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乡村产业绿道是在现有乡村绿道或美丽乡村精品线规划建设的基础上,以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为导向的线性空间规划设计,而乡村产业绿道规划建设的关键步骤就是规划选线.为探究乡村产业绿道规划选线的内在机制,在研究有关乡村产业绿道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乡村产业绿道选线的基本特征,在GIS技术辅助绿道选线的思路下,选取产业资源层、服务需求层...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乡村绿道发展模式创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分析乡村绿道的规划建设理念和意义出发,结合浙江省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指出了当前乡村线性空间规划建设的局限性和不足,表明了发展乡村绿道规划建设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介绍平原地区到滨海地区在乡村规划建设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乡村旅游、游憩活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等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各地区乡村绿道规划建设的侧重和乡村绿道发展类型,运用AHP(层次分析)方法,建立了各地区乡村绿道规划建设的评价因子和评价结构,并依据不同地区线性空间特点和侧重得出评价因子权重,从而形成了浙江省乡村绿道不同的发展模式,最后对模式在规划建设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正《四川建筑》02/2016乡村绿道选线及设计方法的初探文章从分析乡村绿道的规划建设理念和意义出发,指出了当前成都地区乡村线性空间规划建设的问题和不足,表明了发展乡村绿道规划建设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乡村规划建设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乡村旅游、游憩活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等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各地区乡村绿道规划建设的侧重和乡村绿道发展类型,运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分析乡村绿道的规划建设理念和意义出发,指出了当前成都地区乡村线性空间规划建设的问题和不足,表明了发展乡村绿道规划建设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乡村规划建设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乡村旅游、游憩活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等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各地区乡村绿道规划建设的侧重和乡村绿道发展类型,运用AHP(层次分析)方法,建立了乡村绿道规划设计的原则及要求,并依据不同地区线性空间特点和侧重得出绿道设计的指导标准,从而形成了乡村绿道不同的设计模式,为正在我国大规模兴建的绿道建设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5.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绿道作为绿色线性 空间建设的抓手越来越受到政府重视。但在现有技术条件的 指导下,乡村绿道建设成效往往表现出明显的单一性与不协同 性。为此,引入协同学理论,在分析现有绿道研究水平的基础 上,指出乡村绿道规划需达到多功能协同与多因子协同,建立 了以生态、文化、游憩、产业4个功能为子系统,以连通性、 可达性、适宜性为序参量的乡村绿道协同评价体系,定量分析 各功能子系统间的协同作用和乡村绿道整体的协同程度,从而 提出乡村绿道规划方法和应用途径,并以嘉善县大云镇乡村绿 道规划为例,应用协同评价模型进行实践应用验证。  相似文献   

6.
城市双修导向下的城市绿道规划方法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积极应对近年来中国快速城市化所暴露的诸多"城市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了"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为核心的城市双修战略。城市绿道作为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人居环境优化的支撑空间之一,其规划已经成为我国诸多城市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科学指引和决策依据。在城市双修的城市发展新战略下,进一步优化其理念与方法将有力地支撑我国城市的科学发展。首先阐述城市双修在当前我国绿化建设中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结合我国当前绿道规划过程中所反映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城市双修导向下我国绿道建设的规划理念,并通过本研究团队的实际案例解析探讨城市双修导向下我国绿道规划优化发展的具体对策,包含研究领域、规划内容、技术方法、服务对象、风貌管控等多方面的更新,为我国绿道规划更加科学地引领城市绿色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已经迈入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乡村规划的地位及作用。文章对我国乡村地区发展特点进行分析,认为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应定位为城镇体系规划中乡村地区规划与实施的深化和补充,提出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应呈现出"城乡融合、多规合一、绿色生态、民族特色"的基本特点,落实"调研分析、策略规划、空间响应、行动计划、实施保障"等技术环节,关注"城乡一体化、村庄布局、体系支撑、风貌管控、规划实施"等重点内容,努力构建"城乡优势互补,城乡融合"的新格局。文章最后结合贵州省惠水县村寨体系规划,阐述其"规划编制、规划引导、重点村寨示范"的具体做法,以期对我国乡村地区的永续发展提供科学保障。  相似文献   

