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微流动系统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概括介绍了微流动系统的发展情况 ,特别介绍了微型传感器、微型泵、微型阀、微型通道及微流动系统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2.
搭建了一套测试微通道性能参数的循环换热试验系统,介绍了组成该系统的微通道换热器、模拟芯片、微型泵、恒温装置以及控制测量等部件.以水为介质,对三种不同结构型式微通道换热器的传热及流动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测量了进出微通道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量、温度和压差以及模拟芯片表面多个测点的温度等参数,获得了微通道换热器内的流动阻力和传热特性.  相似文献   

3.
微机电系统的进展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分析了微机电系统的概念、特点及国内外先进的微机电系统的典型器件和典型系统,微机电有别于其它制造业的独特的加工工艺,以及微机电系统在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介绍了我国在发展微机电系统所做的努力。提出我国必须走研究与应用并重的道路,使微机电系统的研究走向产业化,才能为我国在微电子工业的第二轮国际竞争中争取到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4.
一种测试微通道性能参数的循环换热实验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用来测试微通道性能参数的循环换热实验系统,介绍了组成该系统的微通道、热电模块、泵、控制检测等元器件。该系统通过检测温度、压力和流量等参数能够得到微通道的传热、摩阻参数。作为实验装置,该系统不仅有助于验证和建立微通道的传热、微流动理论,也为设计、制造微通道循环换热的应用系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微纳制造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介绍了中国微纳制造领域的总体概况。从微构件力学性能、微纳摩擦磨损及粘附行为研究、典型微流体器件输运特性研究、拓扑优化技术在微纳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微传热学的研究和微测试方法和装置的研究具体介绍了微纳制造基础理论方面取得的进展。从设计方法、硅基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MEMS)制造工艺、非硅MEMS制造工艺等方面介绍了微系统设计与加工工艺研究进展。从物理量微传感器、微执行器件与系统、微纳生化传感与分析和微能源等方面介绍了微纳器件与微纳系统的研究进展,最后对中国微纳制造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细胞注射微针的流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讨论了细胞微针内流体特性对细胞定量注射的影响,对不同尺寸的微玻璃针进行了临界喷射流动状态和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取得了微玻璃针临界喷射状态的几何条件及能量条件等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微玻璃针在临界喷射状态下实验数据符合流体静力学理论,在流动状态下实验数据与宏观尺度下流体动力学理论有偏离。  相似文献   

7.
随着微流控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微米尺度和纳米尺度器件微通道内的流动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重点阐述了微流控系统的驱动元件——微泵、控制元件——微阀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学者们研制的各种微泵、微阀的工作原理与结构特点,指出了微流体驱动控制系统泄漏、结构复杂、成本偏高等问题依然存在,并对微驱动控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面向微细制造的微成形技术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张凯锋  雷鹍 《中国机械工程》2004,15(12):1121-1127
综述了近年来微成形(微尺度金属零件和微结构金属零件成形)技术的发展概况,包括微成形工艺系统、成形中的微尺度效应、微尺度冲裁、挤压、拉深、超塑成形等工艺的试验和研究结果,以及已经提出和发展的考虑微尺度效应的各种力学本构模型,并简要介绍了微成形相关的工艺装备系统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微成形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经济潜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快速成形的MEMS微制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述了当前主要的MEMS微制造技术方法及特点,综述了基于快速成形的MEMS微制造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结构,目前所能达到的精度与应用典型实例,微型制造技术的优越性与局限性,对最新发展的每一层面一次曝光的高速快速成形MEMS微制造系统原理与研究示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微尺度射频元件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射频元件微型化是微型无线通信系统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微机械开关、微机械谐振器、微机械滤波器、微机械天线、微机械电感及电容等多方面,介绍微尺度射频元件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微型工厂是小型产品制造系统的一个创新概念.本文介绍了微型工厂概念提出的背景和科学意义,阐述了目前微型工厂微型制造系统的研究发展概况,探讨了制造设备与系统微型化技术的关键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些需要开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微系统领域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章维一  侯丽雅 《中国机械工程》2000,11(11):1305-1312
评述微系统的3维成形、空间运动机构制作和微作业技术。提出了微系统的定义,提出了它区别于宏系统、微电子系统的特点及这些特点对上述3个技术的影响。评述了LIGA、DRIE、EDM、微浮雕、折叠法、RPM6种3维成形法,并指出如何组合它们以适应激光学系统、微流体系统、微机构等商品化的配套需要。评述了微运动副的制造方法、带弹性变形件及柔性变形件的微机构设计原理和制造方法,并对它们的选择原则提出建议。评述了  相似文献   

