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远程教育作为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全新的教学方式日益普及,然而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远程教育方式已无法满足需要,因此研究具有智能的远程教育系统将是一个趋势。通过对传统远程教育方式的分析,指出其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将Agent技术引入远程教育系统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多Agent的智能型远程教育系统框架。  相似文献   

2.
一种基于伦理学的多Agent系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Agent系统是多个自治Agent相交互、协同、合作形成的社会。伦理学是以道德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目前存在的多Agent系统模型的主要有BDI模型、效用模型、通信模型等,很少有人从伦理学的角度对多Agent系统模型进行分析。文章基于伦理学的理论,提出一种多Agent模型,并进一步探讨了在这种模型中的Agent协作求解时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Agent技术的电子政务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施电子政务可以促进政府信息化建设,优化政府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电子政务系统设计的关键是解决各部分软件系统的协作.这里结合Multi-Agent技术,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研究分析,将庞大复杂的系统分解为多个易于实现的模块,并将这些模块设计为具有自主性、社会性的Agent,通过多个Agent的协作实现电子政务系统的功能,有效解决各功能模块的协作难题.详细阐述系统的设计思想,给出基于Multi-Agent的电子政务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分层递阶多Agent控制结构,在此控制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无人机自主飞行控制系统。重点对系统中的任务规划Agent和姿态控制Agent进行研究,分别实现了对任务规划Agent的结构建模和姿态控制Agent的内部控制律设计,最后在JADE平台上仿真实现了无人机的姿态角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在多Agent系统与先进控制方法交叉、融合的基础上,设计出的自主飞行控制系统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和很高的智能能力,非常适合无人机自主飞行控制设计。  相似文献   

5.
吕智勇  王燕  张束 《信息技术》2006,30(5):170-172
将生物免疫系统的原理引入到入侵检测系统中,构建了一个基于免疫的多Agent入侵检测系统。组成该系统的Agent在网络的各个节点间流动.实时监测网络状况,同时Agent能够互相识别各自的行为并能根据潜在的策略采取适当的反应。与其它的入侵监测系统相比该系统增加了层次性、分布性、可适应性、健壮性、自制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刘芳  郑义 《现代电子技术》2006,29(23):51-53
为了提高入侵检测系统在体系结构上的灵活性、提高入侵检测的速度,本文将Agent技术应用于入侵检测,探讨了基于Agent的入侵检测技术和模型。首先分析了网络安全及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入侵检测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对入侵检测技术及Agent技术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基于Agent的入侵检测系统模型,研究了构成基本构架的各个子系统在整个模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给出了各自的设计实现方法,并重点讨论了基于Agent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的通信问题。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2015,(10):121-123
文中分析提出一种通过信念一愿望一意图(BDI)结构实现多Agent系统设计建模的方法。其研究的目的是在现有的程序设计语言环境中实现承担不同组织职能的每一类Agent的结构的多Agent组织具体的模型化。其建模的方法采用多Agent系统的设计建模建立三个模型:Agent模型、相互作用模型和相识者模型。在该模型中,基于BDI的Agent模型主要是由信念、目标、计划三个基本子模型构成。对于信念,目标,计划这三个子模型而言,其主要是根据在模型建立过程中分析阶段所获得的职能模型、协同工作过程模型和领域本体来建立的,并通过建模方法设计了MAS系统。  相似文献   

