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谭晓晶  吴斌 《结构工程师》2011,27(Z1):190-194
文章针对一个经过抗震设计的砖混结构,制作了一个单层单开间的足尺模型,应用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技术模拟一个单层十个开间的砖混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研究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反应、破坏过程与形态,并给出结构的位移时程曲线和滞回性能曲线。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抗震设计的砖混结构具有非常强的抗震性能,可以抵抗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1600gal的地震作用,远远超过"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可以为提高村镇房屋抗震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拟动力子结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拟静力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等效力控制方法对足尺试验模型进行了拟动力子结构试验,研究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过程和变形能力,获得了模型下降段试验数据,给出了结构各层的位移时程曲线、层间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以及延性等,为该类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提供了试验数据。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的水平连接技术是可靠的,能够很好地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连接性能;该结构模型属于延性结构,可以满足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7度设防区多道抗震设防的要求,符合“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具有较好的整体抗震性能,经过合理设计可以在地震设防区使用。图15表5参15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火灾后套筒灌浆连接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对4榀受火后套筒灌浆连接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1榀受火后现浇剪力墙对比试件及1榀常温未受火套筒灌浆连接剪力墙对比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受火时间、暗柱设置、套筒灌浆连接方式对套筒灌浆连接混凝土剪力墙的破坏形态、承载力、刚度、延性、耗能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温未受火套筒灌浆连接剪力墙相比,受火后套筒灌浆连接剪力墙在低周往复拟静力加载过程中会出现混凝土塌落现象,受火60、113 min的套筒灌浆连接剪力墙承载力分别降低4.68%、13.15%,位移延性系数分别降低2.56%、7.73%,初始刚度分别降低9.92%、27.73%;在相同受火时间下,暗柱对受火后套筒灌浆连接混凝土剪力墙的承载力影响不大,但可以增加刚度、延性和耗能能力;与现浇剪力墙相比,受火113 min后套筒灌浆连接剪力墙承载力降低20.72%,初始刚度降低9.33%,位移延性系数增加4.68%,在屈服前耗能能力优于现浇剪力墙,在屈服后耗能能力劣于现浇剪力墙。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RC装配式剪力墙钢筋连接施工和质量检验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冷挤压套筒钢筋连接方式的装配式剪力墙构造形式.为探明此连接方式装配式剪力墙的可行性及其抗震性能,完成7个装配式剪力墙试件和2个现浇剪力墙对比试件的拟静力试验.对试件的水平荷载-侧移曲线及其特征点、钢筋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装配式剪力墙试件和现浇...  相似文献   

5.
卢俊明 《工程质量》2021,39(4):91-94
针对装配式结构工程中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的重要性,建议工程建设各方应重视影响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施工质量的钢筋套筒、灌浆料、钢筋的有效锚固长度、灌浆密实饱满程度等因素,加强事前、事中控制,确保装配式结构工程的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装配式剪力墙套筒灌浆连接时的质量问题,采用室内试验物理模拟的方法建立了可视化的剪力墙套筒灌浆物理模型,采用两种不同的灌浆方法观测各个灌浆套筒的灌浆压力变化。结果表明,采用中间灌浆套筒7向两端灌浆时,各个灌浆套筒的压力变化曲线基本一致,呈线性变化,但各个套筒的压力最大值不同;采用一端套筒(套筒1)向另一端灌浆时,各个灌浆套筒的压力变化曲线呈现明显的不同,且各个套筒的最大应力值也不相同。研究成果可为装配式剪力墙套筒灌浆的连接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对施工工艺要求较高,较小的质量偏差可能对接头的性能影响可能就很大,近年其连接质量问题频出,影响了工程推广应用。文章从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的技术原理出发,确定其关键控制参数,总结当前施工中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及相关控制方法,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装配式多层剪力墙结构设计、生产与施工的效率和经济性,提出了应用于装配式多层剪力墙结构竖向接缝与水平接缝的便捷连接方法,其中竖向接缝采用钢锚环灌浆连接,水平接缝采用单排钢筋浆锚连接,形成竖向接缝钢锚环灌浆连接的装配式多层剪力墙结构。钢锚环灌浆连接剪力墙结构具有预制剪力墙构件侧边无外伸钢筋,现场湿作业量小等优点,同时简化了预制构件的连接。通过对钢锚环灌浆接缝连接进行直剪试验、对带有竖向和水平接缝连接的装配式剪力墙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验证钢锚环灌浆节点的可靠性,得到钢锚环灌浆连接装配式多层剪力墙的破坏模式。结果表明,钢锚环灌浆连接可靠,刚度、承载力较高,单排钢筋浆锚连接可靠。装配式多层剪力墙受力特点与装配整体式高层剪力墙区别较大,装配式多层剪力墙试件的初始刚度、承载力和延性可以满足多层结构的能力需求,破坏模式为水平接缝的弯曲破坏,应分别验算墙体和水平接缝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9.
