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结合沈阳市地铁规划与建设的实际情况,总结地铁建设与地下空间利用的现状发展条件与问题,从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地下空间一体化发展的视角分析,以促进城市地下空间协同化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轨道交通(地铁)为触媒导向,以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为契机,从而进一步探讨地铁站点周边地下空间一体化规划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地铁地下结构抗震分析及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针对我国尚缺少完善的地铁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方法和专门的地铁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现状,在分析目前我国地铁等地下结构抗震研究及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需要迫切解决的五个关键问题:合理的地下结构动力分析模型,高效的地下结构-地基系统动力相互作用问题分析方法,合理而实用的地铁地下结构地震破坏模式和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地铁地下结构抗震构造措施,地铁区间隧道穿越地震断层的设计方案及工程措施。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将为地铁地下结构抗震设计规范或规程的制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解决土地资源紧张的重要方法,是改善城市环境的有效手段,也是解决城市交通、能源危机的办法之一,城市向地下要空间是大势所趋。地下空间一旦开发利用,地层结构将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已建地下建筑物的存在也将影响邻近地下空间的使用。因此,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决策必须要做到合理、科学、慎重。国内地下空间建设主要以城市地铁建设为标志,各大城市都做好了地铁的中长期规划。本文采用多层次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模型,从经济、环境、社会以及工程地质条件四大方面的因素入手对北京地铁十号线二期项目进行决策分析,各指标因素的权重系数则通过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本文将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层次分析法有机结合,实现对城市地铁项目进行有效的、合理的综合评价,为决策者在地铁项目决策分析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浅议地铁站与地下空间物业开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龙 《山西建筑》2007,33(23):41-42
介绍了地铁发展的趋势,分析了地下空间物业开发的新时机,阐述了地铁站与地下空间物业的结合方式,论述了地铁沿线地下物业开发的现状,指出了地铁与地下物业开发相结合的方向,以缓解地面日益增长的商业用地需求。张龙  相似文献   

5.
郭云龙 《江西建材》2023,(7):177-181
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周边地下管线的安全指标体系研究是地铁建设中的重要课题之一,预警值的确定对于地下管线的变形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东南沿海某市9个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为例,结合数值分析模拟的方法,对地下管线的预警值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符合该地区基坑周边地下管线的安全控制指标,以期对该地区地铁车站施工周边地下管线的监测、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任洁  于洛 《江苏建筑》2024,(1):19-23
地铁作为一种便捷的出行方式,受到了广大市民的青睐。地铁站点区域地下商业空间的活力度和便捷度直接影响人们的出行和生产生活质量。当下由于前期地铁站点区域地下商业空间前期规划不合理、政策依据薄弱、功能定位不明确、交通流线组织紊乱、缺乏特色等影响其基本运行和发展的工程案例层出不穷。文章针对这类情况,梳理此类空间开发的原则及意义,从政策层面、功能定位及交通组织3个关键维度进行分析,并结合南京新街口地铁站德基广场地下商业空间成功案例,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地铁站域地下土地资源,打造出一个吸睛宜人、可良性持续发展的地铁站点区域地下商业空间。  相似文献   

7.
针对地铁地下车站管线综合设计具有的独特性,结合宁波地铁某车站管线综合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阐述管线综合在地铁地下车站设计及施工中的重要性、设计原则和一些经验性建议,以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8.
在文中,针对地下空间进行了合理地类别划分,并对国外地下空间的利用展开了相关性的研究与阐述。在实践过程中,构建了地铁车站与地下空间的统一规划模式,即地铁车站设计预留商业开发空间和地下空间开发预留地铁车站空间两部分。  相似文献   

9.
功能单一的公园、商业、地铁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合公园、地铁综合开发地下商业服务设施、文娱游乐场、博物馆、展览馆等综合体,不仅可以集约利用土地,并为传统公园、商业、地铁带来新的发展。通过分析国内外在中央公园下结合地铁开发地下商业街的现状,以郑州市双鹤湖中央公园地下商业街设计为例,结合近期园博会的开园使用、远期中央公园功能的转换,从功能、策划定位,设计原则、设计分析、手法、平面、功能布局探讨远期地铁线路和车站设计,包括:地铁站点定位、位置选择、地铁动线和商业连通以及防火设计体系处理等。研究可为同类工程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鹏  熊元潮 《建筑技术》2022,(12):1681-1684
以武汉地铁王家湾站(3、4号线换乘)与纽宾凯K3地块地下商业空间连接通道为例,结合平、立面布置及横断面设计、与地铁车站及K3地块地下商业空间衔接等方面,阐述连接通道设计与明挖、暗挖施工方案,对地铁车站与周边地下商业空间无缝衔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柳长青 《山西建筑》2010,36(34):186-187
简要介绍了地铁消防水系统的组成及设置,着重对地铁地下车站消火栓系统的调试方法进行了阐述,包括水源测试,消防水泵的调试,消火栓系统联动调试等,指出消火栓系统应重复多次调试,使其处于准工作状态,以保障火灾时能及时投入运行。  相似文献   

