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唐山市2003,2010,2017年污水调查与监测成果,对水功能区划、污水排放总量、入河污染物总量及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进行评价与分析。发现唐山市开展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试点工作后,全市入河污染物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但全部实现水功能区水质达标任务依然艰巨。未来应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严厉打击污水直排、偷排现象,以实现地区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2.
纳污能力和污染物入河控制量定义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污能力和污染物入河控制量直接关系到污染物排放权的分配,是水资源保护规划核心任务之一.本文通过模型的教学意义分析和定义分析,阐述了的污能力和污染物入河控制量的定义,提出了污染物入河控制量的计算方法,在水资源保护工作中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入河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江  张立 《人民珠江》2003,(2):47-49
根据入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及广东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水体纳污能力、水体允许纳污量、最大允许入河量三组定量管理指标,对广东省主要河流、水库和入河排污口进行了指标计算,以达到对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目的,为水资源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太湖流域省际边界地区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评价太湖流域省际边界地区水环境状况,分析区域污染源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水量水质模型核算该地区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结果表明:该区域现状COD、NH3-N污染负荷量分别为11.07万t/a7、124 t/a,而该区域COD和NH3-N的纳污能力分别为8.07万t/a和4 009 t/a,现状COD和NH3-N的污染负荷分别是水域纳污能力的1.4倍和1.8倍,超过该区域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最后确定了污染物限制排污总量,提出了水资源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5.
《人民黄河》2001,23(9)
本刊讯 为了有效保护黄河的水质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将出台新的治污方案 ,对流域各省 (区 )实行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其目的是要有效遏制黄河沿岸工业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乱排乱放的现象 ,真正改善黄河的水质 ,保障沿岸居民正常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的需求 ,使有限的黄河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促进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黄河将实施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结合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治污历程,以规划水平年2000年为基准,以2002年—2012年为时间轴,分省、按区段对东线淮河片10年来主要污染物COD和氨氮入河量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通过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东线沿线污染负荷削减显著,在"十五"期间基本遏制主要污染物入河量过快增长的基础上,"十一五"沿线污染负荷呈大幅下降趋势,2010年沿线污染负荷总体达到规划控制目标要求,2012年治污减排效果得到进一步巩固,为2013年东线一期工程通水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根据六股河流域气候特点及其土地利用类型,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应用GIS技术与输出模型估算了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结果表明:流域内TN、TP、COD污染负荷为602.2 t/a、273.7 t/a、6751.5 t/a;非点源污染负荷受灌区退水的影响较大,王石灌区退水产生的TP、COD负荷占总量的78.66%和65.70%...  相似文献   

8.
我国实施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明确提出要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严核定水功能区纳污量,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介绍了使用欧洲流域水质模型(CC+PLAS)核定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和制定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方案,为落实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提供决策支持。此模型将我国计算纳污能力和污染物入河量控制的方法与欧洲用于流域综合规划的水质模型理念相结合,综合考虑影响河流水质的各种因素,对多种不同设计流量下的纳污能力进行核定,对不同污染入河量控制方案产生的水质效果进行测试,使污染入河量控制方案具有广泛的操作性和灵活性,推动水功能区纳污红线的有效落实。此模型同时为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提供一种方便科学的计算工具,为实现2015、2020、2030年水功能区达标率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成因分析方法,透过对水污染物入海通量各影响因子时空分布规律综合作用的研究,探索污染物入海通量的客观过程和相应的计算方法。对珠江流域陆上污染源的构成、分布、排放规律进行了较系统的宏观分析,结合珠江径流的时程变化规律讨论入海河口污染物实测浓度的时段代表性,并根据多年实测系列成果和专题监测成果,验算与分析目前年通量计算实用方法中时段划分对结果的影响,以及通量求解中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珠江入海河口常规水质监测时机、频率,样品数量和分析方法、年通量计算应用公式、年通量评价等讨论意见。  相似文献   