钢框架-剪力墙装配式楼板结构拟动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带有装配式楼板的新型混合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设计一个三层两跨缩尺比例为1/4的结构模型,通过不同地震水平的等效单自由度拟动力试验,对模型的耗能能力、刚度退化情况、变形性能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板底附加X形水平方向斜撑的不加后浇面层楼板的刚性可以保证结构的空间整体性和水平力的有效传递,该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因此在高烈度地区可以考虑用不加后浇面层的装配整体式楼板代替现浇楼板。研究结果为该类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精准地采用可靠合理的竖向连接方式是保证结构质量和安全的关键,而实际工程中竖向构件连接多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因此详细阐述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竖向构件连接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以套筒灌浆连接为例,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采用套筒连接器致使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过大和因误差积累而产生的不合理偏差的问题。由此可知,当采用套筒连接器时,混凝土保护层应考虑防裂、防剥落措施,规范对于套筒灌浆段最小内直径的取值偏小,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相关理论的完善及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研究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以某大型火电厂7层7跨钢筋混凝土主厂房纵向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实际工程资料为背景,取几何缩尺比1∶8将原型结构转化为模型结构,分别通过不同地震水平的拟动力试验和伪静力试验对模型结构的开裂、屈服顺序、耗能能力、刚度退化、承载力、延性及变形性能等进行研究,分析了模型结构的破坏机理、受力特点、内力分布规律、结构的薄弱部位和动力反应。试验表明,模型结构的荷载-侧移滞回曲线饱满,耗能能力较好,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其破坏模式是剪力墙根部先屈服、随后梁端逐次出现塑性铰、最后柱根屈服;剪力墙对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有较大影响,框架-剪力墙的协同工作随结构塑性变形的发展而变化。研究结果为此类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对4个剪跨比为2.11,竖向钢筋套筒挤压连接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试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其中,3个试件为一字形截面剪力墙,轴压比分别为0.5、0.6和0.2;1个试件为T形截面剪力墙,轴压比为0.5。试验结果表明:剪力墙以压弯破坏为主,边缘构件竖向钢筋受拉屈服、墙底两端混凝土受压破坏;水平荷载 位移滞回曲线有一定程度捏拢;一字形截面剪力墙及T形截面剪力墙翼缘端受压时极限位移角不小于1/80,T形截面剪力墙腹板端受压时极限位移角为1/110;对于偏心受压承载力试验值与GB 50010-2010规范公式计算值之比,一字形截面剪力墙约为1.20,T形截面剪力墙翼缘端受压和腹板端受压时分别为1.04和1.11;套筒挤压连接能有效传递钢筋拉、压荷载作用。竖向钢筋套筒挤压连接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抗震性能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并制作了1个12层1/5装配整体式剪力墙模型结构,选用3条地震波,通过振动台试验,研究了装配整体式剪力墙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加速度放大系数、楼层剪力和位移及最大层间位移角等动力响应,并记录了裂缝形态。试验分析表明:模型结构的自振频率在完成第一阶段水准地震波输入后下降约20%;随峰值加速度增大,模型结构自振频率减小,加速度放大系数逐渐降低,楼层剪力逐渐增大;在塑性阶段,预制墙板顶部或底部与现浇楼板连接部位出现多条水平裂缝,且沿模型高度分布较为均匀,模型结构的非线性变形明显,层间位移角显著增大,自振频率显著降低;采用层间位移角对其进行抗震性能评价,在8度抗震设防时该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但应加强预制墙板与楼板的连接,增强其整体性,避免楼层通缝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拟静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在实验室中建成三层足尺模型,对其进行了弹性阶段拟静力试验,详细介绍了试验模型的设计与制作过程,重点介绍了模型各构件之间的连接技术,给出了试验模型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曲线、刚度退化曲线及各级荷载作用下刚度退化的详细数据。刚度退化分析表明,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在出现可见微裂缝之前试验模型的刚度退化很显著,说明预制构件之间的变形能力较强,势必会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耗能能力。这一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新特点,需要进一步的试验研究和分析,使其在抗震中发挥有利作用。图10表4参12  相似文献   

15.
