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滨河绿道将滨河空间的特征与城市绿道建设相融合,是拓展绿道建设服务内涵和梳理城市滨水界面、满足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游憩休闲需求的重要一环。同安中心城区绿道建设的实践,强化了沿河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梳理整合了地域山水自然基底和历史人文景观资源,并结合康体游憩、养生保健、绿色生态和创新智慧的绿道设计特色,实现了安全、生态、环境、民生和经济等多方面功能。  相似文献   

2.
慢行交通是实现交通领域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末端衔接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我国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方兴未艾,关于慢行交通系统的发展建设、规划研究多从城市交通、通勤需求等层面进行探讨,缺乏多元视角的综合研究。海口绿色慢行休闲系统规划以"绿色交通"理论为导向,以"慢行交通与休闲旅游"为主线,在对现状交通和景观资源等因素进行评价分析的基础上,整合现有公共绿地、旅游景点和开放空间,通过绿道串联城市景观,构建优美的慢行交通环境;以旅游休闲为特色亮点,系统打造慢行旅游产品,对慢行交通系统进行融合性规划与设计。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慢行环境设计方法的探讨以满足慢行功能性和提升环境艺术性为出发点,通过对设计实例的方法总结,结合设计美学、环境行为学等相关理论,分析滨河慢行环境的设计需求,提出设计方法,详细分析慢行道路、慢行节点和慢行设施这三个慢行环境的设计要素。通过增加滨河区域的特色功能,结合市民的休闲需求与设计的美学基础,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场所,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增强滨河地区活力。  相似文献   

4.
技术分析是绿道精细化选线的重要手段,文章根据城市绿道特点,构建“两类三层次”的城市绿道精细化选线技术体系。“两类”是指将城市绿道分为资源游憩类和慢行交通类两种主要的选线模式,前者是以目标为导向,重点实现城区重要游憩资源高效串接,后者是以需求为导向,重点研究并满足居民实际慢行(以骑行为代表)诉求。“三层次”是指利用资源类和行为轨迹类等多源数据,结合ArcGIS网络模型、百度地图智能选线API、空间句法模型等技术,形成“节点聚合提取、线路连接构建、网络评价优化”3个层次的选线步骤。最后以武汉市主城区城市绿道选线为例,判断该方法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城市绿道的功能正由景观与生态价值慢慢转向休闲与游憩价值,在当前基本形成国民大休闲格局的时代背景下,研究游憩型绿道设计有重要意义。鉴于此,通过对城市游憩型绿道的简述,以其设计原则为基础探究设计策略,提高城市游憩型绿道设计水平,更有效地发挥绿道的游憩价值。  相似文献   