10.
《治淮》2020,(4)
本文主要从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两个方面来分析济宁市主要污染物入河量。点源污染中,按水资源分区,废污水量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最高的为南四湖上级湖调水水源保护区。按行政分区,济宁市任城区的废污水量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总氮最高。南四湖污染的主要原因是面源污染,且农村生活和分散式畜禽养殖是主要成因。本次调查结果可为济宁市水域污染带的调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数据支撑,对保护南四湖的生态环境和相关部门制定治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天津市入河排污口污染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卫  郑雯 《海河水利》2002,(B10):67-67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韩江流域水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指出该研究区域的主要污染物为COD和NH3-N。根据设计流量,结合其水功能区划2020年和2030年的规划水质目标,采用相应的计算模型对韩江流域纳污能力和入河污染物削减量进行计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COD、NH3-N的总量控制方案,对超过允许纳污量的河段提出入河污染物削减方案,从而进一步提高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水平,为该水域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赵淑兰 《陕西水利》2012,(5):146-148
在分析浐灞河流域8个断面现状水质状况的基础上,指出超标因子为氨氮、BOD5和氟化物。根据该河段相应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的要求,由设计流量及有关参数计算出水体纳污能力。在对污染物进行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浐灞河各水功能区在现状2010年和规划2020年的CODcr和氨氮入河总量控制方案,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江苏水利》2012,(2):49
该研究成果在引入国内外先进的分析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江苏省主要湖泊的自然特性和湖泊所处地的社会经济情况,充分考虑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评价了湖区及入湖河道的水质状况和变化趋势,针对已有的水量水质监测成果,分别提出了计算入湖水量、入湖污染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理论为基础,就污染物入河量分析工作中的有关技术方法进行解析,并提出定量化的合理性检查手段。结果表明,正确选择分析方法,合理分配各功能区河段污染物入河量,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合理性检查方法,是确保分析成果准确可信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12年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对入河排污口的监测调查成果,对全省入河排污口基础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辽宁省仍然需要加大入河排污口的整治力度,主要污染物占比由重至轻的顺序依次为总磷、总氮、COD和氨氮.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流域内各地方政府管辖范围的水污染控制管理进行评价,开展了分行政区入河污染物总量监测计量模型研究。模型的核心是以流域范围内的行政区为管理单元,通过建立区域边界断面的水量水质监测站网体系,监测并计算不同单元的入河污染物总量,并以此为基础设计相应的考核指标,明确流域内地方政府的水污染控制责任。阐述了模型的基本原理、边界条件、简化条件和计算步骤,对以行政区为对象的监测计量、分析评价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进行了初步的设计与分析。模型的建立可为监督考核地方政府的治污减排成效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控制单元为基础,核算控制单元内主要污染物的入河总量,以总量核算结果为依据,提出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控和管理的措施,构建污染物总量控制体系、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控体系、水生态系统安全监测与评估体系。使得水环境监控管理从单一的水质管理向流域综合管理转变,从单纯的化学污染控制向水生态系统保护转变,从目标总量管理向容量总量管理转变,从应急管理向主动风险管理转变,提升了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控和管理以及水生态系统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望虞河西岸主要入河支流污染物通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经率定验证的望虞河西岸平原河网地区河流水量、水质计算模型,根据1995年(丰水年)、1988年(平水年)、1971年(枯水年)的水文资料,以及2006年太湖流域各主要河流纳污量资料,计算了各典型年不同季节入望虞河主要河流的入河水量和水质浓度,由此计算出望虞河西岸平原河网区各主要入河河流污染物入河量,并结合河网中水的流向,得出入河河流污染物通量的综合影响结果:张家港入望虞河污染物通量最大,所以张家港的污染治理是整个望虞河西岸污染治理的关键部分。  相似文献   

20.
文中根据辽宁省入河排污口普查资料,对入河排污口的分布、排放废水来源、排放废水方式、排污口登记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调查情况对今后排污口的规划和管理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