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室内设计与装修》2012,(6):142-142
5月14日,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在京去世,享年88岁。  相似文献   

2.
《城市规划》2012,(6):60
<正>著名古建筑专家、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5月14日23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罗哲文先生早年追随梁思成先生参加营造学社,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事业的首倡者之一,将毕生心血贡献给他所钟爱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罗哲文先生在我国城市规划学界享有崇高  相似文献   

3.
国内信息     
《室内设计与装修》2012,(6):142-144
古建筑专家罗哲文病逝5月14日,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在京去世,享年88岁。罗哲文1924年出生于四川宜宾。1940年考入中国营造学社,师从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等。1946年在清华大学与中国营造学社合办的中国建筑研究所及建筑系工作。曾先后任职于文化部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文物档案资料研究室、中国文物研究所等,一直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维修保护和调查研究工作。1985年,罗哲文和郑孝燮、单士元起草文本,参加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  相似文献   

4.
《古建园林技术》2012,(2):3-3,25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国家文物局离休干部罗哲文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5月14日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88岁。罗哲文先生1924年4月17日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市。1948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198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至1945年为中国营造学社练习生、绘图员;1946年至1950年为清华大学建筑系中国建筑研究所助理;1950年至1971年底为文化部文物局业务秘书,从事全国古建筑保护管理与调查研究工作;1972  相似文献   

5.
《建筑创作》2012,(7):7-8
我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国家文物局离休干部罗哲文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5月14日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88岁。罗哲文先生1924年4月17日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市.1948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罗哲文先生是当代中国文物事业发展的见证人和亲历者.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文物保护工作之中.为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古建筑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罗哲文,1924年生于四川宜宾。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半个世纪以来,他把毕生心力献给了祖国的古建筑文物事业,对历史文化名城、古镇(村)的保护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著作有《长城》、《中国古代建筑简史》、《中华名楼》、《中国古园林》等等。 在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村评审前夕,拟就古镇(村)的相关问题采访罗哲文老先生,于是今夏某周日下午,与罗老相约在他家进行采访。这个家确切地说是几间简朴的书房,没有所谓的客厅、卧室的功能区分,除了沙发、床,每间屋都摞满了书籍,过道也因此只容一人通行。在两个小时的采访中,罗老始终言谈笑容可掬,毫无架子,似邻家老先生。不时, 有客人造访,客人至,恭身相迎, 客人离,恭身相送, 待客人脚步声渐远才轻合房门,继续我们的谈话。  相似文献   

7.
整整60年过去了,一幕幕难忘的场景展现在眼前。1948年的冬天约11月中旬,清华园里传来了惊喜的气氛,我和一些同事在楼上看见墙外远处头戴长绒军帽、身穿厚棉衣的解放军在  相似文献   

8.
尊敬的大会主席 ,尊敬的各位来宾 ,尊敬的罗哲文先生 :今天我非常荣幸 ,能够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聚集在这里 ,参加为我国著名的文物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举行的庆典。据我所知 ,还有许多其他的同志也打算参加这次盛会 ,但是由于工作上和健康的种种原因 ,没能前来 ,为此感到十分遗憾 ,例如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会长杨鸿勋先生、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周林委员会会长周治良先生、东南大学建筑系系主任王建国教授、东南大学建筑系陈薇教授等等 ,他们除了有函件寄交大会外 ,还委托我向罗哲文先生表示深切的歉意并致以崇敬的问候 ,此外 ,…  相似文献   

9.
《山东建材》2013,(6):22-25
诗人徐志摩虽痴情却也多情,离异后苦追命中注定的灵魂伴侣林徽因而不得,转而再娶沪上名媛陆小曼;而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金岳霖追林徽因不成,终其一生未娶,与梁、林夫妇比邻而居,友爱终生。林徽因的感情抉择,也可谓建筑学对文学、哲学的一项胜利,让建筑学这一看似冰冷的学科也具有了更多诗意与感性。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正值中国营造学社成立80周年之际,我们在这里召开这个纪念大会。在这个大会上,令我想起了与中国营造学社  相似文献   

