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十年代以来,人们相继在被子植物几个种的三细胞花粉中发现两个精子与营养核紧密连结,并在花粉管中一直保持这一结构。Dumas等(1984)将此结构称为“雄性生殖单位”(male germ unit)。对具二细胞型花粉的植物来讲,精子在花粉管中形成,最近在朱顶红、矮牵牛和木番茄等少数植物的花粉管中发现与三细胞型花粉一样存在雄性生殖单位。这一结构的发现对深入研究双受精作用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雄性生殖单位在被子植物中是否普遍存在需要研究更多的植物来确定。本工作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体内生长的花粉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二细胞型花粉的植物同样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次采用光束直径为<1μm,波长为33nm Nd:YAG激光微束技术研究君子兰花粉管中营养核对生殖细胞分裂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营养核能与生殖细胞(或精细胞)结合在一起并影响到生殖细胞分裂和精细胞形成(即雄性生殖单位形成)。本技术对研究生殖细胞与营养核的相互关系是非常方便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TEM对润楠(MachilusPingii Cheng ex Yang)花粉内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四分体解体后的早期小孢子,胼胝质壁内面有高电子致密度物质组成的球状颗粒沉积(图1)。颗粒粒径约27—35nm,高倍率下可见球状颗粒是由一些更为细小的颗粒集聚而成。有微管同球状颗粒联接。小孢子核贴壁分裂时,花粉内壁迅速增厚(图2),增厚的内壁中有呈辐射排列的微通道形成。通道直径约93nm,具较明显的分层通道壁结构,中央有粒径约40nm的椭园球形电子深染团块,通道壁中层与内侧的胼胝质壁相连,椭园球形电子致密团块呈串珠样排列在通道中央(图3)。这一时期花粉内壁中纤维素微纤丝排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透射电镜、半薄切片等技术,对银杏小孢子囊壁的发育进行了观察和研究。银杏小孢子囊壁分为表皮、内壁、中层和绒毡层。(1)对小孢子囊壁的表皮、内壁和中层细胞的观察表明,小孢子母细胞时期,这些细胞均处于活跃的代谢和合成阶段,含有大量的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和核糖体等;减数分裂时期细胞的细胞质浓度逐渐降低,细胞内分布有大液泡,其中表皮细胞的液泡膜上形成大量贮藏蛋白,内壁细胞的细胞壁逐渐皱缩,中层细胞纵向拉伸;有丝分裂时期,细胞的细胞质逐渐降解,内壁细胞切向壁和径向壁均出现大量乳突状纤维加厚,中层细胞解体,最后仅剩残余。(2)绒毡层细胞属于分泌型,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细胞内的细胞器丰富,其中质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达到高峰;游离小孢子时期,粗糙内质网达到最大,绒毡层开始形成乌氏体,最终结合到花粉外壁,参与花粉外壁的形成;有丝分裂后期,绒毡层通过自溶的形式解体。以上结果显示,银杏的小孢子囊壁在为花粉发育提供营养和保护作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水稻与狼尾草花粉壁发育过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Oryza sativa)和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花粉壁形成的时期及其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水稻水孢发育至开始形成许多液泡时,花粉外壁的柱状层开始分化,并形成明显的覆盖层和基层;发育至单核靠边期,花粉内壁开始发生;在花粉充实过程中,花粉外壁覆盖层和基层分化出纵向排列的微通道,狼尾草花粉在单孢花粉期,花粉外壁外层仅为一层,至二孢花粉期柱状层才开始分化,然后逐渐形成性病层和基层,在单孢花粉中期,花粉内壁开始形成,成熟花粉外壁覆盖层的微通道多呈网状,两种植物花粉寿命的显著差异可能与它们花粉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夏季生长率季节杨树项芽和寒冬中冬芽基部组成进行了电子显微镜研究,证明了夏季杨树顶芽基部组织细胞的液泡大,且透亮,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内含物,冬芽部组织细胞具有许多小液泡,液泡内含有大量的高电子致密的内含物,寒冬中这些物质在液泡中积累,推测可能是形成过冷却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杨树冬芽过冷却机理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夏季生长季节杨树项芽和寒冬中冬芽基部组织进行了电子显微镜观察。证明了夏季杨树顶芽基部组织细胞的液泡大,且透亮,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内含物。冬芽基部组织细胞具有许多小液泡,液泡内含有大量的高电子致密的内含物,寒冬中这些物质在液泡中的积累,推测可能是形成过冷却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沙冬青叶肉细胞中液泡膜内陷特征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琪  王双 《电子显微学报》1993,12(1):101-101
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是我国温带荒漠地区特有的常绿灌木,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它既能防风固沙,又能结瘤固氮,又可入药。对于沙冬青的生理生态和解剖学特征已有报道,但对其叶肉细胞中液泡膜内陷特征尚未见到报道。根据我们的研究观察,发现沙冬青叶肉细胞液泡膜的内陷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液泡膜首先向内膨起,形成小泡,由小到大,并反复折叠,形成大的膜状结构。这种膜状结构彼此差异很大,有的只有一层膜,其膜所包围的空间中很少有可见成分,有的体积较大,形状复杂,膜层之间有一些泡状或  相似文献   