13.
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及其在微型飞行器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爱俊  陈大融 《中国机械工程》2001,12(12):1351-1353
微型飞行器是复杂的微机电系统,研究涉及微机械设计,微结构力学,微动力学,微流体力学,微气体动力学,微热学,微摩擦学,电子控制等多个学科,阐述了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的基本思想,综合考虑了微型飞行器设计在推力,重量,控制,通讯导航等方面的限制要求,探讨了该方法在微型飞行器设计中的应用,并给出了初步应用范例。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液滴微喷射的喷效率和粉体微喷射的喷射方向性,选用普通硼硅酸盐毛细管和石英玻璃管为原材料,基于稳定的拉制和锻制工艺,设计并制作了直列式组合微喷嘴和同轴式组合微喷嘴.在基于微流体数字化的微喷射实验平台上,利用4×2直列式组合微喷嘴单次喷射得到了形状规则、圆整,大小均匀,无卫星液滴的液滴阵列,液滴平均直径为180 μm;相对于单微喷嘴,直列式组合喷嘴提高了单次微喷射的效率.另外,进行了粉体微喷射实验,相对于单微喷嘴,同轴式组合微喷嘴在相同驱动条件下,出射角由33°减小至10°,成形粉线的宽度由450 μm降低至300 μm.结果表明,同轴式组合微喷嘴中的辅助喷嘴有效地约束了主喷嘴出射的粉体流动,粉体喷射的方向性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了当前制作微机电系统的几种技术的基础上,采用自由度较大的、制作复杂结构能力较强的光造型(SL)技术。研究过程中在以下方面有所进展与创新;STL文件纠错、CAD直接切片、固化单元研究、提出与传统机械设计不同的设计思想及方法等。为解决光造型技术在微系统的设计及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措施;在微机电系统设计中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改进制造工艺以提高精度和速度;利用多种复合材料制作微零件;结合多种微细加工技术微系统整体制造工艺。  相似文献   

16.
曹自洋  何宁  李亮  黄亮  包杰 《工具技术》2009,43(3):11-15
研制了一台由直线电机运动平台、高速空气静压轴承电主轴和DMC-1842运动控制卡组成的三轴联动微细铣削机床,构建了基于IPC机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并行双CPU数控系统。以C#为开发语言,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开发了微细铣削控制软件,并设计了合理的人机界面。在三轴联动微细铣床上进行了微小型零件的加工实验,验证微细铣床数控系统的性能。结果证明数控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案可以满足微细铣床加工的要求,验证了微细铣削加工技术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付求涯  张聚国 《机械》2010,37(2):30-31,48
随着微机电系统技术的发展对微型制件需求的不断增长,以传统的微细加工方法成形微小制件难以满足微系统的应用要求,而用微型模具成形微小制件,具有生产效率高、制件质量稳定等优点,成为微成形加工领域的重要工艺发展方向。研究对实验所用的微型弯曲模进行了总体结构设计,得到了模具的装配图和零件图。在分析微细加工方法的技术特点的基础上采用微机械加工法加工模具,并在万能试验机上进行试验,试验表明,所冲制的弯曲件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8.
微注射成型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微注射成型技术的产生背景、应用范围和最新进展,详细介绍了微注射成型机、微注射工艺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微型腔和微型芯的制造技术及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了微注射常用的材料及模具成型零件能够达到的最大纵横比和最小结构壁厚,展望了微注射成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微型化制造设备与微型制造系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介绍了微型机床与微型工厂概念提出的背景和科学意义,综述了目前微型工厂/微型制造系统的研究发展概况,探讨了制造设备与系统微型化的关键问题,指出了一些需要开展的研究方向,并提出了几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微制造平台的精密隔振系统研究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提出了微制造平台的精密隔振系统的设计思路和系统结构,通过对具有良好隔振性能的啄木鸟头部独特生物构造和隔振机理的研究,利用仿生学原理建立了微制造平台的精密隔振系统的整体结构模型,采用主动隔振和被动隔振相结合技术.为了消除线圈发热引起的热变形因素的影响,专门设计了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恒温冷却系统.针对微制造平台所处激励环境的复杂性和系统内部存在的非线性,采用了带有两个修正因子二维模糊振动主动控制系统.最终,建立一套可实现微制造的精密隔振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