8.
《规划师》2017,(3)
文章从休闲产业视角出发,结合浙江仙居永安溪绿道休闲系统规划实践,在传统绿道建设的基础上,构建集景观、休闲、度假、交通和服务五大系统于一体的乡村绿道休闲产业系统,以绿道为载体充分展现乡村景观,促进乡村农、林、渔等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旨在对乡村绿道休闲产业规划的编制和建设做出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规划是融合了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等多学科共同结合产生的一门重要课题,其长期、系统、稳定的发展离不开绿地网的规划设计。文章主要论述了绿道设计的理念,通过对绿道设计和乡村旅游及其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浅析了古田县绿道网设计的策略及其对乡村旅游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与存在的问题,以期望绿道设计在乡村旅游规划中得到更好的运用和作用,从而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园林》2019,(4)
绿道作为高密度城区提升绿化环境品质的重要抓手,对于践行低碳出行理念、满足居民休闲游憩需求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关于绿道规划的研究多集中在城乡地区或郊野地区,对于高密度城区的绿道规划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则较少涉及。基于此,本文从高密度城区的界定标准与建设绿道的意义入手,基于高密度城区绿道规划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上海市虹口区的绿道规划实践提出相应的策略,旨在为高密度城区的绿道规划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绿道系统作为多尺度多用途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已成为引导城市形态紧凑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当前中国城市绿道系统的规划和管理仍处于探索阶段,亟须借鉴国际城市绿道系统规划和建设的成功路径。对绿道发展历程进行回顾,以美国东南部有重要影响力的夏洛特大都市区为例,系统解析绿道系统引导城市形态持续性发展的规划策略和实现路径,总结其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健康城市生活方式、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多重效益,以期为当前中国绿道系统的持续性规划建设过程提供整体性和先导性保障的策略借鉴,并为绿道系统引导城市形态精明增长和健康发展提供路径支撑。  相似文献   

12.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总长度超过2000km的珠江三角洲绿道网巳实现金面建成,成为广东省实现区域协作、建没宜居城乡的重要物质载体。在对绿道网综合功能内涵进行深入理解的菸础上,结合珠三角综合利用现状的全面摸底,从生态保育、与市民生活相互依存、与城市发展紧密关联、借助广泛的公众参与等方面,探索多样化的绿道网综合功能开发实现方式,以期为今后绿道网工作的持续优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绿道规划理论实践及其在我国城市规划整合中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绿道规划设计在我国开始兴起,本文首先以研究范围和关注点为两条脉络,回顾了绿道规划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其关注点的演变。接下来阐述了我国当前绿道规划的总体背景和发展现状,并选取了最为典型的广东区域层面珠江三角洲地区绿道网规划和市区层面的佛山市绿道网规划为例来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绿道理论在我国应用实践所要面临的挑战,以及我国当前城乡规划当中的绿道规划设计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城市特性差异性对于绿道发展的挑战,如何将绿道规划良好地整合到我国当前的城乡规划体系当中,以及绿道当中的用地来源、组成与控制、绿道平衡发展等方面的挑战和问题。本文针对我国的国情并借鉴其它国家和城市的规划经验,来探讨应对以上问题和挑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城乡规划法》的出台表明了城乡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是城乡规划的主要发展的方向。本文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简要分析了目前我国城乡规划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从尊重生态文明的角度来进行城乡规划。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月1日,韩国开始实施统筹城乡规划管理为核心的新规划法。剖析其主要内容有城乡规划全覆盖、统一城乡用地分类及管理部门、多元化规划控制、农村建设用地自由流转等特点。借鉴韩国的统筹城乡规划管理制度,我国应重视城乡规划编制与管理全覆盖、城乡用地一体化管理、农村建设用地自由流转等3个方面的改革与完善,同时需要相关体制与法律联动跟进,才能真正建立统筹城乡规划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邱衍庆  汪志雄 《风景园林》2019,26(11):26-30
游径系统一直是广东城乡规划建设的亮点,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重要手段。以广东省绿道建设和古驿道建设为例,通过厘清两类游径的缘起和作用,总结风景园林专业力量在绿道建设实施过程中形成的风景园林遗产保护、大地景观规划、园林与景观设计、园林工程与技术、园林植物应用、景观生态学等专业设计之"道",提出在南粤古驿道建设的大背景下,风景园林人应充分发挥风景园林专业优势,以"道"传"道",将绿道专业设计之"道"传承到南粤古驿道建设中去,推动南粤古驿道建设高质量发展,同时为风景园林专业设计人员以南粤古驿道为载体进行景观创作提供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城市旧城更新中绿道空间环境活力与地域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城市生活品质的提高,对绿色休憩空间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绿道建设随之诞生。文中主要针对中国的绿道规划建设从空间环境活力和地域文化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一个参考性建议,防止在以后的绿道建设中发生千篇一律、杂乱无章的现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游憩需求,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华北地区山地城市的扩张,浅山区与城市发展关系密切,暴露出许多生态、经济等方面的问题,逐渐被纳入规划建设的范围内。浅山区绿道作为一种绿地系统中的线性景观空间,近年来在一些城市得到实践和运用,其生态修复、功能连接、景观延续、文化保护等方面的属性为解决城市问题提供可能。笔者针对华北地区浅山区绿道的规划设计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首先总体分析浅山区的自然基址与城市的发展演变特征,得出浅山与城区的关系;其次结合绿道的功能特征与属性研究得出浅山区绿道的发展重要性与建设目标;最后以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山前大道规划设计项目为例,阐述华北地区的浅山区绿道在生态、功能、景观、文化等方面的营建策略与设计成果。希望为相关浅山区绿道的研究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