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1台SY5190THB型混凝土泵车,出现驻车制动失灵现象。该泵车驻车制动系统由手制动阀、储气筒、差动阀、后桥制动气室以及继动阀组成,后桥配备S型凸轮鼓式制动器、膜片弹簧制动气室、自动间隙调整臂及差动阀等部件。如附图所示。  相似文献   

2.
以汽车复合制动气室驻车制动腔内的储能弹簧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驻车制动腔的结构组成和制动过程。通过分析复合制动气室的工作原理,提出了引起驻车制动失效的螺旋压缩储能弹簧的失效判断方法。利用气阀综合试验台测得的弹簧工作载荷和推杆行程的数据对失效判断方法加以验证。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判断方法能够判别储能弹簧是否失效。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气制动系统制动过程的分析,针对气制动系统中制动总阀及制动气室的工作状态,引入了物理建模的方法,建立了正常状态下的客车气压制动系统制动气室输出压力特性的模型。为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方法,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计算仿真,得到制动气室的输出压力曲线。与此同时,在与仿真相同的条件下利用整车气制动模拟试验台对制动气室的输出压力进行了测试,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性较好,表明所建立的客车气制动系统制动气室的输出压力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描述制动气室输出压力变化特性,为气制动系统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拖拉机挂车气制动系统执行机构主要采用膜片式制动气室,对拖拉机挂车机组气制动系的制动性能完全满足强制性国家标准GB16151-2008《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和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中规定要求的膜片式制动气室有效承压面积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后,得出膜片式制动气室有效承压面积不仅与几何尺寸和气压有关,还与工作行程有关.试验按照国家行业标准JB/T9840.1-1998《拖拉机挂车气制动系统制动气室技术条件》进行,找到了膜片式制动气室有效承压面积的变化规律.膜片式制动气室有效承压面积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值.指出了不同型式的膜片式制动气室推杆有效工作行程范围.  相似文献   

5.
为了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我们在装载机原手制动基础上安装了紧急和停车制动系统,用于装载机工作中出现紧急情况时制动,以及当装载机气压过低时起安全保护作用,也可用于停车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紧急和停车制动系统如图1所示。从储气罐中来的压缩空气进入控制阀3,控制制动气室4的工作。当压缩空气进入制动气室时,压缩大弹簧,制动器5被松开;当气压被释放时,大弹簧复位使制动器接合,则装载机被制动。同时,变速操纵空档装置切断变速阀的油路,使装载机挂空档。紧急和停车制动既可人工控制又可自动控制。人工控制:由驾驶员用手直接…  相似文献   

6.
采用液压制动的车辆,其制动主缸的一般结构如图1所示。缸体溢流孔距主腔皮碗口的距离(活塞空行程)L,直接影响车辆的安全制动和正常行驶。标准ZB/T T24008—90《汽车液压制动主缸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7.
推杆行程失调会引起客车制动力的损失,使制动力矩减小,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诊断制动气室推杆行程失调故障的方法。分析了气制动系统中的制动总阀和制动气室的工作状态,利用模型对制动气室伸出推杆的行程值进行理论估计,通过判断估计值是否落在规定的推杆有效行程范围内,对系统是否存在推杆行程失调故障进行判断。然后搭建了整车气压制动系统模拟试验台,针对整车制动系统进行制动性能模拟试验,对制动气室的气压变化量进行测量,将归一化后的试验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对气制动系统是否存在推杆行程失调进行了诊断。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对气制动系统推杆行程失调进行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8.
制动气室是车辆气压制动回路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动态响应特性直接影响车辆气压制动系统性能,建立制动气室充气过程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将制动气室的流量特性方程、状态方程以及活塞盘的运动方程无因次化,得到制动气室无因次解析模型,仿真计算出气室压力响应和运动特性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制动气室回位弹簧满载弹力、橡胶膜片的膜片力等参数均会对气室响应特性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其中回位弹簧满载弹力的影响程度最大,但不同参数下气室的充气时间基本保持恒定。  相似文献   

9.
公司现有重型12 t叉车行车制动系统采用全气压制动,制动器为带凸轮机构的鼓式制动器,该制动方式存在的问题:1)制动效能的稳定性不好,左右气室调节困难,易发生跑偏现象;2)制动气室外形尺寸偏大,从而使前驱动桥外形尺寸增加,与车架连接后前驱动桥部分空间变小,维修性不好;3)整个制动系统的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10.
姚广鹰  赫明玖 《机械制造》1994,32(11):10-11
一、问题的提出 我厂是制造各种汽车前桥的配件厂。制动凸轮轴是汽车前桥的关键零件之一,结构如图1所示,其头部为渐开线形状。由于我厂没有加工制动凸轮轴的专用机床,所以只能加工制动凸轮轴的轴杆部分,而渐开线部分需要外协加工。 根据生产的需要,我厂决定自己加工制动凸轮渐开线部分,为此我们设计出一种在铣床上采用靠模法加工制动凸轮轴的专用夹具,使用效果较好。 二、夹具原理与结构 这种专用铣床夹具原理如图2所示,滑板6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使靠模板2与滚柱1保持紧密接触,回转台5通过手轮作圆周进给运动,使工件4转动,铣刀3就可加工出与靠模2形状相同的曲面。夹具结构如图3所示。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导轨体8的长度应大于在导轨体外面夹具体  相似文献   

