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磊  李沉 《规划师》2003,19(3):91-94
马国馨院士概况1942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分配到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历任建筑师、设计室副主任、主任建筑师、副总建筑师;1981年~1983年:曾去日本东京丹下健三都市建筑研究所研修;1991年:获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荣获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4年:被建设部授予中国勘察设计大师称号;1995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获“第二届梁思成建筑奖”;现任(现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教授级…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对《建筑十书》与《营造法式》两本书的内容与思想比较,试图分析各自对建筑学科的态度,对自然的态度,对著述的不同着重点以及所受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蔡晓丰 《时代建筑》2004,(4):162-162
在西方建筑的历史长河中,从古代希腊,罗马以来,到十九世纪中叶,建筑都是属于少数人或社的奢侈品,建筑的精神也是这一小部分群体的精神反映。而在这一段历史的长河中,维持鲁威的《建筑十书》是其建筑艺术的主要成就。  相似文献   

4.
《世界建筑导报》2008,(3):62-63
主持人:冯纪忠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建筑师和规划师,中国现代建筑的奠基人,及中国城市规划专业的创始人之一,他把近90年的人生体会,融入中国现代建筑和规划学科的建设之中,请看"建筑人生--冯纪忠先生访谈录"  相似文献   

5.
自维特鲁威(Vitruvius.公元前1世纪)的《建筑十书》(De architectura libri decem)以来,与建筑理论一样.建筑批评经历了从历史批评、艺术批评到智性批评.又进入哲学和文化批评的阶段。建筑批评与建筑的历史演变十分密切.建筑批评反映了建筑的这种演变,尤其是反映重大的历史变化。20世纪的建筑经历了十分重大的转型.尤其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生了激烈的动荡和变化。随着建筑的发展,这个时期以来的建筑理论和建筑批评  相似文献   

6.
吴卫光 《建筑师》2008,(5):31-33
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从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一直被看作是有关古典建筑的权威观点。其对建筑学的六个概念:秩序、布置、协调、比例、得体和经营的规定.实际来源于当时盛行的修辞学。例如“得体”,便经历过希波克拉底、亚里士多德和西塞罗分别在各自著述中的阐发和运用。维特鲁威援用了古典拉丁文学中成熟的批评范畴来表述对建筑的审美评价,并将之确立为造型艺术的风格批评标准。《建筑十书》由此也成为了艺术批评术语的文献来源。  相似文献   

7.
武昕 《城市建筑》2005,(3):91-92
这本书的创意与前面介绍过的其他几本迥异,它不是让建筑师自述生涯和作品,而是让建筑师谈论对自身成长意义深远的其他建筑师的生涯和作品。这样做的妙处,正如建筑评论大家Paul Goldberger在本书《前言》中指出的那样,在于信与实,坦白和明确。我曾在这个《书评》系列首篇中提到建筑设计“说非是”和“说不清”的情况,这里Goldberger亦有言及。  相似文献   

8.
同行     
《安徽建筑》2005,12(1):1-1
站在2005年訇然洞开的门前,2004年360多个日夜如帧帧风景,落英缤纷。肩挑历史风云,脚踏岁月波涛,带着对《安徽建筑》的深深爱恋,我们一路走来。  相似文献   

9.
拭目以待     
王颂 《建筑创作》2004,(5):15-15
4月22日下午,作为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的一个分论坛——中国建筑杂志高峰论坛在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举行。本次论坛汇聚了国内九家  相似文献   

10.
住宅建筑是人类居住生活的物质载体,蕴含了人类悠久的文化、历史积淀,且由于历史渊源、风俗习惯、心理结构、伦理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不同,呈现出多样的居住建筑文化(世界主要建筑文化)体系:欧洲建筑(西方建筑)、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建筑、伊斯兰建筑。不同建筑文化的比较、交流、碰撞,会开阔人们的视野,丰富建筑创作的源泉,推动建筑文化在开放、互融的环境下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时代建筑》2007,(1):16-117
为了增进建筑师之间以及建筑师与建筑业界人士的沟通《时代建筑》从2007年起每两个月组织一次建筑师沙龙.探讨建筑业界的诸多问题,每期一个主题.由一个与会的建筑师作为嘉宾主持人.讨论的成果会在当期《时代建筑》杂志的“建筑师沙龙”栏目中刊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三联书店推出一系列由建筑师撰写的建筑旅记,其中台湾建筑师李清志,将其从世界各地撷取的100个异形建筑集结出版成书——《异形建筑》,尤其有趣。  相似文献   

