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8 毫秒
1.
工业生产中有很多管壳式换热器处于两相流的工况下,过度的流致振动是导致换热器失效的重要原因。分析了两相横流的激振机理和阻尼机理,指出了两相横流诱发振动的关键机理。并从便于工程设计的角度出发,详细说明了流体弹性不稳定和湍流激振的计算分析方法,给出了各参数的详细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2.
换热器管束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绍元 《兰化科技》1996,14(4):267-270
阐述了管壳式换热中流体诱导振动的机理及振协的预测方法,对国标中所附算例采用三种方法进行了预测和分析,三种方法预测的结果一致表明,该换热器存在振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冯刚 《化工进展》2012,31(3):508-512
换热器内管束的流体诱导振动所产生的危害严重影响其运行的安全性。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管束振动机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说明由于振动损坏,传热管的平均服役寿命仅达到设计寿命的一半,同时系统总结并提出了防振措施。阐述了随着换热器的设计趋于大型化和壳程流动高速度化,对换热器内流体诱导振动问题的正确分析,成为延长换热器服役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指出了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换热管束的激振原因,提出了更有效的防护措施,对实际换热器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列管式换热器管束的流体振动问题普遍存在于生产中,振动可能会造成换热器被破坏,进而影响装置的安全运行。对列管式换热器管束振动产生的原因、机理、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讨论了旋涡脱落、湍流抖振、流体弹性不稳定性以及声共振等诱发列管式换热器振动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振动的措施。以某煤化工项目的硫回收装置列管式换热器为实例,利用HTRI 7.0软件对管束振动进行了计算与分析,采用调整折流板间距、窗口不布管和折流板中间加支撑板等防振措施,消除了换热器的振动问题。装置投入运行后,列管式换热器无异常振动,达到了防振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管壳式换热器振动疲劳与强化传热技术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明了利用流体诱导振动来强化传热和开发新型复合技术对换热器优化运行的重要性,并结合工程实际给出了振动疲劳的定义.分别对管壳式换热器壳程流体工作流速的一般分析方法和双程强化传热技术进行了评析.以换热器内能量平衡的观点为依据,给出管束长期在振动疲劳效应下工作时,计算壳程流体工作流速的一般流程.最后,确信必须通过应用新型传热元件、利用计算机技术、完善专家系统和丰富故障诊断经验,才能更加有效地利用流体激振的能量强化传热,进一步延长管束的使用寿命,使整个换热系统更好地服务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6.
国内换热器流体诱导振动的研究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安军  邢桂菊  周丽雯 《辽宁化工》2007,36(12):849-853
回顾了国内换热器流体诱导振动研究的重要成果,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防止振动方面,通过分析致振原因,提出防振的具体措施,避免设备破坏;另一个是有效利用振动方面,即流体流动诱发新型传热结构的振动以实现强化传热。流体诱导振动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边缘学科,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这一学科的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7.
汽-水换热器内流体诱导振动强化传热试验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利用换热器内流体诱导振动实现强化传热的方法 .在利用传热表面振动提高对流换热系数的同时 ,利用振动变形减少积垢 ,降低污垢热阻 ,实现了复合强化传热 .对管内外流体流动诱导弹性管束的振动特性、强化传热特性和污垢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折流杆换热器抗振性能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折流杆换热器抗振性能进行剖析,指出折流杆换热器的抗流体诱导振动性能取决于壳程流体流场的基本性质,而不在于其对管子的支承方式。进而指出折流杆换热器的抗振缺陷,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振措施。  相似文献   

9.
管壳式换热器的振动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管壳式换热器设计与运转中,必须重视流体诱导振动的问题。当壳程流体为低密度气体介质时(如天然气、合成气以及蒸汽等),有可能出现强的振动和节奏性很强的噪音现象.本文从理论与实验两十方面对振动现象进行论证与探讨,并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管壳式换热器中流体诱导的振动机理、声共振、振动的判据、设计中考虑的问题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流体诱发振动产生的原因,阐述了由于流体诱发振动导致管壳式换热器的不良后果,并通过振动计算案例来验证发生振动的可能性,从而强调在设计中应采取防振措施,避免振动发生。  相似文献   

12.
管壳式换热器管束振动分析及防振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管壳式换热器常见的振动破坏形式 ,全面分析了管束振动的机理 ,并提出了相应的抗振措施  相似文献   

