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接缝灌浆是一个系统工程.三期工程1A标段接缝灌浆打破以往的专业局限性,将质量预控措施延伸到混凝土工程施工全过程,同时强化接缝灌浆过程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接缝灌浆的工艺流程为:原材料检测→灌浆系统制安→管道系统畅通性检查→混凝土浇筑→封闭灌区畅通性检查→中期通水→后期通水→稳定温度、开度检测→灌区压水检查→缺陷灌区处理→开灌条件检查→灌浆施工→灌后质量检查→灌浆质量评定.主要介绍接缝灌浆施工过程中监理质量控制的新做法,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三峡右岸一期导流工程堰坝段等三个部位的坝体接缝灌浆按时按量完成了任务,为三峡工程主坝大规模接缝灌浆施工积累了经验。特别是堰坝段为主坝体部分,首次进行接缝灌浆,其混凝土为“金包银”碾压混凝土,灌区布置特点为同高程同坝缝布有多个灌区,灌浆采用了多区同灌方法,为1997年“五一”导流明渠过水争取了时间。  相似文献   

3.
李家峡水电站接缝灌浆系统采用塑料拨管法施工,在质控方面实行建设监理制,使接缝灌浆工程顺利达到控制目标,并使已灌灌区的合格率达到92%,质量评定为优良。文章详细分析了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介绍锦屏一级水电站大坝右岸横缝灌区在上下层串区不具备同灌的条件时,为防止拱坝坝体悬臂过高,采用了通水泥浆液循环进行平压的处理方法,接缝灌浆质量满足要求,并加快了接缝灌浆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5.
龙首水电站拱坝两拱端布置有两条周边缝,周边缝接缝灌浆施工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拱坝的受力与工程质量,故周边缝的接缝浆灌的管路施工尢为重要。文章介绍了接缝灌浆的管路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6.
杨学祥  李焰 《人民长江》2007,38(11):72-73
在混凝土坝体接缝灌浆施工实践中发现,接缝灌浆有2项技术要求,现场实际难以做到甚至没有做到,有2项技术问题应该反思、研究验证其合理性.难以做到的是,串通区"一泵一区"灌浆问题和灌前对灌区浸泡24h问题;应该反思的是,灌前通水检查与预灌性压水技术标准问题和冬春低温季节接缝灌浆施工时机问题.前者从已竣工运行的混凝土坝体接缝灌浆效果上看,未按规范采取相应措施的条件下均也满足要求.后者从工艺程序、技术资料分析和类比近年相关工程的实际做法上看认为不舍理.因此前2项可商榷标准放宽,后2项应反思研究重新探讨.  相似文献   

7.
接缝灌浆是保证混凝土大坝坝体整体性的重要措施,其灌浆质量影响到大坝稳定和安全运行。接缝灌区封闭性是影响接缝灌浆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在灌区形成、维护过程中工序多。时间跨度长,很容易造成灌区出现互串情况发生,而串通情况下的灌浆施工吏是具有工艺复杂、难度大、风险高的特点。结合三峡工程实践,对串通情况下接缝灌浆的施工难点进行了分析。并对一些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施工原则、控制指标原则和施工工艺漉程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白鹤滩工程大坝为300 m级特高双曲拱坝,全坝共30条横缝31层灌区.为确保高质量实施大坝接缝灌浆,充分利用大坝智能温控与智能建造数据分析反馈混凝土梯级降温方式,设计合适温度梯度、混凝土龄期、横缝开张度、悬臂高度等,确定混凝土接缝灌浆的各项条件,从而判断最优灌浆时机,制定接缝灌浆系统安装标准化工艺,充分做好各项灌前准备...  相似文献   

9.
接缝灌区封闭性是影响接缝灌浆质量的重要因素,多区串通情况下的灌浆施工更是具有工艺复杂、难度大、风险高的特点。本文结合构皮滩拱坝工程实践,对多区串通情况下接缝灌浆的施工难点进行了分析,并对一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施工原则、控制指标确定原则和施工工艺流程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张贵科  何小鹏 《人民长江》2002,33(10):26-27
接缝灌浆是保证混凝土坝体整体性的重要结构措施,其质量影响到大坝稳定和安全运行。接缝灌区封闭性是影响接缝灌浆质量的重要因素,多区串通情况下的灌浆施工更是具有工艺复杂、难度大、风险高的特点。结合工程实践,对区区串通情况下接缝灌浆的施工难点进行了分析,并对一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施工原则,控制指标确定原则和施工工艺流程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水布垭面板堆石坝基础灌浆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水布垭面板堆石坝基础防渗帷幕的抗渗能力和耐久性,进行了现场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试验以及耐久性和破坏性压水试验,分析了抬动变形、灌浆压力和灌浆流量与时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灌浆试验采取的"均布固结灌浆孔+帷幕灌浆孔"的布孔形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趾板基础帷幕灌浆最大压力达到1.5MPa;抬动变形与灌浆压力有直接关系,但与灌浆流量的关系更为密切,为有效减小抬动变形,需对灌浆流量进行控制;分级稳压也是抑制产生抬动变形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水工结构细微裂缝的裂缝开度小、缝面堵塞较为普遍、灌浆难度大,利用传统的裂缝灌浆工艺难以保障灌浆质量。结合工程实际,系统分析了传统灌浆工艺进行水工结构细微裂缝化学灌浆存在的不足,对现有的裂缝灌浆压力理论进行了探讨,认为水工结构细微裂缝化学灌浆技术的关键是提高可灌性,提出了“无损+高压+多孔并灌”的水工结构细微裂缝灌浆技术内涵,并详细阐述了粘贴灌浆嘴、裂缝表面封闭、清洗剂洗缝、专用设备灌浆、多孔并灌、提高灌浆压力等主要工序内容、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本成果可以显著提高水工结构细微裂缝化学灌浆的效果,又能避免灌浆孔成孔及凿槽嵌缝造成的结构混凝土表面损伤等问题,是水工结构裂缝化学灌浆技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3.
针对坝体(或防渗体)与坝基帷幕灌浆相互衔接及施工控制问题,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对接触段进行静灌处理的试验研究,提出先行对坝体与坝基接触段进行独立静灌处理,以其作为坝基帷幕灌浆的“压浆板”;对接触段进行独立静灌时,需根据接触段埋深来确定灌浆压力.坝基岩体帷幕灌浆需在接触段静灌1.5~3 d后进行.  相似文献   

