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居住区绿地对于环境气候改善,为人们提供良好休憩空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北京地区居住区绿地,选取乔灌草结构、乔草结构、灌草结构以及草地四种不同的植物群落作为检测对象,研究四种植物群落一天中空气温度(TP)、相对湿度(RH)、风速(wind)的变化情况。并将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对四块样地中四种不同群落人体舒适度进行量化比较研究,为城市绿地植物配置对于人的影响提供科学参考,对于未来在做植物配置时可提供部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门窗》2019,(16)
在我国进入21世纪后,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得到了提高。大部分的居民都可以过上小康及以上的生活。普通的温饱已经不再是问题,人们不断在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当然,很多自然因素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那么我们该如何调整可以使得自身的人体舒适度达到理想状态就是一个急需研究的课题。影响人体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有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上面四个因素对于人体舒适度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构建函数模型进行分析。用到的知识主要是:多元函数的求导,控制变量法,非连续函数图像的研究。通过研究分析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后,结合生活实际,怎样的住房环境和室温可以使我们的人体舒适度达到最大值就可以迎刃而解。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例如服装,个体差异也会对人体舒适度产生影响,论文中会做一些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环境日益复杂化的现代社会,人类的环境问题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寒地环境作为全球恶劣的生存环境之一,其室内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区域人群的生存问题。哈尔滨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寒地城市,对其室内环境舒适度的调查对改善我国寒地室内环境品质、从设计层面提高寒地城市室内环境舒适条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文中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哈尔滨室内环境构成元素、冬季室内温度及行为心理因素等多个影响室内环境舒适度的问题进行分项问卷调查,被调查者包括多个年龄段和多种室内空间形态。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之后,进而提出哈尔滨室内环境舒适度优化的建议,以便于提高我国寒地城市室内环境的舒适度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南京垂直绿化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于降温增湿效应较为明显的夏季对南京万荣立体绿化研发中心办公楼垂直绿化进行研究,通过测量温度、湿度等客观环境数据,以PMV-PPD作为人体舒适度评价指标,分析不同影响因子对温湿度变化趋势及人体舒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施垂直绿化的测量点外墙降温3.72℃,室内降温7.45℃;使用模块式垂直绿化比网架式垂直绿化降温增湿效果更明显,而使用网架式垂直绿化的室内外温差更大,温差可达4.18℃;研究区域内木屋东北面墙体温度略高于西北面,办公楼东南面温度高于西南面,且南向墙体温度整体较高;无垂直绿化建筑PMV2、PPD接近100%,而办公楼和木屋的PPD相对较低,人体舒适度较为理想。表明垂直绿化具有显著降温增湿效应,在设计时可从垂直绿化的形式和朝向等方面入手,从而提高人体舒适度。  相似文献   

