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风景园林数字化规划设计概念谱系与流程图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居环境系统日益复杂,生态环境恶化的今天,风景园林学科肩负着艰巨的责任。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数字化进程,已落后于时代。讨论了风景园林数字化规划设计当前的困境,指出当前推广风景园林数字化规划设计的必要性。本文明确了风景园林数字化规划设计的定义、特征与概念谱系,解析了概念谱系中的主要数字化设计方法和应用软件平台,并总结出了风景园林数字化规划设计的流程图。在本文结尾,对当前数字化规划设计中存在的局限和误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数字景观技术研究进展——国际数字景观大会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技术改变了风景园林师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也促进了全球范围内风景园林信息的共享。对于国际数字景观大会(Digit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nference)举办14年来的核心讨论内容,可以分别从景观数字化及模拟技术、风景园林分析评价与参数化设计、数字景观教育3个领域进行梳理和总结。总结了景观数字化及模拟技术方面的发展进程,重点是景观环境可视化,包括基于网络的可视化、游戏引擎的应用、新系统的开发等,并对风景园林分析评价与参数化设计,以及近年来成为关注的热点的BIM、LIM和地理设计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3.
《园林》2015,(10)
近几年,"数字景观"开始进入风景园林师的视野。数字景观是应用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管理的数字技术集合,可将其分为三大类:景观信息采集技术、分析评估技术和模拟可视化技术。未来景观模拟、地理设计和大数据挖掘等将是数字景观技术的研究热点。数字化时代,风景园林师应主动了解数字技术前沿,加强学科交叉协同创新,同时不断完善风景园林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4.
数字技术环境下景观规划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哲  成玉宁 《风景园林》2019,26(S2):67-71
设计创新能力培养已成为21世纪风景园林学规划设计教学核心,在此背景下,由知识传输导向的教学模式正逐步转变为由设计与科研并肩引领知识增长的教学模式,数字化景观规划设计教学体系与方法成为当代风景园林教育亟待充实并应用的重要内容。立足风景园林教学前沿,基于对当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育的系统把握,以东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实践为例,提出整合数字景观技术平台,构建“浸入式”数字技术教学环境,实现数字平台与教学体系的协同创新;继而针对传统教学方法局限,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进行“耦合教学法”创新实践,加强实证性知识体系集成融合,实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系统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吕志华 《风景园林》2020,27(8):109-113
建筑信息模型(BIM)作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数字化的新型手段与表现方式,可以通过建立数字化的模型表述客观、真实的园林世界,激发设计师的创新设计思维和创新方法。以BIM技术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应用案例为基础,探讨了BIM技术叠加倾斜摄影、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和平台的策略和关键技术,解决了园林项目现状环境、地形与设计的BIM模型结合的问题。BIM+技术在规划设计阶段应用研究,可以真实反映现状情况及设计意图,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数字化提供一种思考构架和经验模式。  相似文献   

6.
当前数字技术在风景园林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以草本植物群落种植设计为例,结合植物规划的需求和特点,论述了数字化策略在植物群落设计中的应用及数字时代背景下草本植物群落数字化设计的应用方法及发展前景。通过数字化手段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借助计算机设计模拟,进而生成草本植物群落种植设计的不同模式,为草本植物群落设计提供依据和科学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法与方式的变革,参数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离不开人机交互环节,在理性的基础上融入了感性,符合风景园林作为"科学与艺术"的学科特征。东南大学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引入了参数化方法,自2012年起在本科四年级"景园规划设计III"课程中进行多年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参数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方法。着重阐述了参数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特点与优势,从设计教学程序与要点两方面介绍参数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组织。  相似文献   

8.
数字景观是数字技术与风景园林 学相结合的产物,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 的飞速发展及其向风景园林行业的渗透, 风景园林进入到数字化时代。本文以风景 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为主线,总结国内外数字 景观技术在风景园林信息采集、景观过程 模拟、可视化、分析评估、参数化设计及公 众参与等方面的应用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作为参数化设计方法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运用的研究课题之一,采用跨学科的视角,首先着重阐释了图解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对不同时代的图解之间的传承性及差异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并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本文的论述重点,即参数化图解进行了概括性定义,之后分别从风景园林学科发展、风景园林学科融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法三个角度对参数化图解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运用进行了论述及展望。  相似文献   

