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炼铁》2019,(4)
因钒钛磁铁矿冶炼的特殊性,大型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一直存在效率低、消耗高的问题。西昌钢钒2号高炉通过采取持续改善原燃料质量、优化送风制度提高炉缸活跃度、优化装料制度提高煤气利用率,以及提高风温、富氧率、顶压等强化冶炼措施,2号高炉长期稳定顺行,扭转了之前稳定性差、炉况频繁波动、生产效率低、消耗高的局面。在综合入炉品位仅51%~52%的条件下,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5~2.6、燃料比530~540kg/t。  相似文献   

2.
杨佳龙  李怀远 《钢铁》2005,40(3):9-12,16
武钢5号高炉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优化高炉设计与炉料结构,提高入炉原燃料质量,选择合适的高炉内衬、改良炉底结构与材质,注重开炉前的基础工作与开炉初期的长寿准备,加适量的钒钛矿护炉,开发冷却壁垂直水冷管修补换新技术,维护好炉体与冷却壁,选择合理的装料制度与风口布局, 强化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的日常管理等,实现了高炉强化冶炼与长寿生产,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 229 t/(m3·d)。  相似文献   

3.
针对钒钛磁铁矿性价比高的优势,冶金工作者通过不懈努力,使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技术得到了大规模推广。介绍了承钢2 500 m~3高炉中钛渣钒钛矿冶炼的强化措施,主要有建立完善入炉原燃料质量评价模型、制定原料供应条件变化的应急预案、优化操作制度,应用和推广干熄焦技术、高富氧大喷煤技术等。2 500 m~3高炉冶炼中钛炉渣钒钛矿达到了"上稳"和"下活",实现了"低耗"和"长寿"。  相似文献   

4.
柳林 《四川冶金》2012,34(2):11-13
攀钢4#高炉第二代炉役炉体采用全冷却壁、薄壁炉衬结构、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并罐式无料钟炉顶等一系列先进实用技术。通过提高原燃料质量,优化高炉操作,改善冷却强度,以实现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的"优质、低耗、高效、长寿"生产。  相似文献   

5.
吴亚明 《四川冶金》2012,34(3):10-13,20
攀钢钒新3号高炉是钒钛磁铁矿冶炼技术首次应用于2000 m3级高炉,在6年多的生产实践中,各种操作制度通过不断地摸索,目前已掌握了大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的冶炼规律。本文就其精料工作、上下部调剂、特殊炉况处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初步说明了大高炉冶炼钒钛矿各项操作制度的调剂方向。  相似文献   

6.
程少波 《河北冶金》2016,(10):51-53
高炉长寿是现代高炉操作者追求的目标,承钢公司2 500 m3钒钛矿冶炼高炉在高炉冷却壁漏水的严重情况下,通过稳定原燃料结构和质量、优化高炉操作制度,改善水质,减少炉缸侵蚀,延长了钒钛矿冶炼高炉一代炉役。  相似文献   

7.
通过加强承钢炼铁厂5号2500m3高炉原燃料管理,优化操作制度,细化高炉管理,配合使用合适的炉腹煤气量,使高炉炉况稳定顺行,煤气利用率提高到49.5%,燃料比降到500kg/t,冶炼强度不断提高,打破了前期长期不稳定的局面,实现了大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8.
《炼铁》2017,(3)
对莱钢2号高炉炉役后期低燃料比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2号高炉炉役后期炉缸第2层侧壁温度出现阶段性上升,对其进行控制后高炉燃料比升高较多,认为入炉原燃料质量波动和冷却壁损坏影响操作炉型是制约2号高炉低燃料比冶炼的两个关键因素。通过采取及时确定焦炭水分、时间布料法、稳定边沿气流、快速更换炉身上部冷却壁等措施,实现了低燃料比冶炼的目标,2016年1月燃料比逐步降低至504kg/t。  相似文献   

9.
本文叙述了大钢3号高炉配加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进行低钛,中钛渣冶炼试验所用原燃料、冶炼工艺特点及试验结果;对冶炼成功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为中小高炉推广使用钒钛磁铁矿,提供高炉冶炼操作实习基地。  相似文献   

