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炼铁》2016,(4)
对昆钢新区2500m~3高炉的经济最低入炉品位进行了研究。高炉开炉以来,入炉品位一直低于54.5%,最低时仅50.78%。通过对开炉42个月以来的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燃料比、铁水成本、煤气利用率、铁水质量指标等方面,讨论了经济最低入炉品位。认为昆钢新区2500 m~3高炉在当前条件下的经济最低入炉品位为53%。2015年以来,入炉品位始终控制在53%~54.5%,铁水成本稳定在1 500元/t左右。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攀枝花钢钒公司1#高炉的原料结构以及在低品位钒钛磁铁矿冶炼条件下高喷煤比的生产实践。为了提高喷煤比、降低焦比,采取添加煤粉助燃剂、单枪喷煤改造为双枪喷煤、提高混合煤中高挥发分烟煤比例、提高风温和改善煤粉粒度等措施;同时,高炉采用提高鼓风动能、增加理论燃烧温度、增加矿石平台宽度稳定煤气流、减少炉温波动范围、保持适宜的造渣制度,从而改善喷吹煤粉燃烧性和提高高炉喷煤比。2014年一季度在入炉品位49.35%的条件下,喷煤比154.29 kg/t,焦比降低到421 kg/t;2014年4月在入炉品位49.32%的条件下,喷煤比164.47 kg/t,焦比降低到417 kg/t。  相似文献   

3.
《炼铁》2014,(1)
对昆钢2000 m~3高炉低品位高煤比冶炼实践进行了阐述,认为通过控制低品位、高煤比、钒钛矿冶炼三者在合适的范围,同时解决好炉内透气性,大型高炉仍然能保持长周期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4.
《炼铁》2017,(3)
以太钢6号高炉为对象,分析了不同富氧率和喷煤量条件下,理论燃烧温度、煤粉燃烧率及炉身部位间接还原过程的变化规律,阐述了高炉在不同喷煤量条件下适宜的富氧率范围。认为,在6号高炉2%~3%的富氧率条件下,煤比上限应控制在180~185kg/t;当煤比达到200kg/t时,煤粉燃烧率低于下限75%的要求,至少需将富氧率提高至4%以上。6号高炉在200kg/t煤比条件下,由于富氧率与煤比的合理匹配,炉内未燃煤粉没有大幅增加,燃料比也没有明显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杭钢三号高炉通过对制约煤比提高的因素对症下药,加强管理,在品位逐步降低,渣量大幅度上升的条件下,煤比稳步提高到170kg/t,生铁成本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6.
莱钢3200m3高炉2014年在入炉综合品位55.32%的条件下,通过加强原燃料管理、开发煤气流控制模型、改善炉缸活性、加强高炉生产管理等措施,取得了利用系数2.456 t/(m3·d)、焦比340.5 kg/t、煤比175.4 kg/t、燃料比515.9 kg/t的良好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高炉经济冶炼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林安川 《钢铁研究》2013,41(1):44-48
红钢1 350m3高炉近年在资源条件整体恶化、渣量大幅增加情况下,通过加强原燃料质量管理、控制高炉适宜的冶炼强度和煤比水平,优化高炉操作制度,强化生产管理,在高炉综合入炉品位降至51.5%情况下,实现高炉长周期稳定顺行,利用系数稳定在2.450t/(m3.d),燃料比控制在570kg/t。  相似文献   

8.
《炼铁》2015,(5)
针对攀钢1号高炉处于炉役后期,热风炉老化、风温能力差,富氧率不高,经济炉料结构等不利条件,通过采取改造设备提高喷煤能力、优化配煤结构、保持较好的焦炭质量、优化高炉上下部调剂、高压操作、强化生产管控等措施,在入炉品位仅49.36%、富氧率2.02%的条件下,煤比提高到163kg/t,焦比降到395kg/t,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杜洪缙  张振伟  金永龙 《炼铁》2003,22(5):31-32
1 引言 上海一钢目前有2座高炉,有效容积分别为750m~3和2500m~3,目前高炉煤比在110~160kg/t。为了进一步降低焦比,提高煤比是重要措施。但是,目前进一步提高煤比有一定困难,表现在高炉透气性变差,煤气流  相似文献   

10.
对莱钢3#1080 m3高炉大渣量条件下降低燃料比的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优化原燃料管理及炉前生产组织管理等,炉内加强关键参数控制,提高操作水平,改善高炉煤气流分布,提高煤气利用率,燃料比降至约510 kg/t左右,焦比下降到320 kg/t,3#高炉实现了大渣量条件下的低燃料比生产.  相似文献   

11.
对莱钢3#1080m3高炉大渣量条件下降低燃料比的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优化原燃料管理及炉前生产组织管理等,炉内加强关键参数控制,提高操作水平,改善高炉煤气流分布,提高煤气利用率,燃料比降至约510kg/t左右,焦比下降到320kg/t,3#高炉实现了大渣量条件下的低燃料比生产。  相似文献   