8.
多Agent系统的性能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章针对多Agent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模拟分析,定义了系统的稳定性、系统负载的均衡性、系统数据的可恢复性、系统效率四个反映系统性能的指标,并进行了初步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针对具有复杂自适应特征的供应链系统,设计了一个基于多Agent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仿真模型,分析了模型中各实体间的协作关系及实体内各Agent的工作流程,并在多Agent组织结构的联邦结构基础上,提出了多Agent的动态联邦组织结构,为提高Agent间的协同工作效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Agent的实时ETL系统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ETL系统难以满足企业对实时数据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多Agent技术的实时ETL系统模型,通过多个Agent相互协同工作实现实时ETL,利用实时分区和静态分区来加载和更新数据。实验表明,该模型能够实现实时ETL功能,并且具有较好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1.
配电网通信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精准性,使用EPON技术实现了配电网通信系统的架构组成。在给出配电网通信系统建设目的及建设原则的基础上,结合EPON技术的主要技术原则,进行了配电网通信系统设计。为了满足单点及抗多点失效,该系统采用手拉手网络保护结构为主,链型网络结构为辅的设计方案,在两座110k V变电站进行了网络规划建设,针对系统光功率进行分析测算,结果表明,测试结果符合设计及使用要求,该系统具备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现有的电力通信系统大多使用的是同步数字传输体系复用技术。SDH技术在国家电网通信系统中已经大面积部署应用,而且使用SDH技术的传输设备还在不断更新,所以研究SDH技术在智能电力通信网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资金。本论文将重点研究SD技术在**智能电力通信系统的应用,重点研究**地区电力通信系统网络拓扑结构;结合该地区电网特点进行组网技术研究;对电力通信网接入业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电力系统的高复杂性使得管理者应该不断对其保护方式进行研究,提高电力输送的稳定性,进而减少线损情况.本文主要针对电力系统广域保护通信的研究现状,对互联网技术下的通信结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电力通信接入网移动运维系统,该系统将物联网智能识别和数据实时传输技术引入电力通信网现场运维规范化管理中。首先搭建了移动运维系统架构,实现了现场运维信息化,并运用 TOPSIS 算法对工单进行自动分配,提高了故障处理的效率,通过运维系统对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了电力通信接入网的智能化管理。测试结果表明,该运维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资源统一管理、故障智能研判、现场作业管理的信息化支撑,很大程度地提升了电力通信接入网的智能运维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康海宇 《电子设计工程》2012,20(10):179-181
介绍了基于电力载波智能点灯系统的设计由来和系统方案,并简要说明了其电气结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及应用效果。系统利用电力线作为通信媒介,由硬件电路、单片机接口电路和其它接口电路组成,采用轮询应答和载波侦听的主从通信方式,可实现对多个节点的实时集中监控。  相似文献   

16.
各类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给电力设施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威胁,因此,迫切需要建立高效、稳定的电力应急通信系统。基于单一的网络载体的通信系统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应用环境。文中采用多网融合技术,实现卫星通信、4G、Wi-Fi等多个子网络载体融合的电力应急通信系统,克服单一网络的局限性,提高电力应急通信的效率。经测试验证,该系统可以提高传输线路的带宽、自动切换至信号最优的网络,保障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电力应急通信系统为各类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现场实时直播提供重要通道保障。在重点研究5G切片等关键技术及特点的基础上,通过结合电力应急通信业务需求,对5G技术在电力应急通信中的应用展开研究,提出一种基于5G技术的电力应急通信网络架构解决方案,并从架构特点、业务流向、安全等方面阐述了应用架构的优势,该解决方案提升了应急现场在直播多个高清画面时的可靠传输能力,满足复杂多变的应用环境。  相似文献   

18.
电力通信新技术是智能电网建设的支撑和保证。介绍了ASON通信技术概念及其技术优势,并结合当前青海电力通信网的现状以及传统SDH/MSTP通信网的不足,指出了ASON作为新一代通信技术能够较好的解决目前电力通信网面临的诸多问题、满足电力数据业务日趋增长的需求。最后经过引入ASON技术的可行性分析,对青海电力通信网ASON组网规划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推广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230 MHz频段电力无线专网连续分配载波的情况,给出了提高频谱效率的优化设计。通过取消载波间的预留保护带,采用连续子载波频域资源映射、自适应FFT与滤波处理,减少了运算量,提高了业务速率。针对230 MHz电力无线专网两种技术制式标准统一的问题,给出了必要性和重用公网成熟终端与系统设备产业链的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网规模的逐渐扩大,我国电网系统的稳定性及安全性逐渐受到重视。而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及可靠性直接关乎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对电力调度通信系统进行全面优化。文章从电力调度系统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出发,对电力调度通信系统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模式进行了探究,并进一步提出了电力调度通信系统中多媒体应用的注意事项,希望为优化电力调度通信系统提供积极借鉴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