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前,用户已经分布于三大空间中:第一是以天猫、京东为首的网络空间;第二是以门店、小区、会销为主的线下空间;第三是社群空间。三度空间交互,用户高度的去中心化,任何一个单一的渠道都满足不了代理商对门店销售流量的需要。所以,代理商感到艰难。在记者走访代理商时,难、压力大,几乎是所有代理商的心声。  相似文献   

2.
零售商学院     
正电商平台布局线下,阿里巴巴的100万个店铺、100万个门店是非常大的数据。京东是发展新通路,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电商平台通过线上渠道是在圈流量,拓展线下渠道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圈分销商。目前整个线上的零售额的占比在20%左右,80%以上的销售还是来自线下。品牌商的渠道未来一定是多元化,去中心化、碎片化的,渠道类型会由线下渠道、电商各个渠道、移动端渠道、小程序、门店小程序,移动平台、视频和搜索端产生新的流量等构成。  相似文献   

3.
渠道发展至电商时代,电商虽然破坏了渠道层级,企业还可以以价格,活动,指令,任务进行有效的层级和区隔管理。但到了现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渠道不再按照区域,终端划分,而是流量即渠道——用户在哪里,渠道就要在哪里。这个变化最大的改变就是渠道布局和门店经营逻辑发生了变化。渠道的概念不再以门店来划分,而是要往前推进到流量圈层。门店以产品为中心变为以用户为中心,打造流量的入口—连接—运营—转化—成交—裂变—出口。  相似文献   

4.
喻焕 《现代家电》2023,(7):30-33
当线上流量进入存量时代,从流量电商向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场景电商转变是必然趋势。近几年,百诚电商以“流量电商向场景电商”转变为方向,在拓展传统电商渠道的同时,向兴趣电商、场景零售、私域用户等延伸,从货品驱动向消费者服务转变,成为线上线下经销、传统电商及社交电商三位一体的全渠道运营企业。  相似文献   

5.
<正>隐形眼镜因一度成为门店吸引客流量的利器,而被零售店争相引进。在那个产品单一的年代,曾造就了博士伦成为隐形眼镜代名词的辉煌。随着隐形眼镜品牌的日益丰富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隐形眼镜品牌之间的厮杀日趋白热化的同时,实体渠道也遭受到来自新兴渠道的冲击。2013年,电商对零售渠道的影响也许仅局限于社区店和校园店,主力商圈的KA经销商受到的影响并不大,但随着2014年电商从长戴型逐步转向短  相似文献   

6.
渠道变革来自于消费者推动,因为渠道面向的是终端的消费者,因此要研究消费者需求,围绕用户行为变化而变。目前,用户行为变化表现在四个方面,参与式、分享式、去中心化、享用而非占有。因此,无论是制造企业,还是零售企业,都需要让用户参与进来,在参与中加速产品的迭代,获得用户对产品的认知感。  相似文献   

7.
<正>品牌和流量为核心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的企业一定是围绕用户去经营。而经营用户,核心是先有人群,再去感知到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让用户对产品有认知,然后以相应产品组合去满足这个人群的需求。从市场端来讲,厂商营销体制开始转变,以用户为中心的非压货制,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厂商共识。商家也在不断提升以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的实体家电零售企业,面对增速放缓、经营成本居高、利润收窄的压力,实体店加快盘整步伐,关闭亏损门店与优化经营品类并举,促销活动与新媒体推广的有效结合,O2O新零售模式的探索,对原有门店升级为体验店、应用场景式门店等,传统的家电零售卖场千店一面的现状已被逐步打破,以更人性化及舒适性的体验吸引用户,从传统的渠道经营向消费者经营进行转变。  相似文献   

9.
当下,不论是互联网电商还是线下零售实体门店,似乎人人都在谈论"私域流量",正如前两年所有的经营者都绕不开"新零售"这一话题一样。对于企业而言,借助打造私域流量的工具,去广阔无边的消费市场获取消费者,并将消费者紧密地团结在以企业为核心的消费圈里,进行持续不断的运营、变现,这就是私域流量、私域流量池以及私域流量运营。那么,对于眼镜零售店经营者而言,是否需要跟进"私域流量运营",让企业搭载这波热点完成新的转型?具体到眼镜零售门店,又该如何通过私域流量进行引流呢?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能够在本文中窥见一二。作为雀巢、新玛特、茂业等品牌私域流量顾问,浑水、有赞、新榜学院金牌讲师,本文作者结合案例经验,分享了他对门店引流的看法,对于眼镜零售门店在私域流量方面的经营实操或有助益。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建材渠道成为家电行业越来越关注的焦点。实际上,建材市场从选品、到定价、到营销,都与传统家电渠道有着区隔。首先,从渠道定位来看。常规的家电品牌营销都是依靠媒体的广告传播、终端门店形象建设,等着消费者来购买。建材渠道品牌主要依靠主动营销,包括新楼盘上门、家装公司、装饰公司、设计师等到门店以外去主动寻找精准客户、精准订单、微信营销、社群营销,开拓市场。其次,再看价格体系。传统家电产品从厂家到代理商,中间的毛利设计都是基本固定的。家电品类从出厂到零售基本上都是50%以内的毛利(倒扣),最多也不会超过60%,导购成本、进场费、仓储、物流、促销等,所有的费用加起来基本上就已经占用40%以上费用率。建材产品从出厂价到零售这个过程中必须预留出2.2~2.5倍的毛利空  相似文献   

