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百色盆地中三叠统生油评价和油源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4个样品的生物标记物资料、稳定碳同位素资料和其他资料,作者得出结论:广西百色盆地中三叠统储层和始新统那该组储层所储集的石油,都是那读组生油岩生成的。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盆地白垩系生油的新认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中国大陆东西部盆地构造条件对比及对准噶尔盆地下白垩统烃源岩地化分析,认为虽然整体上我国东部盆地白垩系烃源岩的分布范围广,厚度及质量均好于西部盆地,但准噶尔盆地北天山山前凹陷构造顾沉积条件与东部盆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下白垩统具备了生烃能力,是南缘地区勘探不可忽视的现实烃源岩。通过油源对比,认为吐谷鲁厦霍尔果斯地区原油生物标志特征与清水河等地面原油及沥青特征相似.均来自于下白垩统烃源岩,因而确定了白垩系蛏源岩的可靠性,同时指出了以自垩系为油类推的油气藏分布范围,提出了自垩系烃源岩对山前冲断带油气成藏的贡献及勘探的重点目标区和钻探层位,这将拓宽准南前陆盆地油气勘探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东部五彩湾—大井地区生油层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生油岩评价常规方法入手,以生油层的分布和有机质的丰度、类型、成熟度以及生油层的有机相带为研究内容,对准噶尔盆地东部五彩湾—大井地区的六套可能生油层进行了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和评价。认为:石炭系下统滴水泉组、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和中上统石钱滩组生油潜力及油气资源可能不大;二叠系上统平地泉组具有很大的生油潜力,尤其在沙东断裂到火东断裂之间形成了有机质的丰度中心;三叠系中上统小泉沟群和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均为非生油岩。 相似文献
5.
王府凹限青一段泥岩为最好生油岩,地二,三段为较差生油岩。与朝最阳沟原油和三肇凹陷原油相比,本区原油具有低芳烃,低Pr/Ph,高(C21+C22)/(C23+C29),碳同位素偏轻。 相似文献
6.
7.
苏北盆地第三系生油岩和原油中的生物标记物及其油源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法分析了苏北盆地第三系泥岩和原油中的生物标记物。以甾烷、藿烷、4-甲基甾烷、伽马蜡烷、β-胡萝卜烷、类异戊二烯烷烃和甲基藿烷等生物标记物的组合对比表明,Ef4和Ef2泥岩富含伽马蜡烷,具有植烷优势。埋藏深度2750~3100米左右的Ef4泥岩是Ed-s次生油藏的生油岩,此外Ef4也有自生自储的油藏。Ef2泥岩普遍含有β-胡萝卜烷,Ef2泥岩较Ef4泥岩含更多的伽马蜡烷,具有更高的植烷优势,但4-甲基甾烷要比Ef4泥岩少。可期待产出与Ef2泥岩相对应的,姥鲛烷/植烷<0.5,β-胡萝卜烷和伽马蜡烷含量较高的原油。 相似文献
8.
对准噶尔盆地腹部莫西庄构造Z1井三工河组二段油气进行了详细的油气组份、饱和烃气相色谱等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J1s2原油来自二叠系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烃源岩,J1b1原油来自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烃源岩,而J1s2沥青则来自二叠系佳木河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彩南油田油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及其邻区原油与烃源岩饱和烃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取得了彩南原油及烃源岩有机质在生源构成、成烃环境、演化程度和原油运移模式四个方面的认识,指出白家海凸起和阜康凹陷中、下侏罗统尤其是三工河组泥质岩系是彩南油藏的主力烃源岩,为今后进一步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邮凹陷沙埝南-永安地区阜二段和阜四段烃源岩具有较好的生烃条件,但对于戴一段原油的来源问题研究较少,存在较多争议。为了查明戴一段原油来源问题,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和油源对比研究认为:阜二段源岩主峰碳以C22 圆顶或C25 尖顶分布为主,奇碳优势不明显,原生甾烷呈“椅式”分布;阜四段源岩主峰碳以C23 尖峰为主,奇碳优势明显,原生甾烷呈“ V” 字型。通过原油与阜宁组源岩对比分析,认为戴一段原油主体来源于阜四段,深凹带原油与阜二段源岩关系密切。对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石炭,二叠系是准噶尔盆地的主要油源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综合物探、钻探和生油研究的成果以及盆地周边露头区地层、油气显示资料,认为石炭、二叠系为准噶尔盆地的主要油源岩。目前盆地内已知油气田中各层系的原油,大都是来自石炭、二叠系油源岩的混合油。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三塘湖盆地石炭系和下二叠统的烃源岩的有机丰度、有机质类型、成熟度、分子地球化学差异分析,表明:哈尔加乌组和芦草沟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最高,卡拉岗组和巴塔玛依内山组烃源岩次之.卡拉岗组有机质类型以Ⅰ、Ⅱ1类为主,形成咸化-还原环境.处于低熟-成熟阶段;哈尔加乌组主要为Ⅱ1、Ⅱ2类,形成于淡水-弱还原环境.处于成熟阶段;下石炭统主要为Ⅱ2类,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四川盆地二叠系碳酸盐岩和暗色泥质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指出二叠系烃源岩中有机质丰富,碳酸盐岩有机质类型以腐泥型(Ⅰ、Ⅱ1)为主,暗色泥质烃源岩以Ⅲ型为主,具较强的生烃能力,是二叠系主要生烃层。目前多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以生气为主;通过烃源岩定量评价及资源潜力分析,预测四川盆地上二叠统生物礁气藏天然气的资源潜量为2.0×1012m3。资源量以川东高褶带、南充斜坡带及仪陇—平昌坳陷带等评价区带相对较高;资源丰度以大巴山前南带、大巴山前北带及仪陇—平昌坳陷带等评价区带相对较高,渝东坳褶带、川东高褶带及南充斜坡带次之。勘探的主要区域为仪陇—平昌坳陷带、川东高褶带和大巴山前南带三个区带,目前应主攻仪陇—平昌坳陷带,继续深化川东高褶带和大巴山前南带,开拓南充斜坡带和渝东坳陷带。 相似文献
14.
