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目前变电站混凝土构支架存在腐蚀、锈蚀等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首先阐述了变电站混凝土构支架加固实施的具体步骤:资料收集、现场勘测、构支架的质量与耐久性评估;其次分析了变电站混凝土构支架具体的加固设计处理步骤:先进行破坏形态处理、再进行加固设计处理,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几种加固措施,重点分析了碳纤维加固技术,为相关加固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某地铁车库火灾后受损板为例,通过显微结构分析、结构物理力学性能检测、现场原位荷载试验等方法,对火灾后受损板进行了检测鉴定与加固维修研究。研究火灾后受损混凝土结构的检测鉴定内容与方法,为灾后结构的损伤评价及后续的维修与加固提供技术依据。提出了一种火灾后受损结构鉴定评级层次划分与评级标准,可补充火灾后混凝土结构损伤程度的评级问题。根据检测鉴定结果评定火灾受损结构构件的损伤等级,对不同程度受损的结构构件进行了加固与维修设计。通过加固与维修,消除了火灾后结构的安全隐患,提高了结构的承载力与耐久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混凝土结构的更广泛应用,使用环境复杂多样,工业污染日益加剧,混凝土结构受环境侵蚀的危害也日益增加,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与使用寿命逐渐成为我们普遍关心的问题。随着建筑物服役期的增长,老建筑日益增多,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与此相适应,结构损伤与破坏的检测、鉴定评估和修复加固等将逐步成为一种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邹崇献 《工业建筑》2006,36(11):111-114
早期建设的变电站户外构支架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混凝土自身结构特性及当年的技术水平和施工质量等原因,经多年使用后,普遍出现构支架表层混凝土开裂和剥落的腐蚀现象,严重影响变电站的正常操作和安全运行。为此,对变电站户外构支架的腐蚀进行研究,指出其腐蚀机理是混凝土的碳化作用、碱骨料反应、侵蚀性介质腐蚀和钢筋腐蚀的综合效应的结果,提出浮层腐蚀体清除与修补、包裹式防腐及补强的处理方法。工程实践证实:对腐蚀机理的解释是正确的,防腐补强处理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现代建筑业的发展,在自然环境与人为因素下,混凝土建筑容易出现腐蚀、碳化、冻融等各种损伤,大大影响混凝土建筑的功能性与安全性,混凝土建筑结构加固成为国际上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应当探索与创新加固技术,为混凝土建筑结构加固工作提供依据和经验分享。图1为加大截面加固法。混凝土建筑是我国建筑形式的重要组成,加固技术有利于提高混凝土建筑耐久性与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6.
由于使用年限、环境恶化、设计缺陷及使用不当等因素,混凝土结构设施的维护、修复和加固已成为当今面临的紧迫课题。用传统材料进行加固往往效率相对较低,要求机械化程度较高,而且通常出现加固后的耐久性问题。碳纤维片材以其优异的性能,现已广泛应用于桥梁、建筑物、隧道、涵洞及其他各种混凝土结构加固修复工程中。碳纤维片材加固技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建筑物烧损构件表观现象进行观察,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构件的碳化深度和混凝土强度,用超声法检测损伤层厚度,使用钢筋位置测定仪对其钢筋数量与保护层厚度进行了检测,根据《火灾后建筑结构鉴定标准》对检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对在火灾中烧损的钢筋混凝土梁、柱、楼板和剪力墙进行了烧损等级的评定,以鉴定评定等级为依据,利用对原过火面积剔凿损伤层后采用高强聚合物砂浆修复、外粘型钢加固、粘碳纤维布加固的加固方法对损伤构件进行了补强处理,经过最后的计算发现结构的强度达到了国家标准所规定的设计强度,满足加固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破坏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介绍了我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和应用现状 ,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破坏的成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 ,提出了针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损伤的对策 ,并介绍了几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损伤修复技术 ,并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安徽建筑》2019,(6):197-198
文章主要通过对某住宅楼架空层停车场火灾后现场过火结构构件的调查、检测,包括非结构构件损伤状况外观检查,综合外观状况检查、内部超声回弹综合法、钻芯法检测等,对承重结构构件(框架柱、梁、板)混凝土损伤程度进行评估。现场截取过火钢筋进行力学性能试验,综合结构构件混凝土损伤状况及过火钢筋力学性能调查检测结果,对结构构件过火损伤状况进行综合鉴定评级,为后续过火结构构件加固、修复等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山东省日照市34座城市桥梁进行现状调查,并对典型桥梁进行检测,以全面了解沿海地区在役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现状。调查分析表明,在役混凝土桥梁普遍存在钢筋锈蚀、混凝土水侵等各类耐久性劣化问题,并且随着环境条件不同在损伤程度、类型和原因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应定期对在役桥梁进行耐久性检测、评估,并采取适当的维护和加固措施。该研究结果为沿海地区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设计、施工及评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裂缝会对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产生不利的影响,宽深裂缝的影响尤为严重。基于浙江省新岭隧道改扩建工程中旧有隧道张开裂缝的开展情况,设计了碳纤维布修加固大尺寸无缺陷素混凝土梁和碳纤维布修复带宽深预制裂缝大尺寸素混凝土梁的弯曲试验,试验表明碳纤维布对素混凝土梁的弯曲性能具有显著地修复加固效果。对于无损伤混凝土梁,底部粘贴碳纤维布加固可使其极限承载能力提高65%左右;而对于带有预制裂缝的混凝土梁,底部粘贴碳纤维布修复可使其承载能力提高250%左右。其最后的破坏模式为碳纤维布与混凝土梁底部剥离致使减弱甚至失去对混凝土中裂缝的约束而导致裂缝快速发展,最终发生失稳破坏。碳纤维布对于混凝土梁的修复加固效果取决于二者的黏接性能,无论混凝土梁是否带有损伤,底部粘贴碳纤维布进行修复加固后二者极限承载能力接近。因此,碳纤维布修复加固带损伤的混凝土结构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司化民  李朝彬 《建筑》2005,(3):63-64
由于使用年限、环境恶化、设计缺陷及使用不当等因素,混凝土结构设施的维护、修复和加固已成为当今面临的紧迫课题。用传统材料进行加固往往效率相对较低,要求机械化程度较高,而且通常出现加固后的耐久性问题。碳纤维片材以其优异的性能,现已广泛应用于桥梁、建筑物、隧道、涵洞及其他各种混凝土结构加固修复工程中。碳纤维片材加固技术是利用树脂粘结剂将碳纤维片材贴到结构或构件表面,形成复合材料体,通过二者协同作用来提高结构或构件的承载力和延性的一种加固技术方法。 我国在 [1]1997年引进该项技术立即成为工程界研究和应用的…  相似文献   

13.