6.
蔡潇  苏振宇 《城市建筑》2022,(17):190-194
随着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城市步行空间已然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城市滨江绿道是市民进行休闲游憩活动的重要开敞空间,从人本视角来评价和完善滨江绿道的步行环境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选取南昌市滨江绿道中的赣江市民公园段为研究对象,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步行者对滨江绿道步行环境的整体感知情况。结合相关基础研究构建了滨江绿道步行环境感知评价体系,根据步行者对赣江市民公园的整体感知对各指标要素赋值,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赣江市民公园中的步行环境展开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7.
城市绿道是满足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居民生活游憩需求的重要空间载体,而游憩设施是绿道游憩功能实现的直接载体。以杭州市三江两岸绿道主城区段为例,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问卷以及社会访谈的形式,对绿道游憩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对绿道使用者的属性、使用需求及满意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杭州市三江两岸绿道主城区段的具体问题与优化建议,为城市绿道规划建设能够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提供重要的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作为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系统及慢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绿道也是创新与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近些年的城市绿道建设大多文化特色不足、功能单一。该文基于洪湖绿道项目,以文化植入为出发点,挖掘绿道规划设计过程中的文化特性,探寻文化要素在城市绿道规划中的表达途径,以充分发挥绿道在生态景观、绿色出行及户外休闲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慢行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居民日常活动需求的出行方式之一,也是一个城市品位的象征。毕节市中心城区慢行交通规划以"烂漫都市.多彩慢行"为规划理念,在构建慢行交通网络格局的基础上,打造以"绿慢""紫慢""蓝慢""红慢""黄慢"为主题的特色廊道,组织城市慢行交通网络,满足市民休闲、健康、便捷的生活工作需求,促进城市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健康导向下社区慢行绿道规划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行绿道作为联系自然环境与居民生活的载体,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生理及心理的双重健康保障。现今国内外城市级的慢行绿道已有较多实践,而作为城市级慢行绿道的拓展,社区级慢行绿道可以增加与居民的亲密度,提高步行可达性,提升使用效率。因此作为城市慢行绿道的末端——社区慢行绿道的规划设计对于城市绿道的延伸性及基础化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生态环境保护、娱乐参与、活动支持、宣传教育等方面对社区慢行绿道的功能加以丰富,并以大庆市春雷小镇为例,从社区慢行绿道的构建要点、慢行绿道功能设置、铺装形式及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探讨社区慢行绿道的具体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吴文化是靖江历史文脉的根源,以江南传统园林特色为吴文化载体,打造双鱼地块文化公园,在塑造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同时,融入现代科技和设计手法,既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居民休闲游憩和现代生活方式,使该地域文化特征显著,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绿道是一种线型绿色开敞空间,通过绿道可连接起主要的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及城镇资源;永嘉县绿道是集旅游、休闲及生态保护于一体的绿色通道,可为游客提供良好的视觉体验和休闲游憩的特色空间,是永嘉县贯彻落实“三县三城”的重要举措.永嘉县绿道网专项规划以构建县域生态网络、优化楠溪江休闲旅游、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为目的,充分结合现有的地形、地貌、山川、水系、植被、村庄等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保护和修复绿道及周边的原生态功能,保护和改善重要的生态廊道和自然景观,充分挖掘永嘉的地方特色与人文内涵,分片分区地进行游憩功能的策划、线型空间的组织、配套设施的完善、示范绿道的建设等,从而有效促进永嘉县生态旅游的发展和生态县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园林》2019,(4)
绿道作为高密度城区提升绿化环境品质的重要抓手,对于践行低碳出行理念、满足居民休闲游憩需求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关于绿道规划的研究多集中在城乡地区或郊野地区,对于高密度城区的绿道规划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则较少涉及。基于此,本文从高密度城区的界定标准与建设绿道的意义入手,基于高密度城区绿道规划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上海市虹口区的绿道规划实践提出相应的策略,旨在为高密度城区的绿道规划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林海  熊志远 《园林》2011,(7):24-27
绿道是现代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嘉兴市开创性引进浙江省首个生态绿道网建设工程,规划了具有生态保护、慢行交通、景点集成、运动休闲、文化教育等综合功能的生态绿道网,集城市生物资源的原位保护思想、雨水分散利用的低影响开发(LID)理念和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等设计理念于一体,为城市创造出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绿道是一种线形的绿色开敞空间,在规划低碳交通、构建低碳环境、带活低碳旅游、引领低碳生活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在南京滨江岸线的规划建设中,结合绿道理念,规划建设一条贯穿滨江岸线的绿道慢行系统,实现滨江岸线的统一性、完整性和可达性,起到了整合优化岸线功能和重塑滨江城市形态的关键作用。文章以南京滨江岸线的绿道规划为例,从"绿道"视角提出有利于滨江岸线规划建设的整合思路,同时对城市绿道设计标准、以及驿站、滨水灯型、地面Logo等特征元素设计进行探讨总结,有关经验可供滨江城市规划建设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一系列早期的遗留问题逐步暴露,自行车回归、构建慢行系统和建设绿道成为城市必然需求。绿道中的慢行系统与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并存在紧密的联系,空间上存在分离、交叉或共线的不同情况。将两者从空间规划的角度进行融合设计,二者系统进行衔接是城市规划设计的新潮流。但是国内对于绿道慢行系统的文献研究较少,更容易将慢行系统与绿道混为一谈,本论文结合文献,论述绿道慢行系统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通过对慢行系统与绿道的概念与理论分别讨论,并研究了二者之间的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20):127-128
重庆是一座充满生机富有韵味的大都市,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它地处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处,是一座典型的山水城市。其主城依山傍水,旅游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人造建筑于一体的滨江旅游带。本文在综述重庆主城滨江游憩休闲旅游发展的基础上,对重庆主城滨江区的现状及休闲旅游资源的重组进行研究,主要通过设计出游憩休闲带旅游线路、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及游憩休闲旅游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试着构建了主城滨江游憩休闲系统。  相似文献   

18.
随着居民对慢行空间品质要求的逐渐提高,建设绿色开放包容共享的城市型绿道尤为重要,但目前中国绿道还存在网络不健全、功能价值单一等问题。公园城市背景下城市型绿道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理念、功能价值等方面不断升级,结合多源大数据,构建公园城市背景下城市型绿道布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与技术路线。最后以西安沣东地区为例,利用大数据分析识别“出发地-路线-目的地/节点”,叠加得到适宜性得分最高的道路,通过最优路径分析并修正得到城市型绿道布局最终结果,该结果提升了游憩资源可达性,很好地起到接驳公共交通的作用,为慢行出行提供良好的线路,可为未来建设公园城市理念下绿色共享的城市型绿道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13年,北京颁布了《北京市级绿道建设总体方案》,截止2017年,北京已建成健康绿道逾700公里。本文在对"三山五园"绿道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之上,从绿道规划、景观特色、生态优先、交通配置以及设计落实等方面对北京绿道规划设计进行分析和探讨,意在凸显绿道在休闲游憩、保护城市生态格局等方面的复合型功能。  相似文献   

20.
正引言绿道(Greenway)是一种与景观相交叉的人为开发走廊,一种线形的绿色开敞空间。其着重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并为居民提供日常游憩服务空间,是一种多功能的综合性绿色空间体系~1。20世纪90年代,利特尔(Little C)提出绿道需要将提供休闲景观作为主要需求~2。我国对绿道的研究始于21世纪,多着眼于绿道的规划设计、生态功能与基础设施改造方面。但随着大量绿道的投入使用,其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