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脑应用文萃》2004,(7):96-97
DVD的英文全名是Digital Versatile Disk,数字通用光盘.是一种能存储高质量视频、音频信号和超大容量数据的光盘媒体产品。虽然与CD外观相似.但DVD与CD有本质的区别(如表一)。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光存储向着高密度、大容量、高数据 传输率的方向发展,光盘存储也随之从CD→DVD→蓝 光光盘,蓝光光盘包括Blu-ray Disk及HD DVD两种格 式。按箭头所指的方向,光盘容量的提高是循着“短 激光波长和高数值孔径”的技术路线发展的。同时,  相似文献   

3.
《电脑》2002,(11)
DVD的解释DVD(DigitalVideodisc),即数字化视频光盘。DVD光盘外表看上去像CD-ROM磁盘,但它能存储更多的数据。DVD是一种光学磁盘存储技术,采用的是MPEG-2数字压缩技术。它能播放出高清晰、逼真、色彩鲜艳的图像画面及优美动听的声音,可根据盘片的设计内容来自由选择多种可变的语言字幕、画面章节。DVD通常用于存储整部电影和需要大量存储空间的其他多媒体内容。DVD的基本构成DVD碟片都由上下两片片基组成,每片片基上最大可以容纳两层数据,DVD光头能够通过调整焦距来读取这两层数据。在制作过程中,把数据读取面向外,两…  相似文献   

4.
芮峰 《电脑》2004,(9):107-108,115
2004年的DVD刻录机已经像春雨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悄悄的开始取代CD刻录机的位置。那么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很多人并不了解DVD刻录机的工作原理和DVD数据刻录的形成过程,而本文将告诉大家DVD刻录机是如何把数据刻录到DVD光盘里的,同时DVD光盘又是如何存储这些数据的。  相似文献   

5.
可擦写DVD光驱能让你在一张光盘上存储多达4.7GB的数据——几乎是一张单写/擦写型CD盘片上数据客量的7倍。跟CD刻录机一样,可擦写DVD光驱同时支持一次性写入和重复擦写的存储媒体;前者最好用于创建那些能在标准DVD播放机上播放的DVD影碟,而后者则更适用于备份现今大容量硬盘上的数据。  相似文献   

6.
跨入海量存储世界——深入了解DVD刻录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4年以来,DVD刻录机已经像春雨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并且目前已经完全取代CD刻录机的位置。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很多人并不了解DVD刻录机的工作原理和DVD数据刻录的形成过程。而本文将告诉大家DVD刻录机是如何把数据刻录到DVD光盘里的,同时DVD光盘又是如何存储这些数据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王杰 《微电脑世界》2013,(11):78-78
将资料备份到光盘上,是大家常用的一种数据保存方法。一张标称容量为4.7GB的DVD5光盘,根据盘片品质不同,一般最多只能刻录4.2~4.38GB的数据。于是在光盘刻录的过程中,你或许遇到这样的窘境:需要刻录到光盘的数据略超出光盘的容量,也就多出几十MB至多百十MB的样子,该怎么办呢?在此,笔者介绍三种方法,让一张DVD5光盘盛下多于4.38GB的数据。  相似文献   

8.
DVD相关产品工作原理及方式。DVD是一种新型的存储标准,全称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通用光盘).是由10家厂商所组成的DVD联盟所制定的海量存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1概述目前市场上的DVD视频光盘主要支持两种制式: PAL(720X576@25Hz)和NTSC(720X480@29.94Hz)。它们采用MPEG2标准压缩,称为标准清晰度DVD或SD- DVD。随着DVD在市场上的巨大成功,在DVD光盘上存储高清晰度视频(HD-Video)日益成为DVD开发者们关注的焦点。由于HD-Video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如 1280x720甚至1920x1080,所以在通常情况下,如果采用相同的压缩技术,码流必须以更高的码率进行压缩以实现高质量的视频效果。这意味着在保证播放时间不变 (单层DVD光盘的播放时间为135分钟)的情况下,光盘的存储容量必须增加,这就要求有新的光盘制作技术和驱动技术。例如,蓝光光盘是一种存储容量更大的光盘,采用比目前DVD所用的可见红激光更短波长的蓝色的激光束来刻录数据,数据密度可比DVD增加4-10倍。但蓝光光盘无法在目前的DVD播放器上播放,不具备向后兼容性。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近几年数码相机、DVD刻录机和DVD盘片技术发展很快,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照相底片和音响磁带在存储媒体中的主流地位。于是,在这个娱乐媒体登峰造极的时代,用户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将他们庞大的照片、音乐和电影资料等保存到简单实用的硬盘和CD/ DVD可录光盘中。这种趋势促使光盘和硬盘生产商不断投入开发性能高而价格低廉的存储媒体,一次写入型光盘就是其中炙手可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1.
2002年DVD的市场销售已达到 15亿张,人们还会提出关于DVD的标准、结构和格式方面的一些问题。为满足读者的要求,本文介绍DVD光盘/驱动器系统的一些物理基本原理。一、DVD的概述和主要参数 DVD光盘是由两片厚度为0.6mm基片组成,多层的数据存储可使容量达到17GB。只读DVD光盘家族有以下一些成员: 1.12cm的单面单层光盘,最大存储容量为4.7GB; 2.单面双层光盘,最大存储容量为8.5GB; 3.双面单层光盘,最大存储容量为9.4GB; 4.双面双层光盘,最大存储容量为17GB。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光盘存储向着高密度、大容量、高速率 的方向发展,美国一些公司2005年要将数据速率为每 秒几十兆字节、容量为TB量级(≥1012字节)的120mm体 存储数字光盘及其系统推向市场。从GB量级的DVD二 维(面)存储光盘到TB量级的三维(体)存储光盘是 一个有重要科学意义的跨越,本文旨在对这一重要跨 越的科学内涵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对海量数据存储的需要,光盘刻录技术诞生了,先是CD刻录,现在DVD也刻录了……  相似文献   

