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晚明文人冯梦祯为个案,根据冯氏文集、日记及地方史志记载,考据梳理冯梦祯于嘉兴拙园、南京大司成公署、杭州孤山草堂的园林营造与栖居,绘制杭州孤山草堂平面布局想象图,深入分析孤山草堂园林空间与风水文化的关系,并阐述冯氏注重天趣与借景的园林营构观念,赏石、探梅的意旨趣味及其在丰富多样的园居生活中所体现的雅致追求。旨在从冯梦祯的个人视角揭示园林在晚明文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探索晚明文人园林审美趣味的冲突和变化。  相似文献   

2.
晚明的清课之风盛行,清课活动和园林营造互相影响,都成为文人自我实现的手段。晚明文人费元禄提出“抗志绝俗,玩物采真”,并在其营建的甲秀园中践行自己的理念。本文通过对费元禄甲秀园的历史文献解读,分析甲秀园的选址与空间特征、园林中的清课活动、园林清课与园林空间的互动关系,探讨晚明隐居文人的园林活动形式以及清课所体现出的园居思想。  相似文献   

3.
隐逸作为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观念与实践经过不断地扩展与传承,植根于文人园林中,成为其中不可忽视的精神诉求和必不可少的取景意向。在晚明社会思潮的影响下,隐逸内涵渐趋宽泛,心隐、吏隐、时隐、身隐等不同的隐逸状态衍生出不同的"园隐"观念,并产生了大量以"隐"为主题的文人园林,这些园林在选址、景题、空间营造、要素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园隐"特色,极大地丰富了晚明文人园林的内涵与景境。  相似文献   

4.
江南文人园林中的植景与文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表现出一定的审美倾向性。文人园林植景之赏析,既重"情",即植景蕴含的文化内涵对精神的陶冶;也重"趣",即园居生活中与植景互动的意趣。具体说来,植景审美之"怡",是指欣赏植景所引发的舒适、愉悦的身心感受;植景审美之"趣",强调人与植景互动之感官体验;植景审美之"德"是植景表明心志的象征性。  相似文献   

5.
朱雯  王敏 《建筑与文化》2021,(1):123-126
"梦里溪山"即为虚构的园林,体现为明清时期兴盛的一类特殊文学形态.由于其不受现实因素的限制,在晚明从小园林到大山水涌现出一大批纸上园林,反映了文人的自由意志与理想生活愿景.文章从纸上园林切入,梳理其发展演进过程的3个阶段,并尝试复原和剖析3个晚明典型纸上文人园的案例,分析总结其创作手法及园林营建方式,试图以此探寻晚明"梦里溪山"的精神内核,揭示晚明文人的理想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6.
张凤翼是晚明时期苏州地区著名的曲作家,其宅园求志园作为苏州中心城区最典型的明代文人宅园之一,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文章尝试通过《求志园记》《求志园图》等相关文字记述及绘画作品解析,再现求志园整体空间布局并分析其"整体营造""旷奥变化""围合渗透"三方面特点,探究园主张凤翼独特的审美意趣。同时,通过其个人撰文及友人评述等了解张凤翼不同于时的"蝉隐"思想,并发掘其隐逸观在建园活动中的映射,为时下园林建设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更正     
<正>《中国园林》2015年第3期P120-124刊有毛祎月《从王心一归园田居看晚明江南宅园理水的变迁》一文,由于作者疏忽,将标题及文中的园名写错,正确的园名应为"归田园居"。由此给读者带来的不便,作者和编者深表歉意!  相似文献   

8.
戴文翼  顾凯 《中国园林》2021,37(4):139-144
弇山园是晚明的江南名园,以山景营造为重要特点。该园的主体建设延亘数年,3座不同时期营建的假山具有各异的叠山意象,分别可概括为壶中天地、山水再现和天然意趣,此三者均为园林叠山的重要主题。旨在通过对"三弇"的分析,揭示出此3种叠山意象在晚明江南园林中是如何借由具体营造实现的,这些意象的历史脉络又是如何发端、延续和变迁的,从而在传统叠山的意象与营造两者间架设桥梁。  相似文献   

9.
苏州传统园林有其浓厚的江南风情与风土特色, 其空间营造是那个特定时代之人的理想家园、精神家园, 乃虚幻和现实之间的精神寄托之安身立命"容器", 是充满着"礼制"与"诗意"之空间精神的园居空间形态, 笔者力图点明空间是苏州传统园林的内核与骨架.  相似文献   

10.
文人群体在园林中的行为活动作为文人园林空间形成的主要内在动因,主导了园林中各主要场所的空间环境生成。通过文人品茶行为,解析独立的茶寮空间形成,由于文人自身行为活动的相互影响嵌合,也导致茗饮空间与书斋、琴房等其它园林空间的交叠重合,进而明晰园林空间的复合现象的发生方式。  相似文献   

11.
生存的艺术:定位当代景观设计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俞孔坚 《建筑学报》2006,2(10):39-43
全球化和城市化,给景观设计学带来众多挑战和机遇。环境与生态危机、文化身份危机、精神信仰缺失,要求当代景观设计学必须承担起重建桃花源、重建天地-人-神和谐的重任。景观设计学源于我们祖先在谋生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生存艺术”,而这门艺术在中国和世界上,长期以来却被上层文化中所谓造园术掩盖了。  相似文献   

