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施工管理贯穿于高铁客站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对高铁客站施工阶段绿色性能等级的影响至关重要。通过参考文献及相关标准,首先建立适应西北地区的高铁客站绿色施工管理综合评估的指标体系,在评价体系中首次引入BIM技术指标;然后采用组合方法将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融合,计算得出各指标的最终权重;最后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综合评估模型,对西北某高铁客站施工管理绿色性能进行分析,找出关联度影响较大的指标,为制定高铁客站绿色星级等级评价标准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铁项目施工技术要求高、周期长、规模大,施工中面临风险众多,需要对其风险进行科学管控。在建立高铁项目施工风险评价三级指标体系基础上,将模糊语义量化应用于CUOWGA算子,考虑风险间的相关性,用改进的CUOWGA算子和Shapley值函数对高铁项目施工风险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郊的涉铁工程项目越来越多。这些工程项目在施工阶段会遇到各种风险,这些风险一旦发生将对整个项目的成本、工期、施工质量等有着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需对涉铁工程项目进行风险管理。本文以长沙市红旗路下穿沪昆高铁工程项目为背景,采用"层次分析法"风险评价模型对该项目施工阶段进行风险评价。根据项目风险评价的结果,对权重占比较大的项目风险给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制定出风险监控的流程,形成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这些措施将为工程的安全施工提供保障,并可供同类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合肥地铁1号线长距离下穿高架桥,近距离下穿高铁路基和河流,且穿越土层为膨胀土,施工环境十分复杂。鉴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独特优势,通过分析辨识合肥地铁1号线施工典型风险源,建立充分体现上述施工环境特点的风险指标体系,利用修正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指标权重;确立五级风险划分标准;引用一种符合地铁施工风险评估特点的非线性模糊算子,建立修正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合肥地铁1号线施工风险进行评估定级。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可行,评价结果对合肥地铁施工安全有指导意义,也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樊晔 《建设监理》2014,(10):50-53
研究了政府投资基础设施项目业主方施工阶段的风险,提出政府投资基础设施项目业主方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体系,在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其权重,研究表明安全风险成为政府投资基础设施项目业主方在施工阶段最关注的风险,信息、管理风险也受到与传统铁三角类似的重视。在此基础上,以南宁高铁站前道路工程为例,采用AHP评价的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风险体系研究结果,也为该风险体系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评估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风险,提出基于DEA-AHP和BP神经网络的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风险评估模型。先运用WBS-RBS识别施工过程风险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两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判矩阵,运用数据包络计算指标权重,最后将指标权重值作为BP神经网路输入完成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风险预测,确定风险等级。通过工程实例验证该评价方法科学可行,可为类似工程风险评价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控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基坑施工风险,根据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基坑工程项目特点,构建基坑施工风险评价体系;使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CEEMDAN方法对实际工程进行风险评价,将主观评价数据进行客观处理,得到各评价指标的最终权重;根据云模型理论生成标准评价云模型,并结合专家意见和最终权重生成综合评价云模型;最后将该模型用于实际工程风险评价,得出该工程处于“较低风险”。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表明该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且能有效规避专家打分的主观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评价人防工程施工风险,在工程项目资料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人防工程施工风险影响因素,提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人防工程施工风险评价模型,采用MATLAB软件进行各级指标一致性的检验,得到各指标权重,基于指标权重对施工风险进行评价;采用该模型进行工程实例分析,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研究表明,该模型可全面评价人防工程施工风险,客观反映各风险因素对施工风险影响权重;对于焦作市玖珑宸项目人防工程,一级评价指标中,组织管理风险对焦作市玖珑宸项目人防工程施工风险影响较大,权重系数为39.45%;二级评价指标中,工程质量对焦作市玖珑宸项目人防工程施工风险影响最大,权重系数为19.14%。  相似文献   

9.
