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50 000 m3/h实际烟气中试试验系统,采用常规采样枪+玻纤滤筒和一体化采样头+石英滤膜测定总尘,采用ELPI测定PM2.5,采用自制的控制冷凝+异丙醇吸收系统测定SO3,采用BDL型飞灰工况比电阻测试仪测定飞灰工况比电阻。试验结果表明,130℃、90℃、80℃时电除尘器出口烟尘浓度分别为11.7mg/m3、9.7 mg/m3、5.4 mg/m3,PM2.5浓度分别为0.8 mg/m3、0.4 mg/m3、0.2 mg/m3,总尘及PM2.5减排效果显著;电除尘器出口SO3浓度分别为1.25 mg/m3、0.10 mg/m3、0.14 mg/m3,对应低低温电除尘系统的SO3脱除效率分别为22.84%、96.15%、96.61%,低低温电除尘系统可脱除烟气中绝大部分SO3;电除尘器入口飞灰工况比电阻分别为3.02×1013 Ω·cm、6.15×1012 Ω·cm、5.24×1011 Ω·cm。  相似文献   

2.
低低温电除尘器在燃煤机组节能提效的同时,对SO3也具有很高的脱除率。当灰硫比大于100时,低低温电除尘器不会发生低温腐蚀。从低低温电除尘器主要工艺参数选择、需关注问题及应对措施、污染物减排特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重点介绍了典型工程案例淮北平山电厂660 MW机组,经测试,低低温电除尘器除尘效率为99.97%,出口烟尘浓度为4.47 mg/m3,PM2.5浓度为2.4 mg/m3,湿法脱硫后烟尘浓度为2.3 mg/m3。表明低低温电除尘技术配合旋转电极式电除尘等技术组合,不但可以实现电除尘器出口5 mg/m3的烟尘浓度,而且还可实现高灰煤烟尘超低排放。  相似文献   

3.
刘晓敏 《热力发电》2020,49(6):157-162
对某电厂300 MW机组在不同煤种、不同负荷条件下,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系统、空气预热器、低低温电除尘器、海水脱硫以及湿式电除尘器等装置中SO3迁徙转化特性进行了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低低温电除尘器对SO3的脱除效率可达65%;海水脱硫对SO3的脱除效率约为15%;湿式电除尘器对烟气中SO3脱除效率约为5%;烟气经过SCR脱硝装置后SO3明显增加,这是造成尾部烟气中SO3质量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经低低温电除尘器、海水脱硫装置以及湿式电除尘器对烟气中SO3的协同脱除,能实现最终SO3排放质量浓度低于2 mg/m3。  相似文献   

4.
在高硫煤机组上抽取烟气搭建了低低温省煤器试验台,并在高硫低温高灰烟气环境下进行了SO3协同脱除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SO3与SO2浓度之比约为0.97%;高硫煤低低温省煤器出口SO3浓度在150~120 ℃随着烟温的降低下降明显。烟温在120 ℃以下时,SO3浓度随温度的降低变化不明显,且基本处于15 mg/m3以下。烟温在100 ℃以下时,SO3浓度基本稳定在10 mg/m3左右;烟温降低至100 ℃左右时SO3的脱除率为84.3%~88.8%;实测SO3浓度与各个酸露点公式的吻合度均不好,烟温150 ℃以上时,实测数据明显低于计算值,烟温低于115 ℃时,实测数明显高于计算值;高硫煤低温烟气中SO3浓度的变化受到烟温及飞灰的影响,通过试验研究得出经验公式可以预测烟气中的SO3浓度。  相似文献   

5.
“低低温+移动电极”是新的电除尘组合技术。低低温电除尘技术有二次扬尘的缺陷,需结合移动电极来保证高除尘效率,为此研究了“低低温+移动电极”的技术特点和结构原理,并对国外碧南电厂和华能河北某电厂等典型案例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实践经验表明,“低低温+移动电极”电除尘技术是实现超低排放的较佳电除尘组合技术之一,其可实现燃煤电厂电除尘器出口粉尘质量浓度达到15 mg/m3以下,配合脱硫系统可满足10 mg/m3以下甚至5 mg/m3以下的烟尘超低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6.
燃煤电厂锅炉燃烧中SO2/SO3的转化率为0.5%~5%;超低排放条件下,SCR脱硝中SO2/SO3的转化率控制在1%以内。运行中为控制SO3在脱硝催化剂下层和空预器中的消耗,应尽量减少H2SO4和NH4HSO4的冷凝吸附,保证催化剂的活性及空预器的安全运行。理论上低低温电除尘器(LL-ESP)对SO3脱除效果显著,但不同工程实测表明,LL-ESP对SO3的脱除效率差别较大,介于1.8%~96.6%之间。此外,研究认为,电袋复合除尘器对SO3脱除效率为74.3%~85.9%。超低排放工况下,除空塔脱硫和海水脱硫技术外,大部分湿法脱硫技术对SO3的脱除效率高于50%;SO3在湿式电除尘器中的脱除效率也大于50%,但整体上与国外成熟案例相比稍有差距。总体而言,超低排放条件下,燃煤硫分低于1.5%时,燃煤电厂全流程环保净化设备对SO3的综合脱除效率高于90%,大部分机组的SO3排放浓度低于5 mg/m3。  相似文献   