9.
银杏花粉萌发生长与分枝式花粉管形成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采用半薄切片法和扫描电镜等技术对银杏(Ginkgo bilobaL.)花粉管的体内萌发与生长以及花粉的离体培养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银杏花粉粒通过传粉滴收缩后到达胚珠珠孔处,并经珠孔道进入贮粉室内停留,约7 d后花粉粒开始萌发;(2)贮粉室内的花粉最初萌发出的花粉管与花粉粒的四细胞轴几乎垂直,表现出明显的侧向萌发特征。初始花粉管在贮粉室内的生长方向无规律,有的通过一定的贮粉室空间向较远的珠心组织细胞间隙生长,有的直接进到较近的珠心组织细胞间隙,花粉管的生长不损伤珠心组织细胞;(3)花粉离体培养过程中会迅速发生水合作用,花粉粒由船形变为圆球形。48 h后花粉外壁脱落,管细胞膨大,花粉管自管细胞膨大处萌发。随着花粉管的生长,管细胞核移动进入花粉管内,而生殖细胞仍留在花粉粒内。伸长的花粉管可分为淀粉粒区和透明区,花粉管末端易形成多种类型的分枝。花粉管内原生质呈喷泉状流动。  相似文献   

10.
银杏营养贮藏蛋白质的超微结构特征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电子显微镜下对银杏(Ginkgo biloba L.)枝条营养贮藏蛋白质的超微结构特征及季节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银杏营养贮藏蛋白质主要存在于韧皮薄壁细胞的液泡内。银杏韧皮薄壁细胞内的营养贮藏蛋白质在细胞质内合成,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小泡参与贮藏蛋白质的合成和积累。液泡蛋白质主要以不定形块状、絮状或颗粒状形态存在。贮藏蛋白质在整个越冬期间一直保持高含量水平,直到翌年春季牙萌发时,贮藏蛋白质迅速转移再利用。随着新梢的生长,到了夏末秋初,又重新开始积累贮藏蛋白质。  相似文献   

11.
由于银杏中种皮的发育及结构与早期种仁形成、后期种核贮藏特性密切相关,本文利用半薄切片和扫描电镜观察了银杏中种皮的分化、发育过程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银杏授粉后不久珠被分化并形成细胞大小、形态明显差异的3个区,其中中区的5~6层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细胞排列紧密,这几层细胞即将发育形成中种皮;中种皮发育早期,细胞数目增殖速度较快,细胞质染色深,细胞核大并位于细胞的中央;授粉后70d细胞数目不再增加,此时细胞发生径向扩张,随着次生壁的形成,中种皮细胞壁开始加厚;授粉后100d中种皮细胞壁迅速增厚,细胞径向扩张加剧,细胞中央形成完整大液泡,细胞核被挤向靠近细胞壁的部位;之后细胞中液泡破裂,细胞质降解,细胞核解体消失,形成次生壁强烈增厚的多层结构;中种皮发育成熟后由大量管胞组成,根据管胞分布位置的不同可分为螺纹管胞和孔纹管胞2种,管胞侧壁均分布有大量纹孔。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高锰酸钾(KMnO4)染色及醋酸双氧铀和柠檬酸铅双染色两种方法,利用透射电镜技术(TEM)研究人工林毛白杨(Populus tomerttosa Carr.)木质部细胞分化过程中木质素在细胞壁上的沉积方式,并讨论了细胞壁结构与木质素沉积之间的关系。观察结果表明,木质素最早出现在位于初生壁的细胞角隅处,以分散的条形颗粒状沉积。随着S1和S2层纤维素微纤丝(CMfs)的沉积,木质素开始沿初生壁角隅处,向胞间层其它区域和次生壁各层同时扩展,整个木质化过程并不是由胞间层依次向次生壁各层推进。S3层的CMfs沉积后,木质素在整个次生壁开始迅速沉积。次生壁上的木质素主要以不均匀团块状方式沉积,且各层交界处的木质素沉积较少。胞问层沉积的木质素多且较次生壁沉积的更为致密。木质素的沉积方式可能与细胞壁各层纤维素微纤丝骨架的不同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金线莲花药发育的结构特征,探索其野生资源物种退化的原因.方法:取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固定、脱水、包埋,切片后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金线莲花药以花粉块的形式发育,在造孢细胞时期确定了花粉块的轮廓;小孢子母细胞时期,花粉块内细胞之间发生细胞器和细胞核穿壁现象,且在花粉块表面形成了胼胝质壁;减数分裂后,花粉块表面形...  相似文献   

