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其建成,建筑必然"可见"且表现在多个层面.其中与行动相关者往往非视觉可见,而是以其他方式"可辨".通过简要考察机器的异化,及其与有机体在概念上的同源、分叉、嬗变,探讨技术形态之变更对建筑"可见"性的影响.进而以二者同机能的类比为起点,从建造、环境、居用等方面对建筑之行动展开分析,指出当这些行动因设计而"可辨",建筑将不再孤立,而是被嵌入与环境的多重关联;也正是这种可辨的与世界的缠绕,持久地贡献于建筑之意义的生发与文化的滋养.  相似文献   

2.
<正>校园内的所有建筑的立面都是按照"外壳与内核"的原则进行设计的,表现为两种立面类型:"外壳"界定了建筑体量朝向外部和开放空间的立面,而"内核"则是内院与中庭空间。这些设计旨在强调建筑之间的聚合感及同质性,强调超越建筑体量,可共享且形式化的建筑语言。"外壳"由穿插在柱、梁或基本建筑结构中的通体合金玻璃幕墙组成,幕墙具有热效应。合金外壳以不同间距安置在立面之外作为遮阳系统,这些系统因不同建筑而各异。为呈现统一的建筑风格,所有建筑外部都包覆着"不锈钢",且以垂直结构为主。因此楼层水平方向的线条得以融入背景,且使每个建筑的整体高度看起来均匀一致。  相似文献   

3.
<正>在这里,自然收回了一块曾经非常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设计旨在将这条工业运输线转变成后工业时代的休闲空间,"创造"高线之美。"植—筑"的设计策略通过改变步行道与植被的常规布局方式,将有机栽培与建筑  相似文献   

4.
<正>该草图绘制于方案概念设计阶段,设计构思采用传统"天圆地方"的东方传统哲学理念,用简约纯粹的几何构图形式突出文化圣殿的形象。方形的建筑基座与穹顶相结合,基座和穹顶通过玻璃天窗过渡,阳光可洒落在墙面和地面上。基座外围设置方形水池,建筑倒影在水池上,典雅而庄重。建筑四周采用拱券单元组合,56个优雅、隽秀的花瓣形拱券整齐排列布置,既有当地民族风格,又寓意着中华56个民族的团结。穹顶部分采用花瓣镂空,与基座花瓣相呼应,  相似文献   

5.
《世界建筑》2014,(4):122-123
<正>在这次设计里,我们试图解释两种关系:1空间和风景的关系"高度"和"远"逐渐成为我们切入设计的主要线索。我们将观海平台设置在建筑的顶层。从地面上升至这个平台的过程也就成为空间体验的前奏。攀爬的步道系统起始于一条坡道,人穿过保留下来的银杏树林切入建筑内部,经由楼梯空间到达顶层  相似文献   

6.
<正>网球场设计以平凡建筑思想为原则,通过将纯净的混凝土主场结构与挺拔俊逸的钢构侧壁有机组合,创作出钢与混凝土对话的建筑语境。网球场原型从中心场馆总体规划的飘逸灵动自然之美中汲取灵感,在规整的建筑形体中引入"绿墙"概念,东西方向布置钢构侧壁,覆以四季变化的植被和玻璃与穿孔金属板,产生自然丰富的色彩变化。网球场建筑结构与建筑功能有机融合,空间与形体完美统一,最大限度体现了节约材料、降低造价、节能环保的平凡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笔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利用"巧于因借"这一中国古典园林思想强调建筑设计要依托现有环境条件,超越形式;同时考虑文化,地域因素,利用建筑实体空间结合建筑室外虚体空间的手法,使得现有的自然元素和人工元素放在等同地位去推敲。通过解析董豫赣先生的清水会馆,从其中探索出当代建筑结合中国园林"因借"的一种设计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斋的空间中国书院博物馆是岳麓书院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对博物馆设计时,既不能对岳麓书院的形式和风格进行简单复制,也不能通过个性化的造型语汇和新奇炫酷的空间形态来强化自身地位。显然,应定位于"从属""配角"的地位,回归理性,以达到"藏"和"纳"的意境。博物馆设计之初,考虑到基地北侧需保留的古树,所以建筑采取由北往南的布局。另考虑对建筑高度的控制,利用地下空间作为临时展厅及设备用房,在满足合理的功能空间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项目周边环境比较独特,与往常设计的观演类建筑不同。一般的地方性剧场和文化中心大部分选址于自然环境优美的新区或者周边环境具独特优势的旧城区,周边环境对设计的限制性不高。而天桥项目选址于北京城的中轴南端,地处代表着天桥百年文化的城市中心区域,结合着北京的中轴线申遗计划,该项目代表的不仅是地方性的建筑,更是一个建筑与一座城的文化思考,设计具时代的责任感。历史上的"老天桥"是北京传统民俗文化的经  相似文献   

10.
正本设计的两个特质:一是借鉴藏文化传统中的宗山意象,折射出地方政权的象征;二是通过藏式院落表达当代行政建筑在内涵上的亲民。传统的"宗山意象"与"亲民内涵"在形式表达上是有矛盾的,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就是设计的原点。草图是建筑师对设计问题的一个问答,以笔下的草图去勾勒出头脑中的设计问题并给出答案,以空间形态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逐级高耸的主体建筑形体回应宗山意象,表达权力象征,用层层围合的藏  相似文献   

