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以番木瓜籽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研究了浸提溶剂、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等因素对番木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溶剂浸提番木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分析了番木瓜籽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正己烷浸提法提取番木瓜籽油的浸提温度为61℃、浸提时间为2.5 h和液料比为3.18∶1(mL∶g)。在该条件下油脂提取率为21.27%;番木瓜籽油的酸值、过氧化值等指标达到了食用油脂的标准,但是其杂质含量较高,还需进一步精炼;番木瓜籽油中含有5种脂肪酸,主要是棕榈酸(18.90%)、油酸(71.06%)和亚油酸(4.28%)。  相似文献   

2.
以奇亚籽为原材料,利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奇亚籽胶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筛选。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5(g/mL)、浸提温度90 ℃、pH8.2。对奇亚籽胶理化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奇亚籽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其优异的持水/油、乳化、起泡等性质使其在肉制品、烘焙产品、乳制品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较广。  相似文献   

3.
栝楼籽油理化性质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索氏提取法从栝楼籽中提取栝楼籽油,采用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栝楼籽油的理化特性、主要脂肪酸组成及甘三酯组成。结果表明,栝楼籽全籽含油量高达29.9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66.955%,其中栝楼酸含量高达16.15%。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火龙果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干燥时间、原料粒度、CO2流量等因素对油脂得率的影响,利用JMP 7.0软件中的人工神经网络平台,建立了超临界CO2萃取火龙果籽油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优化了萃取过程的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火龙果籽晒干后经(80±1)℃干燥1 h,稍粉碎过40目筛,CO2流量为20 L/h,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55℃,萃取时间3 h,油脂得率达31%以上;超临界CO2萃取的火龙果籽油酸值、过氧化值都较低,不饱和程度较高,是一种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的植物油脂。  相似文献   

5.
以榛子为原料,通过压榨、索氏提取和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榛子油。以榛子油的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了提取工艺,并对榛子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元素组成及主要官能团进行分析,以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榛子油成分和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榛子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60℃、超声时间50min、液料比10:1(mL:g)和超声波功率480W,榛子油得率为64.97%;索氏法提取榛子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4h、提取温度84℃、料液比、榛子油得率为62.93%;压榨法提取榛子油前需要对榛子进行烘干,烘干时间40min,榛子油得率为45.90%。对榛子油的理化性质、油脂中金属元素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榛子油中主要有磷、锌、镁、钾、钙等元素,榛子油的脂肪酸主要由顺油酸、花生酸、顺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棕榈一烯酸、十八碳三烯酸、花生一烯酸和十七碳酸组成,其中顺油酸和顺亚油酸GC含量最高,二者之和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6.
以黑莓籽为原料,采用索氏法提取黑莓籽油。考察了溶剂性质、粉碎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料液比对黑莓籽油出油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索氏法提取黑莓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石油醚为提取剂,黑莓籽粉碎过80目筛,提取时间2h,温度为90℃,料液比1:15(g:mL),在此条件下实验测得黑莓籽油平均出油率为22.855%。   相似文献   

7.
周昊 《中国油脂》2021,46(9):5-10
以秦巴山区漆籽为原料,采用溶剂(石油醚)浸提法从其种仁中提取漆籽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漆籽油提取工艺,对漆籽油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采用气质联用分析漆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漆籽油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0 ℃、提取时间60 min、液料比10∶ 1、提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漆籽油提取率为9614%;漆籽油相对密度为0.925 8,折光指数(20 ℃)为1.467 2,碘值(I)为146.83 g/100 g,酸值( KOH)为2.58 mg/g,过氧化值为3.62 mmol/kg,皂化值(KOH)为185.36 mg/g;漆籽油主要含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麻酸和棕榈油酸6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6.10%,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二者含量达到82.17%;漆籽油对DPPH、ABTS及羟自由基的半数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35.38、41.29、38.52 mg/L,具有与维生素C相当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以木香籽为原料,采用压榨法提取木香籽油,分析木香籽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木香籽油的酸价13.73 KOH mg/g、过氧化值0.06 g/100 g、皂化值174.38 KOH mg/g、碘值143.61 g/100 g、水分及挥发物含量0.13%、相对密度0.89 g/mL;木香籽油中主要含有12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9.09%,以亚油酸和油酸为主,含量分别为72.90%和15.80%,是1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保健用油。  相似文献   

9.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番石榴籽油,测定番石榴籽油的皂化值、酸值、碘值等理化性质;番石榴籽油经甲酯化处理,采用GC-MS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番石榴籽油相对密度0.924 5,折光指数(25℃)1.473 6,酸值(KOH) 1.50 mg/g,皂化值(KOH) 189.0 mg/g,碘值(Ⅰ)135.7 g/100 g;主要脂肪酸成分为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总量达83.49%.番石榴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具有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对刺槐籽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气相色谱分析表明刺槐籽油由7种脂肪酸组成,主要为亚油酸和亚麻酸,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62.99%和21.28%,同时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属于油酸-亚油酸油脂,具有很高的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11.
猕猴桃籽油成分分析及其理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气相色谱分析了猕猴桃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并对其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猕猴桃籽油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其中油酸11.63%,亚油酸13.47%,亚麻酸67.34%,可见猕猴桃籽油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营养保健油.  相似文献   

