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依据1980~2000年水文、水质资料建立了河流水质模型,利用模型分析计算了滨州市地表水功能区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的纳污能力,根据水体的纳污能力、污染现状、水质控制目标等因素,提出了全市地表水体入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及原则,针对目前滨州市各水功能区的严重污染现象,提出了必要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2.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是指在设计水文条件下,某种污染物满足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所能容纳的该污染物的最大数量。浙江省主要水域共划分了1 133个水功能区,包括了山区性河流、湖泊水库、平原河网、感潮河段等水体类型,对不同水体类型纳污能力计算中模型选定、模型参数选择、设计水文条件确定等关键环节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核定了全省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保护与纳污总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讨论水资源保护的总体思路和技术路线的基础上,阐述了水资源保护规划中水功能区划分、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及污染物入河控制量核算等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在开展水功能区划分时,应充分考虑水体的自然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合理划分水功能区,并确定其使用功能及水环境质量目标.水体纳污能力核算应根据不同水功能区类型及其水环境质量现状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展.采用数值模型核算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时,应根据水体状况,选择合理的模型方法及相关参数.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和污染物入河量,综合考虑水功能区水质状况、当地技术经济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核定不同规划水平年的污染物入河控制量.  相似文献   

4.
水功能区水质保护最重要的指标就是纳污能力。所谓的纳污能力即代表水功能区水体降解、自净污染物或者允许污染物排入的最大能力(纳污量),一般应用数学模型来评估。流域或区域若要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保护,须在水功能区划与水质保护目标业已确定的基础上,结合南沙河具体特征,应用数学模型评估相应功能区水质保护的计算参数和纳污能力(纳污量),为实行纳污总量控制规划提供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辽河流域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结合辽宁省辽河流域水资源现状,采用相关水质模型分析流域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并提出了入河污染物分阶段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6.
德惠新河无棣段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德惠新河无棣段水功能区情况及水体的纳污能力定义、特点,选择一维水质模型模拟德惠新河无棣段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沿河流纵向的迁移,对污染源进行了概化,推演出德惠新河无棣段污染物(化学需氧量)纳污能力的计算公式,确定了各计算参数,计算出德惠新河无棣段水功能区化学需氧量的纳污能力。  相似文献   

7.
渭河流域宝鸡段水体纳污能力及总量控制定额分析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流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定额在水资源保护中的重要性以及水体纳污能力具有季节性变化,参考河流二维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探讨采用河流二维模型对水体纳污能力进行计算。从保护环境出发,考虑到同一条河流中不同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不同,提出了选取最小纳污能力作为该河流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定额。最后对渭河流域宝鸡市河段纳污能力及污染物控制总量定额进行了分析计算,为宝鸡市河流水污染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水功能区现状的基础上,确定设计条件、数学模型、模型参数,研究分析即墨市河道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依据水体功能、水功能区现状排污量,结合纳污能力,进而分析限制排污总量及污染物削减量,并提出排污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山东省水功能区划内河流基本情况的分析,采用适宜的数学模型来客观描述水体自净或污染物降解过程,建立水体中污染物的排放与受纳水体水质之间的关系,在给定功能区现状的和规划的水质目标、设计水量、水质背景条件、排污口位置及排污口排放方式的前提下,定量地给出现状的和规划的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根据各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预测各规划水平年工业和生活污染物的排放量和入河量。依据水体功能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结合纳污能力计算成果,提出不同规划水平年不同功能区污染物入河控制量和污染物的削减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控制污染物排放、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以沂沭泗流域境内的4个水功能区为例,分析了水体COD、氨氮的降解系数及其变化规律,拟合出了与流速相关的水体污染物降解系数的经验公式;采用一维水质模型,计算了2015年4个水功能区的COD、氨氮纳污能力,并核定75%和90%水文保证率下的COD和氨氮纳污能力分别为2020年和2025年限制纳污红线值,对其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2015年、2020年、2025年研究区的COD、氨氮纳污能力红线值分别为2 264.03、34.48,1 566.4、21.95 t与887.71、15.16 t,2020年和2025年的COD和氨氮应削减率为30.81%、36.34%与60.79%、56.03%。  相似文献   

