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渗流特征的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气井生产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渗透致密气藏的气井存在井底或井口压力、产量随开采生产时间延长而快速下降的特征,掌握其随开采生产时间变化的规律,可在开发早期准确预测气井稳产年限和递减规律,测算经济可采储量,指导气井工作制度的合理调整和气田合理开发。以渗流理论为指导,以气井长期生产过程中取得的大量生产动态数据为基础,以不同生产阶段进行的压力恢复试井成果为检验手段,借鉴不稳定试井资料解释方法,研究了此类气井压力、产量与开采生产时间等参数间的关系,并在气井生产历史拟合、生产动态预测等方面进行了实际应用。通过研究,认为具有人工裂缝的气井压力响应特征多符合地层线性渗流模型,且地层线性流动期持续时间较长,这对同类气藏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与常规层状沉积储层不同,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复杂多样,发育有不同规模尺度的孔缝组合方式,非线性渗流机理复杂,存在应力敏感、滑脱效应及“接力”排供气机理。受非线性渗流机理的影响,气井生产动态规律与常规储层气井差异较大。基于火山岩储层多尺度、多介质的特点,结合火山岩气藏非线性渗流机理,利用多个火山岩气藏气井实际生产动态资料,将气井的开发过程划分为初期高产、产量递减和低产稳产3个阶段,并运用Eclipse数值模拟技术对实际气井的生产动态进行拟合预测分析。在气井生产动态分析的基础上,考虑滑脱效应及应力敏感的影响,形成了气井生产动态预测方法,并对12口生产井产能进行拟合预测,其中有10口井的计算结果与实际生产情况相符。研究结果对预测气井产量、合理配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低渗储层特殊渗流机理和低渗透气井动态特征探讨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贺伟  冯曦  钟孚勋 《天然气工业》2002,22(Z1):91-94
本文针对低渗储层气体低速非达西渗流机理这一前沿课题,介绍了开展实际低渗岩样特殊渗流实验的结果和认识,探讨了低渗岩石气体低速非达西渗流的物理实质和一般规律,认识到了含水状态下岩样渗流偏离达西定律的现象并可以用"启动压差"和"临界压力梯度"两个参数来描述.在实验研究基础上建立了描述气体低速非达西渗流的数学模型,采用幂级数解法求得低渗储层气体低速非达西渗流模型繁荣通解.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计算和分析理论曲线,提出了低渗气井不稳定试井曲线的后期段连续上翘的原因在于气体低速非达西渗流的新观点.文章最后介绍了上述研究成果在四川低渗气井试井分析中的应用实例,对低渗气井的试井分析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火山岩气藏气井稳产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深气田火山岩气藏投产后,以单井为主,从气井的日产量范围、稳产能力、稳产方式等三个方面对气井的稳产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二项式产能方程结合压力恢复试井解释,研究了不同渗透率储层内气井产量与地层压力的关系,确定了不同渗透率条件下气井可选择的产量范围;应用二项式产能方程结合物质平衡方程,研究了不同井控动态储量的气井产量与稳产时间的关系,落实了不同储量的气井的稳产能力;通过对气井生产动态特征的分析,对气井进行了分类,研究了不同类型气井的稳产方式;应用不稳定试井技术从井控区域的物性、形态等方面研究了气井稳产的影响因素,评价了不同类型气井的井控区域特征.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类型气井的合理产量,结合气田用气的季节性特点与各类气井稳产方式,对全气田进行了合理配产,保证了气田的平稳供气.  相似文献   

5.
为了弄清影响高压—超高压气井生产动态的根本原因,选取土库曼斯坦阿姆河盆地M区多个碳酸盐岩气藏储层岩心,开展了多回次变围压应力敏感、衰竭式开发、CT扫描及三维数字岩心模拟等实验,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高压—超高压气井的生产动态特征,研究了不同产状裂缝及其发育程度对气井产能的影响,进而提出了M区高压—超高压碳酸盐岩气藏在开发早期需采取的合理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应力敏感实验表明,孔隙型及孔洞型岩心应力敏感程度中等偏弱,裂缝—孔隙型岩心应力敏感程度强,渗透率不可逆损害率高且损害率主要集中在加压初期;(2)岩石弹性膨胀是高压—超高压气藏开采早期的主要驱动能量;(3)高压—超高压气藏在开发早期应控制采气速度,有利于降低气井产能递减幅度、增加阶段采出程度;(4)裂缝—孔隙型储层中气井初始产能主要受裂缝发育程度的影响,产能递减幅度主要受裂缝产状的影响;(5)以发育低角度裂缝为主的储层,地层压力降低后裂缝易闭合,气井产能递减较快,在开发早期应严格控制生产压差;(6)阿姆河盆地高压—超高压气藏大部分气井在地层压力降至45 MPa以前,应尽量保持生产压差小于5 MPa。结论认为,所建立的方法具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6.
威远气田震旦系气藏为受构造控制的块状气藏。本文简介了该气藏气井出水的动态特征;总结了有水气井的管理方法;评价了各种排水采气工艺的利弊。指出采用强化排水技术是综合治理、更好开发该气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底水气藏气井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使用锥进模型对鹿水气藏气井动态进行了模拟研究。通过对采气速度、气层有效厚度、水体大小、垂直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比值、水平渗透率、气井打开程度等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了它们对鹿水气藏开发效果的影响,为有效开发鹿水气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苏里格气田目前投产气井5000余口,揭示气井生产动态特征,为气田稳产技术的制定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气田实际生产数据分析表明,气井压力变化表现出明显两段式特征,生产初期压力下降快,后期由于外围供给,压力下降趋势明显减缓,即低压下气井具有较长生产期;同时,气井压力与时间、产量与时间均呈明显指数关系。气井1/t、1/Gp关系曲线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气井产量递减符合指数递减规律。  相似文献   

