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GIS、模糊综合评价、聚类分析以及Mann-Kendall测试等技术对锦州市8个雨量站和48个地表水水质监测及采样点近10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大气降水对锦州市河流水质的影响规律,并得到锦州市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指数与无量纲化降水量的回归方程,为相关政策与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石河子市地下水质量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多项指标的综合评价法分别对石河子市地下水进行质量与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石河子市潜水采样点共有18个,其中属于Ⅳ类水的采样点3个,属于Ⅴ类水的采样点3个,共计占潜水采样点总数的33.4%;石河子市承压水质量较好,共有10个采样点,均达到Ⅲ类水标准。石河子市潜水水质已普遍受到污染,属于未污染的采样点1个,轻微污染的采样点有5个,中度污染的采样点11个,严重污染的采样点1个,分别占采样点总数的5.6%、27.8%、61.0%和5.6%;承压水属于未污染的采样点有6个,轻微污染的采样点有4个,分别占承压水采样点的60.0%和40.0%。对8组地下水水样进行了有机污染物测试,检测的37项有机物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3.
我国水资源状况越来越严峻,可利用地表水量越来越少,为改善这一状况,加强地表水水质安全监测已刻不容缓.结合我国地表水水质安全现状,对我国地表水水质安全的监测方法、技术、指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参考国外的地表水水质监测的相关研究,展望我国在水质安全监测的技术提升和指标选取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4.
基于可变模糊模型的郑州市非常规水水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郑州市非常规水水质情况,对金水河及湿地公园景观用水进行了水质采样,采用可变模糊评价模型,结合地表水水质评价标准,对郑州市非常规水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湿地公园水质稳定,多次观测均达到Ⅱ级水质标准,且有提升至I级的趋势;金水河的3个断面7月水质均为Ⅳ级、8—10月为Ⅱ~Ⅲ级,已达到景观用水的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5.
根据温岭市湖漫水库柴油泄漏突发事件的过程及范围,以及事件的特点和水库实际情况,通过方案比选,确定采用阻截—伺机烧毁—后续吸附等方法处理,在典型点对石油类水质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处理方法及时有效,事发后3天各采样点石油类指标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该应急处理方案为我国同类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三门县水质的模糊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质单项污染指数法评价水质不能全面反映水质状况,采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聚类法以及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水质,可以更全面地反映水质状况.利用这种方法对浙江省三门县的8个测点的水样,选择溶解氧、安氮、挥发酚、总磷4项指标进行了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个子水域的水质均在Ⅰ类水的范围内,水质情况较好.整个三门县水质为Ⅰ类水.实例表明,这是一种较好的地表水水质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水质是影响人类健康和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粮食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为评价秦皇岛北部水质状况,本文采用模糊隶属度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了采样分析。根据模糊隶属度分析结果,研究区地表水分为一类、四类和五类,地下水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和五类。研究区的水样分为四类;大多数水样分布在C1-S1、C2-S2和C3-S3类别。文章通过层次聚类分析了3组水样,从主成分分析结果中提取了4个主成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水质评价的指标为钠、碳酸氢盐、硝酸、铁、锰和钙;研究区的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适用于灌溉,上游的水库和深层地下水可作为饮用水水源。饮用水应去除天然存在的铁和锰离子。灌溉需控制有由于钠和盐的含量较高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以西安市2009-2017年地表河流水质的逐月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对水质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因子分析法探究水中主要污染物及其变化趋势,并分析污染物来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各个采样点的水质。结果表明:2009-2017年间,24个水质指标可由4~6个主成分描述,方差累计贡献率在78%以上;对西安市河流水质影响最大的指标是有机物和氨氮类;根据主要控制指标的因子载荷,可知2009-2012年间水质整体趋于平稳,2013-2015年间污染加剧,但在2016-2017年又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就采样点的地理位置而言,皂河污染最为严重,而黑河水质整体良好。  相似文献   

9.
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在损失很少原始信息的前提下将影响地表水质的多个因子简化为几个综合因子,但无法对综合水质情况进行描述;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描述出地表水质的综合评价等级,但评价因子多为人为选取,存在较强的主观性。鉴于此,以嘉陵江水质现状评价为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影响各断面水质的关键因子,将其作为模糊综合评价的评价因子,建立了模糊-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法的地表水水质耦合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体现分析因子对评价结果带来的影响,使得评价结果更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0.
地表水质监测模型中的几种人工智能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超 《水利水电》2007,(1):45-52
摘要:本文重点对地表水质预测模型的几种人工智能方法进行了评述,具体说明了BP神经网络水质预测模型、地表水COD浓度灰色预测模型、时间数列预测方法及WASP5模型系统等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并提出地表水质预测模型WASP5与GIS系统集成的趋势,建立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是我国水质现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分析了发展水质自动检测系统的方法及可行件.  相似文献   