11.
<正>本项目地处昆明市区核心地段,南邻金碧路,东西两地块隔历史保护建筑相对而望。特殊的地段与环境条件、面向高端市场的定位,要求建筑外立面的设计,必须在延续历史文脉和追求现代气息之间取得平衡。基于此,我们把传统元素融入到代表着简洁、高效的现代风格之中,从而衍生出了总体的设计概念:基石上的水晶。"基石"呼应传统文化的积淀,"水晶"呼应现代文化所追求的简洁与高效。水晶落座于基石之上,象征着现代文化正发萌于传统文化的基石之上。由于条件所限,办公塔楼体量  相似文献   

12.
《世界建筑》2014,(4):102-103
<正>北京电影学院逸夫影视艺术中心紧临学院路,与重建的"燕京八景"之一——"蓟门烟树"隔路相望。除了后退红线、建筑限高等通常设计要求外,该项目的设计难点还有避免西晒,以及使建筑从西侧学院路和东侧校园内部都能方便进入。当然,建筑的内部功能和外部条件仅仅提示出建筑的某些基本可能,而建筑最终形式的产生,则需要建筑师的创造性劳动。  相似文献   

13.
正本项目地块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绿博园内,西北侧紧邻长江夹江江堤,东南临绿博园内最大的内湖,本工程作为绿博园的重要景观建筑,是"景观都市主义"理念的重要实践。设计构思将建筑系统与公园系统打通,力求将建筑的大体量整体地藏于景观之下,同时还给公园最多的绿色覆盖,因此,设计理念开始就是一张从地面缓缓掀起的绿色表皮;绿化被带到了空中,而游客也多了一处遥望  相似文献   

14.
<正>开始着手设计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与当今全球艺术博物馆有关的两种现象。第一种趋势即早已广为人知的"毕尔巴鄂效应",始源于弗兰克·盖里在西班牙毕尔巴鄂设计、1998年建成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当时的设计策略是要以雕塑般的建筑形态为这个在国际上默默无闻的城市吸引大量游客,最终取得了成功。但有人认为,这样的建筑其实视艺术家与博物馆员工的需求于不顾,对建筑功能造成破坏,虽由此形成了建筑师个人的纪念碑,却也使博物馆的艺术作品展示和欣赏条件惨不忍睹。  相似文献   

15.
<正>"天友建筑"一直聚焦于绿色建筑的设计与技术研究,因此借助自己办公楼改造的机会,探索了超低能耗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思路与技术集成。建筑以造型呼应气候,以改造的肌理呼应城市界面,同时将绿色技术通过可视化的建筑艺术语言加以表达。一、问题导向的技术思路问题导向的设计方法是针对项目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技术解决方案,绿色技术的选择因问题而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正>云南省博物馆新馆采用纯粹的正方形体量,源自于云南民居"一颗印"的建筑形态。其外墙交错折叠、实虚相间,隐现着著名地质景观——石林的外貌特征。镀铜色金属穿孔外表皮与古滇国文化"主角"——滇国青铜器相呼应。新馆外观以简洁明快的设计手法,形成一种既富有地方特色,又彰显时代特征的现代博物馆形象。云南省博物馆新馆的建筑空间组织层层相扣,展厅、回廊、中庭紧密相连。新馆空间设计以中国  相似文献   

17.
正开封市博物馆及规划展览馆建筑面积75,400m~2,是开封中意新区的标志性建筑,遵循"承宋之繁华神韵,创新之盛世篇章"的设计目标;发掘开封"城摞城""三重城""四水贯都"的历史资源,并结合宋代建筑中央殿阁高耸、四周院落环绕的组群布置特点进行设计,外立面通过倾斜、错缝、前后凹凸的处理,隐喻开封"城摞城"奇观,与开封古城墙形成对话。  相似文献   

18.
<正>体育场造型结合看台布置,东西两侧高,南北两侧低,形成马鞍型,与内场空间紧密结合。造型采用世界先进的充气枕结构,形成飘逸动感的建筑形态,同时在夜晚通过气枕透射出人工光,形成标志性的城市建筑形象。整体造型寓意"运动生生不息",表皮设计中通过对气枕形态、色彩和质感的布置,形成体育场罩棚整体向心、灵动的外观形象,与体育中心其他建筑"形异意合"。体育馆造型则围绕一条空间的螺旋线展开,形体流畅完整,好似一个巨大的陀螺,  相似文献   

19.
<正>1缘起和发展作为日本国内三年级以下建筑专业学生设计作业竞赛—"日本建筑新人战"在日本备受关注。竞赛于每年10月的第一个周末在大阪新梅田空中花园大厦举行,同时建筑学学生优秀作业展面向社会开放。2010年,日本建筑新人战组委会主席远藤秀平~1)教授在中国参观了"八校联合"~2)毕业设计作业展,惊讶于中国建筑院校的设计教  相似文献   

20.
  司马蕾译 《世界建筑》2010,(12):68-73
<正>建造本项目是为公寓住宅"Xi"做宣传。在设置标准的公寓样板房之外,建筑中的很大一部分面积被用来作为该地区的多文化交流空间,形成一种全新的建筑类型:住宅文化中心。我们的设计意在创造与不断变化"创新"的经济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