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曹成立  潘杰 《吉林水利》2007,(11):20-23
四平市浅层地下水系统研究主要包括地下水系统的划分和地下水系统特征两个方面。本文根据四平市水文地质条件,探讨了四平市地下水系统划分的原则,即拥有独立的含水层系统和完整的水循环系统。亚系统划分主要依据地下水分水岭和一级河流流域分水岭,子系1统则考虑了含水介质和水力条件。基于此,四平市地下水系统共划分为四个亚系统和九个子系统。此外,地下水系统特征主要从四个角度进行阐述:含水层系统特征;系统边界特征;水循环系统特征;水化学系统特征。  相似文献   

2.
三江平原地下水流动系统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地下水系统划分是根据盆地浅部区域地下水分布的主要控水因素——流域水系、地质构造、地貌条件、含水层结构及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将三江盆地地下水系统划分为4个地下水亚系统,在地下水亚系统内.根据次一级水系和地下水分水岭进一步划分成13个地下次级亚系统。各地下水动力亚系统受外部动力条件(降水、蒸发、地表水、地下水)的制约,同时受内动力条件(含水介质循环条件)的控制,形成全区独特的地下水动力场。  相似文献   

3.
四平市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概况及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征  杨恩 《吉林水利》1995,(12):23-24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四平市城市规模益壮大,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致使城市供水严重不足,地下水开采连年超采,目前已形成130.1平方公里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本文通过四平市区长期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及工农业地下水开采情况,对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形成及其演变趋势进行分析,揭示出四平市区开发、利用地下水存在的问题,为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研究区进行了水文地质分区,并阐明了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详细说明了各区的地下水动态类型特征。根据动态特征系统地分析了各水文地质区内含水层的赋水条件及地下水的循环条件,并对区域的开采潜力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5.
论地下水资源的永久性消耗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传统的水文地质学中地下水资源被定义为可逐年得到恢复的地下淡水量,本文通过分析含水层系统的组成特点、含水层和弱透水层的释水特征,揭示了地下水资源的永久性消耗机理。结合苏锡常地区近30年内大规模开采地下水资源过程中地下水位变化以及地面沉降的实测数据,研究了地下水被大量抽取后含水层系统的永久性压缩。含水层系统的释水变形直接导致了永久性的地面沉降和地下水储存空间的缩减,原本储存在含水层系统中的部分地下水资源将无法得到恢复储存,无法恢复的这部分地下水资源其实已被永久性地消耗了。永久性消耗的地下水资源总量与地面沉降的总体积基本一致,结合苏锡常地区含水层系统常年开采后引起的地面沉降量估算,得出永久性消耗的地下水累计量约占该区域地下水开采总量的41.8%~65.8%。  相似文献   

6.
区域地下水化学特征和化学组分的形成,受气象、地貌、含水层岩性及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的控制。通过研究5个水文地质区的水化学特征,论述了地下水矿化度和化学类型的区域性差异及特.点,以及与自然地理相对应的分带规律。  相似文献   