10.
成玉宁 《江苏建筑》2021,(2):5-8,17
数字中国推动全社会各行业的集体进步,数字景观作为风景园林的前沿领域促进人居环境的高质量发展.数字景观规划设计由五大环节构成: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分析、方案的模拟、数字化建造和绩效的测控,"数据流"全过程具有精准化的特征."数字景观理论与方法"正引领风景园林事业的创新与进步,展现了我国风景园林研究与实践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景观技术已成为有效解决现阶段风景园林领域所面临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并呈现出愈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将现阶段风景园林领域所面临的核心科学问题归纳为:生态与形态的协同、人群需求的满足、设计与实践的革新.为寻求出解决上述核心科学问题的对应数字景观技术手段,首先,以Web of Science中2010-...  相似文献   

12.
颜婷  陈亮明 《中外建筑》2010,(5):142-143
洪水频发和由此引发的"重防洪工程,轻滨水景观"的倾向是呼图壁天然河谷景观规划设计中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本文在"设计结合自然"思想指导下,受生态修复理论的启发,分析了呼图壁天然河谷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与自然洪水过程相适应的景观规划设计对策,以达到修复河谷生态和营造城市景观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3.
数字时代下建筑设计方法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化造就了现代建筑发展的历史语境,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进入数字时代以来,计算机的使用对建筑设计方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首先通过对计算机引领建筑设计这一重要趋向的阐述,进一步说明由此引发的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呈现、数字化制造、数字化建造等一系列重大变革。这种新的建筑设计方法已然形成,使建筑师可以获得前所未有的形式表现力,但它绝不是操作建筑形式的工具主义,而是带来了另一种不同的建筑设计思维及对空间概念的认识,给予建筑设计更多元化的未来、更多积极的可能性。计算机的使用将为建筑设计带来一场新革命,因此对数字化建筑设计方法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熊璐  张红霞 《新建筑》2014,(1):100-103
通过系统梳理30多年来建筑语法规则在建筑形态数字生成中的表现和演进,揭示出在数字设计这种全新的建筑设计(书写)方式中,语法规则的发现和创新起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国内建筑语法理论研究尚存在诸多不足,须不断完善,建筑语言理论的研究也应与时俱进,以指导和推动建筑数字设计的深化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浅谈数字化技术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海平 《山西建筑》2010,36(8):25-26
针对当前数字化时代建筑业应采取一个什么样的立场这一问题,结合自身数字技术专业知识,对数字建筑的数字化外衣和建筑设计进行了思考,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两种态度,指出应利用好数字技术,真正造福人类,以人为本,并不断进化。  相似文献   

16.
杨柳  宋刚 《风景园林》2017,24(11):46-50
景观空间装置是近年被热议的话题,本文试图将数字工具和参数化思想引入景观空间装置设计领域,建立系统的形式操作方法。笔者首先从装置、景观数字化这几个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传统景观设计与数字化景观设计形式操作的发展、融合过程,并例举了近年的实践项目;随后结合景观设计思路,建立可供学生选择的数字工具合集;最后通过一次具体教学实例梳理了一种使用数字工具进行景观空间装置设计的方法和流程。综上,通过数字工具箱的建立与探索景观空间装置设计方法二者相结合,以期推动风景园林学的实践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英姿  陈跃涛 《山西建筑》2007,33(13):11-14
指出数码逐渐成为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实现创新的新利器,对城市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发现数码的魅力开始,继而意识到城市景观设计也应该接纳数码,并阐述了城市景观设计融合“数码”的途径,以推动城市景观设计取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两个不同尺度的景观设计案例,指出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通过先期设计确立场地的限制性景观、环境体系,以实现建筑组群、建筑单体与景观、环境的共生和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