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的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MALTLoma)的免疫表型和超微结构特点,对3例经开胸肺活检病理诊断的肺MALTLoma进行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以及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发现,瘤细胞主要由中心细胞样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样瘤细胞组成;3例均有淋巴上皮性损伤和反应性淋巴滤泡以及淋巴滤泡的克隆化。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在支气管黏膜上皮和肺泡上皮细胞周围以及肺泡腔内有较多的淋巴细胞源性瘤细胞浸润,瘤细胞具有淋巴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对肺MALToma的超微结构观察为该瘤的研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电镜观察对判断瘤细胞的来源和免疫表型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实验性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早期肺组织的超微病理变化,探讨AHNP肺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雄性大鼠,胰胆管内逆行注射5.0%Na-Tc溶液,建立AHNP模型,随机分为3组(给药后30 min、3h、6 h),光镜和电镜下观察AHNP早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光镜下,实验大鼠胰胆管内注射Na-Tc后30 min出现肺水肿、炎细胞浸润及局灶性肺不张;给药后3 h肺小血管管腔内有血栓形成;给药后6 h可见大片肺不张及炎细胞浸润增多。电镜下,给药后30 min可见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肿胀,管腔内红细胞瘀滞,以及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板层小体排空和肺泡腔显著狭窄;给药后3 h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严重肿胀,管腔内可见微血栓形成;给药后6 h肺泡腔内可见红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板层小体排空明显增多。结论:AHNP实验大鼠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广泛受损并诱发血管内微血栓形成是导致肺微循环障碍、引起早期肺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光镜和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超微结构的特点,对1例经电视胸腔镜肺活检诊断为PLAM的病例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免疫组化检测。患者女性,44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活动后呼吸困难、胸闷和自发性气胸;高分辨CT表现为两肺弥漫性网织蜂窝样改变。光镜观察:胸膜下和肺间质大量的平滑肌增生,肺泡壁增厚,肺泡腔扩张。免疫组化显示增生的平滑肌细胞波形蛋白、肌动蛋白和平滑肌肌动蛋白染色阳性。在透射电镜下能清楚显示淋巴管结构以及内皮细胞下大量增生的平滑肌细胞。结论:PLAM的明确诊断依赖于肺活检病理诊断。免疫组化检测和电镜观察具有重要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光镜及电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的组织起源及亚型分类,方法:选择符合WHO肺肿瘤组织学分型标准的细支气管肺泡癌30例,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30例细支气管肺泡癌(其中14例行电镜检查)中,10例为粘液型,18例为非粘液型,2例为混合性粘液与非粘液细胞(中间细胞)型;电镜检查观察到粘液细胞,Clara细胞及Ⅱ型肺泡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可起源于粘液细胞、Clara细胞及Ⅱ型肺泡细胞,组织学分型宜分为粘液型、非粘液型及混合型(中间细胞型)三种亚型。  相似文献   

5.
机体在免疫反应过程中,有多种具有免疫活性细胞参与,如各种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等,它们各司其职,形成完整的免疫系统。本文对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淋巴细胞和转化型淋巴母细胞的超微结构和功能进行比较研究。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收集人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并稀释至每毫升含50万个细胞,按体积2比1加入植物血凝素(PHA)免疫刺激剂,培养72小时,使小淋巴细胞转化成母细胞型淋巴细胞;另一部份加PHA培养48小时后,再加入0.1mlDNA前体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进行光镜和电镜放射自显影观察。同时在麻醉下取大鼠和家兔的淋巴小结、脾脏和胸腺。上述样品均用环氧树脂618按电镜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一例成人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患者的肺组织超微病理改变。电镜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及肺泡巨噬细胞明显增生,肺泡腔内查见许多肺泡巨噬细胞、红细胞及血浆蛋白样物质,肺泡巨噬细胞内含有数目不等的红细胞及其碎片。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内嗜锇板层小体基本排空。肺泡中隔间质胶原纤维增生。电镜观察有助于IPH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7.
超声治疗前后外阴白色病变的超微形态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超声治疗对外阴白色病变患处上皮细胞及真皮组织超微结构形态的影响。方法:30例患者分别做治疗前及治疗后3—6月的外阴皮肤组织活检,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治疗前,表皮显示不同程度的上皮增生或萎缩并伴过度角化;细胞间隙增大,桥粒减少;细胞内黑色素颗粒减少,线粒体内室肿胀和局部胞质溶解;黑色素细胞少见;真皮内毛细血管减少,管腔多呈皱缩状;表皮及真皮内常见淋巴细胞浸润。治疗后,病变皮肤组织呈不同程度恢复,表皮细胞排列整齐,桥粒及胞质内黑色素颗粒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基底层常见黑色素细胞;真皮内成纤维细胞多见,毛细血管增多且管腔形态正常;浸润的淋巴细胞明显减少。结论:超声治疗可使患处上皮细胞及真皮组织的超微结构和色素代谢趋于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临床少见的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电镜观察,探讨其超微结构特点,方法:选择5例疑为PAP的病人,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取出肺组织,制备超薄切片后进行电镜观察。结果: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在肺泡腔内充满细胞碎片、细颗粒状结构、嗜锇板层体及大量泡沫样外观的肺泡巨噬细胞。上述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可有助于临床确诊。  相似文献   