13.
《化学工程》2015,(12):28-33
流体弹性不稳定性是导致换热器管束振动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刚性管阵中一根弹性管的测试经常被用作简化方法来研究全弹性管阵的流体弹性不稳定性,但其是否适用于小节径比的管阵目前尚无一致的结论。文中采用水洞实验对节径比1.28,正方形排布的刚性管阵中一根弹性管的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与全弹性管阵进行对比,验证上述简化方法对于小节径比管阵的适用性,同时也对比分析了2种管阵的振动特性的区别。结果表明:对于节径比较小的管阵,不可用刚性管阵中一根弹性管的简化方法来代替全弹性管阵研究管束的流体弹性不稳定性。全弹性管阵中的管束失稳后的不稳定行为比刚性管阵中一根弹性管束更为剧烈。刚性管阵中弹性管的主振方向为横流方向,而全弹性管阵中则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实验结果为小节径比管阵的流体弹性不稳定性的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横向流中两相流体诱发的振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工程应用的角度介绍了管壳式换热器中两相流体诱发的振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文中简要说明影响振动的主要参数,重点阐述了横向流时两相流体诱发振动的机理以及必要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任映霖  李帅  王威  李启行 《化工机械》2023,(4):516-522+527
以IS型离心泵三维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CFD)对离心泵进行非定常流场数值模拟,进而得到作用在叶轮上的瞬态流体激振力。同时建立泵转子系统的二维有限元模型,将流体激振力作为外载荷施加在转子动力学模型上,研究了离心泵在不同工况下不平衡质量与所受流体激振力对叶轮处振动特性及其轴心轨迹的影响。通过对不同位置的轴承处特性进行对比,研究轴承处的振动特征。结果表明:叶轮所受流体激振力具有多种频率成分,且激振力随工况的偏移逐渐增大,泵转子系统在不平衡质量力与瞬态流体激振力作用下,叶轮处的振动幅值最大,其次为轴承处。  相似文献   

16.
管壳式换热器流体诱导振动与防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明辅  朱孝钦  吴新民 《云南化工》2000,27(3):24-25,16
介绍了管壳式换热器流体诱导振动的现象、机理和防振措施 ,特别是介绍了目前最新的防振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管壳式换热器因流体流动而引起振动的数量已显着增长,振动的危害已愈来愈被人们深刻地认识。由于流体诱导的振动会产生噪声和有害的力,导至高的压力降、管子的断裂和壳体的翘曲。本文在风洞研究中了管子由卡门涡流诱导振动的动态特性,并提出了消除振动和噪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对金属弹性薄板的流固耦合动力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模拟计算中固体采用有限单元法,流体采用有限体积法,在流体与固体交界面上进行耦合数据的传递,完成了双向流固耦合计算,在广泛雷诺数范围内研究了弹性薄板流致振动特性。对比分析了不同雷诺数下弹性薄板的振动特性、薄板受力以及压力分布和涡量特性,得出了弹性薄板振动的频率和幅值以及板所受升力的频率和幅值随着雷诺数变化的规律;分析了流场特征与薄板振动特性的关系,揭示了板的受力机理和双向流固耦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一、概况折流杆换热器是把传统的折流板换热器中的折流板改成秆式折流支承结构。其壳程流体的流动由折流式改变为流体经支承杆网格造成局部湍动的平行流方式。因此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强化了管外壳程传热; (2)传热面积得到充分利用,减少了死区; (3)防止流体引起的振动; (4)大大减少了阻力降。以上第三和第四个优点,使该换热器的流体壳程流速可比普通的折流板式列管换热器大  相似文献   

20.
徐小姿  张亚新 《广东化工》2014,(10):113-114,136
文章研究了列管换热器管束振动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引起振动的主要原因,掌握了根据《GB151-98》上管束振动判定条件来判断管束振动的基本方法。运用此方法,对工程中某给定的换热器进行了管束振动判定,提出了改变其折流板间距减小管束振动的方法,并运用Matlab完成了优化计算,得出了最优结果。对给定对象运用solidworks建立了管束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中进行模态分析,得到管束的固有频率,实现了将管束的固有频率与管道受到的激振频率进行比较,判断管束共振状态的计算机辅助判据方法。依据上述结果,最终形成了通过对折流板间距优化,改变管束各阶固有频率以避开激振频率,从而避免共振的列管换热器减振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