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某厂2 250 mm热轧产线带钢在卷取过程中产生椭圆卷缺陷的问题,结合设备状态和生产实际,分析了产生椭圆卷缺陷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控制措施。结果表明:热轧带钢椭圆卷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带钢板形或横断面形状不良、卷形工艺控制和卷取温度控制不合理。通过优化带钢板形和横断面控制,优化带钢头部跟踪,提高卷取张力,采用助卷辊压力控制,优化助卷辊压力设定和芯轴扩张时机,调整卷取温度,改变相变过程等控制措施,使椭圆卷缺陷得到了有效控制,卷形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张晓宇  陈静  崔熙颖 《轧钢》2021,38(6):54-59
针对某1 420 mm冷连轧机组成品卷带钢头尾出现划伤的问题,从卷取张力波动入手,首先对头尾起步建张对带钢挫、划伤缺陷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分别选取正常卷带钢和问题卷带钢的工艺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头尾建张对带钢挫、划伤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该1 420 mm冷连轧机卷取机组存在张力波动问题,首次张力波动发生在距离钢卷尾部约150 m处,第2次张力波动发生在距尾部约40 m处;张力波动使带钢卷取得不够紧密,会产生滑移而形成松动层,加上运输等外部因素,造成松动层处层与层之间相互摩擦、碰撞,最终造成带钢挫、划伤缺陷。通过对卷取头尾张力波动不大于0.5 MPa、张力变化率不大于1.24 N·s-1,速度变化率不大于12 m·s-2,紧密系数大于1.25的控制,带钢松卷和挫、划伤缺陷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保证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3.
针对唐钢FTSR短流程热轧产线带钢拉窄问题,根据拉窄发生的位置将其分类为带钢头部拉窄、带钢后半段拉窄和带钢尾部拉窄。对现场张力设定、张力反馈、头部穿带过程及轧机抛钢过程进行了分析,确定了造成带钢拉窄的原因,即带钢头部张力控制偏高,导致带钢头部拉窄;R2和F1之间使用无活套的张力控制,计算的张力并不能真实反映出中间辊道带钢的实际张力,导致带钢后半段拉窄;活套进入小套量控制的时序过早,目标角度较小,导致带钢尾部拉窄。为此,从无活套张力控制、精轧穿带速度因子、冲击补偿功能、张力设定、小套量控制时序及目标角度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措施,解决了带钢拉窄问题。现场应用表明,基本杜绝了带钢尾部拉窄低于公差下限的情况,拉窄卷数从21卷/月降至10卷/月以下。  相似文献   

4.
卷取机侧导板控制策略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单传东 《轧钢》2010,27(2):50-53
基于莱钢1500mm热轧带钢生产线卷取机侧导板时序逻辑的分析,对涉及侧导板控制的常见卷形缺陷及其成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侧导板位置控制和压力控制策略的优化方案,并应用于生产实践中,提高了侧导板的工艺适应性,改善了卷形质量。  相似文献   

5.
林海海  常安  于孟  文杰 《轧钢》2016,33(3):25-28
对冷轧镀锌薄带钢下线存在明显的翘曲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卷取工艺参数对翘曲的影响,建立了带钢上下表面纤维塑性应变差与卷取张力的关系式,研究了不同卷径位置该关系的变化规律,制定了合理的卷取张力参数,包括镀锌线卷取张力硬芯倍数及硬芯卷径。结合现场切片翘曲数据,制定了最优卷取工艺参数,改善了镀锌汽车板的翘曲程度。  相似文献   

