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豆腐     
彬彬 《饮食科学》2004,(6):47-47
春节回家.我忍不住推门走进这间低矮的老瓦房.这是外公的豆腐坊.发黑的木头梁柱无声地站立在那里,屋顶小玻璃窗透过一道阳光照在豆腐磨上。磨、缸,锅和架子还是原来那样摆着.上面厚厚一层灰。我从小生活在外公家.这里曾是我度过童年的地方.我小时候总伴着“吱吱咯咯”的磨豆腐声入睡。  相似文献   

2.
青虾     
韩开春 《美食》2004,(3):62-62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烂泥”,在整个食物链中,虾大约应属于基础阶层,虽说尚不至于真的沦落到吃烂泥以为生的地步,却也是头上压着三座大口,水族里的任何食肉动物都可以把它当成欺侮的对象。这样看来,仿佛  相似文献   

3.
爱上爱情     
袁雪梅 《江苏纺织》2006,(4B):88-88
心忽然痛得说不出话,终于知道我们有时候根本无法重复真爱的过程,那通常只有一次,后来的都无法超越。爱上电话,爱上爱情,爱上我们以为的感觉。  相似文献   

4.
咸鱼白米饭     
四十年前,每到冬季,我便半夜起身.装一爬犁干柴拉出山沟外,到十里外的道清镇卖去。年少乏力,将干柴拉到街头.往往是傍午时分,而干柴每斤大约值六厘到一分钱。  相似文献   

5.
书籍速览     
《中国食品》2010,(2):85-85
书名:《无尽的盛宴》2002年为庆祝《美食》(Gourmet)杂志创刊六十周年.《当代文库》(Modern Library)美食系列的编辑兼畅销书作家露丝·雷克尔,浏览庞大的杂志档案,选出最精华的美食与旅游短文。汇集成了这本迷人的作品。在《无尽的盛宴》中,作家们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藩篱,带领读者重温在世界各地品尝过的特殊食物和奇妙经历。  相似文献   

6.
山茅野菜     
虽然客居小城多年,但餐桌上却时常要添加一两道出自僻野乡间的山茅野菜。这已经形成了我家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和习惯。  相似文献   

7.
走路去北极     
郁希 《江苏纺织》2006,(4B):89-89
一个人的时候,我总想流浪,流浪是对自己最好的释放;一个人的梦里,我总想去北极,冰雪交加的环境能让我清醒;一个人坐着巴士,眼中是窗外轻轻闪过的风景,心里却想着走路去旅行,走路的旅行才是真正的旅行……  相似文献   

8.
绿色的期待     
暖暖的春风似乎还没有驻足加以表现, 炎炎烈日已迫不及待的到来;稚嫩的绿芽好像还在嗷嗷待哺,瞬间,已茁壮的令人惊讶! 世间所有生物与大自然有着天衣无缝的默契, 季节的提速,预示着绿色的成熟。  相似文献   

9.
换亲     
翻过两座大山一条大溪,有一片平阔的河滩地,河滩边上住着几十户人家。都已经半夜了,村南头的张老汉家还没有熄灯,张老汉蹲在当地抽着旱烟,一言不发。女人有些沉不住气了,"他爹,赶紧拿个主意呀,咋弄哩,明儿个人家就要来提亲了,难道真要把咱家妮子嫁过去?""大小子和人家闺女的订亲酒都喝了,咱家的闺女咋能说不嫁就不嫁了呢?传出去不让村里人戳咱脊梁骨啊?"张老汉有些后悔,早知道  相似文献   

10.
厨乡韵     
孟秋之月,时值三伏,几个友人相约,建蒲桥上纳凉消暑。晚风徐来,月明星疏。三五成群的男女老少,齐聚建蒲桥头相诉。西望建蒲路,道宽灯明,犹如银河落九天;东望环城路,帅男倩女窃窃私语,搭肩趋步。马路两旁,食肆摊点,鳞次栉比;排档内外,三三两两,把盏叙故。  相似文献   

