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溶胶-凝胶旋涂法,结合在氢气中的还原工艺,在Si(001)基片上制备FeCo/Al_2O_3复合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研究Al_2O_3含量对薄膜样品的微观结构和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Al_2O_3含量增加,FeCo晶粒尺寸减小,FeCo/Al_2O_3复合薄膜矫顽力递减,饱和磁化强度先增大后减小,说明Al_2O_3的存在可有效抑制FeCo晶粒生长,但Al_2O_3含量过高不利于复合薄膜软磁性能的优化。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Fe2O3凝胶模板,加入黑索今(RDX)和硼(B)粉,制得RDX/B/Fe2O3复合湿凝胶,利用超临界CO2流体干燥工艺对其进行干燥,得到RDX/B/Fe2O3纳米复合含能材料。讨论了湿凝胶制备和超临界CO2流体干燥工艺中对凝胶结构和粒子大小的影响因素,获得了最佳制备工艺条件:Fe3+浓度0.20mol·L-1,n(Fe3+)∶n(C3H6O)=1∶15,超临界流体的温度40℃和压力10 MPa,干燥釜升压时CO2流入的速率15L·h-1,干燥釜平衡换气时CO2流体的流速2L·h-1。在此条件下制备得到纳米复合含能材料RDX/B/Fe2O3(质量比为90∶2∶8),利用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了样品的微观形貌和热分解特性,测试了机械感度。结果表明,所得纳米含能材料粒度为30~50nm;RDX/B/Fe2O3分解放热起始温度比原料RDX提前了7℃,放热量提高了885J·g-1,机械感度H50=40.8cm。  相似文献   

3.
镁合金热喷涂Al_2O_3纳米陶瓷涂层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氧乙炔火焰喷涂技术,在镁合金AZ31B表面制备Al2O3纳米陶瓷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分析复合陶瓷涂层的组成及组织形貌,并对其热震性能、致密性、耐磨性和耐蚀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热喷涂纳米陶瓷涂层中有AlTi3、Al2TiO5等新相生成,组织更为致密,颗粒熔化程度较高,涂层热震性能、致密性、耐磨性和耐蚀性明显优于热喷涂微米陶瓷涂层。热喷涂纳米陶瓷涂层热震次数可达40次,说明涂层结合强度较高,清漆封孔后,孔隙率为0,致密性和耐蚀性都达到最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广大学者已经研究了多种方法来制备纳米铝热剂和改善其燃烧性能。本研究分别采用原位球磨法和超声共混法成功制备了两种含Fe_2O_3纳米铝热剂。通过热重分析(TGA)、函数拟合、X射线衍射(XRD)、接触角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SEM)、高速摄像实验和红外温度测量充分表征了所制备产品的形貌和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原位球磨法制备的Fe_2O_3掺杂的纳米铝热剂的性能要优于超声共混法制备的铝热剂。通过对Fe_2O_3掺杂量的筛选发现,原位球磨法制备的纳米铝热剂的Fe_2O_3最优掺杂量为17%,该产物每100℃最大增重百分比为13.1%。与超声共混法制备的纳米铝热剂相比,原位球磨法制备的纳米铝热剂的加热电压和初始燃烧温度分别降至12 V和600℃。此外,原位球磨法制备的纳米铝热剂的燃烧火焰更稳定和均匀。  相似文献   

5.
2Al/Fe_2O_3铝热剂的点火温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确定2Al/Fe2O3铝热剂的点火温度,对铝粉重量、电阻和形貌随温度变化的特性进行了实验观测,用均匀体系热爆炸理论计算了铝热剂球的临界点火温度并通过实验检验。结果表明,对于粒径约30μm的铝热剂,温度超过铝的熔点(933K)时铝粉氧化膜胀裂,流出的铝液铺展到邻近的氧化铁粉表面;点火温度约1600K,低于氧化铁分解点(1730K),点火前化学反应为液-固相型;点火温度与铝热剂球的体积无明显关系,均匀体系热爆炸理论不适用。  相似文献   