14.
KX 《电脑迷》2009,(16):41-41
上期我们介绍了华硕光存储的数据安全相关的技术,如光盘加密和数据损毁,本期我们将介绍华硕光存储在高清视频方面的另一项技术——TTHD,它能够将普通DVD影像升频为1080p的高清视频,大大提升DVD碟片的观看效果,让用户轻松享受高清视频的乐趣。  相似文献   

15.
谜一:DVD倍速的由来要解释DVD刻录倍速的问题,首先要解释DVD的倍速的标准。DVD最早是称为DigitalVideoDisc(数字视频光盘),首要目标是存储高分辨率的影音节目。按照最初设定,DVD提供的影音数据流最高为10Mbit/s,通过MPEG-2的压缩标准,能够存储720×480分辨率30帧/s(NTSC制式)或720×576分辨率24帧(PAL制式)的影音数据。10Mbit/s折算出来就是1.25MB/s,再留一定的数据余量,因此DVD的倍速就定为了1.35MB/s。后来DVD改名为DigitalVersatileDisc(数字通用光盘),还能存储数据,而DVD的倍速标准就由此制定,与DVD相关的各类产品,…  相似文献   

16.
《电脑爱好者》2012,(5):96-97
不知不觉中,光存储设备就进入到了"蓝色"时代。单层单面光盘的存储容量也从4.7GB直线提升至25GB,以往被称为"海量"的数据现在也可轻易被读取或存储。而且随着诸多成熟产品的上市,价格也在不断下调。三种蓝光按需购买就目前来看,蓝光设备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蓝光光驱、蓝光康宝(COBMO)、蓝光刻录机。首先,蓝光光驱是一种只读光存储设备,只能读取蓝光光盘或DVD光盘,适合于喜欢收集蓝光影片的高清玩家购买。其次,蓝光康宝是一种过渡型产品,虽然只能读取蓝光光盘,但却可以刻录DVD光盘。  相似文献   

17.
光存储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从几年前就已经十分成熟的CD光盘刻录技术,到如今如火如荼的DVD光盘刻录市场,人们已经不再为大容量数据存储和交换而绞尽脑汁了。现在,人们需要的是如何才能更加方便快捷地完成各种刻录任务,那么,如何才能选择到一款适合自己的DVD刻录软件呢?  相似文献   

18.
精彩网评     
科技研究人员称可在一张光盘上存储二十万张DVD的数据,中移动在海外发布国际化品牌“ZONG”,北京残奥会将提供无障碍网吧,  相似文献   

19.
卡缪 《电脑自做》2007,(7):73-74,77
使用DVD刻录光盘保存数据是许多消费者用来备份数据最好的办法之一.使用DVD备份的好处就是单位存储成本比较低.只需要几元就可以买到4.7GB(实际只有4.3GB左右的空间可用)的存储空间.这对使用硬盘备份的消费者来说,性价比显删、然更高一些。但是使用光存储备份数据也有一定的缺点.除离线存储方式使用起来比较麻烦以外.光存储的安全性也存在问题,即使我们顺利的完成了刻录.而且刻录曲线也比较平直.刻录过程中没有任何错误.保存光盘的时候也是小心翼翼.但是我们备份数据的光盘依然存在着不能被正确识别的危险。这是因为我们刻录时可能发生隐性错误,例如光盘的PIE或PIF数值太高造成刻录机无法正确识别刻录出的光盘。  相似文献   

20.
向农 《微电脑世界》2004,(24):19-19
日本的2家公司东芝和Memory-Tech日前联台开发出了一种能够从光盘的一面读取到HD DVD与DVD2种信号层的双层播放专用光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