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环境参数与空调行为对住宅空调能耗影响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兆坚  江亿  魏庆破 《暖通空调》2007,37(8):67-71,45
通过对北京市一栋住宅楼夏季空调能耗的调查测试,分析了室外气候环境、空调行为模式与住宅空调能耗的关系,以及住宅空调行为节能的效果,得到室外环境参数与全楼耗电量的关系。测试结果表明,室内空调温度对空调能耗的影响较大,空调室温从25℃提高到26℃,空调能耗减少约23%,空调运行期间开启内门可使空调能耗增加1.4倍,因此住宅空调行为节能的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2.
住宅空调方式的夏季能耗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兆坚  江亿 《暖通空调》2008,38(2):37-43
对北京市5栋住宅楼2006年夏季空调能耗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不同住宅空调方式的能耗特点,结果表明:住宅分体空调能耗特点是空调器装得多、用得少,平均能耗水平低,不同住户空调能耗差异大;同一个高档住宅区内,采用分体空调、户式空调(多联机)和集中空调的3栋高层住宅,夏季空调能耗指标之比为1∶1.8∶6.7;在住宅建筑中推广户式空调尤其是集中空调方式会使住宅空调能耗大幅度增加.认为我国住宅空调应坚持走分散式空调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李雨婷  李兆坚 《建筑科学》2012,(Z2):104-108
采用实测方法,对北京市83台住宅空调机的待机功率进行测试,并对住户空调待机行为进行调查,由此计算出北京市和全国城镇住宅空调的待机能耗。结果表明:单台分体空调机待机功率为1.0W~4.6W,平均值为1.67W。节能空调机的平均待机功率高于普通空调机。49.4%的住宅分体空调机在非空调季仍处于通电待机状态。调查对象的空调待机能耗约为夏季空调运行能耗的13%。2010年北京市和全国城镇住宅空调待机能耗分别为0.58亿度和22.5亿度,住宅空调待机行为节能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4.
住宅夏季空调能耗调查方法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李兆坚  江亿 《暖通空调》2006,36(9):35-37
对住宅夏季空调能耗调查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同数据处理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差较大。认为在对住宅空调能耗调查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应考虑电风扇等家用电器耗电量变化的影响,并提出了新的调查数据处理方法和提高调查结果准确性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长沙金源大厦夏季空调系统的运行能耗进行了现场实测,根据实测结果,分析了综合性商用建筑夏季空调系统的能耗结构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节能建议。  相似文献   

6.
西安市公共建筑夏季空调能耗调查与温湿度实时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8月对西安市15栋公共建筑进行了能耗调研与分析,并对室内温湿度进行了为期5天每天24 h的连续监测,得出了西安市的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指标为0.55~2.96GJ/(m2·a),平均值为1.29 GJ/(m2·a),其中单位建筑面积空调能耗为0.20~1.97 GJ/(m2·a),平均值为0.70 GJ/(m2·a),并与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能耗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空调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7.
张样  张国志  黄志甲 《山西建筑》2009,35(2):237-238
通过对马鞍山市60户住宅全年能耗的调查,分析了居户人口、收入、空调台数,住宅的建筑面积及建筑年代等因素对住宅建筑空调、采暖设备能耗的影响,得出了马鞍山市住宅、空调、采暖设备用电量规律。  相似文献   

8.
长沙市某酒店建筑能耗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沙市某酒店的建筑能耗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该酒店的用电情况及空调系统能耗。通过分析和测试表明:在整个建筑能耗中,空调能耗占到总能耗的50%左右;整个建筑的用电高峰和空调的用电高峰主要集中在6~8月;制冷系统实际运行和设计值偏差太大,实际制冷能力远低于额定值;水系统设计不合理,存在大流量小温差现象。指出了空调系统在设计、运行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在酒店的整个运行过程中节能潜力最大的是空调系统,空调电耗中又以制冷机和水泵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东莞市辖区内包括非政府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宾馆饭店建筑、综合商务建筑及其它建筑在内的140栋大型公共建筑进行了能耗调查和分析,得出了该市各类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状况及其特点,为今后的能耗定额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全面了解北京市目前住宅建筑用能现状,笔者于2007年9月对北京市180多户住宅的结构、主要耗能设备的使用、生活习惯、室内热湿环境及空气品质和能源使用情况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方面的节能潜力,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为有关部门制定和调整能源政策提供依据。结果显示,目前北京市住宅建筑耗能存在增长趋势,节能潜力较大,主要和节能措施实施力度以及住户节能意识和行为模式有关。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住宅空调负荷和能耗特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李兆坚  江亿 《暖通空调》2006,36(8):1-6,11
采用调查和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城镇住宅间歇空调的冷负荷和能耗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住宅间歇空调的冷负荷和能耗特性与连续空调大不相同,现有的逐时空调冷负荷设计算法的误差较大;提高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对减少空调负荷和能耗的效果不明显,并可能起到相反作用;提高空调室温可以使空调能耗显著减少,空调室温提高1℃,一个空调季空调耗电量(按建筑面积计算)约减少1.4 kWh/m2;按照目前北京市的电价和空调器价格,节能型分体壁挂式空调器寿命周期的综合费用要比普通空调器多1 000多元。  相似文献   

