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四官能度过氧化物JWEB50为引发剂,本体接枝共聚法制备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分别采用透射电镜以及相对扭矩变化对聚合体系的粒子结构、黏度变化进行研究,来分析恒定搅拌以及分段搅拌条件下聚合过程的相转变。研究发现,两种分析方法所得结果相近,相转变时的转化率随恒定搅拌速率的增大而降低。采用分段搅拌方式时,相转变前降低搅拌速率可使相转变时的转化率增大,相转变后降低搅拌速率对相转变时的转化率无影响;相转变过程对应的搅拌速率才是影响相转变的"有效搅拌速率"。上述结果对HIPS的产品性能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聚合釜的剪切速率(?)对相转变影响很大,而相转变又直接影响产品质量。本工作采用两种方法分别计算了HIPS聚合釜中的(?)min值,即用Magmusson法先求出平均剪切速率常数(Ks),再用实验求得开始发生相转变时的最小搅拌速率(nmin),然后通过Ks和n计算出(?)min值,利用R-Ⅱ型旋转粘度计直接测定HIPS预聚合过程的平均(?)值及其发生相转变所需要的(?)min值。用实验考察了两种计算值的可靠性:Magmusson法求得的(?)min值偏高;利用相转变过程直接求取(?)min值则比较符合聚合釜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对采用淤浆聚合法聚合生成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过程中的传质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压力、温度对平衡溶解度的影响以及搅拌速率和物料对传质系数KL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乙烯溶解度随气相中乙烯压力的升高而线性增加,气液平衡关系符合亨利定律;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搅拌速率增大,相应的传质系数线性增大;加入聚乙烯颗粒会使吸收速率降低,物料量与传质系数基本呈反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4.
采用乙酸乙烯酯(VAc)在水中以过硫酸钾(KPS)和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体系作为引发剂进行无乳化剂乳液聚合,探讨了引发剂浓度、聚合温度、单体浓度和搅拌速度对聚合速率及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VAc质量分数为30%,KPS:VAc摩尔比为1:2 000,聚合温度10℃,反应时间10 h,搅拌速度80 r/min,时聚合产物聚乙酸乙烯的聚合度达到10 848;当VAc质量分数为35%时,聚合转化率可达到96%,聚合速率与引发剂浓度的0.944次方成正比;当搅拌速度达到200 r/min以上时,搅拌速度对聚合速率以及转化率影的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5.
韩剑鹏  包永忠 《化工学报》2020,71(2):854-863
以碘仿为引发剂、连二亚硫酸钠/碳酸氢钠为催化体系、聚乙烯醇(PVA)和/或纤维素衍生物(MC)为分散体系,进行氯乙烯单电子转移-蜕化链转移(SET-DT)活性自由基悬浮聚合,采用在线示踪气相色谱法和激光粒度分析系统研究分散剂种类和浓度、搅拌转速等对聚合动力学和单体液滴/聚合物颗粒粒径分布的影响。发现在相同搅拌转速下,以MC为分散剂的氯乙烯聚合速率最大,以PVA为分散剂时反应速率最小;分散剂种类固定时,聚合速率随分散剂浓度增大而增大。SET-DT悬浮聚合过程中,水相连二亚硫酸钠分解产生的自由基向单体液滴的扩散速率与液滴粒径分布和皮膜结构有关,因此聚合成粒过程影响聚合动力学。尽管不同条件下的聚合均经历液-液分散、液滴黏并、树脂颗粒稳定(转化率>30%)等成粒阶段,但各阶段的液滴/颗粒平均尺寸随分散体系和搅拌转速的变化而变化,引起聚合速率变化;采用MC为分散剂得到的PVC树脂皮膜少,有利于水相产生的自由基向单体相的扩散,聚合速率大。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液聚合方法,通过改变聚合条件研究丙烯酸酯橡胶聚合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关系。提高温度有利于聚合速率的提高,但同时会导致单体最终转化率的降低;改变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含量发现,BPO浓度提高聚合反应速率加快,单体转化率差别不大;丙烯酸丁酯(BA)分别与丙烯酸乙酯(EA)、丙烯酸甲酯(MA)共聚,聚合反应速率有所提高,聚合转化率略有降低;改变丙烯酸丁酯与丙烯酸甲酯共聚组成发现,MA作为共聚单体加快了聚合反应速率,对转化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冷冻取样法研究了氯乙烯悬浮聚合中聚氯乙烯树脂的宏观成粒过程,发现在低转化率时粒径随转化率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当转化率达到15%以后,粒径则几乎不再变化;也研究了搅拌转速、分散剂用量和聚合温度等对粒径变化的影响,为聚合配方与操作条件的确定以及树脂的最终粒径与粒径分布的控制提供参考,并为聚合釜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均相茂金属催化剂催化苯乙烯间规聚合中搅拌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搅拌型式的聚合反应器中使用均相茂金属催化剂(Cp^*Ti(OR)3/MAO/TIBA催化苯乙烯本体间规聚合。研究搅拌桨型式、反应器以及搅拌速度对聚合物形态以及聚合过程的影响,并分析了搅拌、结晶和聚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良好的搅拌剪切对避免凝胶、促进粉状间规聚苯乙烯的生成至关重要。聚合动力学的研究表明,搅拌转速不仅能影响聚合物的颗粒形状,也能通过改变聚合物原生晶的结晶速率从而影响聚合速率。  相似文献   

