以\"构形——属性\"空间原型互动的\"魅力耦合法\"来建构城市\"魅力网\",最后以贵州省习水县城市空间布局专项规划为实践案例解析了\"魅力耦合法\"建构\"魅力网\"的组织逻辑。  相似文献   

17.
在“流动空间”理论指导下,采用“百度指数”模拟城市间以民众关注度为主的信息流数据,并以此构建成渝城市群城市网络模型。在模型基础上,分析成渝城市群空间组织特征,同时对指导空间组织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20)》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成渝城市群空间组织呈现:一、高度双核集聚化;二、发展不均衡,“马太”分级化;三、初步网络化,腹地争夺化三点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规划中提出的核心城市作用、双核城市关系、成渝主轴建设、次级城市发展4个议题进行深入解读,总结反思规划提出的“一轴两带、双核三区”的空间格局,并为后续规划提供新的依据与启示。  相似文献   

18.
唐山市城市设计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扈万泰 《规划师》2000,16(3):55-57
唐山市在近20年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遵循了较为完整的城市规划设计思想,并在城市设计领域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体形环境建设的质量,唐山市在规划管理工作中更加重视城市设计工作,以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环境的日益成熟,城市设计管理的集群化趋势愈加明显.本文针对中国当前城市设计管理中的指令性较强、团队较单一、管理静态化等主要问题,提出构建多元对话平台、保障全过程动态管理、充分体现利益协调等管理制度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20.
城市机动性的研究在国内刚刚起步,它提供了一种对于城市的全新的认识方法,使交通脱离了传统的部门技术化的领域。它不仅是一种衡量社会公平的指标,更涉及到城市、建筑、人权、制度、经济、交通等各个方面,在不同层面触发巨大的创造性活动。应对于这样的一种新城市宣言的要求,为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的机会。以上海市徐家汇的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方案为例,介绍了在城市机动性要求下的城市中心区设计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