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研究黏结剂对可燃传火管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惰性黏结剂、含能黏结剂、惰性/含能混合黏结剂和惰性黏结剂/RDX混合物,以卷制工艺制备了4种可燃传火管,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和定容燃烧性能。结果表明,与制式可燃传火管相比,全部采用含能黏结剂可使可燃传火管的定容燃烧灰分降低69.0%,但拔断力、压缩力和耐压强度分别下降了52%、68%和60%;采用惰性黏结剂/RDX(质量比90∶10)混合物时,可燃传火管的力学性能基本不变,定容燃烧灰分降低12.2%;采用惰性/含能混合黏结剂(质量比为50∶50)时,可燃传火管的燃速和燃烧完全性得到改善,力学性能下降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2.
3.
关于刚性组合装药“全等式”结构与“不等式”结构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根据国内外刚性组合装药研制、装备使用的历程 ,对“全等式”与“不等式”两种结构形式进行了比较 ,对“全等式”结构存在的矛盾及解决途径进行了讨论。最后 ,建议将不等式双模块系统做为国内 15 5 mm火炮用刚性组合装药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4.
大长径比点传火管的点传火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点传火模拟装置,对布质点火药包、用硝基软片管封装的点火装药两种点传火装药结构进行了点传火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同一种点火药条件下,带有硝基软片管的药管结构能够将火焰传播速度从85m/s提高到144m/s;相同装填方式下,以黑火药和奔奈药条为点火药时,传火管的火焰传播速度为205m/s,比以黑火药为点火药时提高了42.4%。采用带有硝基软片管的药管、以黑火药和奔奈药条为点火药的点传火装药结构,能够显著提高传火管的传火速度、解决传火不畅问题,使大长径比点传火管具有良好的传火性能。 相似文献
5.
减小高装填密度发射装药膛内压力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两种能降低某大口径火炮高装填密度发射装药的膛内压力波的点传方案。第一种点传火方案是在制式点传火结构基础上增加横向传火具,增加点火药包;第二种点传火方案是改变制式传火结构为低爆速传火结构,同时增加横向传火具。高装填密度发射装药射击试验表明,这两种点传火方案均能满足点传火要求。第一种点传火方案较制式可燃中心传火管能实现迅速全面的点火,但出现了压力波增大的现象。而第二种点传火方案较第一种点传火方案的传火速度快,能迅速建立点火压力,发射药床的着火延迟时间小,最重要的是能抑制膛内有害压力波。压力波的频谱分析表明在高装填密度装药中,采用第二种点传火方案能削弱和抑制压力波的高频振荡成分,改善其振动特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及理论计算表明,阻燃与组合装药方法是优化按序开裂棒状药弹道性能的有效途径,它至少可从两个方面改善PSS装药的弹道性能:(1)能消除装药双峰压力时间曲线的“V”字形低谷,形成类平台压力曲线,甚至形成平台压力曲线,从而在膛内最大压力基本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大幅度提高火炮示压效率及弹丸初速;(2)可以减小装药的温度系数,使PSS装药在火炮中的应用更具有现实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及理论计算表明,阻燃与组合装药方法是优化按序开裂棒状药(PSS)弹道性能的有效途径,它至少可从两个方面改善PSS装药的弹道性能: ①能消除装药双峰压力时间曲线的V字形低谷,形成类平台压力曲线,甚至形成平台压力曲线,从而在膛内最大压力基本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大幅度提高火炮示压效率及弹丸初速;②可以减小装药的温度系数,使PSS装药在火炮中的应用更具有现实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静态环境下模拟某新型随行装药的内弹道燃烧性能,采用将小粒发射药进行钢筒中压制成型,端面封堵延时处理的方法得到了一种新型随行装药试样。并将制得的随行药与单樟6/7混合进行密闭爆发器实验,测试了其燃烧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单樟6/7单独装药相比,其燃烧过程分为2个阶段,且第二阶段燃烧速率远大于第一阶段,通过延迟装置质量和装药密度的调节可以实现对随行药点火延迟时间的控制。随行药具有很高的燃速和较强的燃烧渐增性,在内弹道过程中可有效改善膛内压力分布。 相似文献
9.