6.
高辉  王彬 《轧钢》2022,39(1):30-36
针对某厂冷轧卷取带钢咬入阶段常出现起套、断带等卷取失败问题,建立了卷取机带头咬入阶段的二维动力学ABAQUS有限元仿真模型,研究并提出了描述带钢咬入阶段稳定性的定量指标,即带钢卷取半圈时张紧为卷筒和带钢的临界速度差。采用该指标,定量研究了带钢厚度、带钢与助卷皮带夹角、带头翘曲高度、皮带张力、带钢和皮带材料参数等因素对临界卷取速度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带钢厚度是影响卷取速度差控制的重要因素,带钢厚度越小,达到稳定卷取张力所需临界速度差越大;带钢与助卷皮带夹角越大、带钢翘曲高度越大,达到稳定卷取张力所需临界速度差越大;其他因素如带钢翘曲长度、摩擦因数、皮带张力、带钢和皮带的材料参数对速度差的影响较小。基于仿真计算结果,对该厂卷取机卷筒的初始速度进行了优化,生产表明带钢卷取初始阶段起套现象明显减少,并且能够迅速建立稳定张力,保证了卷取的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7.
张明金 《轧钢》2010,27(4):52-54
针对莱钢1500mm热轧宽带生产线生产部分品种规格时出现塌卷缺陷的问题,分析了卷取张力、带钢断面形状、卷取温度、卷筒涨缩、助卷辊辊缝设定对卷形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彭冲 《轧钢》2013,30(5):31-34
针对带钢重卷机组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结合重卷机组的设备与工艺特点,从工艺、设备以及自动化3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优化,解决了重卷机组的液压泵启动和关闭时存在剧烈震动、钢卷小车卸卷时损伤设备或钢卷不易卸出、卷筒涨径后不能保持等液压控制问题,以及圆盘剪刀头扭扯带钢、带钢月牙位置不能准确定位、月牙尺寸不合适、圆盘剪前带钢不能对中、相关设备动作干涉等设备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9.
黄海生 《轧钢》2018,35(4):87-89
连退炉生产0.5mm厚以下带钢时,炉内带钢跑偏除考虑来料板形、炉辊辊形及粗糙度、炉内带钢张力等因素外,加热段带钢升温速率也不可忽视。原因是炉子热容量大,热惯性大,温度检测和控制存在固有的滞后性,带钢升温速率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升温速率过快,使加热段带钢出现微瓢曲,在低张力控制下,带钢出现跑偏。通过采用较为精准的带钢温度PID调节器输出限幅控制方案,提高带钢温度控制精度,降低带钢升温速率,明显改善了薄规格带钢炉内跑偏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超高强钢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沿带钢宽度方向镀层不均的问题,通过数值模拟仿真,研究了气刀位置带钢板形对镀层均匀性的影响,分析了气刀位置带钢板形随工艺参数的变化趋势,并提出相应优化措施,有效改善了超高强钢镀层横向均匀性。结果表明:带钢上下表面镀层沿宽度方向呈现对称的“C”形分布,镀层偏厚位置的镀层重量与镀层偏薄位置可相差1倍以上;带钢在锌锅内部经过沉没辊时,带钢上下表面产生的不对称变形使带钢在气刀位置形成C形翘曲,导致带钢上下表面与气刀距离产生显著差异,形成横向镀层不均;不同纠正辊进给量及冷却塔段张力对气刀位置带钢板形产生显著影响,随着纠正辊进给量的增加,气刀位置的带钢板形会发生显著变化,经历了“C”形、平直、“W”形,反“C”形4种状态。通过优化纠正辊进给量与冷却塔张力,可实现超高强钢镀层横向均匀性的良好控制。  相似文献   

