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公园城市以传承与发扬地域历史文化为责任担当, 在公园城市建设实践中应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造园理念。以孟 兆祯院士生前全程指导的作品——成都蜀园的建设实践为例, 深入研究巴蜀文化与川西园林文化,明旨立意,以“中国风景 园林设计理法序列”为指导展开设计。蜀园因势利导绘山水, 因境安景始问名,布局有秩成章法,穷理尽微显文脉,达到艺 海妙谛的愿景,余韵可期。以此探索在当代公园城市建设背景 下中国优秀传统园林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方法与路径。  相似文献   

2.
从文脉背景、空间营建、植物种植和传统继承等方面对雪铁龙公园进行了介绍、分析和评论。经过现场考察和体验,认为没有留下原雪铁龙汽车工厂任何痕迹的设计方案,实则保留了场地上最突出的历史特征;其空间营造比平面几何布局更加壮观;植物材料运用极为丰富。这座后现代园林是了解法国古典园林文化传承和园林生活发展的载体。  相似文献   

3.
历史与现代之间--北京海淀公园设计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历史风貌区与现代建筑群之间的绿地设计,景观风格如何定位、园林手法如何运用是传统城市环境建设中常常遇到的难题.需要把握设计分寸,达到既延续历史文脉风貌,又具时代精神,茹古涵今的效果.以北京海淀公园为例,阐述相关的设计思想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南郊公园为例,探讨在新时期城市建设中,如何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紧扣城市发展脉搏、满足市民使用公园的新需求。走传承与发展之路,实现公园的重塑和更新,提升公园品质和品位,赋予公园新的景观活力。  相似文献   

5.
余凤英 《中国园林》2007,23(8):66-70
佛山亚洲艺术公园是第七届亚洲艺术节的重要活动场地。公园通过最具佛山特色的陶艺和水体、植物、建筑、桥梁、小品、照明等造园要素表现亚洲文明、华夏文明和岭南地域文化,体现中国和亚洲文化艺术的交流和融合,使亚洲其他国家了解中国、认识佛山;也让佛山人了解亚洲,并更深刻地认识和热爱自己的文化。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化和智能化引领的新型工业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后工业景观公园”作为工业遗存活化利用的主要载体,因其标志性和典型性成为风景园林界实践的重要对象,研究其生态设计思潮的演变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国内外后工业景观公园近60年的发展历程,根据公园建设背景、指导理论、生态设计手法,将生态设计思潮划分为1960—1985年探索期的环境修复模式、1986—2005年融合期的郊野景观模式、2006—2019年发展期的自然景观模式以及2020年以来兴盛期的生物友好模式4个阶段。生态设计思潮经历了从消除场地污染的环境修复到兼顾科学修复与艺术表达,从利用自生长植被群落、保护生物栖息地到设计适应生物多样性的友好环境,从被动到主动、从以人为中心的安全防控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审美转变。以期能为我国生态文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工业景观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7.
15—18世纪欧洲传统园林轴线空间从生成、探索到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具备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空间结构,从内向孤立到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的过程。本文以具有时代先锋性的15—16世纪意大利园林、17世纪法国园林和18世纪英国园林为代表,归纳并总结了园林轴线空间形态与功能、轴线空间与建筑关系、视线与围合边界的关系、造园要素的处理等方面的演变,试图剖析演变过程中轴线空间对多种单元空间和造园要素统一的组织。  相似文献   

8.
运用贝聿铭先生“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以北航东升科技楼室外环境景观设计项目为例,探讨怎样实现现代设计手法和古典传统园林精髓相融合,来解决传统的校园环境和现代商务办公环境之间的矛盾,使场地内的不同区域之间,场地环境和建筑之间在统一中变化,在变化中统一,形成完美的融合。在具体的场地设计中,强调场地设计的地域性特征,关注场地尺度和适宜空间。  相似文献   

9.
运用贝聿铭先生"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以北航东升科技楼室外环境景观设计项目为例,探讨怎样实现现代设计手法和古典传统园林精髓相融合,来解决传统的校园环境和现代商务办公环境之间的矛盾,使场地内的不同区域之间,场地环境和建筑之间在统一中变化,在变化中统一,形成完美的融合.在具体的场地设计中,强调场地设计的地域性特征,关注场地尺度和适宜空间.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很多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被大量借鉴应用,本文即分析了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  相似文献   