9.
10例电焊工尘肺病人经支气管肺活检的样品进行电镜观察。在肺泡隔、肺泡腔内见有活跃的巨噬细胞,其细胞内含电子致密颗粒的异噬体,肺泡隔中有大量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成纤维细胞。据此说明,长期吸入电焊烟尘可引起肺纤维化,超微结构观察有助于电焊工尘肺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实验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肺腺泡内动脉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实验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肺腺泡内动脉的超微结构变化并探讨其发生机理。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9)及肺动脉高压组(n=9)。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平均压力(mPAP)。用透射电镜观察肺腺泡内动脉超微结构。结果:肺动脉高压组大鼠mPAP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 01)。超微结构观察,肺动脉高压组大鼠肺腺泡内动脉内皮细胞增生、变性。内弹力膜厚薄不均。呼吸性细支气管水平小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增生;呼吸性细支气管水平及肺泡水平小动脉肌化。中间型细胞及血管周细胞增生。胶原原纤维增多。结论:肺腺泡内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及动脉肌化是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特征性的超微结构变化。肺血管结构重建是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光镜和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PC)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少见的肺部真菌病,其超微结构特点国内未见报道。现对7例PC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探讨其超微结构的特点,以提高病理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2.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光镜和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硬化性血管瘤 (sclerosinghemangiomaoflung ,SHL)是一种少见的肺肿瘤 ,由于至今不能肯定其组织来源 ,导致肿瘤的命名和分类不规范 ,肿瘤的性质不明确 ,给临床病理诊断和治疗带来困惑。本文通过对 1例SHL进行光镜和电镜的观察 ,探讨其组织发生。材料与方法患者女性 ,4 7岁 ,体检发现右肺下叶结节 3周入院。胸部CT示右肺下叶边界清楚的致密阴影 ,无分叶和毛刺 ,考虑良性肿瘤 ,遂行右下叶肿块楔形切除。切除肿瘤标本常规 10 %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 ,连续切片 4 μm ,HE染色 ,光镜观察。新鲜手术…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电视摄像机可以向人们揭示微观世界的奥秘,如小昆虫的生活。细菌的繁殖。病毒的活动、神经纤维组织、分子晶体构造和金属表面腐蚀等等。摄像机在拍摄微观景物时,必须借助显微镜,这种摄像技法就称为显微摄像。显微摄像常用于科教片和科学研究。1显微摄像原理及其方?..  相似文献   

14.
Many efforts are recently devoted on improving thermoelectric SnTe as an environment—friendly alternative to conventional PbTe and successful approaches include valence band convergence, nanostructuring, and substantial/interstitial defects. Among these strategies, alloying SnTe with MnTe enables the most effective reduction in the valence band offset (between L and Σ) for a convergence due to its high solubility of ≈15%, yet there is no indication that the solubility of MnTe is high enough for fully optimizing the valence band structure and thus for maximizing the electronic performance. Here, a strategy is shown to increase the MnTe solubility up to ≈25% by alloying with 5% GeTe, which successfully locates the composition (20% MnTe) to optimize the valence band structure by converging a more degenerated Λ (as compared with band L) and Σ valence bands. Through a further alloying with Cu2Te, the resultant Cu‐interstitial defects enable a sufficient reduction in lattice thermal conductivity to its amorphous limit (0.4 W m−1 K−1). These electronic and thermal effects successfully realize a record‐high thermoelectric figure of merit, zT of 1.8, strongly competing with that of PbTe. This work demonstrates the validity of band manipulation and interstitial defects for realizing extraordinary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in SnTe.  相似文献   

15.
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脊柱生长的特征,对12例AIS患者的前后柱生长软骨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12例AIS患者脊柱前后柱均有软骨内成骨,电镜下观察脊柱前柱(终板)软骨细胞呈圆形且表面有突起,胞浆内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丰富;后柱生长软骨细胞呈梭形细胞表面有突起,胞浆内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相对较少,细胞核有异染色质聚集。超微结构的观察有助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因学诊断研究。  相似文献   

16.
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光镜和电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前化疗后的疗效和观察其病理学的表现。方法:随机选择22例NSCLC病人,其中11例术前行MVP方案化疗1~2个周期,外科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光镜和电镜的观察并评定其疗效,与临床评价进行比较。结果:化疗组有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原发灶的肿瘤细胞显示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坏死,化疗反应率Ⅰ、Ⅱ和Ⅲ级分别为0.0%、63.6%和36.4%,总有效率(Ⅰ级和Ⅱ级)为63.6%(7/11),低分化肿瘤患者的有效率占总有效率的85.7%(6/7),临床评价与病理学评价的符合率为72.7%,两种评价方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非化疗组没有明显的肿瘤细胞的消失。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前行MVP方案辅助化疗与单纯手术相比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伴有纤维化的变性和坏死是原发灶化疗后的主要表现形式,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郎格罕氏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超微病理特点,提供Birbeck颗粒来源的线索。方法:结合光镜、免疫组化及临床资料。对2例LCH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朗格罕组织细胞胞浆内可见棒状、网球拍状Birbeck颗粒,这些细胞免疫组化CDla阳性。结论:LCH的诊断须见到典型的郎格罕氏细胞(Langerhans cell,LC)LC细胞,电镜下找到Birbeck颗粒,或CDla(010)阳性。Birbeck颗粒可与细胞膜相连续,细胞膜凹陷可在胞质内形成Birbeck颗粒。  相似文献   

18.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镜检查及免疫标记,对2例中枢神经细胞瘤进行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中枢神经细胞瘤在电镜下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瘤细胞间可查见桥粒样结构;胞质内有神经分泌颗粒和哑铃状致密核心颗粒;胞突内有丰富的微管和囊泡状结构.在外科病理诊断中,中枢神经细胞瘤难以与少突胶质细胞瘤、透明细胞室管膜瘤等肿瘤鉴别.电镜检查对鉴别诊断有比较重要的意义.肿瘤细胞胞突内的微管和囊泡、胞质内的神经内分泌颗粒等超微结构与免疫组织化学标记一致,同时也提示肿瘤起源于神经元细胞.  相似文献   

19.
Electron microscopic study of intranuclear glycoge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