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城镇园林植物规划方法及其应用(4)--热带植物配植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借鉴不同的气候条件及生境条件下形成的自然群落,师法自然,可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介绍了各类型热带专类园常用的植物、配植方式及其组成结构,并例举了常见热带雨林景观的景点及其群落配植,供设计热带植物景观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经过多年发展,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论研究呈现出理念多元、手法更迭、技术创新的特征。通过回顾方法论研究发展历程,厘清不同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方法之间的区别,归纳总结其特性与共性。【方法】通过系统梳理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历史发展脉络,提炼出本研究领域的3个核心议题,构思方法论研究体系框架。【结果】纵向历史发展中,国内外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的思想源流以古典时期、现代主义、环境运动、新自然主义为变革的关键节点。根据横向方法论比较,诸多研究的核心议题均围绕空间、群落和立意展开。【结论】构建了以空间、群落和立意为核心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方法论研究框架,阐述了从不同角度入手开展种植规划设计的方法。设计师可以根据自身特质和项目要求选择适宜的设计方法,营造独具特色的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3.
罗燕敏  文常春 《规划师》2004,20(11):46-48
从自然、生态、景观和游憩等角度对南昌市玉带河综合整治和建设中的自然群落再现、生态环境提升、视觉景观美化和亲水可游四大核,u内容进行了分析和论证,提出了玉带河渠道景观规划设计对策:设计生态驳岸、赋予景现节点以传统的化内涵、做好植物配置以体现地域化和园林意境。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主要绿化植物冷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调查分析了广州市主要绿化植物在2008年初持续寒冷气候条件下的抗寒性能及其后续表现.结果表明,在318种主要绿化植物中,受冷害影响"较严重或严重"的植物种类占20.13%。植物总体受损情况为"轻微或轻度受害"等级,说明近年来广州市绿化植物的选择和应用基本成功。根据各绿化植物在受冷害后1个多月的生长表现,在确定植物的受害等级后,按照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分别列出了今后广州市绿化植物推荐应用的种类、需要慎用的种类和不宜使用或尽量少用的种类建议名录。根据调研结果讨论了指导广州未来城市绿化品种选育和群落种植配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植物景观建设,在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方面。应注意理解全国各生物气候在风景名胜区内的天然群落类型的组成结构,地理分布区域和演替规律作为基础。在规划设计上。充分利用多种多样的天然群落模式。并从其丰富的天然植物资源中。筛选具有各种植物景观规划建设要求的新的园林植物。将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植物景观。建设成具有浓厚的地带性特色。以期形成一个具有多功能的生态系统。从而维护风景名胜区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设计如何遵从自然——《景观规划的环境学途径》评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设计遵从自然"是上世纪60年代末由美国景观设计大师麦克哈格提出的景观规划思想和方法,其实质是以环境学相关学科理论为指导,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实践.时至今日,它仍然是物质规划领域的重要理论.国内关于麦氏的著作及思想已多有介绍与评述.以威廉·M·马什的《景观规划的环境学途径》一书为线索,对"设计遵从自然"的思想内涵进行阐释,并对景观规划中的环境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归纳与总结,以期给快速城市化和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背景下的我国景观规划与建设实践以启示.  相似文献   

7.
城市形象的建立越来越注重环境自然属性与人类行为需求。植物作为生命力载体的独特景观媒介,无疑是城市人居环境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键所在。本文从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角度出发,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对城市环境形象的新认识,并分析阐释植物要素的重要性、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与城市的关系以及其在城市形象识别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山地乡村绿化中大量运用城市绿化植物种类且模仿城市植物造景的方式,使得村落的文化及景观特色得不到充分表达。山地乡村植物景观规划前提是对其现状风貌的认知与剖析,以此为基础确定规划原则及目标,模拟自然或半自然植物群落,提炼出人工配置模式。运用此方法,以贵州扁担山地区布依族聚落为例,通过对其植物景观格局及特点分析,模拟10个稳定的地带性植物群落,生成14个可供运用的人工群落配置模式及一类特殊的立体绿化模式。根据功能需求将不同模式运用于不同地点,可营造出山地布依族村落特色的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胶州半岛多风雪地区的烟台市中海海悦府居住区景观规划研究,系统分析该项目在建筑形态与景观规划布局方面抵御风雪的重要性,从空间序列表达和景观规划实施策略两方面入手,在抵御风雪方面做出探索性研究,以达到适合气候条件的低碳环保、绿色生态、健康活力的人居环境,营造"冬季温和,夏季宜人"的园区气候,实现"城市山林、花开满城"的主题概念。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城市滨水景观规划和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的设计对策,并以左云县城段十里河二期工程滨水景观规划为例,阐述了构建生态亲水河道、构建生态自然群落、分区与组景的手法,既改善了河道的生态功能,又创造出了优美的自然景致。  相似文献   

11.
李斌 《建筑节能》2016,(7):61-64
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考虑其设计的生态化。结合商洛丹江江滨生态公园的概况,分别从丹江江滨生态公园规划设计中的自然性、地域性、园林植物的合理性以及建筑的融合性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将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化归纳为:设计结合自然、设计结合地方性、设计结合生态环保性的规划设计。这在研究地方性景观设计中的生态化起到探索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山地自然景观中的湿地,多以小微湿地形态出现。将小微湿地与山地景观建设耦合,是山地景观研究的重要课题。以地处重庆东北的梁平区猎神村为对象,提出了山地梯塘小微湿地生态系统设计技术框架,从综合要素设计、结构设计、功能设计3个方面,进行了顺应高程梯度的山地梯塘小微湿地生态系统设计与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建成后的猎神村山地梯塘小微湿地系统,小微生境类型多样,生境质量优良,生物多样性丰富,立体景观特色明显。  相似文献   