结合淮河流域部分水闸检测与鉴定资料,归纳出水闸混凝土常见缺陷,比如混凝土强度不足、裂缝、碳化、错位、磨损等;并将水闸按其承担的任务分类,得出各类水闸所对应的典型缺陷;研究分析了其成因;提出了典型缺陷的工程和非工程加固修复措施.为水闸病害识别和安全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褚少辉 《工程质量》2022,(12):80-83+88
介绍了钢结构的发展现状,并结合某钢框架结构进行了现场检测鉴定和加固处理方法的研究。通过对钢框架缺陷和损伤进行调查和检测,建立钢框架结构的结构分析模型,分析缺陷和损伤对钢框架结构整体性能的影响。制定钢框架结构的性能检测鉴定及加固的思路方法,为后期钢结构检测鉴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负压辅助注胶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先将空洞部位空气抽走使内部空间处于负压状态,再进行胶液灌注的一种混凝土空洞修复施工方案,解决了胶凝材料密实充盈混凝土内部缺陷的难题,可有效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通过具体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负压辅助注胶修复混凝土内部缺陷的施工技术及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对某混凝土水塔结构的检测鉴定实例,鉴定中对水塔的外观质量、材料强度、构件钢筋配置情况、钢筋锈蚀情况、混凝土氯离子含量、混凝土碳化深度、地基沉降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检测,对水塔的主体结构及地基进行了承载力验算,最后根据现场检测数据和承栽力验算结果对水塔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进行了总体评估,结论表明该水塔存在较大的安全性隐患,若要继续使用须进行加固补强处理。该水塔的鉴定和评估可为其加固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也希望能为其它结构的检测、鉴定和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某化工厂房火灾后安全性鉴定及加固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某化工厂房由于遭受火灾,导致结构出现较大损伤。为了消除安全隐患,需要对厂房进行全面的安全性检测鉴定。通过推定火灾温度场分布及构件受火温度以及测试钢材和混凝土受火后的性能,对结构构件损伤等级做出评定。依据检测鉴定结果,提出较为详细的维修加固方案,按照该方案处理后的厂房结构能够满足承载力及耐久性要求。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工业环境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的研究现状,分别论述了工业环境特征、工业环境混凝土结构损伤特点、工业环境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技术及工程实例,对混凝土耐久性修复领域的几个关键问题做了详细介绍。最后对本领域仍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超高层建筑高强混凝土质量缺陷,采用超声波、钻芯取样、回弹法等检测方法对质量缺陷部位进行检测,依据检测结果及相关设计资料和规范,对质量缺陷及事故原因分析,确定超高层建筑高强混凝土加固处理方案。文章通过高强混凝土置换施工实例,为类似工程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受服役环境的影响,混凝土结构普遍存在性能劣化严重、耐久性不足等问题。对在役混凝土结构进行诊断,准确识别混凝土结构损伤特征,高效评估其服役寿命,已成为保障混凝土结构服役安全的重大需求。以人工检测、传感器监测为主的诊断方法效率低下、准确性较差,难以满足实际工程结构服役安全科学诊断的要求。人工智能可为各领域研究与应用提供创新驱动力,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诊断技术深度融合,为混凝土结构全寿命周期的智慧运维提供新的方法。通过分析传统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诊断技术的不足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损伤智能感知、耐久性演化智能预测和耐久性状态智能评估等三个方面总结了人工智能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诊断中的应用。结果显示:人工智能技术为混凝土耐久性损伤检测与监测提供了新思路,结合传统混凝土材料损伤劣化理论,形成混凝土耐久性劣化进程与服役寿命智能预测方法,建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智能诊断体系,将是未来结构工程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