12.
晚明时期的旅游活动极为兴盛,许多文人发展出了自己的“游道”思想并渗透到当时的园林营造中。其中地理学家王士性的游道思想与造园艺术的结合尤为独特。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对白鸥庄进行了复原,分析其营造内容,总结其“集锦式”园林的空间特征与内涵,挖掘其造园手法与王士性独特旅游经历及观念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
董雅  夏婷 《建筑与文化》2016,(8):196-197
中国宋代政治安定,经济繁荣,造就了一场文化与美学精神的艺术盛宴。绘画与造园作为自古一同发展的艺术形式,在宋代背景下,突破了视觉的表层,上升到精神的高度,对“意”与“境”拥有独特的解读与追求。研究首先从宋代意识形态所产生的“意”与“境”的视角展开,对其影响的绘画与造园进行分析。然后,分别从三方面论述了宋代绘画之“意”与造园之“境”。最终,阐明“意、境、心”三方面对宋代绘画与造园的重要作用,以此观念为范本,重新审视、启迪当代艺术。  相似文献   

14.
张志强  郑曦 《风景园林》2022,29(5):124-129
画意追求是明清园林叠山的重要倾向,并且影响了叠山实践。以山水画中的皴法为切入点,在结合相关的造园和画论史料的基础上,开展了明清园林叠山与山水画皴法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1)明清园林叠山对于皴法的借鉴和山水画皴法的总结联系密切,由于受到绘画上复古求源的社会文艺思潮影响,叠山有了对历代各种皴法借鉴的可能,这在明清以前较为少见;2)借鉴皴法成为画意叠山实践的重要方法,以致在叠山的每个重要环节均出现了以皴法为指导的具体叠山理法;3)明清时期在对山水画和叠山的品评上也出现了趋同的现象,是否拥有皴法画意是叠山作品重要的评价和欣赏标准。对于叠山和山水画皴法的比较分析,为当代叠山实践中利用传统山水画皴法提供参考,同时对进一步发掘明清画意叠山的价值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造园历史悠久,五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已有造园的方法。造园大发展,园艺大提高在秦、汉时期。城市绿化发展、寺观园林兴起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宫苑竞奢,私园崛起,诗画、山庄式园林兴盛在隋、唐时期。堆山叠石艺术的高潮、宫苑南北争丽在宋、辽、金、元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的晚期造园高峰在明、清时期。中国造园艺术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世界造园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丰富了世界园林艺术的内容,受到国内外建筑和园林研究者的重视,要保护和继承发展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并使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罗哲文 《古建园林技术》1984,(3):21-24转12
中国造园历史悠久,五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已有造园的方法。造园大发展,园艺大提高在秦、汉时期。城市绿化发展、寺观园林兴起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宫苑竞奢,私园崛起,诗画、山庄式园林兴盛在隋、唐时期。堆山叠石艺术的高潮、宫苑南北争丽在宋、辽、金、元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的晚期造园高峰在明、清时期。中国造园艺术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世界造园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丰富了世界园林艺术的内容,受到国内外建筑和园林研究者的重视,要保护和继承发展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并使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
中国造园历史悠久,五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已有造园的方法。造园大发展,园艺大提高在秦、汉时期。城市绿化发展、寺观园林兴起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宫苑竞奢,私园崛起,诗画、山庄式园林兴盛在隋、唐时期。堆山叠石艺术的高潮、宫苑南北争丽在宋、辽、金、元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的晚期造园高峰在明、清时期。中国造园艺术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世界造园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丰富了世界园林艺术的内容,受到国内外建筑和园林研究者的重视。要保护和继承发展中华民族造园艺术的珍贵遗产,并使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葛剑萍  唐旭 《园林》2021,(2):58-64
古来诗词画境中的意境之美对园林艺术存在无形的渗透,植物是园林造景中的重要构成因子,其色彩的差异性影响着人对环境氛围的感知.文章从植物配置与色彩要素的联系谈起,追溯古代文艺作品中的园林植物色彩美,基于HSV色彩模型对相关诗画作品及实际案例中的植物景观色彩环境进行建模分析,触类旁通文学艺术与造园艺术在色彩"美感"营造上的互...  相似文献   

19.
陈意微  黄晓燕 《中国园林》2022,38(7):127-132
明末兴化府莆田县进士彭汝楠之私园“岸圃”为当时闽中地区首屈一指的名园,是“文献名邦”莆田在造园史上的骄人成就。此园在营造艺术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与艺术价值,然而目前尚未发现此园的营造艺术研究成果。通过研读明末拓本《岸圃大观》图记、《岸圃十二首》及莆田古地图等史料,采用图景互证、图像互证、图文互证的方法考证园林整体方位,推敲园林空间结构,辨析园景细节,作出园林平面复原图。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岸圃的选址、造园过程、园林布局等方面的营造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对这一具有重要价值的明末福建园林作出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园林造景艺术向建筑内部空间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涛 《山西建筑》2007,33(10):361-362
在基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理论和具体建造的艺术原则,同时遵守室内设计原理和方法的前提下,阐述了如何将园林造园艺术手法运用于室内,简述了山石、水体、植物、建筑四大造园要素在室内运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提高园林造景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