过滤介质组合过滤性能的试验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夏连海,夏志新关键词:组合过滤,试验研究ExperimentaIStudyonFiIterCharacterterofCombinationFiIterMedium¥Keywords:Combin... 相似文献
10.
偏心不耦合装药爆破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水泥沙浆模型试验研究了偏心不耦合装药爆破的偏心效应,同时在石灰石块体上通过岩石声速评价对比试验,研究了药柱偏心和同心的光面爆破.实验结果表明,偏心不耦合装药在孔壁上形成明显的偏心应力场.这些结论可以作为光面爆破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模块装药点传火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各种点传火方案试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维两相流数学物理模型,采用MacCormack差分格式和龙格-库塔法模拟刚性组合装药点火过程,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
The influence of initial turbulence of an air flow with suspended aluminum particles and the aluminum-particle size on ignition,
combustion, and flame stabilization in a combustor with sudden expansion is considered.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Fizika Goreniya i Vzryva, Vol. 42, No. 1, pp. 39–48, January–February, 2006. 相似文献
13.
在前期关于Vortex-bursting旋流式预混燃烧器的燃烧效率及其进口混合气速度分布对燃烧效率的影响实验基础上,围绕燃烧器的点火特性,对旋流场中的点火位置和稳定火焰形成进行了数值分析. 结果表明,不适当的点火位置会影响稳定火焰的形成,在相同的燃烧工况下,在流场中点火位置不同,火焰的发展出现不同的趋势. 在靠近中心轴附近的低速区点火时,火焰能够稳定;在靠近管壁的高速区点火时,撤离点火源后,火焰吹熄. 本结果对于强化预混合燃烧的稳定性具有理论和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为探究某型HTPB推进剂冲击发火的判据,对落锤试验进行了改进,在底座中引入聚偏二氟乙烯膜(PVDF)压电膜,测量推进剂受落锤冲击下的应力峰值,得到50%冲击发火的临界落高与应力;基于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的冲击发火试验,对比并分析了在不同的冲击应力加载条件下,推进剂临界冲击发火的影响条件,并给出该型推进剂的50%冲击发火判据。结果表明,应力峰值与特性落高的关系满足σ=175.09 H 0.5,50%特性落高为75 cm,100%不发火的最大落高为68 cm。在20、30和40 cm子弹冲击条件下,推进剂50%冲击发火的应力峰值分别为2760、2410和2120 MPa,作用持续时间分别为76、100和130μs,推进剂的冲击发火与推进剂受到的冲击应力大小和作用时间直接相关,通过σ^2τ=K判据可以较好地判断推进剂的冲击发火临界条件,且确定了K值为574.6MPa^2·s。 相似文献
16.
17.
18.
现代化工中广泛应用阻火器阻止可燃气体在输运管网中爆炸灾害事故的发生,研究预混可燃气体火焰在阻火单元中的传播对阻火器的设计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阻火器的运用及阻火器淬息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国内外的实验研究、理论研究成果及利用现代计算机数值模拟研究的现状,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Ignition of several pyrotechnic mixtures by diode‐laser was studied experimentally using a novel combustion chamber. The ignition delay times dependence on laser intensity could be fit by the expression tign=aI−n for all compositions, with I being the laser intensity at target and n=1.4–2.1. This is rough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rmal ignition theories assuming a semi‐inert solid. Differences in ignition delay times did not depend on fuel alone or oxidizer alone. The temperature of oxidizer decomposition does not correlate with ignition delay time. Furthermore, the steady state combustion temperature, deduced from emission spectra of the composition products are not correlated with ignition delay time. It is proposed that chemical reactions, taking place in the gas‐phase or in the solid‐phase,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but are not solely responsible for ignition delay time. The seemingly uncorrelated ignition delay results between pyrotechnics containing either the same fuel or oxidizer hamper the construction of a “unified theory” for laser ignition of pyrotechnic mixtur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