11.
著: 《风景园林》2018,25(9):81-85
日本的庭院文化经过长时间发展,已形成独特的景观空间语言。这些空间语言由庭园、公园、广场等城市外部空间传承,而我们需要静下心来理解这掺杂着思想和时代背景的特殊语言体系。日本的景观教育,通过以下课程设置,将空间的语言体系传授给学生们:1)通过测量掌握设计语言的基础,学生通过尺子测量传统空间和现代空间,获得相应的空间感。近年来也通过3D测量技术,掌握更加精细的尺度感。2)材料使日本特有的设计语言更加丰富多变,通过实际接触石材和植物,体验管理和施工,加深学生对材料的理解。3)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与国际和社会接轨的设计。面对当下多领域融合的社会课题,组织建筑、规划、土木等学科的学生们进行展览和交流,并开展相应的实践训练  相似文献   

12.
郭洪波 《中外建筑》2010,(4):99-101
园林景观设计在现代住宅小区环境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详细探讨了"以人为本"设计原则下的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设计的一般要求,并结合具体项目实例,详细阐述了生态型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方法,以满足良好的人居环境,实现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符号学角度研究风景园林设计语言具有指导性、探索性的意义,中国"象"的概念为非言语的设计语言提供了新的思路。从"象"的形式出发,以无锡太湖科技园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为例,探讨抽象形式与地方意象在风景园林设计实践中的结合,从图式思维、几何原型和空间形态3个层面详细解析了德国瓦伦丁事务所的设计语言。通过讨论指出设计语言的形式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意象的获取不局限于抽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园林建筑规划和建设是我国历史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景观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融入了我国古代传统美学思想和传统文化的智慧精髓,其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文化艺术发展和进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戎静  刘原平 《城市建筑》2014,(24):122-122
园林建筑规划和建设是我国历史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景观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融入了我国古代传统美学思想和传统文化的智慧精髓,其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文化艺术发展和进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张霖  蔡凌豪 《中国园林》2009,25(7):53-57
在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谈论了中国当前传统聚落景观规划和旅游开发中面临的问题和误区,并以云南丽江泸沽湖落水摩梭传统村落景观规划为例,论述了"地域性景观"的构成要素及其在传统聚落景观规划中的重要性以及对于传统文化保留、延续和发展的意义,讨论了传统文化和地域性景观在景观规划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林广思  蒋林桔 《中国园林》2023,39(12):127-131
风景园林专科教育是风景园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园林技术、风景园林设计、园林工程技术等专业。在介绍中国风景园林专科专业发展的历史之后,为全面了解我国风景园林专科专业设置现状,对2022年园林技术、风景园林设计、园林工程技术3个专业在全国的招生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并从院校类别、省级行政区、城市及城市群、区域等维度进行分析比较。研究指出,风景园林类职业教育在全国各地区广泛分布,具有一定社会需求量,但区域布局需要优化,各专业需进一步加强自身办学特色。研究为风景园林专科专业的建设及增设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小区住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涛 《城市建筑》2013,(16):174-174
一个优秀的住宅小区环境设计可以全方位地提升整个小区的文化品质,由此可见,住宅小区的环境设计日益重要,本文就对住宅区的园林景观设计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景观生态化设计与生态设计语言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设计自成为风景园林设计重要的发展方向以来已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如何开展生态设计”成为长期以来困扰生态设计发展的核心瓶颈,使生态设计多处于“说得多做得少”的困境中.生态设计语言的缺失是形成这一困境的关键原因,同时它也是突破这一困境的关键途径.景观生态化设计需要一个完整的生态设计语言来指导生态化设计,并构成生态设计的基本范式和框架.景观要素、景观空间单元、基本组合与空间格局以及生态过程作为生态设计语言基本构成,以生态流与生态过程为内在连接规律,将生态设计的空间图示、自然景观图式、文化景观图式、网络化图式等连接为一个具有整体性、完整性、连续性、动态性特征的整体性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