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吕晶 《建筑与环境》2009,3(6):112-114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反映着中华民族一种渊源久远的审美心理。古代的文人匠师们通过对建筑、环境的形象塑造来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从意、象关系入手组织文章结构,对与谁同坐轩的意境营造进行了论述。小轩以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的词之意境立意,并通过具体的建筑空间环境表达出“与谁同坐?”此等孤独浪漫的意境。分别从实体的物质景观环境和虚体的风月营造两个方面具体展开论述,最终证明了“象生于意”、“意以象尽”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
空间意境再现——现代中式住宅庭院空间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中式住宅的出现不仅使其具有丰富住宅空间、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特色等重要作用,而且促使人们开始重新认识传统建筑文化精神的价值a文章主要从庭院空间角度来解读传统空间意境,分别以低层和多、高层的现代中式住宅的水平庭院和垂直庭院为客观载体.探讨现代中式住宅对庭院空间所进行的重新演绎及全新的空间形式。通过分析指出中式住宅庭院空间设计的不足,为现代中式住宅的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张媛媛  朱永强 《城市建筑》2022,(10):148-151
随着建筑技艺和空间需求的变化,佛教建筑逐渐突破了传统的建筑形式,开始探索建筑的现代化表达。本文对传统佛教建筑与现代佛教建筑的功能、空间和设计手法进行比较。通过分析中国大陆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非宫殿式的现代风格的佛教建筑——睢宁水月禅寺,探究现代佛教建筑与宗教空间意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立象以尽意的思想和取象思维的影响下,古人从文论的言意关系中逐步发展出言象意系统,并形成以意象为核心的艺术理论。而随着禅宗思想的盛行,意境逐渐取代意象成为中国美学思想的核心范畴。意境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国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园林的言象意关系中,意境作为联系象与意的中介,在造园要素及题名楹联等组成的言和园林承载的理想情思等形成的意之间起到重要的纽带作用。但在不同时期,造园立意理应有不同的侧重,意境创作也应随之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体味空间意境——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宁 《安徽建筑》2006,13(6):23-24
只有了解传统民居的建筑空间及其环境才能深入理解民居的内涵。文章通过对传统民居室内空间、室外空间的研究,找出中国传统民居深层次的内涵,让人在民居独特的空间中感悟它独特的意境。  相似文献   

6.
饶三春  龚瑛 《华中建筑》2008,26(2):173-175
该文运用城市空间理论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借助现代诗学理论探讨了诗词的意境,并用历史的眼光去认识了园林空间与诗词意境的融合,阐述了现代环境景观设计应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在有限的空间环境中创造无限的空间意境,逐步形成自己的空间观.  相似文献   

7.
《现代装饰》2010,(5):112-117
庆幸这不是一个喝了咖啡就忘了茶的年代,茶因其深厚的历史积淀而焕发着迷人的魅力。茶馆作为茶的空间载体,诠释着茶的深邃,并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让人们找到某种精神的皈依。可以说茶馆营造了一种洋溢着浓郁人文气息的精神氛围,拉近了日益加速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彼此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8.
《景观设计》2012,(5):84-89
美国当代建筑师斯蒂文·霍尔曾说过“建筑与情境不可分”,这句话同样适用在景观当中,一个景观的营造与一个场所的体验是交织在一起的:景观所处的场址不仅是设计的佐料,也是体现设计理念的基础。通常情况下,每当谈及人与空间的关系,似乎总是人是一方,空间是另一方。  相似文献   

