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同济建筑"意指以同济大学为核心.在建筑教学、科研、创作等活动中,在学术层面上具有某些特征的建筑现象.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以及建筑设计研究院)作为中国建筑教育和建筑学术的重镇,是中国最有影响、最具实力与活力的建筑院校之一.我们试图把"同济建筑"作为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中国命题"来解析,通过不同背景的作者多角度、多视点的研究剖析,全面、客观、深入地诠释"同济建筑"的历史、形成、特色、作用以及面临的问题.<时代建筑>作为同济大学主办的杂志,选择"同济建筑"这个话题可能会带来自我标榜之嫌,但我们努力在策划和编辑过程中以远离同济、超越同济的视野,秉持一贯的以批判性态度来审视发生在同济的建筑事件,尽管结果仍存在同济作者过多的弊端.这仅仅是我们关注中国建筑院校及其影响力的第一步,我们将会在更广阔的领域继续讨论下去.  相似文献   

2.
伍江 《时代建筑》2022,(3):26-31
同济大学建筑学科与上海城市的建设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上海的发展,尤其是新中国建国70多年以来上海的建设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同济学人;同样,同济建筑学科的发展,也离不开上海这座城市的肥沃土壤。文章结合作者亲身所历,回顾了同济建筑学科与上海相濡以沫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3.
同济大学建筑系在中国现当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为“同济学派”。院系合并形成的同济大学建筑系荟萃了集设计师、教育家和学者为一身的众多大师,以其学术思想、教育理念和创作风格形成了多元化学派。他们创建集大成的现代建筑学科体系,坚持现代建筑理性精神和现代教育思想,倡导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该学派既有共同的目标,又有着深厚的师承关系,包含迄今从第一代至第五代的建筑师和教育家,是群峰耸立的高原。通过创建批判性的现代建筑思想和理论,建构跨学科的学术研究和教学体系,倡导批判性和实验性的建筑实践,以全球视野开展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同济学派”对中国城市建设和建成环境学科的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4.
同济之窗     
正2021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发布:同济建筑学位列13 2021年3月4日,2021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发布,同济大学"建筑学"学科位列世界第13名,相较去年上升5个位次。"2021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涵盖51个学科,分为五大学科领域。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每年编制一次,帮助学生确定在某一特定学科方面领先的大学院校。  相似文献   

5.
包豪斯思想对于同济大学建筑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包豪斯注重时代技术与艺术融合的精神内涵,深刻影响了同济建筑教育思想的生根和发展。随着老一代建筑教育家的不断耕耘,注重空间设计、融合在地文化与新技术工艺的思路,启发了同济建筑建构教育体系的延伸与发展。十余年来,随着数字化设计科学的迅猛发展,以及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合作,不断增强促进了同济包豪斯思想与数字技术文化的融合,并呈现出鲜明的发展特色。文章通过系统介绍近年来开展的教学体系改革、课程模块建设、书籍编撰出版、期刊论文发表,建设“数字未来”全球线上、线下一体学习平台,以及建筑实践探索等持续性的、系列化、立体化的行动,完整论述了同济大学对建筑包豪斯思想的传承、探索与发展,指出了在继承同济学派注重空间建构特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同济建筑教育思想与实验探索正在与时俱进、持续关注数字智能技术赋能下,设计科学与文化艺术融合的时代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6.
同济汽车学院的建设是同济大学办学模式的一次创新 ,是校园发展的一次飞跃。在这个规划面积超过在四平路校园本部的新校区 ,即将呈现出怎样一个体现新概念的大学校园 ?本文简要介绍了“同济汽车学院总体规划建筑方案设计”招标活动 ,展示不同的设计者对此的理解和演绎  相似文献   

7.
<正>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已走过60年,这60年是对现代建筑思想的积淀与传播,是对现代科学精神的坚持与信仰,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与践行。学院不仅培养了数代人,实践了大量的重大项目,同时更坚持着"同济建筑"的学术精神和社会理想。学院是中国城市建设60年的研究者、见证者和参与者。我们回顾一个甲子的同济建筑之路,能够清晰地梳理从开创、发展到走向成熟的过程,由此发现同济建筑的精神内核。在主题文章中,郑时龄院士的文章追溯了"同济学派"的现代建筑意识,探讨了"同济学派"对中国现代建筑史的  相似文献   

8.
“同济建筑”意指以同济大学为核心,在建筑教学,科研。创作等活动中,在学术层面上具有某些特征的建筑现象。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以及建筑设计研究院)作为中国建筑教育和建筑学术的重镇,是中国最有影响,最具实力与活力的建筑院校之一。  相似文献   

9.
同济规划     
《规划师》2014,(9)
正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式成立于1994年,是全国首批取得城市规划设计甲级资质及旅游规划甲级资质的设计科研机构,前身是成立于1982年的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研究所。30多年来,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坚持秉承"求精、做实、解难、创新"的企业精神,已形成教授研究团队和规划设计团队结合、综合设计所和专业研究中心相结合的组织架构。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拥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0余名,骨干规划设计专业人员均毕业于国内外著名院校;拥有国家注册城市规  相似文献   