13.
以解决岩石园"如何设计""为何设计"的问题入手,通过分析国内外知名岩石园,从而得到当前岩石园规划设计依据的类型,确定以高山生境特征作为设计依据。但高山生境在城市中无法完全复制,因此仅以模仿其景观风貌特点作为设计依据。以中国高山生境为例,通过对生长的高山植被景观风貌进行提炼,得到高山植被外观风貌构建模式图;结合外观风貌特点,提取高山植被景观元素特点和设计要点,通过植物种类替换,构建出岩石园基于高山生境特征的植物造景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14.
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和对生态系统的人为破坏正在引发不可逆转的动植物灭绝危机,保护和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被认为是当下城市规划设计,尤其是景观设计重要且紧迫的工作。如何在具体的景观设计项目中实现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仍缺乏一个可操作的整体思路与设计模式。为此,通过对景观设计经典框架的综述与优化,将设计主导、跨学科分工合作、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以及评估与监测的全过程融入景观设计框架之中,综合形成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型设计的五大原则,并通过剖析经典案例印证了此框架的合理性与实操性,以期为保护并提升城市景观中的生物多样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祝薇雅  李鹏波 《中国园林》2022,38(5):110-115
植物是风景园林的四要素之一,是改善自然环境、提升游览体验的重要因子。量化植物景观布局、科学地规划公园植物景观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难点,也是数字景观应用于公园景观设计的重要方向。在剖析植物景观布局关键影响因子及其作用机制的基础上,结合Ecotect和Grasshopper软件,从环境要素、景观要素和人群需求3个方面提炼参数与规则,构建了基于设计逻辑的点、线、面植物景观布局参数化模型。并以天津水西庄公园为例,对公园植物景观进行了参数化布局模式图的生成,探讨了耦合设计场地及人群需求等多因素的精细化布局方法,以期为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杨锐  侯姝彧  曹越 《中国园林》2021,37(7):6-12
山水是中国风景园林的文化核心,反映出中国人独特的自然观、人文观和实践观.中国古代山水营建智慧是基于"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核心思想,在"人与天调"的实践观下形成的实践理论体系.在其指导下的山水营建实践以人地关系的和谐为核心,主要体现为"因地制宜"与"因时制宜"."地"和"时"分别对应空间和时间的维度,"营建"是...  相似文献   

17.
以张掖滨河新区湖区景观规划为例,探讨了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指出应充分挖掘城市历史文脉和地方自然特色,将历史、自然融入城市滨水景观规划中,以人为本,打造富于地方特色的、人性化的城市滨水景观。  相似文献   

18.
景观规划管理的视角需要从最优美、最有价值区域的保护,转向对国土全域“自然系统与人类行为”关系的协调。景观链接了“自然”与“空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保护与强化必须从景观单元的尺度进行更为整体的思考。“通过景观(单元)规划”探讨了景观为更广泛的空间规划提供综合框架的潜力,景观特征评估则提供了将复杂连续的景观划分为多尺度、实体、可识别的整体空间单元的系统方法。通过对景观概念的系统梳理与阐释,论述了景观保护方法的转变、景观单元的空间意义,以及景观特征评估作为多尺度景观单元划分的先进方法在英格兰的全面实践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乌恩  程静琦 《风景园林》2019,26(10):54-59
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及中国港台地区,环境解说已成为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如今,环境解说也已经引起了中国内地风景园林学界、业界的关注,但从对环境解说重要性的认知到规划、设计实践能力来看,环境解说还仅是中国景观规划设计表达中的一种"新语言"。从环境解说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入手,结合实际案例阐述环境解说之于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环境解说系统能够使游客的景观理解更加深刻、丰富;对于保护地和国家公园、郊野公园等自然公园的规划设计,环境解说更是体现公园特色和个性的核心工作内容;按照传统风景观来看湿地等缺乏景观变化性、丰富性的自然空间,环境解说甚至可以成为公园游赏系统规划时的主要线索;环境解说具有辅助游客行为管理、提效资源环境保护的功能;优质的环境解说规划设计可以提升景观美感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从城市生境恢复的角度阐释日本3种不同的城市绿化开拓性项目。1)大阪万博纪念公园项目旨在恢复大阪城市核心绿地的自然景观(自我维持的森林)。为实现此目标,除实施相应的植物种植计划和种植方法外,待修复后的植被冠层高度郁闭后,模拟自然干扰的林窗再生的适应性管理是提高其物种多样性的关键。2)梅小路公园的“生命之森”生境花园是第一例实施20余年动态监测的生境修复项目。研究发现生境中物种的迁入定居和灭绝趋势因物种类别而异。3)平安神宫庭园是在城市基底中的濒危物种庇护所(隔离保护地)。庭园中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与日本园林造园特征有关,“缩景”(微缩自然)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还采用了适应性管理来替代自然干扰。最后,提出生境设计需充分考虑自然的3个属性:要素、格局与过程,其中过程属性是最具挑战的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