9.
刘志辉  胡翔 《山西建筑》2010,36(11):59-60
针对如何在设计中满足消费者需求,创造良好的意境空间这一问题,分别阐述了酒店意境的几种表现形式:直觉美,文化主题美,个性美,想象之美,物性美,指出酒店意境空间的创造需从不同的角度与多种美的因素与之相适用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0.
以行为场所理论为出发点,从空间序列、行为模式、时间活动分布、空间行为变量等方面逐点分析了天津大学青年湖滨水空间,希望藉此引发更多基于行为空间设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空间是自然最本质的存在,是建筑存在的理由,也是人类建筑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在面对关注能源与生态环境时代,空间的生产与创造需要回溯到建筑学的基本问题层面上,即在“生态觉悟”的发展中,我们要创造怎样的空间以及怎样创造这种空间?意境是中华民族各种艺术形式追求的最高境界、意境是传统庭院的核心.现代庭院的设计应该从传统庭院中汲取精华,同时也要深刻了解传统庭院背后所蕴藏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这才是根本,,现代庭院设计在追寻意境的同时也要和时代同步、作为设计师要设计出成功的庭院就应该有深厚的中国文化的底蕴,同时还要深入生活.只有这样传统才能更好的延续.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21)
梅清是明末清初个性鲜明的山水画家,其山水画的空间与意境的营造艺术特色鲜明。文章着重对其山水画的空间与意境营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杜春兰  王婧 《室内设计》2014,(6):101-106
“八景”文化既是落地的文学,也 是有意境的空间。作为一种综合文化现象, 文学意境和景观空间是该文化的两个重要内 涵。重庆“八景”因地理文化上的特殊性和八 景诗的艺术性、完整性而具有研究价值,体 现古人的山水观念的世界观。本文以重庆古代 “八景”为例,阐述文学意境和景观空间的耦 合关联,认为文学意境通过审美心理作用于 景观空间,而空间通过行为引导带动文学意 境。最后,总结重庆“八景”特征,力求给未 来山水城市的诗意性建设带来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4.
浅谈建筑空间与意境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忠 《福建建筑》1997,(1):9-11
本文从建筑的实用性与艺术性方面,就建筑的空间、意境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内容涉及美学、哲学、心理学,文学等范畴,旨在说明:一项优秀作品总是源于成功的意境塑造,建筑创作只有达到高层次境界,其作品才会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对苏州园林独具意境的空间从两个层面展开了讨论:一是从直观感受层面进行了描述,为其后的客观分析做好铺垫;二是从建筑学的层面对所谓意境空间进行了由微观到宏观的举例分析和研究.最后,对研究内容和方法做了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16.
通过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上海展园建设的契机,意在向人们提供一个感受美好,享受自我,放慢脚步,品味生活的"慢生活"意境空间。从景观空间角度,设计了上海"慢生活园"的整个空间序列,并从"听"、"闻"、"看"、"触"四方面全方位地展现了慢生活意境的4组画面。上海园意动空间的设计方式始终贯穿于整个设计地块,慢生活衍生出各种不同的景观场地形态,很好地传达出慢生活的意境。  相似文献   

17.
竹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独特的意象特征。作为一种常用的园林植物,竹因其特殊气质和优美姿形,具有良好的景观价值。但目前尚缺乏将竹作为一种营造空间的植物展开专门的研究,故该文对竹类景观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杭州西湖风景区竹景观造景效果突出、成景特色明显。笔者以之为例,对其竹景观现状进行分析,根据竹类植物的围合、夹道、点缀、背景衬托等作用将竹类景观空间分为竹林空间、竹径空间、配景空间、背景空间等多种类型,总结西湖风景区中以竹造景所成空间可营造的磅礴气势、清静幽趣、怡人雅趣与盎然野趣等意境形式,以期对竹景观物质表象与精神内涵的全面表达提供借鉴,为西湖风景区的历史文脉传承与文化景观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园林区别于世界其他国家园林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不以创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具体园林景象为最终目的。它追求的是一种表现形外之意,景外之景。因此.片山能多致,寸石可生情,修竹蕉影.碧波鲤跃,可谓意境。意境是造园专家所追求的,从中寄托情感、观念和哲理的一种理想审美境界。它通过造园专家对自然事物的典型概括和提炼.赋予景象以某种精神情感的寄托.然后加以引导和深化.使观赏身临其境,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去感受、去想象.产生共鸣,对眼前景象进行不断的补充与拓展,感悟到景象所蕴含的情感、观念,甚至直接体验到某种人生哲理.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一种超脱与自由,享受到审美的愉悦。  相似文献   

19.
佛教寺庙是中国建筑史上的精华,在选址、空间布局和景观营造上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它将佛教文化融入其中形成超凡脱俗的意境美.五蕴是佛教文化中研究人、心理与环境关系的概念.该文从五蕴视角出发,以五台山菩萨顶为例,分别从前导空间、佛教空间、庭院空间、外部空间四个方面来分析和研究不同空间的意境营造手法,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佛寺空间...  相似文献   

20.
王玲 《山西建筑》2012,38(11):219-220
介绍了江南古典园林意境的美学含义,并阐述其建筑空间意境美的特点,以拙政园和留园为例论证了建筑空间意境美的具体体现,指出江南古典园林的意境是由"意"——园主的思想感情和"境"——园林景观两个要素组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