9.
对于低孔、低渗气藏,为了提高单井产能和改善气田开发效益,许多生产井都采用了多层合采方式进行生产。为了更真实地认识低渗气藏多层合采的渗流特征以及确定最佳合采接替时机,通过设计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模拟气藏多层合采开发过程,研究了地层压力、渗透率及主控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气藏渗流特征对开发效果的影响以及合采接替生产时机,认为多层合采时,高压、高渗层产量贡献率始终高于低压、低渗层;而对于低压、高渗层,实验初始阶段低压、高渗层的产量贡献率高于高压、低渗层,实验后期从主产气层变为次产气层;在不同的接替时机下,随着接替点压力的降低,采出程度呈现出降低的趋势;低渗层接替生产要比高渗层接替生产效果要好。采用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多层合采产气渗流特征尚属新的尝试,其研究成果对制定类似气藏的合理开发技术策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椭圆流理论在垂直压裂井渗流方面应用广泛,但在多层压裂气井渗流方面缺乏研究。文中基于压裂改造SRV概念,建立了多层椭圆复合渗流模型,利用拉氏变换、马蒂厄方程和数值反演方法得到了解析解,绘制了压力典型曲线并划分了流动阶段。以双层储层为例,分析了分层边界组合、分层改造特征、层间储层差异特征对压力动态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双层压裂改造气井存在6个流动阶段,层间物性差异较小的双层压裂改造模型可用单层改造模型等效表征;各层改造程度相同时,改造范围差异增加,内外区过渡流阶段压力导数出现新的水平段;层间储层差异增大,过渡流阶段出现时间越早,压力导数上升越缓慢;原始地层压力差异主要影响表皮效应控制的早期过渡流阶段。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气井产水特征的研究,将气藏产水分为两个产水阶段、三种产出方式。气藏储层孔隙含水饱和度较高,储层部分区域存在夹层水,当地层压力下降到一定程度,这部分孔隙水或夹层水在压差诱导作用下而产生流动。由于储层裂缝发育,地层水沿裂缝方向窜懂或沿与裂缝发育方向形成大夹角,在类似微细网状裂缝中形成局部舌进水侵。通过研究,深入认识了气藏的水侵机理,对今后生产管理和气藏开发调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四川盆地龙岗礁滩气藏在气井开发后期出现大量黑色固体和膏状垢污堵塞管串和储层,造成气井产量和压力急剧降低、酸化有效期缩短的现状,开展了堵塞机理分析。在堵塞物成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XRD衍射仪分析,通过扫描电镜的微观形貌分析观察垢污组分之间的结合关系和组合状态,找出井下固体颗粒、残酸、油溶性外加剂和铁元素是影响堵塞物的主要因素。在模拟井况条件下对上述因素进行控制变量分析,以研究各因素对堵塞物形成的主要作用,探明该类气井的堵塞机理,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入井液中油溶性组分与井下沉积的炭黑和硫等固体颗粒通过乳化、吸附作用形成高黏乳状液,同时残酸等入井液外加剂的高分子聚合物通过架桥吸附作用捕获井下固体颗粒形成凝胶体,二者综合作用使得井下出现大量黑色胶状堵塞物,并据此提出垢污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低渗透气藏气体渗流机理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低渗透气藏含水饱和度较高的特点,改进了气体渗流实验方法,在提高了实验精度的基础上,结合平均压力梯度下气体流速的实验数据处理方式,发现了转折型气体渗流曲线类型--在不同实验压差区域内其气体渗流规律不同,即随压力梯度的增大,阈压效应与滑脱效应依次占主导地位。在此基础之上,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分析了常压状态与覆压状态下低渗含水岩心中气体渗流特征的差异。研究认为,转折型气体渗流曲线是滑脱动力与毛细管阻力这两种相互制约、相互矛盾的影响因素此消彼长的宏观体现,而拐点的位置反映了两种影响因素主导地位的转化界限。  相似文献   