9.
对HIPS预聚合反应阶段的动力学及相转变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基础胶的种类、用量、搅拌速率及阻聚剂含量对苯乙烯预聚合反应动力学和相转变过程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丁二烯/苯乙烯乳液聚合反应10h、转化率达到70%为研究目标,在分析了标准配方条件下提高转化率对反应时间影响的基础上,考察了补加乳化剂对反应后期聚合速率及胶乳黏度、粒径和机械稳定性的影响,与采用增加初始乳化剂法进行了对比,并探讨了补加乳化剂提高反应后期聚合速率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增加初始乳化剂用量可以显著提高聚合速率,但胶乳黏度明显增大,且机械稳定性降低;补加乳化剂有利于提高反应后期的聚合速率和胶乳的机械稳定性;乳化剂补加量越大,反应后期的聚合速率越快;当乳化剂补加量相同时,在反应时间为2~4h,补加时机越早,反应后期聚合速率越快;补加乳化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乳化剂初始量100%,补加量10%,补加时机为反应2h。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β‐poly(malic acid) (PMLA) can be used as a pro‐drug or for a drug‐delivery system. Effects of pH,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 (DO) and stirring speed were investigated to improve PMLA production by A. pullulans ipe‐1. RESULTS: The strain produced a high PMLA concentration when pH and DO remained at about 6.0 and above 70%, respectively, and the yeast‐like cells were the main PMLA producers. To further promote PMLA production, the cultivatio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In phase I, cell growth was accelerated by maintaining high DO (>70%) with a constant stirring speed of 800 rpm. In phase II, PMLA production was increased by controlling DO at 70% using the automatically controlled stirring speed. In phase III, PMLA production on per gram of glucose (Yp/s) was enhanced by keeping DO at 70%, and using a low stirring speed to decrease cell growth. Compared with batch cultures, a higher PMLA yield was obtained with this strategy, i.e. PMLA production and Yp/s increased by 15% and 18%,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Control strategies for pH, DO and stirring speed provide a good reference for process develop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PMLA production. © 2012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2.
陈志希 《化学工程》1994,22(6):46-54
介绍了粘性物料在低速搅拌时的流型和桨叶形式。对高速状态下的粘性物料,特别是有固相存在的搅拌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流向改变和碰撞过程。推荐了几种用于粘度较大,尤其含固相较高的粘性物料的搅拌桨、搅拌槽和挡板形状。通过试验对桨叶直径、转速、层数、宽度各参数进行了合理选择,找出了提高效率、节约能耗的合理参数,并提出了高效节能的窄叶桨。通过流体力学分析和试验提出了固体颗粒悬浮液的“颗粒因数”对搅拌功率的影响,根据实验数据回归,提出了圆盘桨和窄叶桨当桨叶宽度、层数、液深改变时的功率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13.
以苯乙烯-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接技共聚制备高抗冲聚苯乙烯。研究了胶样、橡胶含量,搅拌转速、温度对预聚体的流变行为的影响。发现随着起始橡胶浓度增加,相转变点推迟,当起始浓度达10%时,体系不发生相转变。  相似文献   