11.
为了优化灰色关联法,获取西安市典型地表水环境的水质信息,采用线性内插法对监测数据归一化,使用超标倍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引入加权海明距离法计算评价对象和标准对象之间的相似度,得到新的水质评价模型,将其应用到西安市典型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并与单因子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BP神经网络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黑河主要污染因子为总磷、总氮和COD,属Ⅱ类水质;浐河主要污染因子为总氮和氨氮,属Ⅴ类水质;北石桥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主要污染因子为总氮、氨氮和COD,属Ⅴ类水质;大唐芙蓉园北湖主要污染因子为COD,属Ⅲ类水质;兴庆湖主要污染因子为总磷和总氮,属Ⅴ类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法、BP神经网络法和改进的灰色关联法的评价结果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实地调查、野外采样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布寨淖尔地表、地下水水质、淖尔附近区域剖面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指标的测试,结合区域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水文气象资料等进行分析,进而研究该淖尔苦咸水的成因。得出淖尔苦咸水是由地表径流将上游土壤中的盐分淋释携带入淖尔,同时,地表水蒸发浓缩作用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以浐灞河流域在西安浐灞生态区段的地表水为研究对象,选取2018—2020年连续监测的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4个水质指标,分析西安浐灞生态区地表水水质特征.结果表明,通过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西安浐灞生态区地表水水质得到了很大改善,已经摆脱劣Ⅴ类水质.但是Ⅳ—Ⅴ类水质占比较高,仍需加大管控、进一步改善水质.水...  相似文献   

14.
对浙江省92个降水水质监测点采集的118个降水水样进行实验室检测,结合江河地表水水质同步监测资料,研究大气降水的主要污染物以及降水水质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中的pH值为5.86,TN、NH3-N、TP平均质量浓度分别达到1.54 mg/L、0.83 mg/L和0.035 mg/L,降水水质与监测点附近地表水水质未见明显相关关系,但降水中的NH3-N、TN和TP与地表水相同指标质量浓度的比率分别达到了60%、55%和22%,可见大气降水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以云龙湖东西两湖区为对象,研究其不同功能区的水质状况,以期为云龙湖水体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在云龙湖东湖、西湖区各设置3个采样点,监测水体中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溶解氧和透明度指标。分别使用模糊识别法和修正Carlson指数对水体进行水质评价与富营养化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云龙湖水质级别为Ⅲ类,其中TN、TP超标明显,水体已呈现轻度富营养化;不同功能区水质差异明显,东湖区水质优于西湖区,云龙湖功能区划分对水体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水污染指数法对2021年海河干流上7个点位进行取样分析,监测项目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表1中的24项评价指标。对海河干流各断面的年均值进行评价,并进行枯水期和丰水期对比。结果表明,海河干流水质2021年比2016年得到了显著改善,2021年海河干流上游水质平均值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完成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要求;下游全年水质劣于Ⅴ类标准。丰水期受雨后排污影响,上游水质劣于枯水期,下游水质优于枯水期。海河干流的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  相似文献   

17.
在解析生态分区概念与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济南市为例,应用Arc GIS对分区指标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考虑城市行政区划特点,遴选分区主要指标,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济南市水生态一、二和三级分区划分。水生态一级分区主要由三大水系(黄河水系、小清河水系和徒骇马颊河水系),外加城区组成。水生态二级分区主要参考济南市2007年土地利用分布状况完成,水生态三级分区是在二级分区的基础上,通过对采样点的水质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合并采样点控制的子流域而完成。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前后东平湖地区枯水期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引入云模型,选择总硬度、SO_4~(2-)、Cl~-、NO_3~-、NH_4~+、F~-6个水质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前后的东平湖地下水水质实测数据输入云模型,得到各评价因子的确定度和基于权重计算的各采样点的综合确定度,由最大确定度确定各采样点的水质级别。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所采集的7个地下水水样的水质级别并未降低,湖区东部水样的水质劣于西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水资源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提高,地表水水质监测工作正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地表水水质监测指标体系,作为我国环境保护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指导地表水水质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与开展,以及保证水质监测工作的质量等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工作实际,从我国地表水水质现状出发,并着重就地表水水质监测指标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按照《黑龙江省地表水功能区标准》将八虎力河流域地表水划分为两个一级功能区和1个二级功能区,并在该河设置3个水质监测断面,论文中列举36项水质监测项目,数据采取时间为2011年1—10月和2012年6月,对其3个断面的6项指标进行水质评价,并给出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