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534型液力传动装甲输送车动力传动系统非稳定工况(起步工况、换档工况和制动工况)的动态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给出了534型液力传动装甲输送车起步、换档和制动时动力传动系统动载荷系数,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履带车辆双侧变速箱传动系统建模及动态仿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现代履带车辆动力传动系统越来越趋向于一体化、综合化和集成化,传统的分析工具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机、电、液和自动操纵控制系统的需要.利用专业化的模块化模型进行车辆性能分析是分析工具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应用模块化建模手段,建立了双侧变速箱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及整车的仿真模型,对车辆的加速性进行了仿真研究并与实车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所建模型是正确和有效的,能够反映出系统的动态特性.该模型和建模方法能够方便地对车辆的性能进行预测并为改进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履带车辆动力传动系统性能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全面考虑履带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各个性能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加权综合评价法对履带车辆动力传动系统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广泛应用的方法。从所举实例看,该方法对评价和比较各种履带车辆动力传动系统性能的优劣有着直观的可比性,得出的结论正确、可信。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八○式坦克动力传动系统非稳定工况(起步工况、换档工况和制动工况)的动态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给出了八○式坦克起步、换档和制动时动力传动系统的动载过程和最大动载荷系数,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电动汽车变速器多挡化是必然发展趋势.在介绍一款电动汽车用的动力换挡两挡变速器方案和动力总成匹配方案基础上,开发了样机替换原车单挡减速器,并将其搭载到北汽新能源某款纯电动乘用车上.为了评估两挡变速器对整车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原车和搭载了两挡变速器样车的动力性,指标包括1 km最高车速、0~50 km/h加速时间、0~100 km/h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和坡道起步能力.试验结果显示,在降低电机最高转速的前提下,两挡变速器可提升整车的动力性达10%以上.  相似文献   

6.
该文从电传动车辆直线行驶时传动系统的功率平衡出发, 分析了电传动车辆的动力特性, 并建立了电传动车辆的动力特性数学模型.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电传动虚拟样车的动力特性计算及其加速性能和平均速度的仿真试验, 分析了电传动车辆动力特性的特点以及不同电传动方案之间的差异, 为提高电传动车辆的动力特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轮式装甲车辆总体设计阶段的整车设计方案性能预测与匹配优化问题,建立了基于轮式装甲车辆理论与试验数据的整车及部件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基于MATLAB的传统及混合动力轮式装甲车辆总体设计方案性能仿真与匹配优化软件,通过对某型4×4车辆进行仿真分析与匹配优化并与试验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整车及部件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杆式弹初速度、弹体密度以及着靶倾角对弹体侵彻移动靶板侵彻性能的影响,寻找出弹体侵彻性能最优时的参数组合,利用正交试验原理建立了9种不同的正交方案,通过ANSYS/AUTODYN有限元软件针对这9种不同参数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根据穿甲效应原理选取弹体速度损失率和偏转角为试验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原理分析了杆式弹初速度、弹体密度等动能弹参数对试验指标的影响关联程度,并对其进行优化,得出了以单项试验指标和多项试验指标为优化目的的参数组合;优化结果表明:动能弹参数初速度为1 300 m/s,弹体密度为18.6 g/cm3,着靶倾角为0°时杆式弹速度损失率可降低8%~91%,弹轴偏转角可减少27.8% ~ 87.1%,贯穿移动靶板的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9.
某重型车辆联合制动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某重型履带车辆的制动系统,提出增加液力制动的必要性,重点研究了该型车的液机联合制动.仿真结果表明,该型车目前的传动系统仅适用于有限联合,但制动力不能平稳过渡.提出了该型车传动系统的改进方案,并进行了制动性能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车的制动性能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估电传动轮式车辆的性能,采用多个软件联合仿真方法,构建了基于ADAMS与Matlab的某8×8轮式独立驱动电传动车辆机电联合仿真模型.通过对该车模型进行直线加速以及最高车速仿真实验、30°坡爬坡仿真实验以及转向行驶仿真实验,对所研究对象的动力性能和转向性能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车的动力性能和转向性能均达到设计的指标要求,下一步将通过样车试验对联合仿真的结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