10.
赵贵希  刘琪敏 《炼铁》2008,27(2):5-7
结合邯钢5号高炉炉墙结厚的处理,总结了铜冷却壁高炉维护合理操作炉型的经验.认为加强入炉原燃料的管理,减少成分波动,降低入炉粉末含量,通过上下部调剂维持适当的边缘煤气流,以及选择合适的热制度、造渣制度是炉况稳定顺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对首钢2号高炉炉型管理经验进行了总结,认为采取强化原燃料质量、筛分管理,优化高炉炉体冷却参数,合理分布炉内煤气流,完善炉前出铁管理,以及工长操作规范化标准化等措施,是2号高炉炉型合理、稳定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炼铁》2016,(6)
简要分析了汉钢1号高炉炉衬破损的原因,着重探讨了延长1号高炉寿命的途径。1号高炉炉衬破损的原因,主要是焦炭质量差、入炉有害元素超标、冶炼强度过高、冷却强度偏小,以及高炉操作方面的影响。认为,延长1号高炉寿命的途径,主要是改善原燃料质量、严控有害元素入炉、选择经济的冶炼强度、优化高炉操作、选择合理的冷却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一、一高炉炉体结构 攀钢一高炉是国内外第一座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的大型高炉。有效容积1000米~3,其炉体结构如图1。采用碳砖—粘土砖综合炉底,原设计有风冷炉底设施,由于生产中炉底和炉基温度不高,一直未用。  相似文献   

14.
对首秦1号高炉(1200m~3)炉役后期重负荷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1号高炉设计寿命10年,截至2016年6月30日,高炉已运行13年2个月,单位炉容产铁量9908t/m~3。在适当降低高炉冶炼强度前提下,通过采取改善原燃料结构性能、规整高炉炉型、合理的操作制度引导中心和边沿两股气流的合理分布、降低入炉碱负荷和锌负荷等措施,1号高炉实现连续42d焦炭负荷保持6.0和连续两个月燃料比低于500 kg/t,比2015年年均燃料比降低30 kg/t。  相似文献   

15.
以承钢一作业区高炉生产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加强入炉原燃料的管理、上部装料制度与下部送风制度相结合、优化热制度、造渣制度、炉前出渣出铁制度等措施,达到了高炉煤气流稳定、操作炉型合理的目的。坚持"低硅钛"冶炼的技术方针,铁水中的[Si+Ti]控制为(0.4±0.1)%,铁水温度为(1 470±15)℃,在保证炉缸热量充足的同时,有效地缓解炉渣黏稠的问题,实现了高炉钒钛矿强化冶炼,经济技术指标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炼铁》2015,(1)
对湘钢4号高炉强化冶炼实践进行了总结。在入炉原燃料质量不断劣化的情况下,通过采取大风量操作,下部活跃炉缸、上部开放两道煤气流,控制合理操作炉型等措施,高炉维持了长周期稳定,减缓了原燃料对高炉的影响,实现了高利用系数、低燃料比的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17.
对红钢3号1350m3高炉在入炉品位低于49.0%的中钛渣冶炼生产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通过提升炼铁生产综合管理水平和操作技术进步,在强化原燃料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炉体炉型维护管理、生产组织效率基础上优化高炉操作制度,在渣比超过630kg/t条件下实现高炉长周期稳定顺行,利用系数保持2.350m3/(t·d)以上,同时也实现了本地资源应用合理化。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近年来攀钢高炉提高钒钛磁铁矿比例的强化冶炼技术,通过优化烧结原料结构和高炉炉料结构,强化高炉操作,提高焦炭质量等技术措施,有效改善了入炉原燃料质量和炉料的冶金性能,强化了高配比钒钛矿冶炼。在入炉品位50%左右,取得了较好的冶炼技术经济指标,年平均利用系数达到了2.4~2.5 t/(m3.d)。  相似文献   

19.
由于原燃料质量差,操作制度不合理,酒钢2号高炉长期炉况不顺,技术经济指标较差。1996年后,通过加强精料工作,采用合理的装料制度和送风制度,加强中部调剂,合理控制喷煤量等措施,并坚持采用钒钛矿护炉,在入炉品位只有50%左右和炉役进入后期的情况下,成功地实现了高炉的强化冶炼,高炉各项技术指标得到改善,利用系数达到2.364,焦比降到551 kg/t,煤比达70.81 kg/t。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采取加强入炉原燃料质量的管理,维护好合理的操作炉型,加强铜冷却壁渣皮的控制,降低炉体热负荷、脱湿鼓风等措施,韶钢8号高炉从2012年12月开始保持低燃料比冶炼水平,2013年5、6月燃料比分别下降到489 kg/t、488 kg/t,达到全国同类型高炉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