6.
电刷镀镍基Ni包纳米Al_2O_3粉复合镀层的组织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电刷镀技术制备了含有 Ni包纳米 Al2 O3粉的镍基复合镀层。采用对纳米粉粒进行裹镍处理解决了粉粒在镀层中共沉积并均匀分布的问题。对该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进行了测试 ,讨论了裹镍比例对其的影响规律。文中还采用光学显微分析 ( O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研究了该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和组织特点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镍包纳米 Al2 O3粉与镍共沉积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冷压烧结 Al_2O_3/Cu 复合材料热膨胀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高速淬火膨胀仪测定了冷压烧结Al2O3/Cu复合材料的热膨胀性能。研究表明,热循环后复合材料存在残余负应变,残余应变的大小取决于Al2O3颗粒的大小及体积分数,而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与颗粒大小无关,只与体积分数有关。还研究了多次热循环对该复合材料热膨胀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8.
采用模压成型法制备Fe78Si9B13非晶粉体/丁基橡胶压磁复合薄膜,研究了粉体粒径和薄膜厚度对其压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复合薄膜的阻抗随粉体粒径和薄膜厚度的减小而增大;阻抗变化幅度随粉体粒径的减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薄膜厚度的减小而减小。用复合薄膜压磁性能的等效电路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所得结论与实验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9.
采用模压成型法制备Fe78Si9B13非晶粉体/丁基橡胶压磁复合薄膜,研究了粉体粒径和薄膜厚度对其压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复合薄膜的阻抗随粉体粒径和薄膜厚度的减小而增大;阻抗变化幅度随粉体粒径的减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薄膜厚度的减小而减小。用复合薄膜压磁性能的等效电路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所得结论与实验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TbxDy1- xFe195 合金从低温到室温的穆斯堡尔谱的测量,发现易磁化方向有明显的改变。在x = 027 时,发现在170KT 230K 时,易磁化方向为〔100〕,在T293K时,易磁化方向为〔111〕,在T = 293K 附近,发生了易磁化方向从〔100〕到〔111〕的转变。对x= 03 时,在77KT 230K,易磁化方向为〔100〕, T 230K 时,易磁化方向为〔111〕,转变温度在230K。这说明不同的x ,其易磁化方向转变温度不同  相似文献   

11.
基于EET理论,研究V对Al12Fe3Si价电子结构、析出行为和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Al12Fe3Si的nA为0.830 3,含不同Fe/V的Al12(Fe,V)3Si的nA值为0.736 7~0.770 0,V的加入使Al12Fe3Si的nA值减小,减小的幅度为7%~11%;含不同Fe/V的Al12(Fe,V)3Si的σN为1 083 196~1 968 300,比Al12Fe3Si的σN(19 683)值高2个数量级;V的加入使Al12Fe3Si的各组成原子组态可在更大的范围内变动以适应外界条件的变化,从而使其稳定性增加,粗化速度减缓;Al12Fe3Si的F为637.23,Al12(Fe,V)3Si的F为592.71~599.67,V促进了Al12(Fe,V)3Si的析出,且随着其加入量的增加,Al12(Fe,V)3Si析出相变得细小。  相似文献   

12.
半导体/介质镶嵌纳米复合薄膜具备准零维量子点的特征,这类材料具有三阶光学非线性系数大,响应快,功耗低等特点,在光开关、光存储及全光逻辑运算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半导体/介质镶嵌纳米复合薄膜的主要制备方法-射频磁控共溅射法的基本原理及技术特点作了概要介绍。从镶嵌于介质中半导体纳米颗粒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研究动态入手,分类评述了化合物半导体/SiO2纳米复合薄膜近年来的研究状况,指出了这类复合薄膜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Fe_(78)Si_9B_(13)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和软磁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辊法制备宽为20 mm、厚为25μm的Fe78Si9B13合金带材,用XRD和DSC分析其非晶形成能力、晶化行为和热稳定性,并研究退火温度对其软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态Fe78Si9B13合金带材为非晶态,一级起始晶化温度Tx1为517℃;二级起始晶化温度Tx2为530℃;当退火温度升高到450℃,开始部分晶化,微量析出bcc结构的α-Fe(Si)晶化相,磁化曲线呈一定的线性关系,即合金呈恒导磁特性。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Fe78Si9B13合金带材的初始磁导率μi、饱和磁感应强度Bs和矫顽力Hc,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测试频率为50 Hz,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磁导率μa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磁损耗Ps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Metastable Intermolecular Composites,MICs)具有超高的反应速率、高体积能量密度、微米级的临界反应传播尺寸等优点,在微型含能器件和火箭推进剂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Al/CuO含能复合薄膜是当前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利用气相沉积方法进行制备,与含能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的微细加工工艺兼容,在集成化含能器件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纳米Al/CuO含能复合薄膜的制备、热性能、燃烧性能、反应动力学以及过渡层对其反应性的影响、含能器件(点火器)及其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并对纳米Al/CuO含能复合薄膜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电子探针、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了挤压铸造法制备的莫来石(3Al2O3 ·2SiO2 )纤维增强ZL109 合金复合材料的纤维与基体界面。研究中未发现纤维与基体界面有Cu 元素偏聚及其析出相与反应产物,而界面有明显的Mg、Si元素偏聚,并发生Mg+ 2SiO2+ 2Al→MgAl2O4+ 2Si反应,反应产物MgAl2O4 依附纤维形核生长  相似文献   

