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燃煤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后,原有的烟气净化设备在设备容量、装备水平上有较大提升。为了给汞排放治理提供决策依据,分析了超低排放改造后烟气净化设备的汞脱除潜力。研究结果表明:SCR烟气脱硝系统改造能够增大Hg0的氧化效率,因而能促进后续烟气净化设备的脱汞效率;低低温电除尘和电袋复合除尘技术的协同脱汞效率显著,可达40%;安装高效除尘除雾器的脱硫塔对汞的协同脱除效率可达96%。然而,由于超低排放改造后除尘器出口Hg2+含量低,且粉尘浓度低、粒径小,脱硫系统单塔提效增容改造及湿式电除尘器对烟气中汞的脱除效率影响有限;还有可能出现单塔提效增容改造后脱硫系统出口汞的排放浓度较入口略有增加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从电除尘器对烟气和飞灰条件的适应性、供电电源的有效性及本体结构限制性方面,阐述了现有常规电除尘器除尘效率低、烟尘排放浓度高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常规电除尘器不能满足烟尘超低排放改造工艺要求的问题。提出通过降低飞灰比电阻、电场分区细化、采用高效供电电源等深度改造提效措施,使脱硫塔进口烟气飞灰浓度大幅度降低,达到吸收塔和湿式电除尘器等设备进一步捕集细微粉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使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近年低低温电除尘技术开始得到应用。以浙能温州电厂660 MW机组低低温电除尘器为研究对象,对低低温电除尘器粉尘及SO3协同去除效果进行了测试,对烟气的常规温度和低低温状态下飞灰比电阻的变化及其除尘提效幅度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烟气冷却器投运后,低低温工况条件下的飞灰工况比电阻值较常规烟气工况降低了1个数量级,烟尘排放质量浓度由6.94 mg/m3降至3.25 mg/m3,达到超低排放要求 ;SO3脱除率达96.6%。  相似文献   

4.
基于高效除尘技术及烟气冷却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脱硝催化剂的防磨举措分析,探讨燃用高灰机组在不使用湿式电除尘器的情况下达到超低排放的可行性.与常规电除尘器相比,低低温电除尘器提效显著,幅度在17.09%~53.17%,辅以精细化的气流均布技术,可以配合高效湿法脱硫实现高灰煤超低排放.在某660 MW机组开展工程应用,燃用...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某600 MW燃煤电厂烟气污染物排放达到超低排放的目标,结合技改前烟气系统配置及布置情况,采用以低低温为核心的烟气协同治理技术路线,提出了"锅炉燃烧器低氮改造+脱硝装置(备用层加装催化剂)+烟气冷却器+低低温静电除尘器+脱硫装置(交互式喷淋及托盘)+湿式电除尘器+烟气再热器+干烟囱"的技改方案。通过提效改造后,烟气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烟尘排放浓度分别为36.8mg/Nm~3、21.6mg/Nm~3、1.7mg/Nm~3,性能指标优于燃机排放限值。利用低低温烟气余热系统中多余的热量加热凝结水,由此可节约标煤耗0.59 g/k W·h。该项目超低排放技改方案的成功应用,可为后续类似工程技改时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达到烟气超低排放目的,神华国华三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300 MW亚临界自然循环燃煤机组实施了一系列改造项目,如低氮燃烧器改造,SCR脱硝改造,新增低低温省煤器,静电除尘器高频电源改造,湿法脱硫塔脱硫提效并增加管式除雾器,新增湿式静电除尘器等。为研究超低排放改造后脱硫废水及湿式静电除尘器废水中汞浓度变化,以该机组为研究对象,取样分析了脱硫塔、湿式电除尘器补充水及排放废水中汞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燃煤、石灰石及补充水中汞含量较低,实验期间该超低排放改造电厂脱硫废水及湿式电除尘器废水中汞含量均较低,分别为0.140~0.468 μg/L和0.094~0.102 μg/L;脱硫塔所排52 m3/h废水中汞增加量为1.75~5.50 mg;湿式电除尘器所排废水中汞含量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基于国内197台燃煤电厂电除尘器电耗及比电耗的统计数据,提出电除尘器能效评价指标及测试、计算方法,利用该评测方法对目前超低排放投运项目中电除尘器进行能效评测,结果表明:低低温电除尘技术提效幅度明显,但运行能耗偏高;湿式电除尘技术可稳定实现烟尘超低排放,但需额外增加一定的运行能耗;机组低负荷运行时,电除尘器运行能耗偏高。当前电除尘器运行能耗均存在较大的节能空间,建议开展电除尘器能效优化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烟气协同治理技术路线应用时间较短,超低排放的运行和维护经验相对不足。