12.
以广东梅州金柚柚子籽为研究对象,采用有机溶剂浸提法对柚子籽中的油脂进行提取,分析其脂肪酸组成、酸价、过氧化值等理化指标,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对柚子籽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同时对柚子籽粕中多肽、多糖、多酚和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柚子籽油得率为(55. 74±1. 25)%,柚子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68. 43%,主要是亚油酸((40. 45±0. 05)%)和油酸((23. 08±0. 03)%);柚子籽油中生育酚和角鲨烯的含量分别为(56. 04±0. 36)μg/g和(4. 22±0. 22)μg/g,酸价(KOH)((0. 86±0. 16) mg/g)、过氧化值((0. 63±0. 14) mmol/kg)均较低,且在国标限量范围内;柚子籽油共鉴定出57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烃、醇、酸、酯、醛酮、酚和含氮类化合物,赋予了柚子籽油独特的柚子香味;柚子籽粕中多肽和多糖含量较高,分别为3. 50%和3. 90%,柚子籽粕中多酚和黄酮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3.
对奇亚籽进行烘烤、压榨取油,测定不同烘烤条件(温度、时间)下奇亚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探讨烘烤温度和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烘烤温度的升高和烘烤时间的延长,奇亚籽油色泽加深,酸价、过氧化值、K_(232)、K_(268)均呈现上升趋势,且180℃烘烤50 min以上较其他条件下显著升高(p0.05);烘烤条件对脂肪酸组成无影响。故烘烤奇亚籽不宜在高温下进行,若采用180℃烘烤时,则时间不应超过50 min。  相似文献   

14.
以白果粉为原料、丁烷为亚临界萃取溶剂、白果出油率为评价指标,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亚临界萃取白果油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亚临界萃取白果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0.5 MPa、萃取温度40℃、每次萃取时间60 min、萃取次数3次、料液比1∶6,在此条件下白果出油率为96.16%。亚临界萃取的白果油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其相对密度为0.922 5,折光指数为(20℃)1.473 7,酸值(KOH)为1.95 mg/g,碘值(I)为156.62 g/100 g,过氧化值为1.46 mmol/kg,皂化值(KOH)为181.19 mg/g。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白果油的脂肪酸组成,共鉴定出6种脂肪酸,主要是油酸(30.25%)、亚油酸(50.04%)、棕榈酸(8.28%)、5,12-十八碳二烯酸(2.34%)、9-十六碳烯酸(4.41%)和5,11,14-二十碳三烯酸(4.67%),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91.7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贡柑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营养特性。方法 以贡柑籽为研究对象,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贡柑籽油,对其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脂溶性伴随物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并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 贡柑籽油提取率为32.18%±0.23%。酸价为(3.65±0.12) mg KOH/g、过氧化值为(7.60±0.32) mmol/kg,均符合国家食用植物油标准;贡柑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72.04%±0.51%),主要是亚油酸(44.63%±0.30%)和油酸(19.77%±0.10%);贡柑籽油主要脂溶性伴随物为生育酚[(242.03±1.82) mg/kg]、角鲨烯[(177.22±1.54) mg/kg]和甾醇[(2435.37±4.25)mg/kg];贡柑籽油对1,1-二苯基苦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acid)ammonium salt, ABTS]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除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木瓜籽富含油脂,且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可以作为药食两用的保健油源加以开发。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木瓜籽油的营养成分、理化性质、提取方法、精炼以及生理活性等的研究报道,以期为我国木瓜籽油的精深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酸热法提取山葡萄籽油工艺进行优化。以提油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盐酸浓度、料液比、酸热时间、酸热温度和浸提时间对山葡萄籽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运用响应面法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6、盐酸浓度4. 09 mol/L、酸热时间59. 37min、酸热温度75. 85℃、浸提时间1. 99 h,在此条件下,提油率为26. 005%;山葡萄籽油脂肪酸组成以亚油酸为主,含量达到70. 59%,其次为油酸(13. 34%)、棕榈酸(8. 63%)和硬脂酸(4. 27%),而花生酸、亚麻酸、棕榈油酸、豆蔻酸的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8.
对冬瓜籽油的理化性质及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瓜籽含油量32%,其油脂酸值(KOH)1.43 mg/g、碘值(I)106.4 g/100 g、过氧化值4.81 mmol/kg、K_(232)及K_(270)分别为0.36、0.44;紫外吸收光谱发现冬瓜籽油在290~400 nm处具有一定吸收;红外谱图显示冬瓜籽油具有与葵花籽油相似的特征吸收峰;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相较于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油样,冬瓜籽油具有较高的熔融温度;热重分析发现冬瓜籽油在空气气氛下失重速率峰值温度与橄榄油相似;冬瓜籽油含有15种脂肪酸,主要以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53.11%;冬瓜籽油的α-V_E、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65.2、1.11、1.20 mg/kg。  相似文献   

19.
茶叶籽油与油茶籽油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对茶叶籽及油茶籽的外观、含仁率、含油率等进行测定的基础上,对茶叶籽油及油茶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茶叶籽及油茶籽外观相差较大,茶叶籽油与油茶籽油在折光指数、酸值、碘值和皂化值等理化性质上较接近。脂肪酸组成上,油酸、亚油酸、棕榈酸为茶叶籽油及油茶籽油中含量最多的三种脂肪酸,油酸含量分别为52.13%和73.67%,亚油酸24.32%和11.09%,棕榈酸17.36%和10.63%。茶叶籽油和油茶籽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54.12%和75.78%,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4.55%和11.39%。茶叶籽含油率为19.88%,茶叶籽油潜在年产量可达15余万t。其必需脂肪酸含量是油茶籽油的2.15倍;不皂化物含量为0.77%,比油茶籽油高出22%;茶叶籽油脂肪酸比例均衡,适于人体的吸收,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火麻仁油组分含量及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火麻仁油的脂肪酸组成、维生素E含量和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火麻仁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9.83%,其中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分别为10.93%、58.79%和20.11%,亚油酸和亚麻酸搭配的比例更为合理,且维生素E总含量高达537 mg/kg,是一种重要的营养保健油脂资源,极具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