16.
在黑索今(RDX)/间苯二酚-甲醛树脂(RF)纳米结构复合含能材料制备的基础上,研究了RF气凝胶和RDX/RF纳米结构复合含能材料的孔结构,计算了含10%、30%、50%、70%、80%RDX的复合材料RDX/RF的比表面积、总孔体积、平均孔径,并对RF气凝胶和不同复合材料的吸附脱附等温线、中孔分布和微孔分布进行了比较。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对复合材料中RDX颗粒的晶粒度进行了研究,在34~38 nm之间。研究表明:RDX/RF复合材料的孔径在50 nm以下,随RDX含量的增加,比表面积、总孔体积变小,平均孔径则变大;通过RF气凝胶和RDX/RF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吸附脱附等温线、中孔、微孔分布以及中孔微分总孔体积、微孔微分总孔体积的变化比较,认为RDX的填充对气凝胶的中孔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纳米Fe_3O_4颗粒对毫米波和微波衰减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一种磁性纳米吸波材料Fe3O4的制备方法,通过试验测试了其对8mm波和7.5-11.5GHz频段的衰减特性,实验表明:2mm厚度的涂层对8mm波的反射衰减可达7.78dB/mm、对8mm波的透射衰减达27.6dB/g、对7.5-11.5GHz的透射在某些点达到良好的衰减并与其他常用吸波材料作一比较;文中同时给出了试验设置和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胶-凝胶旋涂法并结合在氢气中的还原工艺,在Si(001)基片上制备FeCo/SiO2复合薄膜,利用X线衍射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研究了还原温度对薄膜样品微观结构和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还原温度为700℃,薄膜中FeCo具有强的(110)择优取向,样品矫顽力较大;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FeCo出现(200)择优取向生长,样品矫顽力逐渐降低;当还原温度为1000℃,FeCo具有较强的(200)择优取向,晶面间距膨胀引致的相对形变最小,样品矫顽力较小;当还原温度为1200℃,样品中出现晶态SiO2,FeCo具有强的(110)择优取向,不利于复合薄膜软磁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9.
Al/Al_2O_(3P)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静动态压缩性能及损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气压浸渗工艺制备了体积分数 4 0 %~ 5 0 %Al2 O3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使用了四种不同尺寸的Al2 O3颗粒 ,其平均粒径分别为 5、10、30和 6 0 μm。测定了这些复合材料的静、动态压缩性能 ,并通过材料压缩前后密度变化的测量 ,定量表征了材料的累计损伤。结果表明 ,与基体材料相似 ,这些复合材料表现了明显的应变率敏感性 ;当增强颗粒平均粒径小于 6 0 μm时 ,材料的累计损伤基本与应变率无关 ,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应变。材料中颗粒的破裂主要是由颗粒间的作用引起的。较小尺寸颗粒增强的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流动应力和较小的累计损伤 ,并随着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 ,材料的流动应力和损伤率都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20.
对以Al2 O3 陶瓷作面板、以石墨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杂交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为背板的复合装甲的抗弹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 ,探讨了面板与背板的材料参数、几何参数等对复合装甲的抗弹性能的影响 ,得到了具有工程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