5.
6.
从人体舒适度角度对城市小型景观水体周边滨水环境进行了评价,分析了滨水区内水体、树木遮阳、低矮灌木、草地对改善人体舒适度的影响,指出水体对周边滨水环境兼有降温、增湿作用,水体与绿化的合理组合可以在夏日营造一个相对舒适的小气候,上述成果可以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内滨水环境的布局与设计提供参考,也可为其他小型景观水体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张杨  马越 《华中建筑》2020,(5):51-55
对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评价多停留于设计阶段,对建筑运行情况和室内环境效果,需要进行使用后的分析评价研究。通过对福州大学旗山校区图书馆的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与实测分析,从建筑空间设计、使用者偏好、光环境和湿热环境等各个方面的满意度、舒适度,进行主客观评价分析。在对比讨论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得到图书馆室内环境舒适度的整体、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8.
9.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室内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北方地区农宅的室内环境由于采暖方式的不同与城市住宅存在显著差异.文章从北方地区农宅室内热环境、室内空气品质以及室内环境与人体健康关联性三个研究方向,阐述了目前有关北方地区农宅采暖季室内环境研究的总体趋势,对农宅室内环境研究做了分析和总结,为采暖方式的优化改善及舒适健康的农村室内环境营造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公共建筑室内环境质量与人体舒适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环境质量由热、声、光和空气品质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本研究对北京和上海的典型公共建筑开展了大量的现场调查,测试了空气温度、平均辐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CO2浓度、照度和A声级等室内环境参数,同时了解了建筑使用者对各项环境因素的满意度,从主、客观2方面评价了室内环境质量。通过分析环境参数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总体满意度预测评价模型,该模型的评价结果可为建筑室内环境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木质人造板的一些重要特性,其中包括调湿、调温,隔音,隔热及其视觉与触觉特性等,并指出了各项特性对居室环境的影响。阐述了木质人造板材料与家居环境的具体关系,为更好地利用这种材料,改善我国的生活环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以建筑室外环境为研究对象,探讨植被、铺装、建筑等空间要素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推导出舒适环境的绿化策略,为人们营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室内空气品质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人们对室内空气品质的认识和评价现状,并着重分析综述了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建筑 如何在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前提下,早日实现 低碳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提出了绿 色办公建筑室内环境及满意度实测和评估 方法,旨在提高室内环境品质和人员满意度 的同时节约能耗。根据该方法,基于各典型 季室内环境监测数据和主观满意度统计结 果,对夏热冬冷地区某典型绿色办公建筑进 行运行性能评估,并提出了室内环境优化策 略。结果显示空气温度、桌面照度和噪声级 均能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该地区室内人员 可以接受较高的相对湿度,但对低湿环境较 敏感;室内空气品质总体达标率较低,需更 严格控制室内CO 2 和降低PM 2.5 浓度来提高 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作为当代的国际学术热点,特别 是近年来我国建筑界由增量时代转向存量 时代,旧建筑的更新改造成为我国建筑内涵 式增长的关键。我国历史建筑改扩建中建筑 形式与环境脱节以及环境性能低效的矛盾亟 待解决。本文以哈工大土木楼改扩建设计为 例,针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挖掘新时期建筑 学院人群空间行为规律和需求,进而基于 Rhinoceros与Grasshopper平台,结合拓扑思 想与图解静力学理论,探索空间与结构耦合 逻辑以及建筑体量生成方法,并针对其风热 环境进行Ecotect环境性能模拟及评估优化。 比较优化方案与原方案的模拟结果发现,天 窗开启面积占顶界面面积增至15.3%时,过 渡季节逐月不舒适度比例增长0.4%;遮阳面 积为顶界面面积71.8%时,过渡季节逐月不舒适度比例降低2.46%;而在此基础上,天窗开启面积占比增至28.2%,侧界面上舷窗占 比1.8%时,过渡季节逐月不舒适度比例则降低2.19%。基于此,本文提出改扩建设计设置 遮阳设施,辅以可开启天窗与侧立面上舷窗的优化设计策略,进而凝练出基于性能模拟的 历史建筑更新优化设计方法流程,旨在为历史建筑改扩建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按照《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作者就对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物氡、游离甲醛、苯、TVOC、氨的检测过程中所遇的氡检测布点、材料中放射线与室内氡关系、游离甲醛测试条件、苯与TVOC分析的联系等问题做了研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支持性 需求中物理环境需求的考虑,探究我国不同 年代既有住宅失能老人居室空间的光热环 境现状以及舒适性情况。文章以哈尔滨为 例,选取2000年前后建造的失能老人住宅 典型户型3户,对其居室空间的天然光照度、 温度、湿度、风速以及空气品质进行连续实 测,获得居室物理环境现状,分析其天然光 环境、热湿环境、光热环境以及空气质量情 况,并进行舒适性评价,发现其亟待改造的 物理环境因素。研究表明:一、2000年前住 宅居室采光效果差,天然光环境急需改善, 且当室内平均照度低于600 lx时,失能老人开 始普遍认为光环境舒适性降低;二、调研间,2000年后住宅居室室内外平均温度差低于2000年前住宅居室,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关性 较2000年前住宅居室高,室内温度较不稳定,部分时间室内热湿环境情况落在 ASHRAE舒适 区以及夏季实际热舒适区间外,在获得更加稳定舒适的热湿环境方面仍需改进;三、居室空间 的光热环境有一定关联性且受外窗影响,如通过改造外窗提升室内环境质量需考虑光热环境平 衡问题,改造受限时也可通过调整功能布局以适应现有光热环境。本研究将为今后失能老人住 宅适老性环境改造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人行走引起的楼板振动舒适度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娄宇  吕佐超  黄健 《特种结构》2011,28(2):1-4,29
由于现代建筑的楼板结构跨度越来越大、刚度越来越小,人正常行走引起的楼板振动舒适度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舒适度标准和设计方法,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楼板振动的舒适度设计标准,由动力方程推导出了楼板振动的加速度计算公式,并针对楼板振动的特点,对舒适度设计应采用的荷载取值、分析工况进行了详细说明,可为实...  相似文献   

19.
L. Mlhave 《Indoor air》1998,8(Z4):87-95
Abstract The Helsinki Declaration and similar national regulations require that the ethical aspects of all intended experimental exposures of humans should be evaluated and found acceptable, using the best available toxicological principles and data. In the low-level exposure ranges of indoor air, ver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principles for such evaluations and few health data exist. This paper discusses principles for such evaluations in relation to experimental exposures of IAQ panels. The acceptability of chemical exposures of human subjects in IAQ research should b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rinciples, a) Only reversible non-adverse health effects can be accepted. The risk of adverse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exposure must be documented to be acceptably low. b) Exposures to well-known chemicals or emissions from commercially available sources can be accepted if these sources have a history of many years' problem-free use on the free market and if their use during the experimental exposures corresponds to normally encountered exposures. Studies including exceptional exposures or sensitive subjects should be registered and evaluated by the local ethics committees. c) Exposures to emissions from new types of source can be accepted if the exposures are chemically identified and are below official indoor, outdoor or occupational guidelines for exposures. Procedur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exposures to compounds lacking toxicological data are discussed. These exposures should be registered and evaluated by local ethics committees. d) The selection of subjects must include special pre-tests and defined exclusion criteria to exclude risk groups.  相似文献   

20.
随着健康建筑和全民健身理念的 推广,健康体育建筑正逐渐成为当前体育建筑 发展新的着眼点。本文采用知觉现象学对体 育建筑室内环境分析,从视觉舒适、听觉舒 适、嗅觉舒适、触觉舒适等方面初步确定体育 建筑室内环境舒适度评价要素,在此基础上 利用层次分析法,借鉴国内外相关标准,并权 衡我国体育设施的特有需求及客观制约,构 建健康体育建筑室内环境舒适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