11.
没到过成都的人很难相信,在物质高度发达的今天,居然还有人心甘情愿地干着排队吃饭的事情,一般而言,国人关于排队吃饭的记忆大多是在校园里.几百上千人排成一条条长龙,耐心地等候着肥胖的大师傅在窗口打饭。那些还没打着饭的人,要么是安静地翻书,要么是低声地哼着小曲,更多的则是站在那里用金属匙子敲打着饭盒。另  相似文献   

12.
纤小沙枣     
子文 《美食》2004,(3):55-56
同事从提包里捧出一把干细色杂、其形如枣的果子堆在桌子上。神情夸耀的叫我们吃:“这是沙枣.我妹妹从西北带来的。”从大老远的北方带来.我们都以为其味一定错不了。两指细细拈起一颗放入口中,一阵齿舌忙乱之后,都咽  相似文献   

13.
庖厨三乐     
李勇 《烹调知识》2003,(4):40-40
生性好吃,又甘作凡夫俗子,白与“君子远庖厨”无涉,更何况还有“民以食为天”一说,所以大凡双职工忙于一日三餐的烦恼,对我都成了乐趣,虽然亦视采买与净洗为苦,但为了其后的庖厨之乐,便也甘之若饴了。你看,先是厚砧上,利刃下,或丝或片或丁,错落有致,红、白、黄、绿色泽斑斓,即令隆冬,也能在盘叠里配出个春天来,待到火旺油热,随着“哧啦”一声,在“锅碗瓢盆交响曲”  相似文献   

14.
小书摊     
朝阳 《上海纺织》2004,(9):38-38
人生最忆是童年,尽管当时不全都是欢乐,有痛苦和磨难,也有辛酸和泪水。经过时间的冲刷,惟有温馨的东西,才留在心间,历历弥醇。  相似文献   

15.
希望永在     
一个星期日的下午,我接待了一位名叫小月的高三学生。眼看快要高考了,她的视力一天比一天模糊,经过问、检、验后得出结果.小月已是中度近视R-3.76DS L-3.50DS。  相似文献   

16.
老爸麻盐     
张港 《烹调知识》2003,(5):46-47
儿子去上海读书。这倒让我慌了手脚:咱东北人口重,爱吃咸的;那上海人爱吃甜,儿子到那儿吃得惯么?左思右想,忽的想起了,应该给他炒一点儿盐带去。  相似文献   

17.
地心菜     
万春第一个来到门市部,静静地等着开店门,他显得有些激动,他激动的情绪仍然停留在昨天领工资和奖金的心态上。下岗在家已经一年多,在织绸厂工作的妻子下岗也半年了。两人仅有21O元钱生活费,还要供一个9岁的儿子读书,日子过得实在艰难。一个月前,万春通过竞争,又重返柜台。他格外珍惜这个得来不易的上岗机会,每一个到他柜台前购药的顾客,  相似文献   

18.
忌口     
我爷爷不吃鸡蛋。小时候我不懂事,还以为他是天生就不吃鸡蛋,等我长大了才知道,原来这背后还有一段故事:上世纪五十年代,爷爷在一家棉站当工人。有一次赶上连阴天,所有的供给都运不进去。食堂里除了两筐鸡蛋,别无他物,大师傅没办法,就天天炒鸡蛋给他们吃。结果不到一周时间,这几个人统统吃趴下了。直  相似文献   

19.
香菜     
每当我把热腾腾的西红柿蛋汤盛到碗里时.婆婆总不忘叮嘱一声:”记得撒点香菜末上去.这样的汤才好吃。”  相似文献   

20.
茶缘     
茶虽我所欲也,却一直不擅此道。看《红楼梦》,听妙玉姑娘说,饮茶者,一杯为品,二杯为解渴,三杯为饮骡乎?我大概只属于后两种解渴性质的人。特别是小时候,赤日炎炎似火烧,我随大人到棉田里去捉虫或拔草,汗流如注,最需要补充水分,妈妈总是让我捎上一个军用水壶或大瓷壶,满上粗茶冷水,以适渴时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