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小断块高凝油藏高效开发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黄骅坳陷小集断裂带的官938断块油藏采出程度已经达43.9%,预测最终采收率可达57%。该油藏油层多且厚,属高凝中低渗油藏,总结该断块成功开发经验,可对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借鉴。该断块油层虽厚但层数多,非均质性较强,在开发前期就采取分层开采方案,运用原油的粘温关系、排量和井口温度关系,采用大排量生产的方法解决了原油凝固点高的问题;在地层压力下降后,及时注水补充能量,结合先进的工艺,进行层间调剖;在开发后期,开展数值模拟和精细油藏描述,反复认识注水过程中剩余油运移及分布规律,再次调整,开展层间挖潜,实现了油层均匀动用。图2表3(郭海莉摘  相似文献   

2.
吐哈玉东稠油油藏埋藏深、油层厚度大、原油粘度高的中渗稠油油藏,国内外尚无成功的开发先例,开发难度较大。鲁2区块作为吐哈稠油开发先导性试验区块,开展了大量的专题研究、基础试验及现场试验,采油工艺通过各种现场试验,确定采用掺稀油实现井筒降粘工艺进行开发。地面工程相应进行配套工艺研究,满足油田开发需要。  相似文献   

3.
河南稠油油藏低温充填防砂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低温充填防砂技术室内评价、防砂机理及现场工艺配套技术.该防砂技术具有费用低、工艺简便、见效快、填补油层亏空等特点,适应稠油油藏热采高周期吞吐油井防砂.  相似文献   

4.
蒙古林砾岩油藏属于低饱和底水油藏。由于油层厚度薄,油水粘度比大,储集层非均质性严重,油藏开发难度大,开发过程表现出油藏无水采油期短,综合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的特点。在深入研究油藏地质特点和动态特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阶段的开发特点,采取了各种针对性强的开发技术和调整措施,达到了减缓含水上升速度,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抑制底水锥进的目的。10年来,经过各项开发技术的综合运用,使油藏达到了较高的开发水平。较详尽地总结了该油藏的开发调整技术,为我国其它同类型油藏开发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5.
稠油开发是世界性的大难题。在我国能源紧缺的今天,稠油资源无疑是我国不可忽视的能源之一。我国的大部分稠油油藏基本上都是小断块稠油油藏。这类油藏发球低品位石油资源,原油物性差,开发、采油、地面集输与处理难度大。那么,稠油油田开发在产能建设中,其地面工艺技术如何优化,应采用什么技术与方法,才能提高整体开发效益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在介绍了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对冀东油田高104-5稠油区块开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室内实验和理论分析,并介绍了稠油区块采油综合配套技术,实现了稠油区块稳产。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低温充填防砂技术室内评价、防砂机理及现场工艺配套技术。该防砂技术具有费用低、工艺简便、见效快、填补油层亏空等特点,适应稠油油藏热采高周期吞吐油井防砂。  相似文献   

8.
难动用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开发实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左悦 《特种油气藏》2005,12(6):48-49,57
运用油藏精细描述和薄层水平井设计方法,利用导眼井、MWD无线随钻测量和电子多点测量相结合的手段,选择单层厚度较大且平面分布较广的油层部署水平井.通过薄层水平井精心设计和实施,使常规方式无法开发的薄油层实现高产,产油量是直井的6倍.该研究为油田开发中后期难动用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水平井技术在底水稠油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堤油田桩1块为一底水稠油油藏,主要含油层系为馆陶组上段,储集层为辫状河和曲流河相沉积,成岩作用弱,储集物性好;原油密度和粘度较大,油水粘度比为354,边底水十分活跃.该油藏利用直井开发了16年,由于底水锥进快造成油井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而采收率较低.通过研究水锥特点和剩余油分布规律,利用水平井技术整体改造该油藏,控制底水锥进,挖掘剩余油潜力,从而提高了采收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M低渗透稠油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差、采出程度低等问题,开展难点分析和开发方式转换研究,综合运用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方法确定开发方式、开发层系、井网、井距及注采参数.结果表明,通过60℃水驱+蒸汽吞吐开发方式,采用井距为270 m×180 m的菱形井网,分2套层系开发,M油田采出程度可达到18.3%,开发效果明显改善.该研...  相似文献   