14.
搅拌速率对剩余污泥厌氧水解酸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搅拌速率大小对污泥中有机质的溶出影响较大.改变不同的机械搅拌速率,对剩余污泥中SCODCr、VFAs等的溶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搅拌越快越利于SCODCr值的生成,搅拌速率为410 ~ 430 r/min时,产生的SCODCr值明显大于较低搅拌速率,但是如此高速的搅拌使污泥处于剧烈搅动状态,可使大气中的氧不断的溶入...  相似文献   

15.
脱硫石膏制备硫酸钙晶须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脱硫石膏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工艺制备硫酸钙晶须,并借助XRD、高分辨显微镜等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不同搅拌速率和不同硫酸镁加入量对硫酸钙晶须生长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搅拌速率的不断增加,硫酸钙晶须的长径比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搅拌速率为90r/min时,长径比达到最大,其值为75.78;随着硫酸镁加入量的增加,硫酸钙晶须的长径比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硫酸镁的含量为3%时,长径比达到最大值73.88。  相似文献   

16.
丁竹君 《合成纤维》2019,48(11):23-25
选用国产"天纺"牌涤纶FDY纺丝油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质、温度、搅拌速度、加油速度等因素对油剂乳液状态的影响,从而制定出油剂配制的合理工艺。结果表明:在FDY油剂配制时,纯度较高的水质,适宜的水温、油温和合理的搅拌速度、加油速度均能有效降低油剂乳液的浊度,增强乳液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不同橡胶分子量的高抗冲聚苯乙烯预聚体的流变行为时,发现除转相点外,在表观粘度-转化率曲线上约7%转化率处表观粘度又有个极小点;而且,预聚体的流变特性受搅拌速率的影响.此外还研究了温度对预聚体流变行为的影响,得到以下表观粘度-温度关系式η_α=B_2γ~(A_2)exp[(B_1·γ~(A_1)/T]  相似文献   

18.
马寒冰  陈章 《化工学报》2010,61(6):1577-1581
用相反转法将含分散剂的水滴加到熔融的Bi-Pb-Sn-Cd易熔合金液中,制备了一系列超细合金粉,使超细粉的制备与表面修饰同步进行,系统研究了制备过程中温度、搅拌速度和分散剂浓度对超细合金粉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水在合金液中含量的增加,体系发生相转变,合金从连续相逐渐破裂成分散相而形成超细金属粉,同时改性剂以物理吸附的方式对超细金属粉进行表面改性;制备温度、搅拌速度和分散剂浓度对合金粉粒径有明显影响,以浓度为1%的油酸钠为分散剂,温度为85℃,搅拌速度为1750r.min-1,可制得平均粒径为0.3μm的超细Bi-Pb-Sn-Cd合金粉。为获得满意粒径和表面改性效果的超细合金粉,必须将制备温度、搅拌速度和分散剂浓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阻燃高抗冲聚苯乙烯的溶剂法再生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天然无毒柠檬烯作为高抗冲聚苯乙烯的溶剂、以低毒正丙醇作为沉淀剂,考察了影响高抗冲聚苯乙烯树脂沉淀颗粒形态的各种因素,探讨了高抗冲聚苯乙烯溶液的浓度、沉淀温度、搅拌速度等因素对沉淀过程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聚苯乙烯质量分数为15%、沉淀剂用量为3倍HIPS溶液的体积,在40℃及2 000 r/min的搅拌作用下,能获得沉淀颗粒大小合适的再生聚苯乙烯产品,聚苯乙烯的回收率达到97%(质量分数),原料中近90%多溴联苯醚可同时被去除。  相似文献   

20.
采用铈盐和Fe2+-H2O2-二氧化硫脲两种引发体系引发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与漂白化学桉木浆接枝共聚,研究了搅拌对接枝共聚的影响。搅拌作用的强弱是由搅拌转速、反应器容积和搅拌桨大小共同决定的,三者都对接枝共聚有很大影响,三者有机组合后获得合适的搅拌强度对接枝共聚是极为重要的。除了铈盐引发接枝时环氧基水解率受搅拌转速的影响较大外,两种引发体系下搅拌对接枝的影响规律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