11.
针对客车气制动系统动态响应研究不足的问题,运用计算机仿真建模技术,建立了制动系统关键部件全参数仿真模型。其关键部件包含制动阀、继动阀、膜片制动气室、气压管路。在数学推导的基础之上,引入了AMESim多领域仿真建模软件,避免了复杂的多变量、非线性的数学关系推导,模型可用于客车气制动系统多参数仿真模拟与设计。为验证模型的准确性,设计了一套整车制动模拟试验台,对气制动系统动态响应和各零件响应输出协调性进行试验验证。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两者相吻合,并分析得出了气制动系统响应迟滞的主要因素为制动气室的橡胶膜片形变引起,为气压制动系统性能研究及匹配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汽车双管路气压行车排气制动传动装置专利申请号:98225833专利申请号:98225833国内外汽车气压式双管路制动传动装置,有双腔并列(或串联)式制动控制阀,和弹簧式制动气室。由弹簧能制动,输入(维持)气压能转换机械推力来解除制动(行车),制动由控制阀切断气压源再排出气压能产生,设有行车与制动信号。若增设应急(驻车)制动装置,使驻车制动器省略,和排放油气混合物得到回收。目前国内外用无气压能行车,输入为制动与排放即解除。这种装置当突发泄漏使气压下降或丧失,就会致使肇事。世界各国每年由此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柔性制动的原理,以及制动系统中的WTY制动气室和与之配套的双级阀和继动阀。探讨了双级气控继动阀的功能及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4.
我国拖拉机挂车气制动执行机构主要采用膜片的制动气室,对其推力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后,得出膜片式制动气室推力不仅与几何尺寸和气压有关,还与工作行程有关。  相似文献   

15.
基于VABCO压力调节器气制动ABS系统,综合考虑温度、管路长度等彩响因素建立了制动气室压力变化数学模型;通过压力阶跃响应试验,频率特性试验和PWM调压试验分析了制动压力动态特性,证明了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基本合理。为ABS控制逻辑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制动底板是汽车上用以支承稳固制动蹄、涉及到汽车安全性能的一个重要零件。为了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强刚度以及便于在汽车上安装使用,其形状较一般零件稍显复杂些(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7.
<正>1.快速排气阀结构及原理快速排气阀有3个接口,这3个接口中,无论什么时候只有2个接口相通,另一个不通,其原理如图1所示。快速排气阀一般用于气压制动系统,其作用是由1个系统给2个子系统分别提供压缩气体。在气压制动的工程机械中,快速排气阀大多用于弹簧作用的驻车制动器(分泵)入口处,起到给制动器供气和排气作用。快速排气阀由上、下阀体、阀芯膜片、联接螺钉4部分组成,其结构如图2所示。其工作原理就是"压差比较,高低压相通,中压关闭"。空压  相似文献   

18.
构建了快速定位、准确测量制动气室性能的在线检测平台,对其驻车制动腔、行车制动腔的静特性进行了检测,实现多个特征参数的采集和重要数据的显示、存储与比对。应用高速数据采集技术保证了测量精度,利用伺服控制技术实现对推杆行程精确可调,最大限度缩短测量周期,并设计了专门的推杆导向结构以保证制动力传递方向不偏倚。试验结果表明:该检测台可准确地对制动气室静特性性能进行检测,特征点测量相对误差小于0.2%,检测周期小于2min/个。最后探讨了推杆行程对行车制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桑塔纳轿车后制动毂产品试制时,车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是精车,如图1所示的粗实线部分,加工余量是  相似文献   

20.
正1.故障现象某客户反馈数台某型号装载机发生了制动失灵故障。该故障主要表现为制动动作时有时无,制动后不能立即停机。初步分析该故障为制动泵存在问题。2.制动泵工作原理该型装载机制动泵由气缸活塞1、回位弹簧2、活塞杆3、储油杯4、密封垫5、制动泵活塞6、制动泵7等部件组成,如图1所示。在没有制动时,储油杯4与制动泵7液压油腔相通,制动液通过油腔A、油孔B流入油腔C。制动时,压缩空气从进气口进入,推动气缸活塞1克服回位弹簧2的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