针对砖砌体结构抗震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竖向无粘结预应力筋对砖砌体结构进行加固的新型抗震加固技术。为研究加固效果,进行了一栋两层足尺砖砌体房屋模型模拟地震作用的拟动力试验与拟静力试验研究。试验测试了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在不同方向、不同量级拟动力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反应,研究了在拟静力试验工况下的破坏形态和受力性能。结果表明,加固前设防烈度不足8度的砖砌体结构,加固后在相当于9度大震(620伽)的拟动力作用下基本处于弹性状态,且结构两个方向的抗剪承载力与房屋总重量之比分别达到1.24和1.41,抗震承载力显著提高。加固后结构的荷载-位移滞回环饱满,骨架曲线下降段平缓,表现出良好的耗能和变形能力。水平荷载卸除后,预应力筋对于房屋有明显的复位作用,有助于实现大震不倒。 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6个截面尺寸为600mm×600mm的钢筋套筒灌浆连接预制混凝土柱,对其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其中配置的纵筋和箍筋均为500MPa级高强钢筋,受力纵筋直径为25mm和36mm。研究了预制柱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位移延性、耗能能力以及极限承载力,并分析了轴压比、纵筋直径和配箍形式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达到峰值荷载时,500MPa级纵筋均能受拉屈服|试件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值与试验值之比平均为0.78,具有一定安全度|轴压比为0.50的试件的滞回曲线饱满,而轴压比为0.25的试件,其根部灌浆接缝结合面发生破坏并出现了受力纵筋从套筒中拔出的现象,导致其滞回曲线出现捏拢,耗能能力相对较低|各试件的位移延性系数为3.80~5.31,极限位移角为1/47~1/33,均具有较高的延性水平|通过附加架立筋并配置复合箍的方式可保证大直径钢筋预制柱的抗震性能,并建议优选本文的配箍形式二。  相似文献   

17.
装配复合模壳体系剪力墙是一种新型的免拆模现浇混凝土剪力墙。进行了6个装配复合模壳体系剪力墙试件的拟静力试验,其中试件的剪跨比包括1.75和1.0,试验轴压比包括0.11、0.25和0.38。研究了模壳剪力墙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耗能与位移延性等抗震性能和极限承载力,并与整浇剪力墙试件进行对比,分析了拼缝连接钢筋构造以及模壳对模壳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壳试件均为受弯破坏,破坏时试件两端根部模壳剥裂,且轴压比为0.38的试件的墙身下部模壳出现胀裂;模壳试件与整浇试件的滞回曲线相似,均较为饱满;达到峰值荷载前,模壳试件的刚度比整浇试件的略大,但破坏时二者刚度基本相同;模壳试件位移延性系数为2.46~4.71,极限位移角为1/50~1/38,具有较好的延性性能;模壳试件的极限承载力与整浇试件相当,二者之比平均为1.04;对边缘构件竖向纵筋采用逐根搭接、对竖向分布纵筋采用双排或单排钢筋搭接以及对水平分布纵筋采用双排钢筋搭接的构造做法,能保证装配复合模壳体系剪力墙的有效传力。最后,进行装配复合模壳体系剪力墙受力分析,并提出了相关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现浇混凝土填充外墙对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完成了10个采用不同做法和不同形式填充墙的足尺墙体试件和2个无填充墙对比试件的拟静力试验。结果表明:填充墙与主体结构之间采用聚苯板条分隔做法和PVC板条分隔做法时,填充墙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基本一致,均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主体结构破坏过程及最终破坏形态,对于PVC板条分隔做法的试件,其破坏时的延性好于聚苯板条分隔做法的试件;填充墙增大了试件的承载能力,对于聚苯板条分隔做法的试件,其峰值荷载为无填充墙试件的1.37~3.31倍,两种做法填充墙试件的峰值荷载大小相当;填充墙减小了试件的变形能力,对于极限位移角,聚苯板条分隔做法的试件为无填充墙试件的20%~65%,PVC板条分隔做法的试件的变形能力明显大于聚苯板条分隔做法的试件;除聚苯板条分隔做法的结构洞墙试件外,其余试件的极限位移角均满足剪力墙结构抗震变形能力要求;填充墙显著增大了试件弹性及弹塑性阶段的刚度。基于试验结果,建议结构计算时合理考虑填充墙的不利影响,工程中尽量避免采用结构洞填充墙,对填充墙部位的结构构件及填充墙采取一定的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