10.
同济报道     
, 《时代建筑》2012,(5):155-155
米兰三年展馆举办“从研究到设计——同济建筑师展” 意大利时间2012年9月4日,米兰三年展馆举办“从研究到设计——同济建筑师展”开幕展。本次建筑展受米兰三年展主席科劳迪奥·德·阿伯蒂斯和意大利帕维亚大学安杰罗·布加迪教授邀请,同济大学郑耐龄院士推荐,  相似文献   

11.
自建筑学专业进入"卓越计划"之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与实践,从培养目标的提升到专业培养标准的制定,从教学体系的梳理与优化到课程体系与内容的更新,从学制改革到本硕贯通,从教学方法的革新到评价方式的转变,从实践教学拓展到校企合作,从加强国际交流到构建国际教学网络,在延续院系优秀教学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同济建筑教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同济之窗     
正《同济八骏》新书发布会暨青年建筑师沙龙举行5月18日晚,《同济八骏》新书发布会暨青年建筑沙龙在钟庭报告厅隆重举行。作为同济大学110周年校庆、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65周年院庆重要学术活动之一,本次沙龙邀请到了任力之、章明、张姿、王方戟、童明、曾群、张斌、周蔚、柳亦春、陈屹峰、李麟学、袁烽、庄慎和李立共十一组、十四位八骏成员。讲座当天现场座无虚席,十四位同济培养的优秀建筑师带来了十一场精彩的讲座。同济向来有学术民主的传统。进入21世纪,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教学、研究、国际  相似文献   

13.
刘刊  李翔宁 《时代建筑》2012,(6):144-147
有着悠久历史的米兰三年展对世界范围认识设计和建筑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2012年米兰三年展“从研究到设计——同济建筑师展”,邀请包括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在内的27位建筑师及其团队的50个建成作品参展,从不同视角描绘了当代中国建筑的真实相貌。因为参展建筑师全都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或者在同济大学任教,使这次展览成为西方了解同济实践的重要展览事件。从倡导“建筑空间组合设计原理”教学体系开始,同济学派对现代建筑理性精神的执着坚持,成为当代中国建筑和建筑教育发展富有特色的重要一支。  相似文献   

14.
《时代建筑》2007,(3):154-155
假如一个名称可以作为一个品牌亦或一种象征.其背后必然隐藏着某种原因或者共性。“同济建筑”在当代中国建筑界,无疑可以拥有一个这样响亮的名字.一方面.是因为同济教学成果与建筑实践的高产,以及其对周边形成的影响和带动;另一方面.同济的学者与建筑师作为一个整体,综合性的学术与实践背景促使他们对于建筑与建筑学总有些共同尝试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基础教学部在老一辈建筑教育家的带领下,在一大批致力于基础教学的教师们的努力下,经历60载的传承、创新、发展,形成了当前同济独特的设计基础教学体系。尊重多元文化与培养平民意识、自主建构知识体系与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重视体验感知与强化实践等观念贯穿整个基础教学,特别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同济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呈现出不断进取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高校设计院的视角,简要回顾了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通过学科协作与院系实现共同发展的历程,探讨同济建筑精神对企业文化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实证背景上海同济室内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是同济大学专业从事建筑室内设计和装饰装修的国有企业。前身是同济室内设计公司,创建于1984年,最初由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18.
<正>同济大学礼堂曾经是远东最大的礼堂,于1962年建成。为迎接同济百年校庆,于2005年开始了以更"芯"驻"颜"为基本策略的改造工程。在保留原有主体结构和建筑元素的基础上,通过观众席的抬升满足了基本的观演功能,并运用多项目生态技术来实现建筑的节能改造。As the previous largest auditorium in the Far East,the Auditorium of Tongji University was constructed in 1962.To welcome the 100th  相似文献   

19.
同济建筑学教育在65年的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不断创新之中发展,在顺应或预见社会变革中形成贡献。文章提出了同济建筑学教育创新变革的四条线索,以此简要分析其发展脉络和贡献:(1)从包豪斯影响到"空间原理";(2)从构成教学到环境观体系;(3)从兼收并蓄到博采众长;(4)从现代性到当代性。文章还提出了一点思考,在当今信息化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同济建筑学教育可以更加多元开放,让大学建筑教育成为注重五个"Pto P"(人与人,人与研究,人与项目,人与设计实践,人群与人群)的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20.
正"华南理工建筑学人"卷首语的安排与之前的几卷不同,是缘于《世界建筑》杂志社希望由学院邀请对华南建筑有更深入了解的人来写,以避免从杂志角度可能造成的偏颇。耽搁很久也无法找到合适的人选,期限将至,只好自己提笔,好在作为一位"哈建工建筑学人"的"外人",我也算相对比较了解华南建筑学人吧。从谈月份开篇,是《世界建筑》的建筑学人专辑过往几篇的开篇模式,同济、天大建筑学人的卷首语都是从5月这个话题引出的。今年华南建筑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