7.
以基于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除尘技术的中国中部地区某新建350 MW循环流化床机组超低排放工程为研究对象,对100%和75%负荷工况下SO2、颗粒物等常规污染物和PM2.5、SO3、汞等非常规污染物的浓度进行现场检测,评估CFB锅炉炉内脱硫+炉外CFB-FGD脱硫除尘技术实现SO2和颗粒物超低排放的达标能力。现场监测及评估结果表明,该技术组合能实现SO2小于35 mg/m3和颗粒物小于10 mg/m3的超低排放要求,对SO3、汞等非常规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协同脱除作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山西国锋300 MW低热值煤综合利用亚临界循环流化床发电项目的设计与运行情况,讨论了超低排放电厂的污染物控制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情况。该项目采用炉内喷钙脱硫和炉外半干法脱硫控制SO2、流态重构的节能型循环流化床低氮燃烧技术和SNCR脱硝控制NOx、布袋除尘控制粉尘。研究结果显示,锅炉运行稳定、高效,满负荷下热效率为90.61%;烟气SO2排放质量浓度为18.75 mg/m3,NOx排放质量浓度为40.30 mg/m3,烟尘排放质量浓度为4.9 mg/m3,均达到了超低排放指标,表明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低氮燃烧和SNCR、炉内脱硫和半干法循环流化床烟气净化、布袋除尘是实现超低排放的可行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9.
为使烟气中NOx、SO2排放达到超低水平,国电泰州电厂二期2×1 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SCR脱硝系统采用了驻窝混合技术,烟气脱硫采用了单塔双循环湿法脱硫技术。简介驻窝混合技术机理和单塔双循环脱硫技术原理,介绍国电泰州电厂1 000 MW机组烟气脱硝脱硫设计方案及实施效果。实践结果表明,国电泰州电厂1 000 MW机组采用上述2项技术后,烟气中NOx和SO2实现了超低排放,NOx和SO2脱除效率分别达到90.3%和99.6%,其排放质量浓度分别为31 mg/m3和15 mg/m3,远低于国家超低排放限值,且优于燃气轮机排放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与常规电除尘器相比,低低温电除尘器在节能和环保方面有一定优势。对其实际运行案例进行汇总,并分析了国内外低低温电除尘器的设计烟温差异。酸露点的正确估算对低低温电除尘器烟温设计至关重要,以某电厂600 MW低硫煤燃煤机组为研究对象,采用3种广泛使用的酸露点计算方法,对烟气酸露点温度进行预测,并分析了各方法所得结果的准确性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计算烟气中粉煤灰与SO3质量浓度之比,评价该电厂采用低低温电除尘技术后的设备腐蚀隐患,分析低低温电除尘技术的可用性。对低低温电除尘器入口烟温设计范围提出建议,并分析低低温电除尘器入口烟温长期高于酸露点温度运行的弊端。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低低温除尘技术对粉尘特性和SO3脱除效果的影响,说明低低温除尘器通过降低粉尘比电阻来改善粉尘的荷电能力,有效地提高了除尘效果;同时增大粉尘平均粒径,有利于提高脱硫系统协同除尘效果;另外湿法脱硫系统本身不具备较高的SO3去除率,低低温电除尘器和湿式电除尘器对SO3的去除率可达到80%左右,因此,低低温电除尘器和湿式电除尘器可作为控制SO3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以燃用特高硫煤的300 MW机组中应用的旋汇耦合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为研究对象,对该类技术进行现场测试与评估。测试结果表明:燃煤硫分在5%左右时,脱硫系统的脱硫效率可稳定在99.70%~99.82%,SO2排放质量浓度在23.4~30.8 mg/m3,能够满足SO2超低排放小于35 mg/m3的要求;除尘效率在78.6%~87.8%,颗粒物排放质量浓度稳定在4.60~5.76 mg/m3,能够满足颗粒物超低排放浓度小于10 mg/m3的要求。与脱硫单塔双循环、双塔双循环系统技术改造方案相比,该类SO2超低排放技术的改造与运行费用均有比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杜振  魏宏鸽  张杨  朱跃 《中国电力》2018,51(6):37-41
为系统研究高效脱硫协同除尘技术,分析了已投运的高效脱硫协同除尘典型机组的实际应用情况,从而明确了高效脱硫协同除尘技术需同步考虑低低温电除尘技术和高效脱硫技术。低低温电除尘技术应严控烟温、灰硫比,并做好流场、流速设计及材质选择以防止烟气冷却器磨损泄漏;高效脱硫技术应优化塔内喷淋层和除雾器层流场、设置合理塔内设施间距和流速,并保证足够的喷淋覆盖率、配置合适的喷嘴和除雾器。通过低低温电除尘技术和高效脱硫技术的协同作用可有效地实现SO2和烟尘的超低排放,因此“低低温电除尘技术+高效脱硫协同除尘技术”是烟尘和SO2超低排放的一条优选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4.
湿式电除尘器收尘极被水膜覆盖,放电区域存在水雾,无振打二次扬尘,且细颗粒物团聚现象显著,可有效减少细颗粒物、SO3等排放。采用一体化采样头(内置滤膜)采集颗粒物,采用重量法(PM-10)和电荷法(ELPI)测定PM2.5;采用冷凝法或冷凝法与异丙醇吸收相结合的采样方法测定SO3。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型式的湿式电除尘器颗粒物、PM2.5一般分别在2~5mg/m3及3mg/m3以下,除尘效率一般在75%~95%,金属极板湿式电除尘器为连续喷淋,因不存在细颗粒物的二次扬尘,颗粒物排放可达1mg/m3以下;不同型式的湿式电除尘器SO3排放一般在5mg/m3以下,SO3脱除效率一般在60%~80%,导电玻璃钢湿式电除尘器板电流密度一般比金属极板湿式电除尘器大,因此其SO3脱除效率普遍更高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