11.
李坤  崔宏涛  朱丹青  杜建伟 《轧钢》2015,32(6):24-26
平整是带钢加工的最后工序,其产品经涂油、包装后直接面向市场,为客户所用。平整工艺通过对轧制力、弯辊力、张力、速度等工艺参数和轧辊表面粗糙度的调整来改善退火后带钢的板形、获得需要的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本文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提出了平整产品质量的控制方法,为冷轧带钢平整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赵坤鹏  刘冀川  韩明 《轧钢》2015,32(6):67-69
平整分卷线是现代热连轧主轧线工艺后的工艺区域,其主要目的是改善板材的板形、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本文主要介绍了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热轧2 250 mm平整分卷线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张力控制及自动延伸率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3.
冷轧薄板平整卷曲机结构复杂、强度计算繁琐。本文结合某厂新建生产线,介绍了卷取机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校核了卷筒的强度,为卷取机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保障。该卷取机投产以来,运行效果良好,满足用户的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平整机组生产率低、稳定性差、功能不完备等问题,对平整机进行了技术改造,增设了一对S辊,保证了稳定的张力轧制;增设了带钢跟踪系统,能够自动测量钢卷直径和宽度;增设了轧辊清扫装置,提高了带钢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5.
李玉功  姜志强  张树伟 《轧钢》2012,29(4):50-53
针对冷轧薄规格带钢生产中存在的因轧辊弹性压扁而造成负辊缝现象、板面热擦伤、轧制打滑、带钢表面残留乳化液斑等问题,山东钢铁集团莱芜钢铁有限公司板带厂通过优化道次绝对压下量以消除轧辊有害接触,优化乳化液温度、浓度、皂化值等指标以减少热擦伤,增设挡板、吹扫装置等以消除乳化液斑,优化压下规程、板形目标曲线、张力控制系统等以保证带钢尺寸和板形精度,成功地生产出了超设计极限的0.18mm薄规格冷轧涂镀基板。  相似文献   

16.
根据流面条元法 ,对 145 0mm六机架热带钢连轧进行了数值仿真。得到了各道次单位轧制压力、前后张应力和出口横向位移的分布。仿真结果表明 ,轧后带钢侧面呈鼓形 ,与实际情况一致。各道次的后张应力和前张应力有类似的分布规律。各道次总轧制压力的计算值和实测值很接近。仿真实例表明 ,流面条元法是一种模拟板带轧制三维变形的实用的工程数值方法。它具有计算量较少 ,适用范围较宽的特点。仿真结果对热带钢连轧工艺规程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吕剑  卢杰 《轧钢》2019,36(5):67
在热镀锌薄带钢的生产中,光整机的张力控制一般按钢级(高强钢、普钢、软钢)分为3档,不能为每个钢种都设置最佳的张力值,导致轧制过程中由于张力波动而引起停机或轧褶、断带事故的发生。基于张力控制的基本原理,结合光整机区域实际运行状态,研究了带钢屈服强度对光整机张力控制的影响,在张力模型中增加了屈服强度因子,有效地减少了张力波动过大造成轧制过程中的拉褶或断带事故。  相似文献   

18.
平整机张力控制系统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锦善 《轧钢》2002,19(2):61-62
介绍了改造后的 75 0mm平整机组的设备组成和张力控制系统 ,特别介绍了平整机增设S辊、入出口各段张力按比例控制后 ,对改善板形、防止裂纹缺陷 ,提高表面光洁度 ,增加产品种类等起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厂冷轧宽幅平整机生产IF钢时平整延伸率控制精度不高的问题,重点研究了平整机的平整延伸率控制系统,详细阐述了轧制力和带钢张力对平整延伸率的调节方法与分配制度;同时,研究了带钢张力对平整延伸率控制精度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带钢张力优化原则。针对平整机低速及升降速时平整延伸率波动大的问题,提出了增加速度前馈控制系统的解决方案;针对生产IF钢平整延伸率控制系统达到系统最小轧制力问题,提出了降低系统最小轧制力及标定零轧制力时调整工作辊弯辊力和中间辊弯辊力的解决措施。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采取上述措施后,平整延伸率控制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闻达  李振 《轧钢》2015,32(5):62-65
介绍了应用于某冷轧厂连退线6辊CVC平整机上的SI- FLAT板形仪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情况。现场实践表明:SI- FLAT非接触式板形仪通过检测带钢振幅获得板形信息,设备自身对测量结果准确性影响较小。在检测过程中,带钢与测量元件不接触,避免了对带钢表面质量的影响。因此,更适用于高端汽车家电板生产线。同时,针对SI- FIAT板形仪存在的薄板板形检测失效、厚板下表面划伤、目标曲线单一等问题,进行了设备改造和参数优化,进一步提高了板形仪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