14.
低渗气藏特殊渗流机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实验研究不同含水饱和度下岩心的渗流特性,解决了滑脱效应与启动压力相矛盾的问题,结果表明:在低含水饱和度下,岩心中气体渗流主要受滑脱效应的影响;而在高含水饱和度下,则主要受启动压差的影响。用误差更小的回归法计算出不同含水饱和度下的启动压力,并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按比例改变岩心的长度,结果启动压力(梯度)的改变却不成比例,由此认为仅利用启动压力梯度计算井距这一方法并不合理。图2表1参7  相似文献   

15.
徐深气田火山岩气藏气井出水情况比较复杂.为搞清这类气藏气井的出水机理,以典型井X为例,在分析该井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单井模拟技术,对该井裂缝的大小和平向发育程度、采气速度及水休规模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高角度缝是X井底水活动的主要通道;高角度缝大小和分布成为控制水溶窜的主要地质因素;采气速度是影响X井气藏出水大小的主要动态因素,以试采期间配产长期生产,预计气井出水的情况相对稳定;综合判断X井水体俯数约为1.10倍,水体大小对底水气藏开发效果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火山岩气藏储层渗流特征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山岩气藏储层特征极其复杂,具有复杂的储渗空间,因此如何描述火山岩气藏渗流,建立研究其储层的渗流数学模型,准确分析储层渗流的影响因素,是该类气藏储层研究中的技术难题。通过与碳酸盐岩气藏储集层进行对比,总结异同点,结合火山岩气藏储集层的自身特点,建立起与其储渗特点相适合的双重介质渗流数学模型,给出了天然气在储层中流动的基本规律的方法,为合理有效开采火山岩气藏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边水气藏气井合理生产压差及产量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水驱气藏开发过程中,气水界面的稳定运动及均匀推进对于气井稳定正常生产、提高气藏采收率有较大影响。考虑具有一定倾角的均质各向同性边水气藏,在假设原始气水界面为一水平面的情况下,利用气、水地层渗流的基本规律,从理论上推导了保持气水界面稳定运动时气体渗流速度应满足的条件,同时获得了气井合理生产压差及产量的表达式,并对1口边水气藏气井的生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计算方法具有符合现场生产实际的特点,为边水气藏气井合理工作制度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于常规气藏,低渗气藏由于其储层物性差、含水饱和度高的特点,其渗流机理更为复杂。以低渗储层为基础,对低渗气藏特殊渗流机理进行详细阐述;同时针对目前低渗气藏产能预测考虑因素不全、产能评价结果不够准确的问题,在拟启动压力梯度模型的基础上,依据稳态渗流条件下的气藏产能方程,综合考虑气体滑脱效应、低速非达西、高速非达西、压敏效应等多重非线性效应,结合渗流力学基本原理,推导了通用气体稳定产能预测方程,并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低渗气藏的低速非达西效应、高速非达西效应、压敏效应都会使气藏产能变小;如果忽略其影响,将会造成对产能的乐观评价;其中启动压力梯度和压敏系数(尤其是异常高压储层)对气井产能影响显著,滑脱因子次之,高速非达西效应影响较小。通过实例验证了产能模型的正确性,可以用于指导现场实际开发。  相似文献   

19.
低渗致密砂岩含水气藏具有大面积分布、低构造、低孔渗、强非均质性,次生孔隙发育,孔喉细小,毛细管压力高,无明显的气/水界面,气水关系复杂,含水饱和度高等储层特征。储层渗流机理复杂:储层水相对气相渗流能力影响显著;在气水互封状态下,气体弹性膨胀导致部分束缚水转化为可动水;气、水两相渗流能力受压力梯度影响,压力梯度增大,气相渗流能力降低,水相渗流能力升高。基于储层特征及渗流机理认识,提出了针对性的开发对策:①加强富集区优选,从储量大小、储量动用性和动用速度三个角度出发,结合储层静、动态特征,形成相应的储层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质特征,优选富集区,实现有序、滚动开发;②根据储层可动水饱和度分布,优选井位、射孔层位,降低产水风险;③依据临界储层厚度图版,选择合适井型;④采用密井网开发;⑤控压开采;⑥根据储层性质,合理配产;⑦提升压裂酸化增产改造水平,开发低伤害压裂液;⑧采用空气钻井或负压钻井,降低地层伤害;⑨对于产水气藏,强化排水采气,建立"要采气,先排水"的开发思路;⑩增压开采,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20.
以四川盆地东部石炭系气藏36口出水气井动态资料为分析基础,在参数优选的基础上,选择气井无水采气期长短、出水初期日产水量、自喷排液采气期水气比年递增率等为判别指标,采用模糊聚类方法,针对出水气井的动态特征以及对生产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类,并对典型出水气井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治水对策。这将对尽早掌握水侵对气井生产的影响、及时制定出针对性强的生产治水对策、提高有水气藏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