11.
水功能区管理是水利部门管理水资源的基本单元,水体纳污能力是水功能区管理的核心,掌握水体纳污能力大小并对其变化趋势进行合理预测是极其必要的。出于偏安全的考虑,纳污能力是以水体枯季流量为设计条件确定的。水体纳污能力预测主要从影响水体纳污能力大小的用水、排水两方面考虑,分析各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从而得出水体纳污能力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采用一维水质数学模型对甘河加格达奇段水功能区排污控制区纳污能力进行测算。纳污能力一般指稀释容量、迁移容量和净化容量。迁移容量取决于水域的水量和流速,净化容量取决于水体对污染物的降解程度。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河流常规纳污能力控制污染物方法的分析,提出了计算河流不同水文条件下纳污能力,绘制污染能力控制图,以此作为污染物动态控制指标的方法,可在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水体对污染物的自然净化调节能力,达到经济发展的最大化和水资源保护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水资源保护规划中最复杂、最敏感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水体纳污能力的准确定量化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水功能区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多少和区域水资源规划的制定。综合研究分析前人关于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定义的基础上,确定研究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的定义及内涵,并以反向思维的研究方式建立复杂感潮河段纳污能力模型。研究中选取晋江感潮河段2003年实测数据对纳污能力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溶解氧、氨氮和总磷3个水质指标的计算误差分别在18%、15%和12%以内。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淮河流域纳污能力浅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依据江苏省水功能区的水质保护目标要求 ,对现状水资源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 ,江苏省淮河流域最突出的超标污染指标为CODCr和NH3 N。用小型湖泊、水库纳污能力计算模型和中小河道纳污能力计算模型 ,对江苏省淮河流域部分湖泊和河道的纳污能力、污染物削减量、总量控制目标进行计算分析 ,并提出目标水平年的污染物削减量和污染物的入河控制量。  相似文献   

16.
水体纳污能力是指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其大小与水功能区范围的大小、水环境要素的特性和水体净化能力、污染物的理化性质等有关。在给定水域范围和水文条件、给定排污地点和方式、给定水质标准等条件下,水体纳污能力是水体自然特征参数和社会效益参数的多变函数。在实际应用中,水体纳污能力是环境目标管理的基本依据,是环境规划的主要约束条件,也是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关键参数。  相似文献   

17.
S-P概化模型在临沂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临沂市水功能区基本情况的分析和对一维S-P水质模型的概化,建立水体中污染物的排放与受纳水体水质之间的关系,在给定的功能区现状的和规划的水质目标、设计水量、水质背景条件、排污口位置及排污口排放方式的前提下,定量分析计算出水功能区纳污能力,为水功能区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水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人民黄河》2017,(12):80-84
水域纳污能力是指水体在设计水文条件和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的最大污染物量,是施行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的主要依据。以辽宁省辽阳市下属水功能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一维水质模型,对区域内2010—2014年5种主要污染物纳污能力的年际变化进行分析比较,为地区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研究区域对CODCr的纳污能力最大;除TN外,其他4种污染指标纳污能力呈逐年下降趋势;此外,比较最近一年区域污染物实际排放数据与水域纳污能力计算结果可知,辽阳市下辖功能区NH_3-N、TN及TP的排放量已超过总的纳污能力,相关部门在制定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过程中,应侧重于对这3种污染指标排放量的限制。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岳阳市新墙河纳污能力及限制排污总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湖南省岳阳市新墙河流域水功能区概况、水质目标和水体自净能力,运用水质水量模型计算新墙河流域各个功能区的纳污能力,并结合现状入河污染情况提出了限制排污总量及污染物削减建议.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入河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江  张立 《人民珠江》2003,(2):47-49
根据入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及广东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水体纳污能力、水体允许纳污量、最大允许入河量三组定量管理指标,对广东省主要河流、水库和入河排污口进行了指标计算,以达到对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目的,为水资源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