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对等网络是一种区别于客/服机制的点对点通信网络新技术。对等节点的发现机制是P2P系统开发中的关键之一、主要论述了当前国内外P2P网络的发现机制,说明了这些发现机制的利弊。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具有更广泛适应性的最新的发现机制——混合发现机制进行了分析,针对混合发现机制是将两种发现机制合成的特点,详细描述了该发现机制的设计思想,改进方案及实现方式,以Sun公司推出的JXTA开发平台作为实现工具,为以后相应工作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对等网络是一种区别于客/服机制的点对点通信网络新技术。对等节点的发现机制是P2P系统开发中的关键之一。主要论述了当前国内外P2P网络的发现机制,说明了这些发现机制的利弊。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具有更广泛适应性的最新的发现机制——混合发现机制进行了分析,针对混合发现机制是将两种发现机制合成的特点,详细描述了该发现机制的设计思想,改进方案及实现方式,以Sun公司推出的JXTA开发平台作为实现工具,为以后相应工作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莫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玲娟  姬同亮  王汝传 《计算机应用》2006,26(12):2900-2902
以改善P2P网络的安全性能为目标,介绍了基于关键节点的混合式P2P结构和基于信誉的信任机制,提出了一种基于该信任机制的混合式P2P模型,描述了该模型的工作机制。利用该模型可以在两个对等实体之间建立高效、可靠的信任关系,有效防止恶意攻击,提高P2P网络的效率和安全。  相似文献   

4.
基于P2P的网格资源发现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2P与网格都是新型的分布式计算模型,在分析现有网格资源发现机制的基础上,将P2P的相关技术引入其中,提出了一种基于P2P的分散资源发现模型。在资源发现过程中为了减少网络流量,提高通信效率,采用数据库查询与基于代理结合的方法。并对该模型的资源发现过程进行了描述,最后通过比较分析给出了该模型所具有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服务发布和发现是Web服务应用中极其重要的环节。随着Web服务数目的增长和对实时性需求的增加,分布式服务发布和发现机制成为Web服务应用的一个新研究方向。对当前Web服务发现问题研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基于P2P的Web服务发布和发现的工作模型,并以实例说明了其工作过程。该模型采用两层结构:第一层是纯Peer—Peer连接,通过一定的路由机制保证通信的畅通,有效地支持系统的可扩展性;第二层采用集中式的连接方式,各个Peer节点集中连接到指定的Broker,以方便统一管理和维护,提高系统的查询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前P2P技术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给出了一个带有发现和查找服务器的P2P应用模型,介绍了该模型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器、监听器、浏览器.重点探讨了Java与XML在P2P程序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P2P技术的资源发现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格能使用户共享和访问广域网中的大量资源,但是随着网格规模的扩大,应用的增多,传统的集中式的资源发现机制不能够满足网格环境下查询效率和扩展性的要求。本文在简要介绍目前网格中资源发现机制基础上,结合P2P技术构造了网格环境中的一种新的资源发现模型,并给出该模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方法。该模型支持基于属性的动态分布式查找,并且具有很好的扩展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P2P的Web服务聚类及组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集中式的语义服务发现机制成为服务发现和匹配时的瓶颈问题,结合P2P和聚类的思想,探讨一种基于P2P的Web Services聚类与组合模型。理论分析与仿真实验表明,该模型在Web Services的匹配速度和查准率上均有提高,可以为用户提供由Web Services组合而成的增值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集中式的语义服务发现机制在面向服务计算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种P2P环境下基于用户行为的语义检索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志欢  肖明忠  代亚非 《软件学报》2007,18(9):2216-2225
受资源类型多样化、搜索复杂度的制约,现有的P2P文件共享系统中的搜索机制是基于文件名的关键字匹配,这种方法不能发现关键字与资源内容之间的深层关系,因此不能实现语义检索.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搜索方案,该方案建立在已有的搜索机制之上,利用用户的搜索行为和下载行为的规律自动发现关键字和资源间的深层关系,在底层的P2P网络上构建一个元数据空间以辅助搜索.该方案具有实现代价小、时间复杂度低、可进化和支持语义搜索的优点.在Maze系统上的实验表明,该方案具有较高的查询命中率和查询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宋雪昌  陆建德 《微机发展》2005,15(11):11-13,59
随着P2P网络的迅速发展,基于P2P的协作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对于P2P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文中主要为开发P2P协作应用提供一个安全信任基础.该应用以信誉机制为基础,通过计算一个双层信誉,促进最后决定的形成,从而提高应用的质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P2P网络中的社区结构发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P2P网络的分布式特征,提出了一种可扩展的分布式社区发现方法PDC,采用节点Power值度量社区结构,并选择中心节点,其中包括新的社区度量方法和新的中心节点选择算法。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与FDC和CDC方法相比,和其他算法相比PDC的社区发现效果率比FDC和CDC至少提高了510%,但是产生的消息数量却很少比FDC少一个数量级,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2.
对等网络蠕虫利用对等网络的固有特征(如本地路由表、应用层路由等),不仅复制快,而且提供了更好的隐蔽性和传播性,因而其危害大,防御困难。从分析互联网蠕虫及其传播机制入手,对对等网络上的蠕虫(即P2P蠕虫)及其特殊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基于良性益虫的被动激活主动传播防御策略(PAIFDP),并对该策略的技术原理和响应防御系统的功能模块等进行了详细设计。以Peersim仿真平台为基础,对各种不同网络参数下的防御效果和资源消耗情况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良性益虫的P2P蠕虫防御技术具有收敛时间快、网络资源消耗少、适应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个基于用户兴趣关联的P2P(peer-to-peer)反垃圾邮件过滤模型,它通过使用一个基于相似兴趣自动聚集的查询算法,从而让这种无结构的网络变成一个具有相似兴趣的语义网络,使得本模型能很快地得到查询结果,提高了过滤效果,节省了资源,且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弥补了当前协作式过滤模型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一种移动环境中的P2P网络信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移动P2P网络大规模分布式和高度动态性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反馈机制的信任模型.该模型引入了距离因子和推荐因子两个参数来控制推荐信任链的规模,提高推荐信任度的准确性.模型将反馈机制和惩罚机制集成到节点间的近期信任度和长期信任度的更新计算之中,提高了模型随时间和历史变化的动态适应性.模拟实验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动态适应能力,能够有效隔离恶意节点.  相似文献   