14.
陈磊  唐力 《人民长江》2015,46(10):1-3
三峡大坝接缝灌浆累计完成2 034个灌区,其中13个灌区因张开度达不到灌浆要求被保留观察。三峡枢纽竣工验收前,对这些灌区进行了专项检查和分析,对6个确认未张开的灌区决定不作灌浆,对7个细缝灌区疏通后进行了化学灌浆,是国内坝体细缝灌区直接采用化学灌浆的首个案例。详细介绍了细缝化学灌浆处理的灌浆方式、灌浆材料性能、灌浆效果以及处理标准。实践表明,灌浆效果良好。对类似工程问题的处理具有借鉴价值。   相似文献   

15.
不良地质体加固灌浆一直是水工建筑物基础处理的技术难题之一,近40多年来,利用水泥环氧复合灌浆技术成功解决了诸多工程难题。为总结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成果,阐述了水泥环氧复合灌浆材料的品种、研发历程;论述了复合灌浆的技术工艺,对复合灌浆的2种布孔方法(同孔复合和异孔复合)进行了定义和说明;明确了复合灌浆中化学灌浆的开灌标准应以受灌体透水率指标为依据;概括和总结了复合灌浆理论;介绍了水泥化学复合灌浆的典型工程案例。指出今后环氧灌浆材料研发应向高性能、无毒等方向发展;灌浆设备需提升其智能化及信息化水平;灌浆理论方面应加强室内模拟及可视化研究,完善水泥环氧复合灌浆理论体系,更好地为工程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三峡工程灌浆概况及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三峡工程中帷幕灌浆、固结灌浆、接缝灌浆和混凝土补强灌浆的概况,对水泥灌浆及化学灌浆情况作了初步分析,并指出了今后工作中应着重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GIN法灌浆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一种灌浆方法 ,GIN法灌浆中最重要的是浆液问题 ,尤其是浆液的稳定性和流动性问题 ,直接关系到GIN法灌浆能否顺利进行。为此 ,简要介绍了小浪底大坝GIN法灌浆浆液的稳定性和流动性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盾构壁后注浆是盾构隧道施工的关键环节,对地表沉降有着显著影响。结合长株潭城际铁路某区间盾构隧道施工,对盾构壁后注浆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进行研究。首先,选取3个断面,通过比较理论注浆量与工程实际注浆量,得到注浆损失量与理论注浆量的比值,将其定义为注浆损失系数。然后,利用ABAQUS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模拟盾构开挖注浆过程,分析不同注浆损失系数下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考虑到工程实际中的非均布注浆压力模式,对开挖注浆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均布注浆压力模式以及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注浆损失系数越大,引起的地表沉降量越小;非均布注浆压力下的地表沉降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但沉降值比均布注浆压力下的沉降值大。因此在评估地表变形时应当考虑到非均布注浆压力的影响,而不仅仅是均布注浆压力下的地表沉降量。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通过灌浆法对地层灌入不同类别的浆液,可以改善原有地层的力学性能,对不同的灌浆方法分别从适用的地层以及灌浆所起到的效果进行了描述,对几种灌浆法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难点和灌浆方法的采用上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20.
邓红章 《人民长江》2000,31(10):54-55
珊溪水库大坝一期面板(108m高程)以下部分的灌浆工作,共完成固结和帷幕灌浆孔973孔,由于任务重、工期紧,为了确保导流洞按期下闸蓄水,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严格按照规范的设计,对灌浆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确保了工期和质量。灌浆后经质量检查,平均单位耗灰量固结灌浆为17.86kg/m,帷幕灌浆为30.01kg/m。各工序孔单位注入率呈规律性递减,减幅规律性递增,符合灌浆规律,整体灌浆效果良好。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