7.
四平市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演变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四平市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分析,阐述了地下水开采良和降落漏斗间的关系,找了降落漏斗形成发展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控制降落漏斗的措施,为城市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人民黄河》2013,(5):53-55
银川平原北部黄河以东地区地下水化学成分复杂,部分居民受苦咸水困扰。依据研究区近期开展的勘查工作,分析了具有供水意义地下水化学类型的特征及其变化。研究表明:潜水含水层自南向北水质变差,溶解性总固体升高,水化学类型由HCO3.SO4-Ca.Na向Cl.SO4-Na.Mg过渡;承压含水岩组地下水质变化特征和潜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含水层水化学特征研究是水文地质条件综合探查的组成部分,通过采取鲍店井田下组煤主要含水层的水样,进行常规水质化验,研究和分析井田内不同含水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通过对放水试验过程中含水层水化学成分的浓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得出了含水层的径流条件以及含水层之间的补给关系,为查明井田内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提供了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0.
渭河流域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渭河流域407组地下水的水化学数据及139组含水层岩土样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图解法、数理统计法、Gibbs半对数法及PHREEQC模拟等方法对渭河流域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根据地下水系统划分原则,将整个渭河流域的地下水系统划分为5个二级地下水系统:陇西黄土高原子系统、陇东黄土高原子系统、陕北黄土高原子系统、关中盆地子系统以及秦岭北麓子系统。渭河流域水化学类型主要是以HCO3-Ca、HCO3-Na为主,北部和中部还分布有HCO3·SO4-Na、HCO3·SO4·Cl-Na、SO4·Cl·HCO3-Na及Cl·SO4-Na型水,大部分地区地下水中的TDS为小于1g/L的淡水。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主要受含水层矿物的溶解/沉淀、蒸发浓缩及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研究区域地下水动态特征,探索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对指导区域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峄城盆地的地下水动态特征,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重要依据。峄城盆地地处鲁南,地层主要由第四系的粘性土,寒武系、奥陶系的石灰岩组成,石灰岩的富水性较好,为盆地的主要含水层。通过分析峄城盆地地下水观测资料可知,在盆地周边岩石裸露地段,地下水位升降与降水同步,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大;盆地腹部由于被第四系覆盖,地下水位升降具有滞后降水时间现象。根据地下水等水位线图分析,1981年峄城盆地地下水自然流场向土楼河村方向汇集,1995年十里泉发电厂林桥开采地段建成开采后,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使盆地腹部地下水向林桥附近汇集,2009年林桥开采地段停采后,地下水位逐渐恢复,地下水又向土楼河村方向汇集,因此峄城盆地地下水运动受到降水和人工开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资源管理新技术与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辉  齐学斌 《中国水利》2009,(15):30-33
近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地下水资源管理新技术与新方法不断涌现.地下水资源管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地下水管理水平,更好地指导我国地下水管理工作,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地下水管理技术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在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地下水管理模型与软件、地下水勘查物探新技术、地下水监测技术与设备、地下水修复技术、地下水补源等领域出现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和田绿洲地下水特征及其对生态植被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和田绿洲地理气候概况,研究了该地区地下水化学组成、地下水矿化度与各组分离子之间的关系及其随地下水埋深的变化规律,对其地下水的化学类型变化规律作了简单分析。并对和田绿洲生态植被状况与地下水水质和水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和田绿洲的地下水水质不会形成钠害,对野生生态也没有构成制约因素,但地下水水位的高低对野生生态的分布起着重要作用。在降水稀少,而蒸发强度极大的和田绿洲,在水资源开发过程中将地下水位维持在一定范围之内,对保持绿洲生态稳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邢台百泉岩溶地下水系统水-岩反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溶水是一种具有独特性质的地下水,它赋存和运移于岩溶化地层中,并且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差异性溶蚀,使岩层中原有的孔隙和裂隙扩展,使水质产生变化.通过对邢台百泉岩溶地下水系统水-岩反应特征分析及对水质的影响程度分析,揭示岩溶地下水质量浓度变化规律,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岩溶地下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潮白河冲洪积扇地下水循环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潮白河冲洪积扇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该区地下水循环的演化特征,利用同位素水化学方法,结合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水动力学特征,分析了潮白河冲洪积扇地下水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研究认为,人工开发利用对地下水循环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通过取样观测与综合分析研究,详细阐述了在潮白河现代河道以及引水渠道位置不同埋深处地下水分层特性。潮白河冲洪积扇地区地下水补给时期的划分,对北京平原区乃至整个华北平原山前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房山平原区地下水超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房山平原区地下水超采已引起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为进行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配置与有效管理,依据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导则,以超采系数、地下水位、地面沉降、地下水质量和地下水污染指标为评价指标,运用GIS对北京市房山平原区地下水超采情况进行了计算与叠加分析。结果表明,房山平原区一般超采区面积215.7km2,严重超采区面积231.5km2,禁采区面积139.9km2。该评价结果为管理部门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华北平原地下咸水垂向变化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华北平原地下水开采对供水安全的影响和地下水水质的变化趋势,采用地下水水质动态监测、地面物探现场试验和成井物探等大量的实测资料验证地下水咸水下移的事实,并从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下降和地下水开采利用状况等方面,对咸淡水界面下移的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咸淡水界面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下移约10~20 m,开采地下水造成上下层水头压力变化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太原市城区地下水污染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太原市城市1998年5月地下水水质统测资料分析,论述了地下水污染现状及其成因分析。指出对地下水污染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彭阳县74个饮用地下水进行取样分析,应用地质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计算变异函数和克里金插值,分析研究了彭阳县饮用地下水中氟离子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讨论了氟离子含量空间分布特征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彭阳县存在引用地下水氟离子含量超标的现象,属于典型的高氟地下水区;地下水氟离子含量呈现明显的各向同性特征,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很强的空间自相关性,且空间变异性是由大尺度的区域性因素引起的,而随机因素的影响不显著;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由南北向中间和由西向东减小的趋势;地下水中氟离子含量的差异是在各种地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地下水径流过程中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长江流域地下水资源丰富,但目前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为实现长江流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了长江流域地下水资源量及其开发利用现状,总结了局部地区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引发的生态环境和地质问题,包括:地面沉降及地裂缝,地面塌陷和海水入侵。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