11.
正新零售重构人货场的关系,以用户为中心打通全域的数据,突破时空的界限,新兴技术手段与传统商业形态的融合,重构了整体全渠道的经营环境,开辟出独具一格的中国渠道新格局。流量为王、享受型需求、以用户为中心、价值战和数据运营的全新时代,带来了整个社会的流通和运转效  相似文献   

12.
<正>个人关键词:跨作为一个营销人,更是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如果还像从前那样只看卖场,只看传统渠道和零售数据,已经远远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如果不去参与,不去学习的话,就没办法跟上新的消费潮流。比如最近流行的"琅琊榜"就是一个营销热点和话题,如果不去了解,那么就真的落伍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作为家电营销人,我们既要人人自危,也要万象更新,用我们的智慧去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3.
零售商学院     
正新零售以技术数据驱动,融合企业、市场、消费者以及创新的力量,带来了整个社会的流通和运转效率的提升。在新零售的不断发展中,新的零售业态在不断被催生,虽然渠道分化和洗牌加剧,但同时渠道融合也在向纵深推进,整个行业从原本的粗犷型竞争开始转化向精耕细作式的竞争,开启了流量为王、享受型需求、以用户为中心、价值战和数据运营的全新时代。实体零售企业都在通过对新零售的不断创新,开辟零售新格局。苏宁开创全新的智慧零售,不断消除着线上线下的边界;浙江百诚通过不断的调整、变革,  相似文献   

14.
渠道下沉     
LV进中国之初只有北京、上海、广州3家门店。时至今日,无锡、南京、辽宁鞍山、内蒙古LV门店在众多二三线城市遍地开花。与之类似,其他国际一线品牌在中国的渠道下沉也全面展开。有人惊呼:麦当劳、肯德基已经开到镇上,"鬼子进村"时代到来了!  相似文献   

15.
网络空间和物理空间进行互动,借助于智能技术形成了新的零售形态,在这种零售形态之下,对于品牌商来讲,最重要的是能够有市场的毛细血管下沉下去,能够到最后一公里和用户进行最深切的接触。也正因为如此,专卖店也成为企业在新零售时代的巨大资产,深化专卖店渠道的转型,也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巨大支撑。  相似文献   

16.
2016年,是母婴行业进入转型的关键一年,有两个无法避免的变化出现在我们面前。第一,渠道变了。在过去的一年中,声势浩大的电商、海淘抢走了不少流量和关注度,阻止了门店扩张的步伐。2016年零售门店数量增长将进一步放缓。兼并、收购愈发频繁,倒闭的门店也会越来越多。甚至整体门店数量开始减少。  相似文献   

17.
<正>实体店,包括地面零售门店有没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在现在的时代,家电产业中几大商业连锁林立,以百平米左右的小型零售门店有没有必要存在,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还有些厂商发问,如果按照国外发达国家的轨迹,是不是将来小店被替代,用户到大卖场体验或者线上下单成绝对主流?国外发达国家为什么会在某一领域形成垄断,在经过几轮竞争整合之后实际上一些小资本已经没有生存空间,并没有完全自由的竞争使市场纯粹化。目前国内几家大连锁平台一旦  相似文献   

18.
<正>隐形眼镜曾被视为零售门店吸引客流的利器之一,给零售门店带来了不少实实在在的甜头。但随着隐形眼镜品牌的不断丰富,加之产品利润尤其是大品牌产品的利润不断被稀释,隐形眼镜不再是零售店的"香饽饽",在这种背景下,品牌商开始借助新兴的电商展开新渠道的布局。自2014年开始,隐形眼镜在线上渠道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且每年销售额呈倍数级上升,面对电商对隐形眼镜市场的瓜分,不少线下零售企业开始头疼。令人欣喜的是,随着以80后、90后消费者为主力的  相似文献   

19.
施望生 《现代家电》2008,(22):28-29
近年来.一些家电大连锁的很多高层在一些公开场合都表示希望能收编厂家的促销员。其实这一做法某些连锁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在个别地区尝试过.只不过由于当时大连锁的势力尚无法冲破众多厂家的阻力而作罢。如今全国性大连锁已经占据国内约30%的家电市场,成为家电零售渠道的巨无霸。目前一直沿用的返点式商业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连锁的需求,大连锁希望通过对终端门店的绝对控制进而加大对家电厂家的话语权,为其进一步扩大利润空间做准备。导购员管理权的控制则是其实行终端门店全面制胜的关键之举。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消费时代也快速发生着变化,在如今被广泛讨论的"新零售"定义中,仅仅只着眼于对零售企业自身的机制完善已经不够了,借用互联网的"流量"概念——谁能尽早蓄起属于自己的客流量池,并且加以充分利用,谁才有可能是真正的市场赢家。因此,当前的零售企业除了懂得理顺"人、货、场"外,还应懂得搭建零售业第4大要素——"圈",让"人、货、场、圈"四个元素,共同努力,发挥其各自的有效作用,成为新一代门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