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矿业废弃地及其生态恢复与重建 总被引:71,自引:1,他引:71
矿业废弃地分布广,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它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实践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矿业废弃地生态环境与重建的关键是在正确评价废弃地类型、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植被的恢复与重建,进而使生态系统实现自行恢复并达到良性循环。植被恢复与重建的关键是基质改良与植物种类的筛选。 相似文献
3.
有色金属矿业废弃地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同时也带来重金属污染、水体污染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生态恢复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手段。本文介绍了矿业废弃地带来的环境问题,并从基质改良、植被重建两大核心方面阐述了有色金属矿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问题,以此为我国有色金属矿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提供相应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基质改良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矿业废弃地破坏和侵占了大量土地资源.因此这些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成为目前世界尤其是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矿业废弃地的基质改良是生态恢复的核心问题与技术,本文介绍了几种植被恢复中的土壤基质改良方法,如施用营养物质、Ca^2 、施用石灰等改良剂,并且就具体问题提出了表土转换、生物修复、植被恢复等土壤基质改良措施。最后提出了矿山废弃地土壤改良中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6.
7.
8.
采石废弃地是人为干扰下的一种特殊景观类型。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退化严重,同时其使用功能和美学价值被破坏。通过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建能促使采石废弃地生态和经济价值的再生。介绍和分析国内外一些典型案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武汉殊山矿区采石废弃地提出了景观重建的目标及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石废弃地是人为干扰下的一种特殊景观类型.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退化严重,同时其使用功能和美学价值被破坏.通过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建能促使采石废弃地生态和经济价值的再生.介绍和分析国内外一些典型案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武汉硃山矿区采石废弃地提出了景观重建的目标及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开展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与重建、提高矿山废弃地生态产品输出能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历史遗留和修复责任主体灭失的矿山废弃地,本文探讨其所输出的生态产品概念和内涵。基于投入主体和修复方向角度,总结矿山废弃地修复治理的主要方式。对矿山废弃地分类基础上,分析矿山废弃地输出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困境:生态产品价值依附于土地再利用产生的经济收益,无法单独体现。根据矿山废弃地输出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阶段特性,提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提高矿山废弃地输出的生态产品数量和品质,夯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础;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激励多方主体修复治理。 相似文献
12.
13.
矿山生产不可避免对周围整体环境带来破坏。为了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更好地构建矿山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通过对晋宁磷矿矿区土地的损毁方式和整体排土规划,将6~#坑排土场区域同南部排土场已完成的覆土规划整体结合,进行生态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研究。采用CAD软件对6~#坑排土场重新规划设计,合理确定矿山生态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并应用3D模型软件模拟规划区域后期效果,提出排土场生产作业排土与后期生态修复、景观再造相结合的措施。研究结果对修复及改善矿山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良性循环具有重要作用及意义,也可为类似露天矿山解决排土场环境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矿业为我国经济快速的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其产生了大量荒地,造成了水污染、重金属污染、水土流失以及其他环境破坏,同时加剧了土地短缺。矿区废弃地复垦面积占退化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10%~12%,且恢复过程较为缓慢。金属矿山开采的废弃地往往金属毒性更大,缺乏大量营养物质,更难以恢复植被。目前对矿山环境污染的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基质改良、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技术,国内大多采取基质改良和生物复合修复方法,并且对于矿山土地复垦采取交替复垦工艺和废石尾矿充填采矿法,及时控制环境污染和破坏。针对金属矿山尾矿的资源化利用,阐述了多种基质改良技术及耐受植物的筛选,因地制宜种植耐性大的优良植物,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然而许多成果都还处于初步阶段,还未大规模地进行实际应用。为加快矿山废弃地的恢复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可为矿山生态修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对于改善矿山环境、盘活存量土地资源、促进矿区经济转型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过程中存在的复垦耕地质量不高、复垦资金筹集困难、部分权利人参与不积极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加强多部门协调;构建评估奖惩机制;建立复垦资金保障机制;完善挂钩指标激励机制;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制定具体的项目落实考核办法;制定产权及资产认定政策;建立农民受益的复垦方式等。 相似文献
16.
潘集矿区采煤沉陷地生态修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潘集矿区沉陷地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对潘集矿区沉陷特点及危害进行分析,依据相关生态修复原理和方针,提出适宜该矿区发展的生态修复模式,包括非充填采煤沉陷地生态修复和充填采煤沉陷地生态修复两大类. 相似文献
17.
基于我国矿山类型多、数量大、点多面广的特点,系统归纳了不同矿产资源类型、不同地理单元矿山修复理论、技术和方法:煤炭矿山和非金属矿山优先消除地质安全隐患,采取地貌重塑、土壤重构和植被重建等工程措施修复; 油气矿山和金属矿山重点关注环境污染问题,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综合技术修复。根据不同地理单元自然资源禀赋差异,统筹考虑山水林田湖草沙各生态要素不同特点,兼顾不同地理单元生态修复技术自有原则,参照生态功能特点、生态系统特征、生态环境条件进行矿山生态修复区划,依托技术适宜性分析,提出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矿山生态修复模式。通过重点分析矿山生态修复标准研发、法治建设、公众参与等方面的工作进展,详细阐述当前矿山生态修复理论研究基本现状,探讨矿山生态修复科技研发与理论建设融合路径。随着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日趋加快、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理念持续深化,科学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势必在规划设计、科技攻关、标准研发、法治建设、公众参与等方面集中发力,协同推动矿产资源绿色开发与矿山生态保护修复,进而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