13.
走向建筑100     
金磊 《建筑创作》2003,(9):13-16
伴随着建筑创作的耕耘,1989年创刊的《建筑创作》杂志今天迎来了出刊50期的纪念日。50,这个数字虽可以有多种说法,但《建筑创作》杂志社的同仁认为.从第50期开始我们才有了发展的起点。过去的50期中.作为一座桥梁我们用心倾听与沟通;作为建筑创作的关注.我们靠图文并茂的版面肩负起为建筑师传播作品与理念的责任。如果说.50期仅仅是个良好的开端.那么,追求新走向的建筑100,将是新的记忆与见证。  相似文献   

14.
人生抛物线     
李江伟 《建筑工人》2010,31(10):56-56
人活一世,或轰轰烈烈,或默默无闻,或平平淡淡,或坎坎坷坷,或彪炳千古,或遗臭万年。不管是前程似锦还是日暮穷途,都会走上一遭,留些痕迹。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10)
《霸王别姬》的电影剧本具有浓厚的文化内蕴,被评价为:通俗中见斑斓,曲高而和者众,一部绚烂、令人陶醉的史诗。影片用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及其艺人的生活,有着人性的思考和人生存状态的表述,透射出一股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6.
感悟人生     
檀馨 《风景园林》2012,(4):186-186
当母校60周年寿诞,园林专业成立61周年之际,我已经从事风景园林工作50多年了。回想起自己从二十几岁到现在七十几岁所走过的路,正如《论语》里孔子讲自己学习和修养的过程一样:"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相似文献   

17.
金磊 《建筑创作》2007,(6):138-141
“口述历史”一直是本刊坚持的栏目,因为我们总觉得,忙于创作的建筑师在静下心来读书时,一定会被其中的“故事”所动。记得2007年3月,学者殷力欣送我一本刚刚出版的2006版《中国随笔年选》,其中摘刊了他在2006年12期《建筑创作》杂志所撰写的“魏晋风度——建筑历史学家莫宗江先生侧记”一文。  相似文献   

18.
《世界建筑》2007,(10):75-77
本期《世界建筑》选择了香港过去10年中,建成的最重大意义的建筑项目,每年选择1个建筑,2005年和2006年各有两个重大的项目。其中有些项目代表了香港最好的建筑,有些并非是最好的,但是它对城市和市民来说具有重要影响。多数项目是大型的,引起过争议,并且影响到香港公众的建筑意识。项目文字和图片基于项目建筑师和委托人提供的信息,或是来自公共记录。  相似文献   

19.
《建筑师》2013,(6):I0005-I0005
11月28日,在伦敦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RIBA)举办了由《建筑评论》杂志创办的AR+D新锐建筑奖(AR+D Awards for Emerging Architecture)颁奖仪式,该奖项创立于1999年,旨在奖励全球45岁以下青年建筑师的建筑作品,是目前国际上最权威、竞争最激烈的建筑奖项之一。  相似文献   

20.
傅刚  费菁 《世界建筑》2003,(4):24-46
东方西方多少人,大谈全球化,这个一体化那个一体化。纽约北京之间不换飞机可以13小时直飞,但是,纽约对国内读者来说,仍然显得比较遥远。从去年夏天接受《世界建筑》的作业,我们便开始琢磨,怎么能最大限度地消除这种距离感。于是想到,应当让纽约同行直接地向中国同行说说他们最近的创作和思考,这将比我们的翻译介绍更鲜活生动也更有分量。他们是享有国际声誉的杰出建筑师、规划师、评论家和学者,他们拥有的经验和阅历是我们所不具备的。整个过程,虽然比我们自己写一篇文字花费多几十倍的工夫,但我们相信会受到读者的欢迎。一次震惊世界的恐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