12.
日钢高炉在(Al2O3)超过18%、渣比达到400kg/t以上冶炼条件下,通过采取保持炉缸热量充沛、改善煤粉燃烧、提高煤粉置换比、提高炉内透气性等关键技术措施,使煤比达到185kg/t以上.  相似文献   

13.
受原燃料质量的影响,高炉入炉料综合品位降低,渣比升高。为保证高炉顺行,采取加强原燃料管理、优化完善操作制度、合理控制高炉参数以及加强出铁管理等措施,实现了高渣比(405~415kg/t)条件下的强化冶炼,平均日产量达5039.67t,入炉焦比为352kg/t,燃料比516kg/t。  相似文献   

14.
储滨  肖阳  龚涛 《钢铁》2006,41(3):12-15
对750 m3高炉在高利用系数条件下的高煤比冶炼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实践.结果表明,通过采取优化炉料结构,提高入炉矿石品位,减少渣量,控制入炉粉末,提高焦炭质量,达到精料入炉,以及维持一定的鼓风动能,合理搭配上下部操作制度,控制边缘煤气流发展中心煤气流等措施,高炉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较好的水平,利用系数达到3.04 t/(m3·d),焦比达到288 kg/t,煤比达到203 kg/t.  相似文献   

15.
霍吉祥  张思斌 《炼铁》2007,26(1):13-16
首钢1号高炉在风温1 140℃、富氧率0.6%的条件下,将煤比由124.6 kg/t提高到149.1 kg/t.煤比提高过程中高炉产生了一系列变化:边缘煤气流发展,中心煤气流不足;高炉操作惯性大,热滞后时间长;风口理论燃烧温度降低;煤气利用率下降;灰比升高.通过分析,找到了提高煤比的限制因素:原料、富氧率、风温和煤种.如果能充分挖掘潜力,1号高炉煤比可以达到170 kg/t.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控制炉缸侧壁温度,宝钢4号高炉采取了限产、堵风口、添加钛矿冶炼护炉等维护措施,以确保高炉长寿。在添加钛矿护炉时,生成的高熔点钛的碳氮化合物导致炉渣黏度大,恶化高炉的透气性,影响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提升。宝钢4号高炉在维持入炉钛为10 kg/t的生产条件下,通过采取保证中心、控制边缘的气流模式调整煤气流分布,优化配料降低渣比改善高炉透气性,增加鼓风温度降低湿分促进煤粉燃烧等措施,保持煤比在180 kg/t以上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对首钢京唐1号高炉降低燃料比的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一低(低渣比)、四高(高风温、高富氧、高顶压、高煤气利用率)、四适宜(适宜的煤比、适宜的鼓风湿度、适宜的冶炼强度、适宜的炉体热负荷)等措施,1号高炉燃料比下降到480kg/t左右,焦比下降到270kg/t左右,实现了低燃料比生产。  相似文献   

18.
环保限产及原燃料质量下降,造成首钢股份1号高炉渣比最高上升32 kg/t,导致炉内量压关系趋紧,高炉抵抗波动能力下降通过采取加强原燃料筛分、上下部合理调剂、稳定炉渣性能、加强炉外组织管理等措施,实现了高炉在大渣比状态下的稳定顺行。与2017年10月相比,11-12月1号高炉的风量从4606m~3/min增加到4625 m~3/min,透气性指数从2790提高到2825,风量风压关系好转;利用系数增加0.03,焦比降低8 kg/t,燃料比降低5 kg/t,确保了大渣比条件下高炉的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19.
张三印 《炼铁》1996,15(6):50-51
1 概况 略阳钢铁厂现有2座150m~3高炉,1993年10月建成喷煤系统,喷煤工艺流程和设备选型等处于国内较先进水平。喷吹系统规模按供2座180m~3高炉(利用系数2.2)最大煤比为150kg/t设计,设计喷吹煤种为烟煤。系统投产至今一直喷吹无烟煤,高炉试喷的第一个月煤比为21.19kg/t,1994年年均煤比为34.86kg/t,未达到80kg/t的设计水平,焦比在630kg/t左右,煤焦置换比低(1994年1月份平均为0.426)。为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围绕略钢高炉如何提高置换比及使煤比增加到80~100kg/t进行了攻关,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0.
首钢京唐1#(5 500 m~3)高炉在总结长期生产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稳定原燃料质量、优化装料及送风制度、适当提高富氧水平、强化低硅冶炼等措施,提高炉内焦炭负荷,提高煤比。通过优化实践,2017年1~4月高炉焦炭负荷稳定在5.5以上,焦比280 kg/t,煤比193 kg/t,高炉产量维持在13 000 t/d以上,实现了高炉重负荷大煤比冶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