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离散对数的困难性假设,Hlbl等人提出了2个基于身份认证的密钥交换协议HW1和HW2(Computer StandardsInterfaces,2009,No.6)。HW1协议能够有效抵抗Tseng等人提出的攻击(Journal of Computers,2002,No.3),HW2协议则具有较高的效率,但Shim等人发现HW1不能抵抗中间人攻击和伪装攻击,HW2不能抵抗伪装攻击(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2012,No.4)。通过分析Shim等人提出的攻击方案,找出这2个协议能够被篡改的原因,分别提出改进的HW1和HW2协议,利用Hash函数对传输的信息做Hash验证,以防止信息被篡改。对改进协议进行可行性证明和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2种协议能够有效抵抗中间人攻击和伪装攻击,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3.
口令认证密钥交换(PAKE)协议由于其便于记忆、运行成本低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文章在百万富翁协议算法的基础上,通过简化和改进,提出一种口令认证的密钥交换协议。该协议使用一个低熵的口令进行双方的认证,并得到一个高熵的密钥。文章同时分析了该协议对抵御中间人攻击和离线字典攻击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5.
6.
身份认证是密钥交换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Internet密钥交换协议IKE为基础,介绍了密钥交换协议中的身份认证,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案,以提高密钥协商的效率.讨论了身份保护的作用,以及在密钥交换协议中应如何实现身份保护,来保护参与者的身份. 相似文献
7.
身份认证是密钥交换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Internet密钥交换协议IKE为基础,介绍了密钥交换协议中的身份认证,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案,以提高密钥协商的效率。讨论了身份保护的作用,以及在密钥交换协议中应如何实现身份保护,来保护参与者的身份。 相似文献
8.
9.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7,(11)
为了设计一种基于格困难问题的强安全认证密钥交换协议,分析了DXL12和DXL14方案中缺少认证功能导致容易遭受中间人攻击等缺陷,提出一种基于Binary-LWE的认证密钥交换协议。该协议具有两轮消息交互,不依赖于数字签名提供隐式密钥认证,并采用2012年Micciancio和Peikert在欧密会上提出的陷门函数来提供双方认证功能。在随机语言机模型下将安全性直接建立在Binary-LWE问题的困难性假设上,具有前向安全性、抗中间人攻击、抗冒充攻击等安全属性。由于该方案的安全性是基于格上困难问题,所以可以抵抗量子攻击。 相似文献
10.
简单可认证的密码协商协议(SAKA)是由Seo和Sweeney提出的,它是在Diffie-Hellmen协议基础上进行改进,目的是通信双方提供一个可认证的安全会话密钥的协商机制。本文将在SAKA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改进的方案,该改进版可以抵抗已提出的对SAKA的伪造攻击。 相似文献
11.
12.
提出一种基于(t, n)门限秘密共享技术的分布式口令认证密钥交换方案。用户口令的验证密钥通过秘密共享方案在服务器组内进行分配,验证任务需要t个服务器协调来完成,任意t-1个服务器合谋无法获得诚实服务器关于口令验证的任何信息。动态生成每个服务器的局部密钥,保证了方案的前向安全性。通过身份认证的各用户之间以对服务器组保密的方式交换会话密钥。该方案在DDH假设下被证明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在三方口令认证密钥交换(三方PAKE)协议中,每个用户仅仅需要和服务器共享一个口令,就可以在服务器的协助下与他人进行安全的密钥交换.由于有效地减少了用户管理口令的负担,三方PAKE协议在大规模用户集的安全通信中受到了较多关注.然而,已有的三方PAKE协议大多关注的是服务器利用明文存储用户口令的情形,没有考虑服务器口令文件泄露所造成的巨大威胁.在服务器端存放的是相应于用户口令的验证元的情形下,研究三方PAKE协议的分析和设计.首先分析了一个最近提出的基于验证元的三方PAKE协议,指出该协议易于遭受离线字典攻击,因此未能达到所宣称的安全性;其次,在分析已有协议设计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验证元的三方PAKE协议,并在标准模型下证明了所设计的协议的安全性,与已有协议的比较表明,新提出的协议在提供了更高安全性的同时具有可接受的计算和通信效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深入的对IKE协议的相关知识、交换原理以及安全性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对基于预共享密钥认证的IKE主模式交换协议的工作原理及结构进行了阐述,针对基于预共享密钥认证的IKE主模式协议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协议的进一步改进方案.重点分析了在IKE实现过程中,"中间人"攻击的原理并提出了防范"中间人"攻击的连锁协议与身份认证相结合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