施工质量控制作为被动式建筑建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绿色建筑目标的实现和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有重要意义。然而,近年来被动式建筑的施工质量问题不断增多,其中存在的风险未得到良好控制,由此引发的重大安全事故和财产损失严重阻碍了被动式建筑发展。基于此,首先,对被动式建筑施工质量风险因素进行识别与收集,构建风险指标评价体系;其次,利用AHP分析法对各级风险指标权重进行计算,得出关键风险影响因素,使被动式建筑施工质量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更具科学性;最后,依据计算结果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期提高施工质量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对水利工程施工项目风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水利施工项目的风险评估进行深入的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分配,结合人工神经网络算法进行风险识别,并进行实例应用。结果表明:结合人工神经网络对项目风险进行预测,将风险度分为质量风险和费用风险,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最优,评价结果可为管理者提供施工风险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建设项目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高铁运营里程跃升为全球第一。但中国高速铁路依然面临完工风险、运营风险、安全风险、技术风险等投资风险,由于高铁建设项目工程复杂、资金巨大,项目面临的投资风险按照一定比例由众多项目参与方分担,所以风险分担是高铁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起点。从风险分担入手,利用多目标规划方法找到最佳风险分担方案,并同项目实际风险分担方案比较,获得高速铁路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利用综合评价法得到高速铁路建设项目投资风险评估值,最终确定该项目的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地铁下穿高铁路基是一个复杂且系统的工程,其下穿施工对高铁路基沉降的影响往往是该类工程的关键点,需要确保下穿地铁的安全施工与上行列车的正常运营.本文利用GM(1,1)算法的优点,用于发现高铁路基已有沉降数据之间的规律,进而预测高铁路基后续沉降.同时,提出了地铁下穿高铁路基施工的安全控制等级,用于指导地铁下穿高铁路基的...  相似文献   

13.
周恒  傅林  袁丽 《中外建筑》2012,(5):56-58
随着快速的城市化和经济一体化,中国已经进入城市圈时代;2004年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颁布以来,我国的高速铁路建设进入了大规模发展建设时期,中国将迎来一个崭新的高铁时代。城市圈如何应对高铁时代的到来,值得研究。本文沿用城镇体系相关概念,从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空间结构、管理理念等四个方面来解读高铁对城市圈空间布局的影响,为城市圈在高铁时代下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按高铁项目工程合同风险产生的原因、加强合同管理中的重要意义与合理的风险防范策略的顺序,深入分析了高铁项目工程合同的风险管理,同时从适用性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风险应对措施,以促进施工单位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铁路箱梁制运架施工主要危险源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靖  崔庆合 《山西建筑》2010,36(16):292-294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通过对铁路箱梁预制及架设施工中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方法进行总结,重点阐述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责任制落实、危险源辨识评价及监控管理、员工安全培训、工地安全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管理经验,对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施工安全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安茂强 《山西建筑》2010,36(16):135-136
通过新建京沪高铁徐州京杭运河特大桥主墩沉井施工,介绍了在地层为锯齿状岩面时高低刃脚沉井的施工技术,实践证明:该工程采用高低刃脚沉井施工方案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韩锋 《工程质量》2013,31(2):18-28
哈大高铁哈尔滨西站工程所在地纬度高,结构施工跨越冬季;通过采用综合蓄热法与暖棚法相结合的双重技术方法,研究负温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渗透性能、抗冻性、受冻临界强度,过程中实施温控和防裂控制技术,成功进行了新建哈西客站工程轨道层结构混凝土的冬期施工,解决了单一暖棚法成本高、控制难和单一综合蓄热法无法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难题,填补了高铁工程结构混凝土-30℃以下严寒气候条件下冬期施工空白,为保证高铁站房工程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具有显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地铁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在各种复杂环境下进行施工,尤其是对于下穿沉降控制要求高的高铁线路等建构筑物,需要进行专项的研究和分析。对复合式盾构下穿沪宁城际高铁线路段,详细设计和配置施工技术参数,充分考虑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在保证施工安全的情况下以减少对周边构筑物的影响,为类似工程项目实施提供了参考价值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铁车站选址与接驳交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截止2 018年底,我国已开通高铁 2.9万公里,高铁车站超过500座。由于我国东 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高铁车站选 址各具特色,同时也出现一些“舍近求远”的 高铁车站选址“怪象”,没有从“以人为本”的 角度对高铁车站的接驳交通进行系统规划建 设,高铁的功能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旅 客出行的便利性大打折扣。为此,基于我国现 行高铁车站城市规划空间特征,本文从宏观 和中微观两个层面分析我国高铁车站的选址 特征,从战略规划、成本技术、绿色环保三 个方面阐述高铁车站选址“怪象”产生的深层 次原因,梳理影响高铁车站选址的内外部因 素,论证高铁车站合理选址的原则、方法与 策略;探讨高铁车站选址与接驳交通体系的 关系,提出高铁车站接驳交通一体化理念, 总结国内外高铁车站接驳交通一体化建设经 验,挖掘我国高铁车站接驳交通系统需解决 的主要问题,并以重庆西站为例,提出改善接 驳交通一体化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