为此,在介绍目前我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已开展超低排放改造过程中及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分析,提出了合理改进运行建议,最后对我国超低排放各技术线路的经济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技术选择,并对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脱硝改造,电除尘和脱硫的超低排放改造工艺更为丰富,但都能满足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这3项各自的排放质量浓度限值5、35、50 mg/m~3要求;超低排放各工艺技术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工艺设备的选型与安装、运行未达到预期、原料的运输及使用寿命、在线监测、上下游设备之间的影响等方面;燃煤装机容量越大,单位发电量的投资就越低,改造经济性也就越显著,推荐超低排放改造路线为"低氮燃烧+选择性催化还原+低低温电除尘器/电除尘器自身改造+单塔一体化技术/(脱硫改造+湿式电除尘器)";未来的超低排放发展趋势将会集中于开发低成本超低排放技术、协同脱除技术、全过程污染控制超低排放等。通过对我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应用现状及关键问题的分析,可指导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的控制研究及促进超低排放工艺技术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
针对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中技术路线上存在的争议问题,结合国内超低排放改造可行性研究及协同脱除改造工程的实施,总结了烟气污染物协同脱除技术的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超低排放协同脱除策略及一体化脱除核心技术,提出超低排放改造可结合"协同"和"湿除"2条技术路线,在确定的边界条件和场地布置前提下优化设计。工程应用表明,燃煤机组采用协同脱除技术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后,NO_x、SO_2及烟尘排放质量浓度均优于超低排放限值要求,同时对SO_3、Hg和PM_(2.5)等污染物的脱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李奎 《宁夏电力》2016,(4):46-49,72
为了满足国家标准对燃煤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的最新要求,对某600 MW燃煤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现状及超低排放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采用"低氮燃烧+SCR脱硝+电袋复合除尘器+烟气脱硫+湿式电除尘器"的超低排放技术改造方案。结果表明:改造方案将该机组排烟中NO_X、SO_2、烟尘的排放浓度分别控制在50 mg/Nm~3、35 mg/Nm~3及5 mg/Nm~3以下,满足了国家对燃煤机组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限值的要求,同时明显改善了当地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与推行超低排放前的2013年相比,2019年中国火电装机容量、发电量分别增长36.7%和19.5%,但烟尘、SO2、NOx排放量却分别下降87.3%、88.6%、88.8%。同期,全国火力发电行业厂用电率维持在6.01%,供电煤耗从321 g/(kW·h)下降到306.4 g/(kW·h),相当于2019年减排CO2约27015万t,是国内目前最大的15万t/年碳捕集工程的1 801倍。为总结中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取得的重大成就,指导其他行业的污染治理及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高效经济的实现,系统研究最严排放标准、企业需求、国家重视、技术创新、经济激励政策等对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成功实践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工程、碳捕集工程等烟气治理工程不仅投资高,而且运行费用可观。烟气治理工程的顶层设计与持续推进是关键,技术突破和规范应用是保障,环保电价与激励政策是重点。就超低排放而言,超低电价等经济激励政策不能因为超低排放全面完成而取消,而应进一步优化,激励超低排放工程的高效运行。其他工业行业在推行超低排放过程中,应借鉴电力行业的成功经验,制定可行技术路线、工程技术规范、运行管理技术规范等国家环保标准,同时出台相关的经济激励政策,以确保超低排放工程建设好、运行好,真正实现减排效果。节能改造工程完成后,其运行不仅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减排CO2的能力较大,在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约束条件下,燃煤电厂应优先实施节能改造工程。在碳捕集工程能耗、成本、风险不能大幅下降的前提下,碳捕集工程不宜盲目推广。  相似文献   

12.
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后陆续出现不少新问题,烟气系统阻力大、风机电耗高、风机出力不足、机组无法带额定负荷是其中的典型问题。大唐西北院对这此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以某600 MW机组为实例进行了技术改造。改造后效果显著,局部阻力下降了960 Pa,烟气系统总阻力不再超出风机能力,机组负荷不再受限,实现了机组安全稳定满发。  相似文献   

13.