15.
P2P网络是构建于物理网络拓扑之上的一层重叠网络.针对目前P2P网络模型中缺乏安全和管理机制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P2P网络模型--基于拓扑感知的分层集中P2P网络模型.从可运营的角度出发,通过在此网络模型上引入用户认证管理和用户安全计费机制,实现了对用户网络行为的有效管理和监督.  相似文献   

16.
基于蚁群算法的非结构化P2P搜索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P2P中资源搜索技术的研究,针对非结构化P2P网络中的传统洪泛搜索机制中的路由盲目性和产生过多冗余消息等缺点,提出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非结构化P2P搜索机制.蚁群算法是一种新型的优化算法,利用蚁群算法信息素的正反馈机制指导查询请求消息的转发,将查询请求消息尽量发往资源可能存在的节点上.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查询成功率和查询消息的传送次数方面都优于洪泛搜索算法,提高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自适应系统是一类复杂系统,如何有效地支持此类系统的工程化开发,一直是软件工程领域的关注焦点。提出了一个基于Agent的模型驱动软件开发方法,试图将主流软件工程中的MDA技术与软件Agent技术相结合,从而为高效、高质量地开发复杂自适应多Agent系统提供方法学指导。该方法将基于组织抽象和ODAM+方法学所建立起来的模型视为平台无关模型,将基于SADE平台的实现模型视为平台相关模型,通过建立这两个不同抽象层次元模型间的映射关系,来实现从平台无关模型到平台相关模型以及最终代码框架的转换。介绍了集成MDA和Agent技术的软件方法学ODAM+,阐述了复杂自适应系统模型驱动开发的一组关键技术,包括不同层次的元模型以及它们之间的映射关系、模型转换规则和模型转换算法,最后分析了相应的支撑软件工具和应用验证情况。  相似文献   

18.
由于P2P网络与移动自组织网络存在许多相似特性,提出基于P2P的大规模移动自组织网络多路径路由模型,以提高移动自组织网络可扩展性和路由效率。新模型通过掩码轮换匹配机制发现多路径路由,并按照最优传输权重机制进行流量分配,达到动态感知移动自组织网络物理拓扑变化和平衡网络负载的目的。仿真实验证明,新模型能够适用于大规模移动自组织网络环境,并且有效提高了大规模移动自组织网络路由性能。  相似文献   

19.
基于P2P的分布式工作流平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许云松  王泽兵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26(8):2187-2189,2192
随着跨组织业务的拓展,分布式工作流已经成为研究热点。通过对分布式工作流和P2P技术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P2P的分布式工作流平台。描述了它的网络架构和系统架构,建立了底层的消息通信机制,给出了工作流的定义和执行的分布式设计。相对于传统的工作流平台而言,该平台具有可靠性高、异步协同能力强和应用广泛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