14.
用扰乱微丝和抑制细胞质川流运动的松胞素B(Cytochalasin B)处理黑麦花序,经24、48、56h后,分别将花药用戊二醛—锇酸双固定,Epon—812包埋切片经铀铅双染后在EM—400T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初步结果如下: 1.正常黑麦花粉母细胞细胞络构完正,细胞内原生质稠密、大小液泡数量较多,细胞核大核膜清晰。 2.经CB24h处理的材料,花粉母细胞超微结构发生较明显变化,细胞质稀疏出现不规则空白区,有的液泡变为多角形,细胞壁内生或有絮状物沉淀。  相似文献   

15.
黑麦小孢子母细胞核基质的超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把黑麦的幼穗剪下插入含5%二甲基亚砜(DMSO)的Banner's盐溶液中。室温下培养24小时后,解剖出花药,按常规的超薄切片法制片。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小孢子母细胞核内出现类似微丝的微纤丝结构。这种结构粗约6-7nm,集合成微纤丝束,特异性地出现在凝线期的小孢子母细胞核中。在凝线期,染色质向核的一极集中,靠近核膜的区域由于染色质的转移变为透明区。微纤丝束通常分布在这种透明区。微纤丝束位于染色质附近,并与细胞核的长轴和染色质向极端运动的方向平行。在未经DMSO处理的小孢子母细胞中偶尔也可看到这种结构。文章讨论了黑麦小孢子母细胞核中微纤丝结构的生化本质和可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焦锑酸盐沉淀技术,对毛竹茎秆纤维发育过程中Ca^2+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在纤维原始细胞发育期.Ca^2+主要分布在细胞壁和细胞核染色质中;随着初生壁的形成,大量的Ca^2+在液泡膜内侧成稀疏点状分布,在吞噬泡和降解的细胞质中出现Ca^2+反应颗粒的沉积,液泡内逐渐出现大量的絮状Ca^2+沉积,在细胞核和细胞壁上没有Ca^2+分布;随后细胞质中Ca^2+大量聚集,少量Ca^2+沿液泡膜内侧分布,而液泡中Ca^2+含量变得极少,在细胞壁、胞间连丝和细胞核中几乎没有Ca^2+分布;随着次生壁的形成,胞质内的Ca^2+浓度增加,并随着次生壁的逐渐加厚而聚集成块状;在次生壁形成的整个过程中,在降解的细胞质、凝聚的染色质、纹孔和运输小泡膜上一直存在Ca^2+。结果表明:Ca^2+参与了毛竹茎秆纤维细胞的增殖过程和细胞壁的整个形成过程;胞质Ca^2+的内流是引起纤维细胞PCD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参与了PCD过程中原生质体的降解。  相似文献   