朝阳沟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通过原油及生油岩抽提物的族组成、正烷烃、稳定碳同位素和色谱-质谱等项分析,研究了朝阳沟油田原油的地球化学性质及油源关系,探讨了三肇凹陷生成的原油向朝阳沟油田的运移特征。 相似文献
15.
16.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储层特征及分类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李嵘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1,22(1):78-81,87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储层包括了砂砾岩、火山碎屑岩和火山岩两大类,总体上属于低-中孔渗储层,但孔隙度、渗透率的分布较为分散,显示了二叠系储层物性的非均质特征.碎屑岩储层中主要的储集空间为剩余粒间孔隙以及在此基础上扩大溶蚀的孔隙;火山岩储层中则以火山岩基质溶蚀孔为主,构造缝、溶蚀缝次之.次生溶蚀孔隙是形成高质量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发现,次生孔隙发育带与地层沉积间断密切相关.通过对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等8个参数变量采用Q型因子分析后,确定了孔隙度下限为9%,碎屑岩储层的渗透率下限为0.2×10-3μm2,火山岩储层的渗透率下限为0.2×10-3μm2.以此为标准可将二叠系碎屑岩储层和火山岩储层划分为类. 相似文献
17.
王府凹陷油源与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府凹陷青一段泥岩为最好生油岩;青二、三段为较差生油岩。与朝阳沟原油和三肇凹陷原油相比,本区原油具有低芳烃、低Pr/Ph、高(C_(21)+C_(22))/(C_(28)+C_(29)),碳同位素偏轻。生物标志物成熟度参数C_(29)甾烷(20S)/(20S+20R)为0.51~0.54。油源对比认为原油来自本区青一段泥岩,原油在凹陷内可以从中心向边部作长距离运移。 相似文献
18.
对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和贝尔凹陷共21个原油和油砂样品进行GC、GC-MS和非烃含氮化合物测试分析,根据饱和烃、轻烃和甾萜类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析资料,全面剖析了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白垩系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并通过油源对比确定了其主力烃源层。研究结果表明,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和乌尔逊凹陷原油存在2种成因类型:第一类油饱和烃C17—C23具正构烷烃优势,呈单峰型分布,Pr/Ph>1(1~2.88),C27—C29甾烷呈"V"型分布,伽马蜡烷含量较低,表征淡水湖相沉积环境;第二类油具有饱和烃低碳正构烷烃优势,Pr/Ph<1,孕甾烷、C27重排甾烷含量较低,伽马蜡烷不发育,表征煤系地层原油。油源对比揭示,原油来自2套不同沉积环境的源岩,展示了海拉尔盆地良好的烃源条件。 相似文献
19.
查干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对比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林卫东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0,21(3):249-251
查干凹陷是一个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其原油属低密度、低粘度、低硫中蜡轻质油,具饱和烃含量高(占原油的80%~90%)、C27甾烷丰富等特点。该凹陷发育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二段和苏红图组一段两套烃源岩。甾烷ααα(20R)C27/C29比值,类异戊二烯烷烃Pr/Ph,Pr/nC17比值及碳同位素曲线特征均显示原油与巴音戈壁组二段的白云质泥岩具有较好的亲缘关系,而与苏红图组一段深灰色泥岩亲缘关系不明显。因此,查干凹陷的原油主要来自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二段的白云质泥岩。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晚石炭世,二叠纪前陆盆地演化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中、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准噶尔盆地古陆块与其周缘的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塔里木板块碰撞,形成了盆地内西缘、南缘、东北缘三大前陆盆地系统。准噶尔盆地前陆盆地系统的演化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盆前期的被动大陆边缘阶段,此期准噶尔盆地四周被海洋所围限,周边为被动型大陆边缘;周缘前陆盆地联合阶段,此时发育了西缘和东北缘两个前陆盆地;破裂前缘盆地阶段,此阶段南缘前陆盆地开始发育,由于基底卷入前陆盆地造成核部褶皱所分隔的孤立盆地;前陆盆地消亡阶段,此为前陆盆地大统一时期,发育阶段结束。经上述四个演化阶段形成了盆地二叠纪的构造格局,并形成了玛湖凹陷的西北斜坡区及其断阶带、中拐凸起、达巴松凸起、陆南凸起中西段和白家海凸起等有利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