晏敏  张杨  朱跃  江建平 《中国电力》2018,51(11):163-167
为达到“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要求,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在燃煤电厂全面展开。对49个电厂已完成烟气超低排放改造的132台机组安装的SCR脱硝催化剂现状进行了调查,对脱硝机组的类型、烟气温度、入口粉尘浓度、入口NOx浓度和超低排放要求下脱硝催化剂的改造方案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对超低排放改造前后SCR脱硝催化剂不同催化剂层间体积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同时结合部分改造案例分析了超低排放改造设计过程中值得注意和改进的事项,以进一步保障脱硝系统的达标排放和安全经济运行,给后续开展烟气脱硝超低排放改造机组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对安徽省已提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任务的67台(36 490 MW)煤电机组的SO2、NOx和烟尘超低排放改造技术路线、改造的经济性、改造后排放浓度及减排量以及改造后3种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CEMS)验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安徽省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主要以湿式电除尘、低低温电除尘和超净电袋为核心的3条典型技术路线。1000MW机组改造经济性最高,其次为600MW和300MW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对全省电厂烟气污染物减排显著,污染物之间协同脱除效果良好。现行的气态污染物监测仪器、滤尘材料及测试方法均不能很好地满足改造后污染物CEMS验收的测试准确度要求,建议超低排放改造机组的烟尘验收选用低浓度粉尘测量自动取样系统和设置空白实验修正;SO2验收需采用紫外或红外烟气分析仪,采样管路需要高温伴热;NOx验收应根据SCR脱硝出口和总排口NOx浓度测试数据相互佐证。  相似文献   

15.
烟气深度冷却系统在1000 MW超超临界机组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充分利用烟气余热加热凝结水,降低烟气温度,达到降低飞灰比电阻以提高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的目的,实现电除尘器“低温除尘增效”,同时提高锅炉效率,降低机组热耗和发电煤耗.在某1 000MW机组锅炉空气预热器出口与电除尘器入口烟道内设计、加装烟气余热利用回收装置.实践表明:加装烟气深度冷却装置后,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提高0.1%,脱硫水耗明显降低,机组供电煤耗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6.
利用协同治理技术实现燃煤电厂烟尘超低排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牧  胡玉清  桂本 《中国电力》2015,48(9):146-151
为实现燃煤电厂烟尘超低排放,介绍了一种燃煤电厂烟气处理系统协同治理技术路线,分析了该协同治理技术路线烟尘协同效应的机理及特点,重点对烟尘排放在不采用湿式电除尘器时达到<5 mg/m3及<10 mg/m3的协同治理技术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当前利用协同治理技术达到烟尘超低排放的推荐性技术配置方案,相关结论可为现阶段燃煤电厂烟尘治理系统的设计与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控制大气污染,中国许多地区提出了超低排放要求。为降低干式静电除尘器出口烟尘浓度,对静电除尘器脉冲供电技术、极配形式、气流组织形式及旋转刷清灰技术进行了研究,指出脉冲增强静电技术与移动电极技术联合使用,可提高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且具先进性。以某电厂330 MW机组除尘改造为例,介绍脉冲增强静电技术及移动电极技术的使用情况。实践表明,改造后的静电除尘器粉尘排放质量浓度为16.4 mg/m3,满足现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的20 mg/m3,且运行良好,为火电厂粉尘超低排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针对火电厂煤粉锅炉煤种适应性提高、低NOx运行要求,SCR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烟气NOx的排放浓度,减少发电企业的考核损失。以大唐潮州电厂2×1 000 MW机组增设烟气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脱硝装置的技术改造为例,简要介绍了潮州电厂原机组增加SCR脱硝系统的工艺构成和流程特点、设计参数、总体布置,并对该工程中相关设备的改造进行了描述,该改造不仅为百万机组脱硝工程的安全运行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我国大型燃煤机组的脱硝改造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T型锅炉改造是由超临界参数升级为超超临界参数,主、再热汽汽温达到605/623℃高等级参数,实现延寿跨代升级改造,机组寿命延长30年.改造后的T型锅炉机组的能耗指标达到国内同类机组领先水平,多种耦合汽温调节方式下锅炉偏差控制技术;可实现超低宽负荷范围灵活性运行的T型炉;锅炉实现国内先进高效低NOx排放指标,烟气余热梯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