17.
应用焦锑酸盐沉淀技术对水稻花后衰退珠心和胚乳发育初期进行了Ca^2 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结果显示在初始衰退的珠心细胞中Ca^2 主要分布于液泡膜上和核内;在衰退中期的珠心细胞中,Ca^ 主要分布在核膜、液泡膜及质膜上;在严重衰退的珠心细胞,Ca^2 仅存在于液泡中。珠心降解的Ca^2 跨过胚囊壁,通过质外体向胚乳内运输;发育初期的胚乳细胞,Ca^2 主要位于胞间隙,线粒体和液泡中也有少量分布。讨论了Ca^2 与珠心PCD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小麦花药发育过程超微结构和酶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常认为是保护组织的药壁表皮和与花粉囊开裂有关的药室内壁细胞 ,在单核花粉粒到花粉粒成熟前夕一直保持着活跃的生命活动状态。细胞内具丰富活力旺盛的细胞器 ,尤其是粗面内质网和囊泡发达的高尔基体以及胞间连丝 ,细胞核、核仁中的ATP酶活性和线粒体内嵴的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达到最强。在二细胞后期 ,药壁表皮细胞内出现球型颗粒积累 ,且随着花粉粒的发育逐渐增多 ,以至当花粉粒被淀粉粒充满时 ,该颗粒剧增 ,相当一部分药壁表皮细胞被球型颗粒充满 ,这时药隔薄壁细胞内也有大量的相同颗粒积累。分析认为药壁表皮细胞内的球型颗粒是来自药隔维管细胞营养物质的积累 ,药壁表皮和药室内壁细胞旺盛的代谢活性可能与绒毡层解体和花粉粒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相关。从四分体到单核花粉粒时期 ,小孢子的发育主要以细胞质的繁殖和体积的增大为主 ,细胞器数量增加不明显 ,线粒体不发达的内嵴上没有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 ,细胞核和核仁中有ATP酶活性。第一次有丝分裂完成后 ,花粉粒内壁开始发生 ,内壁的形成需要能量与质膜参与 ,成熟的内壁中具径向的、膜性结构的管状通道 ,在管状通道和外壁的微通道中有显著的ATP酶活性 ,成熟花粉粒萌发孔区的ATP酶活性更显著。二细胞时期 ,花粉粒细胞质活性发生较大的变化 ,各种细  相似文献   

19.
通常认为是保护组织的药壁表皮和与花粉囊开裂有关的药室内壁细胞,在单核花粉粒到花粉粒成熟前夕一直保持着活跃的生命活动状态。细胞内具丰富活力旺盛的细胞器,尤其是粗面内质网和囊泡发达的高尔基体以及胞间连丝,细胞核,核仁中的ATP酶活性和线粒体内嵴的细胞色素酶活性达到最强,在二细胞后期,药壁表皮细胞内出现球型颗粒积累,且随着花粉粒的发育逐渐增多,以至当花粉粒被淀粉粒充满时,该颗粒剧增,相当一部分药壁表皮细胞被球型颗粒充满,这时药隔薄壁细胞内也有大量的相同颗粒积累,分析认为药壁表皮细胞内的球型颗粒是来自药隔维管细胞营养物质的积累,药壁表皮和药室内壁细胞旺盛的代谢活性可能与绒毡层解体和花粉粒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相关。从四分体到单核花粉粒时期,小孢子的发育主要以细胞质的繁殖和体积的增大为主,细胞器数量增加不明显,线粒不发达的内嵴上没有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细胞核和核仁中有ATP酶活性。第一次有丝分裂完成后,花粉粒内壁开始发生,内壁的形成需要能量与质膜参与,成熟的内壁中具径向的,膜性结构的管状通道,在管状通道和外壁的微通道中有显著的ATP酶活性,成熟花粉粒萌发孔区的ATP酶活性更显著。二细胞时期,花粉粒细胞质活性发生较大的变化。各种细胞器成倍增长,功能明显增强,能量出现自给,代谢达到高潮,线粒体内嵴变得发达,内嵴上出现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且逐渐增强,成熟的花粉粒被淀粉粒和内嵴发达具显著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的线粒体充满。  相似文献   

20.
我们以玉米根部不同区域(分生区、伸长区和分化区)为材料,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细胞内的钙离子用改良焦锑酸钾的方法进行定位,以探讨钙离子在细胞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在细胞溶质中Ca~#水平通常低于10~(-6)M以下,当某种刺激达到细胞时,膜对Ca~#通透性瞬间增加,溶质内Ca~#浓度达到一定域值时,才能发挥其功能,然后Ca~#又被泵出细胞或泵入某些细胞器钙库。从图1.2中可见,液泡大量积累Ca~#这是从细胞溶质中清除过量钙的手段,但液泡中的部分Ca~#可因刺激而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