12.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空调方式的能耗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荣  盛晓文  季阿敏 《暖通空调》2005,35(9):103-106,136
利用DeST软件模拟计算了夏热冬冷地区某一典型居住建筑的全年8760h逐时空调负荷值;考虑空调设备变工况和变负荷率情况下的二次能耗,计算了6种常见住宅空调方式的全年能耗值;利用空调能耗指标CEC,对住宅空调方式进行了能耗评价。  相似文献   

13.
控制体形系数是基于采暖空调设备连续运行时减少外表面换热面积。而夏热冬冷地区的居住建筑采暖空调设备绝大多数为间歇性运行,采暖空调房间的传热面由外内围护结构共同构成,外围护结构对房间采暖空调负荷影响显著下降。以南京地区一组建筑为例,使用动态模拟软件DeST-h,研究在采暖空调间歇运行模式下,居住建筑体形系数与全年采暖空调能耗的关系,分析表明,在采暖空调间歇运行模式下,居住建筑能耗与体形系数并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不必对居住建筑体形系数严格限制,可以适当放宽要求。  相似文献   

14.
窗墙比对住宅供暖空调总能耗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上海地区的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DeST软件对建筑全年的供暖、空调能耗进行了动态模拟,研究分析在不同朝向下,窗墙比对建筑全年供暖能耗、全年空调能耗以及全年供暖、空调总能耗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东(西)、北向窗墙比的加大会导致建筑全年供暖、空调总能耗的增加;在夏季采用外窗遮阳和有效夜间通风的条件下,南向窗墙比的加大有利于建筑全年供暖、空调总能耗的降低。  相似文献   

15.
住宅供暖空调能耗计算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简毅文  江亿 《暖通空调》2005,35(2):11-14
基于深圳地区的气象条件,模拟计算了两组不同住宅在五种计算模式下的建筑全年供暖空调能耗,分析比较了不同的计算模式对住宅热性能评价的反映状况。结果表明计算模式对住宅热性能的评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武汉市公共建筑集中空调系统能耗分析   总被引:25,自引:8,他引:25  
对武汉市9座公共建筑集中空调系统的能耗进行了调研,给出建筑能耗和空调能耗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指出武汉市集中空调系统的运行处于抑制需求和能源利用不合理的,提出提高节能意识,选择高性能设备,充分利用武汉市自然资源等降低能耗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Low-e玻璃对空调负荷及建筑能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卜增文  毛洪伟  杨红 《暖通空调》2005,35(8):119-121
分别根据6种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不同的窗玻璃对2栋建筑进行空调负荷和能耗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深圳市,对空调负荷以及全年能耗影响最大的是玻璃的遮阳系数,其次是传热系数,Low—e中空玻璃与普通3mm白玻璃相比,空调负荷可以降低20%左右,全年空调能耗降低24%左右;在北京市,使用Low-e玻璃可以降低32%的空调能耗和20%的空调负荷,但是却增加了2%的供暖能耗。  相似文献   

18.
酒店建筑能耗及空调系统能耗合理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实例分析了国内有代表性的大型酒店建筑近三年的建筑能耗、空调系统能耗和营业额现状,提出了可反映使用水平和营业水平的建筑能耗占用率Ijn作为建筑能耗的评价指标和空调系统能耗占用率Ijkn作为空调系统能耗的评价指标;通过统计分析给出了Ijn和Ijkn对应的节能型、合理型和浪费型三个评价标准的取值范围。通过对八家酒店使用该两项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的结果,认为新指标的评价结论更准确、符合实际,可为酒店节能潜力分析和建筑能耗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