12.
基于火灾动力学理论与大型换乘地铁站火灾特点,利用FDS软件(郑州大学超算中心6.7.5版本)对郑州紫荆山地铁站进行火灾数值模拟,通过布置在地铁站台层、站厅层、转换层各个区域以及所有楼扶梯处的火灾探测点,分析火源位于地下四层的二号线站台层时能见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根据能见度与速度的折减公式,计算不同时间节点的速度折减系数。然后在Pathfinder(2020版本)车站疏散模型各区域中导入人群疏散速度折减系数,并与速度未折减时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更加精确的疏散人员动态速度。结果发现在靠近火源位置且跨度为两层的楼扶梯上更容易发生人员滞留。  相似文献   

13.
地下城市通廊具有形态复杂、周围衔接的空间多、内部功能和人员组成多样的特点,在现行的规范中没有直接的解决方案。对城市通廊的形态和特点进行了论述,对一种跨越多层、与地铁融合的多层城市通廊的形式提出了防火分隔和人员疏散的解决方案,并与常规设计进行分析对比。分析表明,城市通廊虽然放弃了传统的防火分区的概念,但是围绕商业进行防火分隔的方案不仅可以满足平面布局的要求,还可以更好地控制火灾蔓延的风险。人员疏散系统的设计要求很好地对现有不同规范之间进行了衔接,既保持了消防安全水平,也兼顾了项目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基于ABAQUS软件建立了地表结构—土—下穿地铁车站结构大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数值分析了下穿地铁车站结构在不同类型地震波作用下的地震响应规律,并将下穿一体化地铁车站结构与下穿密贴地铁车站结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下穿地铁车站结构的地震响应特性。结果表明:下穿密贴地铁车站结构的整体性相对较差,车站结构与上部结构出现了滑移现象,车站顶层层间相对水平位移较小,其余层的层间相对水平位移较大;下穿一体化地铁车站结构受力相对较大,各构件连接处及各层中柱依然是抗震设防的重要部位,建议下穿地铁车站中柱采用高强高延性的钢管混凝土柱或型钢混凝土组合柱;中远场地震波能够对中软土场地中下穿地铁车站结构的位移、加速度和内力等动力特性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列车所处位置在扑救火灾时的影响进行利弊分析,证明地铁列车发生火灾时,停在站台处置比停在隧道内处置具有人员疏散逃生方便、排烟效果好、救援人员行动便捷、灭火战斗行动快速等明显优势。在处置地铁列车火灾中排烟和救人是最重要的措施,应根据燃烧部位和列车停靠位置的不同,正确选择送排烟方向,及时组织人员疏散。  相似文献   

16.
以上海市某地下两层岛式地铁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FDS软件对站台区域火灾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站台层公共区域火灾在喷淋系统与排烟系统耦合作用下的烟气层特性.通过解析火灾区域内2.0 m高处的温度、烟气层高度、能见度以及喷淋区域内各排烟口流速等相关火灾参数的变化规律,探讨地铁站火灾时自喷系统和排烟系统的相互影响,并确认喷淋...  相似文献   

17.
地铁车站通风排烟系统是由多个分系统有机组合而成的大系统,各分系统之间须互相配合、协调运作,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本文通过对地铁车站通风排烟系统的组成结构,以及火灾发生时,车站通风排烟系统的运行模式的总结归纳,使读者充分了解地铁车站通风排烟系统的结构组成,并对地铁灾害发生时,车站防排烟系统的运行工况以及人员疏散原则有一定了解。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缺乏对现有地铁地下车站结构抗震性能水平的认识,根据相关规范的规定,设计了7种研究不同场地类别,并考虑输入地震动强度,分析了两层三跨框架式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动力损伤特性及其抗震水平。结果表明,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弹性和弹塑性工作性态层间位移角限值分别小于地面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对应值;同时,地铁地下车站结构从弹性极限工作状态到弹塑性极限工作状态所对应的层间位移角的差值也较小,说明其抗震延性明显比地面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要差。基于计算结果,分析了不同输入地震动强度下地下结构层间位移角、结构与土体的刚度比和输入峰值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该类地铁地下车站结构层间位移角随地下结构与地基的刚度比和输入地震波峰值加速度变化的预测公式,以及该类地下车站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与抗震性能水平的一一对应关系,初步给出了该类地下车站结构基于层间位移角的抗震性能水平划分和物理描述。  相似文献   

19.
当下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地铁站内空间不仅仅是人们换乘的场所,更为重要的是,地铁站拥有巨大的客流量和多样的使用者,其站内所呈现出的各种信息会在其空间使用者中不自觉地被感知和传播,因而地铁站内空间更是一个信息传播高效的文化驿站,并成为城市公共空间中最具大众美育力的场所.里斯本地铁站建设重视乘客在换乘与等候过程中的感受和城市文化与艺术气质的展现,通过各种空间艺术手法,丰富地铁站内空间的装饰,展示其独特的城市文化,在等候的片刻中美育大众,形成具有美的哲学的新时期里斯本地铁站,成为当代欧洲城市中颇有特色的地铁站空间艺术.文中以里斯本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地铁站为例,解析其站内空间艺术的处理手法,以启示我国繁荣的地铁站建设,呼吁地铁站建设中要重视站内空间的艺术性创造和大众的美育,使掩于地下的平凡的地铁站内空间熠熠生彩,超越通常人们对地下空间的负面感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