11.
为中国花卉事业操劳、奔波了一辈子的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本刊顾问陈俊愉先生,因病于2012年6月8日上午10时58分与花长辞,享年95岁。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刘延东、李源潮、张高丽、朱镕基、吴官正等对陈俊愉院士的逝世表示悼念,对其家属表示慰问。中央组织部、中国工程院、教育部、国家林业局、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等几百家单位发来唁电并送花圈,对陈先生的逝世表示哀悼。  相似文献   

12.
王绍增 《中国园林》2005,21(6):35-36
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北京园林学会、上海风景园林学会、苏州风景园林学会、<中国园林>杂志社、<风景园林>编辑部协办的"2005中外著名风景园林专家学术报告会"于4月23-24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园林建筑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当前园林建筑设计的现状,反思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研究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发挥传统建筑元素的最大优势,并进行现代化的创新,将其运用到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以期在该领域获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14.
殷力欣 《建筑创作》2006,(12):143-149
在我所认识的那些有成绩、有名望的学者中,就外在的行为举止而言,有些人谈吐儒雅而衣着考究,有些人谨小慎微尽量表现得很普通很平民,另有些人则性情乖张而不拘小节。莫宗江先生(1916-1999年)是无法简单归类于这三种类型的。他一身布衣(有些还是自己剪裁的),但永远是那么整洁、得体;他有很洋派的地方,如好打网球,有喝英式红茶的习惯等等,但这似乎主要是以健康起见的,他需要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他的研究事业中去——中国古代建筑和诗书画艺术;他健谈、幽默、措辞讲究、机锋敏捷,同时他也很熟悉寻常巷陌的生活琐事、贩夫走卒们的日常话语,信手拈来,即成鲜活的社会文化史料,赋予其深层的含义……  相似文献   

15.
刘谯 《城市建筑》2008,(5):9-11
本文试图探讨建筑与景观在设计观上的相关问题,提倡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景观意识,以景观规划为指导,树立整体设计的思想;在景观设计中贯穿建筑意识,以建筑的科学性来实现景观意象,从而促进达到建筑设计与景观规划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袁忠 《南方建筑》2009,(2):65-67
本文对龙庆忠先生的建筑研究进行全面的学理概括,追寻其古建研究的思想脉络,最后从背景、价值、方法等方面初步探讨龙庆忠古建研究在中国建筑史学上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怡洁 《建筑施工》2011,33(12):1131-1132,1134
从中国古代建筑出发,解析其几大基本文化特征即儒家的"中庸"、"礼制"思想与儒道结合的反映。再通过实例来看古代建筑在现代建筑中的相关体现,以说明现代建筑对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和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园林》2005,21(5):29-30
4月23-24日,2005中外著名风景园林专家学术报告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议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北京园林学会、上海风景园林学会、苏州风景园林学会、<中国园林>、<风景园林>协办,北京山川美艺术中心承办,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甘伟林、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张树林、孟兆祯、王秉洛主持了会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周干峙致开幕词.赞助单位包括北京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山东光合园林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九江市九鼎园艺建设有限公司、南京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等.  相似文献   

19.
师从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家陈俊愉先生是我的荣幸。1991年,我考上了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的研究生。虽然,先生只是我的第二导师,但他带我出差、单独辅导,与其他学生没有一丝差异。在以后的岁月里,先生博学、气节、宽容、勤奋等精神深深感染了我,我时常鼓励自己,大师就在身边,要抓住一切机会,努力向他学习。就在  相似文献   

20.
园林、景观与中国风景园林的未来   总被引:9,自引:10,他引:9  
王绍增 《中国园林》2005,21(3):24-27
通过分析园林、景观、风景园林等几个术语的缘起、演变和优缺点,指出综合性是风景园林学科的突出特性,而中国风景园林有着自己以辩证的综合性思维和实事求是方法为传统的特长.在摆脱封闭守旧文化环境的羁绊和掌握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后,中国风景园林必将超越以个人表现和分裂式思维为特征的所谓西方工业时代景观设计,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