11.
由于油藏非均质性的存在,稠油油藏在不同注采方式下火烧油层开发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某油藏沉积微相分布特征,提出了3类非均质油藏概念地质模型,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3类18个油藏模型,研究了油藏非均质性对火烧油层不同注采方式下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模型在同样的生产控制条件下,不同注采方式间的初期产油量和累积产油量之间存在差别;对于渗透率平面非均质性,高采低注火烧油层的开发效果优于高注低采;对于砂体厚度平面非均质性,厚采薄注火烧油层的开发效果优于厚注薄采;对于砂体形态非均质性,宽采窄注火烧油层的开发效果优于宽注窄采。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砂体形态非均质性对火烧油层开发效果的影响程度最大,厚度非均质性次之,渗透率非均质性的影响程度最小。因此,只有合理部署注采井位,才能有效地提高强非均质性稠油油藏火烧油层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变压吸附制氮技术首次在河南油田稠油开发中得到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PSA采用分体撬装布置,空压机与增压机采用电动机变频驱动,与膜制氮相比,PSA具有投资少、运行可靠、环境噪声较小、运行经济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利用水平井分层系开发稠油厚油藏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JX油田5井区储层为典型的陡坡带三角洲沉积,储层单层厚度大且油层内部有相对稳定的隔夹层分布,原油为稠油。针对该区块厚层稠油油藏特点,提出了利用水平井分层系开发的新思路,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水平井单井产能约为常规定向井产能的3~6倍。  相似文献   

14.
王静  李可宁等 《特种油气藏》2001,8(B12):39-42,58
杜66断块属于薄互层状,砂泥岩交互的普通稠油藏,油藏构造比较完整,但具有含油井段长,层数多,单层厚度小,油层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通过调层补孔,侧钻,选注,选采等措施,提高了储量动力程度,应用防砂,解堵及助排等措施提高油井产能,选择试验区进行气水交替驱试验。开发14a来,累积油汽比为0.68,采出程度为18.13%。  相似文献   

15.
早期可动凝胶调驱注水开发普通稠油油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油田赵108断块为多层普通稠油油藏,注水开发后产油量递减严重、含水上升速度快、层间矛盾突出、水驱效率低。为了改善油藏开发效果,实施早期周期性可动凝胶调驱,经过4个轮次调驱与注水开发,实现了年产3万t、稳产10年的开发目标。早期可动凝胶多轮次调驱与单纯注水开发(数值模拟结果)开采10年的指标对比表明:油藏采出程度达到21%,提高10.01%;综合含水率为67.6%,降低了25.4%;中、高含水阶段的含水上升率分别为6.93%和2.08%,远低于单纯水驱开发预测的12.06%和6.15%,中低含水期成为原油主要开发阶段。断块采出程度提高,稳产期延长,注入水利用率提高,投资回收期缩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赵108断块开发效果表明,采取早期周期性可动凝胶调驱注水开发可以改善普通稠油油藏开发效果。图6表2参11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浅层稠油油藏埋深140~700m,20℃原油粘度1000~500000mPa·s,储层岩性为侏罗系、三叠系辫状河流相,中细砂岩和砂砾岩,胶结疏松。在油藏注蒸汽热采开发的中后期,新疆油田公司逐步推广改进密闭取心技术及与配套相关的选样、钻切技术,既提高了取心收获率,又确保了分析样品的数量和质量,同时也为研究稠油"水淹"层划分标准、热采驱替特征、剩余油分布状况等诸多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油田注水开发的理论通常是基于达西定律,渗流规律研究及实践表明:低渗油层不遵循达西定律,存在启动压力。本文利用新的渗流方程导出确定采井距及预测注水见效时间计算公式,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结果同实际吻合,为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指标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厚块状稠油油藏往往在开发过程中油层动用程度严重不均,汽窜现象突出,开发效果差,为此,结合辽河油田巨厚块状稠油油藏特点,开展了高温调剖技术研究,确定了调剖剂配方。矿场试验表明,研制的高温调剖剂能够封堵高渗油层,同时注入驱油助排剂对低渗油层进行驱油助排,达到了改善吸汽剖面、提高油层纵向动用程度、改善蒸汽吞吐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稠油热采油藏一体化设计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油藏动态对注汽工艺和井筒举升工艺进行优化设计,是提高稠油油藏开发效果的重要手段。油藏动态是注汽工艺、举升工艺设计的基础,而注汽工艺、举升工艺又影响着油藏动态。因此,注、采工艺与油藏动态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对三者分开设计会造成注、采工艺与油藏动态之间的不匹配,现场操作性差,实施效果不理想。为此,研究了注汽工艺、油藏动态和井筒举升工艺一体化设计技术。现场应用表明,该方法充分考虑了现场工艺的实际条件,设计的结果更科学,操作性更强。  相似文献   

20.
水平井在稠油老区应用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德胜 《河南石油》1998,12(2):11-13
用现场测试,选层注汽资料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辽河油田齐40块直井蒸汽吞吐后期油层剩余油分布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